高晶矽貢獻利潤,發電靠補貼,通威擴產或埋雷

語言: CN / TW / HK

光伏龍頭之一通威股份的2021年,無疑是大獲全勝。今年一季度業績漲幅更高,差不多相當於過往兩年的淨利潤,通威股份的百億擴產計劃箭在弦上;未來正如劉漢元規劃得那麼美好嗎?

財報顯示,通威股份(600438)2021年實現營收635億元,同比增長43.64%;實現歸母淨利潤82.1億元,同比增長128%;2022年第一季度,通威股份實現營收246.85億元,同比增長132.49%;實現歸母淨利潤51.94億元,同比增長513%。

通威股份主營業務包括農牧及新能源兩大板塊。通威股份跨界有點大。公司老闆劉漢元,出生於1964年,1981年7月畢業於四川省水產學校,被分配到眉山縣當漁場技術員。

劉漢元以養魚打下事業基礎,1986年創辦眉山縣漁用配合飼料廠,1992年成立通威集團。2004年3月,公司登陸上交所。2006年開始,通威進入光伏行業,而且是上游端。

2021年,通威股份飼料銷量551.59萬噸,同比增長5.08%。農牧業務收入245.9億元,佔比39%,毛利率9.48%,同比減少1.2%。收入增速大約銷量增速,可見也漲價;而毛利率減少,也就是說上游原料價格上漲更快。

農牧業務2020年總收入被光伏行業超過,其實利潤有限。該板塊毛利率也是一路下滑,2017年還有14.32%,至2021年已經下降至9.48%,差不多少5個百分點。

通威股份光伏業務收入達382億元,增長近70%。毛利率則從23.19%增加至達39.81%,足足增加16.69個百分點。然而光伏板塊又分多個細分領域,並不是每個細分板塊都收入和利潤“雙增”。

高純晶矽板塊收入達187.6億元,同比增長187%,增幅最高;毛利率大幅上漲32個百分點高達66.7%。

太陽能電池、元件及相關板塊收入同比增長61%,達249億元,成本大幅增長,導致毛利率下降5.73個百分點至8.81%,還不如農業板塊。

通威利潤增量主要還是上游的多晶矽端,毛利潤為125億元,電池和元件毛利潤僅有22億元,農牧板塊毛利潤23.3億元;在總毛利潤大約176億元中,多晶矽貢獻大約71%,而收入佔比大約是30%,形成非常有意思的“37”效應,三成收入貢獻七成毛利潤。

在通威600多億大盤子中,有一小塊收入容易被忽略,即光伏電力板塊,去年收入16億元,增加大約37%。這就是通威股份自豪的“漁光一體”為主的光伏電站,可以形成商業閉環的生意。

截至2021年底,通威股份建成以“漁光一體”為主光伏電站共計48座,累計裝機併網規模達到2.7GW。這裡面又分為集中式電站和分散式電站,分別是2.64GW、0.058GW。全年結算電量30.9億度,主要來自集中式電站,大約30.1億度。

集中式光伏電站上網電價各個地區還不一樣,華中最低只有0.44元,華北最高為0.71元;通威財務人員將上網電價合計為2.78 ,實際上是五大地區上網電價累計。賬當然不能這麼算。

集中式電站的電費收入10.12億元,和30.1億度結算電量對比,就得出不加補貼的電價大約為0.336元。而補貼高達5.37億元,相當於每度電補貼0.178元。

電力板塊毛利率高達62.82%,是僅僅次於高晶矽,毛利潤總額超過10億元,其實如果把補貼5.37億元去掉,則毛利還剩大約4.6億元,毛利率也會降到大約29%,這才是發電業務的真真實毛利率。

如果實現平價上網,通威電力還有競爭力嗎?2020年,長江電力上網電價是0.265元/度;而華能水電只有0.223元/度。

通威股份目前是全球矽料老大,也是電池龍頭企業。去年,通威共生產高純晶矽10.9萬噸,銷售10.8萬噸。

去年國內多晶矽產量50.5萬噸。通威股份國內市場份額達21.6%。“擁矽為王”的時代,通威拿到兩成市場份額,也就有了定價權。

目前,通威股份已形成高純晶矽年產能18萬噸,在建專案產能合計17萬噸,包頭二期5萬噸預計2022二季末至三季初投產,預計2022年9月滿產,2022年全年有效產出規模有望達到20萬噸左右。

通威還在眉山投資建設32GW高效晶矽電池專案,總投資預計120億元。分兩期實施,一期16GW電池專案投資約60億元,力爭於2023年12月底前投產,二期16GW電池專案將根據協議約定擇機啟動。

通威股份預計,其2023年高純晶矽產能將達到35萬噸,電池產能將達到80-100GW。2024-2026年,高純晶矽、太陽能電池累計產能規模將分別達到80-100萬噸、130-150GW。

但擴產並非只有通威股份,傳統勢力擴產加新勢力入局。矽業協會統計的數字也顯示,2022年,中國多晶矽產量或超過70萬噸,對比2021年50.5萬噸,同比增長38.61%。

劉漢元

2022年內,矽料很可能會進入下行區間。預計2022年矽料的平均價格在18至20萬元/噸,2022年四季度均價甚至有望降至17萬元/噸。

按照光伏行業4-5年左右週期,2018年曾經歷過“深蹲”;通威帶著一份豪情擴產,或許暗暗埋雷,最終要吞下全行業產能過剩的苦果。

至4月26日收市,通威股份漲3.87%;最新市值1644億元;今年累計跌幅大約19%,和上證指數跌幅2.07%差距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