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和C端產品差異解析

語言: CN / TW / HK

在網際網路高度發達的今天, B 端和 C 端的產品在身邊不斷出現;對於使用者來說這些每天都會接觸到很多 C 端產品,也就是面對使用者的產品,而 B 端產品會在幕後,卻承載了消費的需求,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關於 B 端產品和 C 端產品的差異,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B 端和 C 端的定義是什麼?

B 端: Business ,通常為企業內部或商家使用的系統或平臺。作為職場人士通常會接觸到 B 端產品,是企業為解決某一類經營問題而使用的系統型軟體或平臺,例如:京東雲、阿里雲系統、 分量平臺 等等 …….

C 端: Consumer ,通常為消費者、個人終端使用者使用的客戶端。 C 端產品無處不在,例如你休閒放鬆時使用的抖音、快手、小紅書;社交時使用的微信、 QQ ;外出導航時使用的百度地圖等 …….

那為什麼會產生 B 端和 C 端產品?

現在, C 端產品是增速最快,也是市場上未被滿足的需求最多的;網際網路的作用就是通過網路來連結,尋找市場機會來解決人們衣食住行的基礎問題的,滿足的是大眾的需求。而此時的 B 端相比 C 端,痛點不明顯,變現週期長,推廣難,未被資本足夠重視。

但隨著網際網路網民增速放緩以後, C 端的使用者需求場景基本已經被挖掘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存量競爭;這個時候, B 端產品才慢慢凸顯,資本開始重視,開始意識到企業服務,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產業網際網路等等 B 端的產品慢慢走近大眾視野; B 端產品需求會越來越多。

任何行業或者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都需要行業或產業內部的細分。行業的發展催生了產品經理這一職業,在行業愈發成熟的今天,在產品領域,也對面向不同的產品進行了細分,從而衍生了 B 端和 C 端產品。

B 端與 C 端的差異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1. 使用者群體不同:

B 端產品的使用者,可以分為兩類:

Business Owner :是 B 端產品的業務負責人,往往是企業決定是否要使用一款 B 端產品的決策者 —— 只有當且僅當 B 端產品能夠滿足他們的業務需求時,他們才可能會考慮使用。

Business Operator:是B端產品的實際操作和使用人員,他們在日常工作中操作和使用B端產品,對於B端產品的適用性和易用性有著最直接的感受,如果B端產品設計得不適用或 不易用  ,不僅達不到提高效率的願景,反而有可能深受其害。

C 端產品的使用者,往往就是一個普通的個體使用者,且每個使用者都具有異質性和情境性,都是不同的存在。相較於 B 端使用者, C 端使用者更能自主地選擇和更換自己喜愛的產品,使用者有較大的自主權。

2. 使用場景不同:

什麼場景用

C 端產品:幾乎不受使用場景的限制,大多數情況任何地方,任何都可以使用;場景碎片化,頻繁切換任務;因此 C 端產品更講究操作直接,資訊簡潔,有娛樂性、社交性、可傾訴性,是為了解決生活上的問題而生,寄生於我們的情緒之中,被產品的情感化設計所折服。

B 端產品:多為辦公場景使用,長時間,專注使用  

所以 B 端產品更講究嚴謹的流程設計、貼近現實   的場景面積、低風險、高效率、資料精準;它是為了解決工作上的問題而生,寄生於企業制度之中,被產品的使用者體驗影響著工作效率。

使用裝置

C 端產品:移動端為主

B端產品:PC端為主。 不僅僅是PC端

產品側重點的不同:

C端產品的側重點在於【體驗】 使用者及核心區求等;B端產品在於【效益】。產品使用流程的邏輯、效率等。

C 端產品是市場驅動,流量驅動的;對於 C 端產品,人的注意力和使用頻率是被爭奪的關鍵資源。因此,關注使用者體驗,吸引使用者的使用、增加使用者粘性、好實現病毒式裂變傳播。

網際網路的連線基礎決定了 C 端流量驅動的商業模式 —— 通過免費與補貼的方式吸引使用者使用,通過使用者運營實現存留,並利用規模經濟進行復制推廣,最終形成流量閉環。

B 端產品是價值驅動的重點考慮投入產出比了,而非使用者體驗,核心賣點是對客戶的效益,具體分為三個角度。

提升效率

B 端的產品,企業買來就是用來解決工作效率問題的,可以是縮短審批流程,也可以是減少檔案傳輸,加強效率;

降低成本

效率提上來,帶來的第一影響,必然是成本降低。之前做這個工作要3個人 花一週時間,現在效率提上來,只需要3人天,那剩下的幾天,可以多做事,相應的人力、時間成本都降了下來;

增加營收

既然工作成本有下降,實際營收就是變相增加;甚至能安排更充足的資源,去投入到收益更高的專案上。

3.  使用者量級不同:

C 端產品的使用者量級大而廣,使用者可具體到每一個 終端個體 ,一般稱之為 使用者

B 端產品的使用者量級更小、相對也更垂直,使用者型別通常是 組織群體 ,包括決策者、管理者、普通員工,區別於一般 使用者 ,更多情況下是被稱為 客戶

4 、業務和本質不同:

C 端產品滿足情緒

端產品通常只有一個核心功能,滿足使用者情緒(比如社交類  app  的核心功能就是聊天交流,教育類  app  的核心功能就是課程)它同樣擁有多個輔助功能,核心功能影響著產品的特色、定位、調性,而合理的輔助功能則會讓產品保值增值、增強差異化,如果去除這些附加功能,產品的體驗會受到影響,但實際上並不會阻礙使用者使用核心功能。

例如:去除了評論功能,但使用者依舊可以看影片;去除了分享功能,同樣也不影響使用者閱讀文章和作者寫文章。所以  C  端產品的特性可以歸納為「分享」,滿足使用者們的情緒設定。盈利方式:內容付費、廣告付費、平臺抽成、增值服務( VIP 、卡券等)。

B 端產品共同完成目標

B 端產品主要是幫助某些特定的企業解決某些問題,所有的功能都是圍繞解決這些問題而設計的,再將這些功能分為基礎版、高階版等等,依據開放功能的不同而去達到盈利的目的。

B 端的業務邏輯也是很複雜的,可能會涉及到多種身份的轉換,不同業務的對接等。比如許可權設定,上級的許可權有審批、駁回的功能,下級的許可權只有申請、提交、抄送的功能。

5 、使用者體驗要求不同:

C 端產品使用者體驗以內容精簡、易學易用為準; C 端產品的個性化更強,使用者群體的喜好更明顯;需要更細緻的使用者畫像,使用者對 C 端產品設計的影響較大。

B 端產品使用者體驗期望以 KPI 達成、高效、便捷、準確的完成任務,以工作需求為主。更注重品牌與行業整體感覺的塑造   B 端使用者對產品功能設計的影響相對較小, B 端業務更注重業務功能,功能效率優先,兼顧體驗。

6. 盈利方式不同:

C 端產品靠流量獲取收益,不向個人使用者收取費用,而是通過拉新、留存、促活等手段獲取使用者流量,再從小部分使用者獲取盈利。就算有的 C 端產品會有一些付費專案,也不影響基本功能的使用。使用者們還是可以使用滿足基礎需求。可以說大多數 C 端產品的商業模式是依靠流量獲取收益的,流量基數越大收益就越大,兩者呈指數關係。

B 端: B 端產品通過付費定製獲取收益,而面向組織的 B 端產品,它不需獲取大量外部流量,只針對組織內外生產關係,滿足需求即可,而每個組織的業務和架構又都有不相同  B 端產品就需要根據不同的生產關係做個性化定製。

7 、產品設計的差異:

C 端產品需要兼顧 使用者體驗 商業化變現 的平衡,所以會額外重視在視覺體驗上的設計。不僅要讓使用者有快速流暢的使用體驗,更要用趣味性的設計引導使用者自發地做社交分享。

B 端產品需滿足使用者集中精力完成具體工作事項、更需要嚴謹的流程操作,所以在視覺體驗上多是簡潔風。

總而言之,無論是 C端 還是 B端 產品,相同之處就是都要以市場 使用者為導向;同時產品、技術、服務要不斷創新,給使用者良好的體驗。分析 B 端產品和 C 端產品的差異的目的,也是為了在瞭解不同的產品形態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差異化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