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聚焦-數字藝術】“血肉苦弱,機械飛昇“——數字藝術中的機械崇拜與神性

語言: CN / TW / HK

“血肉苦弱,機械飛昇”,最近在各種機械相關的CG作品評論中都能夠見到這句話。各種遊戲與CG中出現的義體人和人形機甲有著很高的人氣,因為它們往往極具美學價值,也代表人類最尖端的科技。許多遊戲中有將人類身體改造為機械的角色,比如《Apex英雄》裡的動力小子和暴雷等。2020年釋出的《賽博朋克2077》以極高的熱度破圈,其大量的機械化改造元素也讓這句話在遊戲玩家中廣為流傳。

強尼·銀手——《賽博朋克2077》登場角色

什麼是機械飛昇?

“血肉苦弱,機械飛昇“源於P社(Paradox Interactive遊戲公司)於2016年5月9日發行的遊戲《群星》中的一種科技,意在將生物意識資料化,拋棄肉體採用機械身體以達成永生。 之後又引申為將自己的身體的某一部分更換為機械,或將意識資料化的行為。

“血肉苦弱”——《群星》裡的一種科技

機械飛昇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義體化,即將人類的血肉之軀改造成為機械,擺脫羸弱的有機體,免受傷痛的折磨;另一種是徹底擺脫血肉之軀,將自身的意識上傳到網路,寄居在機械體或是虛擬世界中。

機械崇拜從何而來

機械代表著強大無比的力量

人形機械的本質是人類肉體的延伸,對人類力量的放大。從狩獵和農耕時代起人們的基因裡就刻下了對力量的崇拜本能。進入十六世紀後,人們開始意識到機械可以成為人的另一副手腳,提供大量的生產力。從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到二戰以後,機械代表著人類文明的結晶。在之後蒸汽、電與核能的時代裡,機械以其絕對的理性和標準化造就了太多奇蹟,從此機械的強大力量更加深入人心。

一幅關於中世紀法國圍攻中使用投石車的繪畫,出自“摩根聖經”,約公元1240年,圖片來自皮爾龐特·摩根圖書館

機械能夠擺脫大量束縛

一階段 完全的義體化可以不受有 機生物體生理層面的約束。 人們無需進食、排洩,不用為尋找食物和水源而擔心;也 不需要呼吸,能夠適應血肉之軀無法承受的惡劣環境,生存能力大大提升。

第二階段,當人類將意識存至網路,或在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機械產生自主意識時,電子大腦可以將所有人連線在一起,構建最高效的資訊系統。人們將不再受到肉體大腦的各項限制,擁有更強的資料處理能力與絕對的理性。每個個體都將無限趨同,“你”“我”的概念大大弱化。同時,死亡的概念也將消失,一個人的軀體損毀後只需將意識遷移到新的軀體即可以完成一次新生。

個體無限趨同

CG中的機械與宗教

在《Paust Fest 2019丨A New Hope》 中,描繪了一個由智慧機器人統治的高科技氾濫,壓抑、極度理性的 世界 。智慧機器人擁有極高的地位,掌控著宗教與政治,成為世界的主導者,而選擇將意識上傳到網路的”人類“,則在流水線上被生產裝配,人類與機器的地位在這裡被反轉了。

信奉者抬著教主進入教堂

電子神明的信仰者在黑暗中低著頭緩緩前行,虔誠下跪

牆壁上掛著領導人畫像,兩旁站著全副武裝的守衛

電子”人類“生產流水線

《A New Hope》是對每個在科技時代下成長生活的人的警示,在今天看來一切正常的技術與文化,在未來卻不知會如何發展。我們無法預見高科技會對我們的社會造成什麼影響。如果科技失去了人類的控制,未來將會變成什麼樣,而我們為此要付出多少代價來彌補錯誤。當權力不再掌控在人類的手裡,這個社會將會非常危險,而人類將何去何從?

純K 的概念藝術片《CYBER · KONG》中有一幕也描繪了在未來,智慧機器人跪拜電子大佛

宗教與機械的神聖感

宗教來源於原始人類對主宰人類命運的自然力量以及社會力量頓生的一種難以抗拒的頂禮膜拜之感。

在以上畫面中,傳統的宗教與最尖端的科技相碰撞,產生了一種強烈的神聖感。由於這些宗教形象自身就帶有一種聖潔與神祕感,而未來的尖端科技是理性、強大且對現在而言是不可知的,兩者的共同作用將神祕感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我們完全無法探究其背後的原理,神聖感因此產生。

目前人類的技術還沒有發展到這種程度,我們活在一個感性與理性交織的世界。這些CG作品中展現的場景與我們的生活天差地別但並不陌生。充滿細節的硬表面建模、冰冷的金屬材質與神祕寧靜的肢體語言或表情組合在一起,產生強烈的視覺衝擊。無法探究的神祕感與絕對理性的畫面,構成了壓抑而又神聖的一個個片段。

《大悲宇宙/人形電腦菩薩心》將冰冷的機械與傳統佛頭相結合,充滿神祕感

《ARTIFICIAL SUPERGOD SIX》的機械神明,懸浮、多肢體、巨大的體型、金屬感營造出強大的壓迫感

《66TH CENTURY YEAR 6599 HOLY MARY》機械聖母瑪利亞,聖潔與朋克的碰撞

結  語

高科技氾濫,個體無限趨同,機械化改造和智慧機器人無處不在,在這樣一個絕對理性,高度管制的壓抑的世界裡,人與機械該如何相處?人類的科技崇拜是否會壓倒舊秩序的神明,人類又是否會信仰電子神明?這一切都值得我們深思。

參考文章:

1.《機械崇拜的年代:機關人偶、機巧裝置與行跡可疑的鍊金術師》——https://general-manual.com/2021/06/16/mechanism/

2.《什麼是人類的機械飛昇,和基因飛昇?人類將來真的能走到那一步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2313861

3.《人們所感到的“神聖感”從何而來?》——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302912

4.《年輕的思想者 | 人為什麼需要宗教?》——https://www.163.com/dy/article/F1AV7TL105268BLS.html

米蘭國際傢俱展覽會主席

留言功能已開啟  歡迎互動討論

往 期 回 顧

【設計聚焦-服裝品牌設計】Splatoon系列世界觀中的流行文化

【設計聚焦-時尚設計】元宇宙的虛擬時尚設計

【設計聚焦-工業設計】摺紙技藝在工業設計中的應用賞析

【設計聚焦-平面設計】書法藝術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設計聚焦-視覺設計】可愛的餛飩皮?卡達世界盃吉祥物設計賞析

【設計聚焦-視覺設計】畫素藝術的視覺隱喻:懷舊電子與元宇宙?

【設計聚焦-裝置藝術】“紙做的藝術家”陳粉丸:當民間剪紙遇上當代藝術

【設計聚焦-產品設計】2022IF國際設計大獎環保主題作品賞析

【設計聚焦-建築設計】2022“普利茲克建築獎”獲得者凱雷:我在家鄉玩泥巴

【設計聚焦-視覺設計】恐怖谷效應:大阪世博會吉祥物為什麼恐怖?

【設計聚焦-產品設計】那些有趣的遊戲周邊

【設計聚焦-視覺設計】黃海電影海報設計賞析

【設計聚焦-畫面構成】《迷情黑白》:通過鏡頭構成打造敘事氛圍

【設計聚焦-視覺設計】2022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形象設計賞析

  推薦閱讀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