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家排隊申請產品上市,“顏”中新貴浮出水面

語言: CN / TW / HK

近兩年,是醫美大熱之年,甚至一個分支膠原蛋白也跟著火起來。

主打膠原蛋白產品的企業,2022年接連衝擊上市。6月初遞表的山西錦波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錦波生物”),主打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近日已收到了北交所的第二輪稽核問詢函;5月,鉅子生物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招股書;1月,創爾生物申請在北交所上市。

除了資本市場的追捧,因“內卷”和“市場整頓”焦慮的醫美產業界也將其視為一個增長點。玻尿酸巨頭華熙生物通過收購方式佈局膠原蛋白賽道,4月,其以2.3億元收購益而康生物51%的股權,後者主營膠原蛋白類醫療終端產品。

在醫美注射領域,玻尿酸已有40多個產品獲批,而膠原蛋白針劑與玻尿酸有相似的特性。一位醫藥分析人士對《財經》記者分析, 醫美賽道需要足夠有技術創新的有效產品,這些產品如果又有一定的消費人群積累,很容易誕生下一個爆款產品。

膠原蛋白針劑便被寄希望於此。但與玻尿酸相比,膠原蛋白針劑需面對生產成本居高不下、量產後產品穩定性等的技術難題,無形中提高了進入的門檻,這會不會成為醫美領域的一個過濾器?

膠原蛋白量產難題待解

膠原蛋白不是個新概念,按中國傳統吃啥補啥的理念,國人一直將膠原蛋白視為“青春之泉”,通過吃豬腳、魚翅和驢皮等食物,以期改善膚質、延緩衰老。

膠原蛋白是在動物體內發現的重要結構蛋白。本質上,它將身體結合在一起,賦予骨骼、面板、肌肉、肌腱、韌帶和軟骨力量、結構、彈性和凝聚力。因此,可以看做是一種將身體整合起來的“膠水”。

“現在大眾對於醫美的需求,已經不僅是要形態美,還要求具備一些生物學功能,希望能夠出現一款產品在使用後能夠達到與自身組織渾然一體的水平。這時,大家就想到了膠原蛋白。”美柏醫藥肖鍔對媒體分析。

膠原蛋白佔面板乾重的75%,讓面板更豐滿,保持線條均勻。遺憾的是,膠原蛋白分解速度高於補充速度,自20歲開始,人體每年可損失1%的膠原蛋白,而更年期的五年可損失30%。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產生的膠原蛋白越來越少,因此出現明顯的衰老跡象,如皺紋和細紋。這是因為為面板提供彈性和結構支撐的膠原蛋白越來越少。

如果身體自產不足,那麼人為去補充膠原蛋白看上去就十分可行。然而,膠原蛋白注射填充劑在上世紀80年代剛興起時,用來豐滿嘴脣並柔化細紋,效果並不佳,因為不能像其他填充劑一樣持久,不易吸收且容易引起過敏反應。

為了改善缺陷,不同的技術路徑出現了。

人類取得的膠原蛋白主要分為動物源膠原蛋白和基因工程類人膠原蛋白。前者顧名思義,是從動物的組織中浸提而來,比如從牛、豬等的肌腱組織、面板組織或小腸組織浸提。後者是通過基因重組和生物工程技術得到的膠原蛋白,在結構及特性方面同人體自身膠原蛋白極為相似。

動物源膠原蛋白提取法發展時間長,技術成熟,技術壁壘已開始降低,現在的關鍵是要解決原料供應。

天然膠原的製備,早期需採購牛跟腱等動物原料,然而,具有較高的致敏率。調查顯示大約3%的人群對牛膠原較為敏感。現在,天然膠原蛋白的提取技術越來越成熟,免疫原反應的概率已大幅降低。

問題是按國內現有法規要求,所提取的動物原料需追溯三代動物,確保沒有病史。

一位醫美行業人士對《財經》記者分析, 對整個原料供應鏈要求非常高,對於國內廠商來說,技術不是問題,成本才是主要考慮因素。

頭部天然膠原蛋白企業中國臺灣雙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雙美”)面臨的就是動物源免疫原問題。雙美不得已選擇自己養豬,從豬中提取膠原蛋白,保證安全性。但上述醫美行業人士指出,這樣一來企業會受到原料產業規模的限制,擴產能有難度。

相較而言,重組膠原蛋白提取技術所需原料倒是很簡單,只需採購酵母浸粉、菌種等原輔料。目前優選的載體是大腸桿菌或者酵母,植物細胞如水稻也可以做, 目前中國主流公司的技術用的都是大腸桿菌體系表達。然而,這事的“雙刃劍”是提取難度大、成本高。

由於生物合成技術水平受限,目前只有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和重組類膠原蛋白兩類產品獲批。

2021年6月29日,錦波生物獲批“重組Ⅲ型人源化膠原蛋白凍幹纖維”,是中國國內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目前,該類產品尚處於進入市場的初步階段,終端銷售價格約6800元/支。

從實驗室小規模的生產到大規模量產,產品的穩定性是對整個生產體系的考驗,這個技術門檻不低。

膠原蛋白VS玻尿酸

膠原蛋白醫美產品的獲批時間比玻尿酸產品早了20餘年。但商業化程序落後於玻尿酸。

截至目前,國內已獲批上市的膠原蛋白“注射植入”類產品只有七款,除了兩款為進口產品,其餘雙美三款、長春博泰和錦波生物各佔一款。

膠原蛋白產品要想拿到玻尿酸的好成績,可以複製玻尿酸的發展路徑,前提是降價。

膠原蛋白在某些功能上與玻尿酸近似,都可作為填充劑,有一定替代性。玻尿酸銷售的單價已經在下滑。華熙生物此前招股書披露,從2017年至2019年,注射級玻尿酸原料產品的銷售單價年均降幅在5%左右,現在111.69元/克。

而膠原蛋白現階段的市場價格約為100萬元/公斤,相當於1000元/克,比玻尿酸貴了九倍。

目前對於膠原蛋白公司來說,如何量產完成規模化效益,從而大幅降低成本是一個難點,尤其是降低到如玻尿酸一樣的成本。

從終端價格來看,主流玻尿酸填充劑終端價格區間約 3000元—5000元左右,主流膠原蛋白針劑價格平均在5000元以上,最貴的為一款進口產品,價格在13000元到16000元之間。

“現在有人隔幾個月打一針玻尿酸,(均下來)與一些化妝品的價格相當,但效果卻顯著得多。”一位北京醫美連鎖機構負責人說。

《財經》記者與中國不同省份多個頭部醫美連鎖機構負責人交流發現,相比注射玻尿酸,選擇膠原蛋白針劑的人群仍然是少數。一方面,人們對此認知不如玻尿酸普遍;另一方面,價格高仍是主要制約因素。

醫美大熱的同時“內卷”更甚,這讓開發新產品變得更為迫切,膠原蛋白至少在使用者教育普及上在中國市場不用花費太多,這會讓膠原蛋白企業省一筆錢。

根據天眼查資料, 從2021年開始,中國新增膠原蛋白相關企業79家。截至2022年8 月,又新增10多家膠原蛋白相關企業。

這也與近幾年基因與生物工程技術發展迅速有關,越來越多的公司有能力研發重組膠原蛋白。一位中國頭部某膠原蛋白生產企業相關負責人瞭解到的情況是,目前,有幾十個重組膠原蛋白針劑產品正在藥監部門的大門外排隊申請上市。

當年, 華熙生物解放玻尿酸產能的路徑,就是找到了一種生物發酵法替代動物提取方法,使原料產能放大,能規模化提高產能,從而大幅降低玻尿酸價格。 上述頭部膠原蛋白生產企業相關負責人發現,目前膠原蛋白市場與玻尿酸市場的發展類似。

據國海證券研報,膠原蛋白相比玻尿酸在填充過程中不會位移變形,也不會出現腫脹感,相比而言更自然。這種特性使得膠原蛋白更適合填充軟組織少、活動部位大的區域,如眼周淚溝等。當然,玻尿酸填充的適用範圍更廣,但填充在眼周等地,則對產品分子量及交聯程度提出了更精細的要求。

另外,膠原蛋白會形成一個支架,周圍的組織細胞會在支架上長,這種再生功能是玻尿酸不具備的。不過在塑形的時間上,膠原蛋白不及玻尿酸。

從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與動物源膠原蛋白產品相比,重組膠原蛋白針劑更具規模化優勢。從國內市場來看,生產動物源膠原蛋白廠家為中國臺灣雙美、長春博泰、創爾生物。重組膠原生產廠家則有錦波生物、鉅子生物等。

上述行業人士認為,前者的成本受限於上游原料、提取技術穩定性等,大幅下降成本很難。重組膠原蛋白在研發過程中的成本會比玻尿酸高很多,短期內很難下降到如玻尿酸的成本,但一旦突破量產考驗,長期來看價格有可能會降下來,在市場上會更有優勢。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財經大健康”(ID:CaijingHealth) ,作者:信娜,36氪經授權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