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元宇宙基礎設施差距有多大?

語言: CN / TW / HK

2022年是元宇宙行業出現風起雲湧的一年。上游硬體方面,國內外新品相繼釋出,三大技術路徑逐步清晰;下游應用方面,消費級應用場景持續拓展,視訊、遊戲、社交同步推進,元宇宙在國內也即將迎來了“奇點”。

所謂的元宇宙奇點是Meta CEO扎克伯格在2018年開發者大會上提出的理論,即當用戶數增長至產生一定的規模效應,VR硬體和應用、內容開發者才能夠持續、穩定地獲利,進而推動VR生態系統迎來跨越式發展。

截至2021年11月,Meta旗艦產品Oculus Quest 2的累計銷量已突破1000萬臺,而國內頭部VR硬體Pico Neo 3自2021年5月釋出以來,銷量高速增長,其22年第一季度出貨量已達37萬臺(Quest當季銷量約為590萬臺,是Pico的15倍)。

雖然目前來說中美兩國在元宇宙生態上均處於第一梯隊,一個在奇點前夜,一個剛過奇點,但兩者的差距不可謂不大。以Pico與Oculus Quest為例,在硬體效能上,二者在光學、互動、顯示等多項引數上均相差無幾,但是在內容生態上,後者豐富度遠超Pico。從數量來看,Quest平臺遊戲371款,Pico僅191款。從質量來看,Quest正逐步成為頭部VR研發商的首選平臺,而Pico的內容生態仍顯單薄,首發、獨佔內容中尚無爆款作品,IP遊戲也相對較少。

那麼隨著國內VR硬體的出貨量“奇點”的加速到來,在硬體普及率逐漸提升的大背景下,國內“VR硬體——內容”的正向迴圈是否有望逐步建立?而遊戲作為VR內容生態的核心,是否將開啟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01 走向成熟的VR市場

2021年VR硬體出貨量越過千萬奇點,2022年生態全面起步。我們看到,隨著國內位元組跳動、騰訊、愛奇藝等網際網路大廠相繼入局,在硬體產品上國內外新品相繼釋出,而在應用方面,消費級應用場景持續拓展,視訊、遊戲、社交同步推進。

在硬體層面,VR硬體的產品形態、技術路徑正逐步清晰。2022 上半年全球共釋出或上市 9 款 VR/AR 硬體,而新品密集釋出的週期將從下半年正式開啟。7 月,國內YVR、創維數字相繼釋出兩款 VR 一體機,均採用最新的 6DoF、Pancake(短焦)技術,而關注度更高的 Meta 旗下高階 VR 一體Cambria、Pico Neo 系列新品大概率也採用此技術。一方面,隨著各大廠商持續入局,消費級 VR 硬體的集中推出有望進一步建立使用者心智;另一方面,各大廠商的新品pipeline中,產品形態、技術路徑逐步清晰,有望以使用者使用體驗為中心持續迭代。

在內容生態層面,目前遊戲、視訊、社交百花齊放。正如此前的遊戲主機、PC電腦、智慧手機等消費級電子裝置所經歷的發展週期,下游應用和內容生態的繁榮才是VR開啟萬億市場空間的鑰匙,所以在硬體逐漸向成熟發展後,內容生態也成為各大廠商的發力重心,以探索下一代移動終端的流量入口。

目前遊戲還是VR內容生態乃至整個元宇宙內容生態中的核心所在。遊戲作為互動性最強的內容形式,天生適配VR硬體的互動屬性,根據Omdia資料,2021年VR遊戲收入佔VR內容總收入比重超過80%。與此同時,影視視訊與社交也開始探頭,例如在國內VR就在直播領域落地,在疫情期間線下演藝活動舉辦受阻的背景下,王菲、五月天、汪峰等相繼舉辦 VR演唱會。而在公司層面,位元組跳動收購Pico後,原西瓜視訊負責人任利鋒、抖音綜藝負責人宋秉華、抖音娛樂總監吳作敏相繼轉崗至Pico,豐富Pico的VR視訊直播生態。

02 中美VR生態差距在哪兒?

首先在硬體層面,中美VR生態只有差距沒有差異。以Pico和Quest為例,目前Pico和Meta旗下的頭部VR一體機分別為Pico Neo 3和Quest 2。從硬體效能來看,二者在重量、互動方式、光學顯示都差不多,可單論效能來說Quest 2更強一點,但近期海外平臺Protocol 通過一份 FCC(聯邦通訊委員會)檔案曝光的下一代產品 Pico 4 的相關引數來看可能會被拉平,Pico 4 在光學器件層面採用了最新的 Pancake 方案,在互動層面支援使用者的面部和眼動追蹤(Pro 版本),且在顯示層面支援使用者真實環境的彩色透視,或許將成為全球首款消費級彩色透視 VR 一體機。

而在內容生態層面,中美的差距就大了。從內容數量來看,Quest 平臺遊戲 371 款,Pico 僅 191 款。在全球主要的 VR 遊戲平臺中,PC 平臺 Steam 的 VR 內容數量最多,共 6574 款,其中獨佔內容 5468 款。Quest平臺共 371 款內容,另有稽核力度較低的第三方平臺 Sidequest,內容數量達 3352款;而 Pico 平臺的內容數量僅為 191 款。從內容增速來看,Sidequest 平臺增速最快,22H1 共新增 1068 款內容,Quest 官方平臺依舊保持嚴格的稽核制度,上半年僅新增 41 款內容。Pico 平臺共新增 42 款內容,且大部分來自海外。

從內容質量來看,Quest 正逐步成為頭部 VR 研發商的首選平臺。Quest 於 22H1 繼續吸引了多個高品質 VR 遊戲作為首發或獨佔,包括全球銷量超過1000 萬的《城市:天際線》改編的《Cities:VR》。此外,荒野求生類遊戲《Green Hell VR》Quest 版本的銷量和口碑,甚至高過內容更全的 Steam VR 版本。相比之下,Pico的內容生態仍顯單薄,首發、獨佔內容中尚無爆款作品,平臺上 IP 遊戲也較少,22H1僅有《滅亡之後:凜冬》《德米歐:地城奇譚》兩款。

不過目前國內已有多廠商佈局VR遊戲研發。如完美世界投資的Unknown Worlds在2016 年推出 VR 遊戲《深海迷航》,作為Oculus Rift上市後的首批遊戲在全球範圍內發售。再比如愷英網路2022年4月與幻世科技(嘉善)合資成立了上海臣旎網路,主研VR遊戲方向,但羅馬的繁華也非一日之功,國內要趕上甚至超過美國的元宇宙生態環境還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不妨讓子彈再飛一會。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Techsoho”(ID:scilabs) ,編輯:Light,36氪經授權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