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新秀”潤陽股份自曝融資“黑歷史”,與客戶披露資料"打架"|IPO速遞
9月15日,光伏新秀潤陽股份更新了招股書。公司擬募集資金40億元,其中25億元從佈局上游原材料多晶矽業務、延伸產業鏈和N型電池技術升級著手,剩餘15億元則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鈦媒體APP瞭解到,當前,潤陽股份主要從事太陽能電池片的研發和生產,2020年及2021年,公司的電池片銷量穩居全球第三位,為了這個位置,在前期發展過程中,公司不惜通過轉貸、無真實交易背景的票據流轉來玩轉資金。
近兩年,公司的業績增長十分迅猛。根據招股書顯示,2018年、2019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0.26億元、47.98億元。2021年,其營收同比上漲121.28%達到106.17億元,近三年複合增長率達到87.32%。但同期,公司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43億元、5.13億元、4.86億元,表現較不穩定。除此之外,對於潤陽股份的上市之旅,市場上還存在著諸多質疑,比如,公司的雙經銷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續性、公司的多項資料與客戶披露的資料不一致等。
雙經銷模式下的“危機”
根據公司的招股書顯示,潤陽股份前五大客戶中包括晶科能源(688223.SH)、隆基股份(601012.SH)、晶澳科技(002459.SZ)、天合光能(688599.SH)等市值均在千億元以上的光伏行業龍頭。
而實際上,這些光伏龍頭同樣也是潤陽股份的供應商。據瞭解,這是因為公司存在“向大型光伏一體化生產商採購矽片同時銷售電池片”的雙經銷業務模式。
在該業務模式下,公司向對手方採購矽片的同時,根據合同約定需向對手方供應一定規模電池片。公司與對手方根據框架合同約定定期簽訂購銷合同或訂單,按照矽片市場價或雙方約定價格向對手方採購矽片,並按照矽片採購價上浮一定價差向對手方銷售電池片。
在招股書中,潤陽股份解釋稱,公司主要產品單晶PERC電池片的市場價格受原材料單晶矽片價格影響較大,為保證單晶矽片的穩定供應,同時應對單晶矽片價格波動風險以提前鎖定利潤,公司選擇與大型光伏一體化生產商進行雙經銷業務合作,既保證了雙方原材料供應鏈的安全與穩定,又實現了穩定的盈利。
2020年、2021年雙經銷模式為潤陽股份分別累計貢獻23.3億元、61.35億元的銷售收入。
但有業內人士向鈦媒體APP表示,儘管雙經銷模式看似規避了原材料的波動風險,但和跟委託加工模式不同,委託加工只賺取加工費,而雙經銷模式是雙向買斷,採購的材料最終進入成本,銷售的產品最終計入收入,因此,公司的業績中還是會承擔原材料和產品的價格波動。
資料顯示,2019年-2021年以及今年上半年,潤陽股份雙經銷業務收入佔比分別為 5.45%、13.4%、5.59%和2.63%,有降低趨勢。因此,在矽料大漲的行情之下,公司是否會繼續降低該模式的業務比例?對此,鈦媒體APP向潤陽股份傳送了求證函,但截至發稿,對方並未回覆。
與客戶資料矛盾重重
鈦媒體APP注意到,潤陽股份的招股書資料與其客戶(供應商)所披露的資料存在出入。
根據招股書,2019年至2021年,晶科能源為公司前五大客戶之一。2019年-2021年,潤陽股份向晶科能源銷售的金額分別為3.72億元、14.06億元、15.38億元。
但根據晶科能源招股書,其2020年前五大供應商榜單中排名第一的大供應商為信義光能,採購額為13.26億元,低於同期內潤陽股份招股書所披露的銷售額。且潤陽股份卻並未登上晶科能源2020年前五大供應商榜單。
除此之外,招股書披露,此次募集資金的用途中,潤陽股份將一半用於在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建設年產5萬噸高純多晶矽專案,該專案實施主體為潤陽股份控股子公司潤陽矽材料,總投資金額為49.81億元,擬投入募集資金20億元。
但根據當地的平羅縣政府在公佈檔案披露稱,該專案投資金額為45億元,與《招股書》披露資料出現較大差異。
對此,潤陽股份曾公開回應表示,“出現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兩者的統計口徑和包含的專案不同。該差異內容並不影響此專案的執行。”但對於招股書中與客戶的經銷資料產生差異,潤陽股卻並未迴應。
自曝內控不規範
作為資本密集型行業,光伏企業在持續研發、產能擴充以及公司運營等方面需投入大量資金,此外,整個行業又處於快速發展階段,各企業又在拼命內卷,一旦企業的融資渠道較為單一,就會面臨較大的資金缺口。因此,目前潤陽股份經營的最大的難題還是缺錢。
資料顯示,截至6月末,潤陽股份賬面的貨幣資金為26.9億,但公司應付票據及賬款高達62.1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4.84億元、短期借款11.4億元。除此之外,資料顯示,報告期內,潤陽股份的負債率不斷攀升,分別為78.84%、75.48%、81.39%和 81.99%。
而在招股書中,潤陽股份也自曝“黑歷史”。2019年至2021年,潤陽股份迫於融資渠道少、資金鍊緊張等原因,公司發生瞭如轉貸、無真實交易背景的票據流轉、個人卡收支款項等內控不規範的行為。其中,為平衡部分子公司短期資金需求,潤陽股份與潤陽悅達、潤陽建湖等5家子公司的發生無真實交易背景的票據流轉總額合計達到4.98億元。
在經營上,潤陽股份還動用了關聯方供應鏈融資服務。潤陽股份通過悅達新實業、悅達供應鏈等關聯方為公司提供供應鏈融資服務。具體來看,關聯方作為供應鏈融資中間商向原材料供應商採購矽片或銀漿後直接銷售給公司,公司付給融資商一定的融資費,以延長款項結算週期、緩解資金壓力。
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關聯方悅達集團下屬企業為潤陽股份提供的融資金額分別為0.6億元、2億元、3.62億元和1.1億元,佔各期融資金額的比例的9.06%、17.15%、21.18%和8.03%。
此外,公司此前還存在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借用公司款項情形。雖然截至今年6月底,相關借款已經歸還完畢,但對於公司的內控管理,投資者仍需保持謹慎態度。
值得注意的是,潤陽股份IPO計劃募集的40億元資金中,更是分出15億元拿來補充流動資金,佔總募資金額比重達到37.5%。可見,如若IPO程序受阻,潤陽股份將會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 (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於瑩)
- 國際油價連跌四周跌至俄烏戰爭前水平
- 不及格的沈暉,憑什麼預訂威馬12億股權激勵?
- 跨境電商值得再做一遍
- 【鏈得得獨家】盤點近期加密領域黑客事件:11起黑客事件涉過億美金,日本三大交易所深陷泥沼
- 偶像市場回溫,這次要如何走向正確的方向?
- 跨境網際網路券商的寒冬突圍:裁員、國際化、轉型賣系統|鈦媒體焦點
- 打造“智慧·製造”生態 ,嘉實多與新時達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 研發費用率連降,長華化學攜創業板定位質疑上會 | IPO速遞
- “光伏新秀”潤陽股份自曝融資“黑歷史”,與客戶披露資料"打架"|IPO速遞
- 連虧9年,這個“第一股”還能撐多久
- 雅睿生物IPO:受益新冠淨利潤增長8倍,有錢分紅卻沒錢補流?| IPO速遞
- 中國人民銀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健全金融穩定長效機制
- 透視蒙牛半年報:概念“年輕化”,構造“老頑童”?
- 深度解析:美聯儲加息如何影響全球資本市場 | 「鈦度號」作品周榜第24期
- 辛巴在焦慮什麼?
- 和Ta們“雙向奔赴”就對了!中國企業的數字化編年史,下一個十年我們共同書寫
- 實現工作、生活雙突破,人人都是“管理大師”!
- 冰激淋3元一支的蜜雪冰城IPO,2萬多家門店是優勢也是問題
- 車輪上的高通
- 流量紅利真的消失了嗎?四大案例破解網際網路變現密碼 | 創新場景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