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考古編制崗位“零應聘”,怎麼破?

語言: CN / TW / HK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光明日報 (ID:gmrb1949) ,作者:孫岱,責編:王遠方,編輯:孫岱、邢妍妍,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近日,“如何破解敦煌研究院招人困境”話題衝上熱搜。據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張曉剛稱,一個考古事業編的崗位僅有五六個人報名,最後竟沒有一人應試。此後,多位受訪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敦煌偏僻的地理位置、嚴格的招聘和工作要求、較低的薪資待遇等因素,讓很多應聘者望而卻步。

有受訪者明確表示, “錢沒給夠、上升的途徑不明確”。 儘管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的崗位逐年增加,卻鮮少有人問津。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考古文博系副教授曹斌公開發聲表示,人才在任何行業都是其發展的根本,考古自然也不例外。提升考古的人才數量和質量,首先要抓人才培養。曹斌副教授還表示, 希望用人單位可以放低“本科門檻”。

近年來,考古熱、文博熱熱度攀升,“敦煌”“三星堆”等已成為新晉網紅IP。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考古編制崗位卻無人問津。研究院考古研究所面臨的困境,折射出了我國文保人才緊缺的現狀。敦煌考古編制崗位空缺、人才斷檔,是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據瞭解,招聘要求必須要“雙一流”或八大美院的碩士研究生,年齡35歲以下。事實上,考古研究、文物保護一直是門檻較高的專業,對文化素養有一定的要求,而敦煌學是以敦煌遺書、敦煌石窟藝術、敦煌史蹟和敦煌學理論等為主要研究對象,決定了從業者必須擁有對口的專業基礎。

張小楊(左一)和同事在開展田野考古(紀錄片《敦煌師父》截圖)

考古專業的人數較少,也是造成“零應聘”現狀的原因之一。2020年,湖南女孩鍾芳蓉以676分考入北大,“爆冷”選擇考古專業,再一次反映了高校“招生難”的現實問題。相對於高校裏其它熱門學科,在很多人看來,實習難、就業環境艱苦、方向專一等問題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大學生選擇考古專業的阻礙因素。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敦煌地處西北,位置偏遠,相對許多大城市來説,在經濟發展上存在差距。高校畢業後,優中擇優的年輕人更加嚮往大城市發展,也是可以理解的。地理位置偏僻、工作環境艱苦、招聘門檻高,加上較低的薪資待遇,種種因素讓專業人才對考古編制這個“鐵飯碗”望而卻步。

鍾芳蓉(左)在宿舍樓內完善學生公寓住宿卡

今年5月,山西省文物局等五部門聯合印發的《文物全科人才免費定向培養實施辦法》發佈,未來5年,山西省將通過高考面向全省117個縣 (市、區) 定向培養600位文物全科人才。有研究院工作人員認為,這種“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值得借鑑。同時,我們也要看到,要打破考古編制遇冷、人才斷檔的局面,找準背後原因是關鍵。人才為什麼不願意來?來了能不能留得下?這些細節問題仍待釐清。

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文化水平提升,中國考古學站在新的起點上,正在開啟一個學科發展的時代。新時期考古發展的需要則對考古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找到痛點,精準施策,在談堅守與奉獻之前,不妨先做好功課,切實考慮到專業人才的切實需求。

要稀缺人才,不僅要談理想抱負,也要談實際待遇。良好的發展環境,方能讓考古情懷不是負擔,更能讓實際的待遇沖淡環境的艱苦。 如若不能降低學歷門檻,就要在待遇上給予一定程度上的提升,讓付出和實際回報成正比。 如提供適配的發展空間、齊全的生活配套設施,與職位匹配的薪資待遇等等。多措並舉,才能更好地破解考古招人難的問題。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光明日報 (ID:gmrb1949) ,作者:孫岱,責編:王遠方,編輯:孫岱、邢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