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開始抄底餐飲

語言: CN / TW / HK

上海又一筆Buyout誕生了。

本週,全球規模最大且歷史悠久的私募股權機構之一——安巨集資本(Advent International) 正式宣佈,已從餐飲集團Wagas創始人手中收購60%的股權,具體財務條款未披露。收購完成後,安巨集資本成為Wagas的最大控股方,Wagas創始人仍將繼續管理集團日常工作。

有知情人士向投資界透露,此次交易中, Wagas估值約5億美元,較此前的8—10億美元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對此,安巨集資本與Wagas方面表示“不予置評”。

起家於上海,大眾對Wagas並不陌生。1999年,在滬工作的丹麥人John Christensen創辦了主打西式輕食簡餐的Wagas。20餘年間,走著北歐極簡風的Wagas逐步發展為一家集沙拉、意麵、三明治、果汁、咖啡等多元品類的連鎖餐飲品牌,還陸續推出了Baker&Spice、LOKAL、Funk and Kyle等多個耳熟能詳的餐飲子品牌,在中國坐擁250家門店,是不少年輕白領的就餐選擇。

疫情的洗禮下,越來越多餐飲老闆願意擁抱VC/PE,疊加戰爭、美元加息等巨集觀因素,當下不少餐飲企業的估值正處於歷史低點。正如番茄資本創始人卿永向投資界所說的那樣:“現在肯定是投資餐飲的最好時機,等疫情過去了,好的品牌又將會一票難求。”

這家PE在上海做了一筆Buyout

收了Wagas六成股權

時間倒回到1999年,做物流的丹麥小夥John Christensen來到上海工作,開啟了一段嶄新旅程。

彼時,中國市面上主打健康輕餐的品牌屈指可數,John也常常苦惱於找不到合口味的三明治。於是,他決定自己開一家西式簡餐廳,第一家Wagas(沃歌斯)就此誕生。兩年後,來自澳大利亞的華裔女性Jackie Yun也加入到了Wagas,並在之後成為該品牌的合夥人。

以“健康飲食開啟美好生活”為品牌理念,Wagas某種意義上開創了國內健康輕食的概念,通過推出能量色拉、意麵、三明治、咖哩飯、創意的鮮榨果汁、精品咖啡等餐品,影響了一部分人的飲食和生活方式。Wagas曾公開表示,自己的企業文化裡有濃厚的丹麥元素,其中很大原因基於創始人John是丹麥人,因此Wagas也擁有濃厚的北歐風格——極簡而冷淡,這也引來不少食客前來就餐打卡。

具體到經營上,Wagas主要選址在一二線城市的核心商圈和中高檔寫字樓附近,平均客單價在80元左右,消費群體以25-35歲的年輕白領為主,八成使用者為老客戶。在多年前的一次採訪中,Wagas高管還曾提到, Wagas堅持不做加盟,也不接受第三方投資。

除Wagas之外,這家餐飲巨頭旗下還有一系列餐飲子品牌,包括全天候休閒餐飲品牌Baker & Spice、實驗性時尚餐廳品牌Funk & Kale、以及輕食酒吧品牌LOKAL、咖啡品牌UNO Coffee等等,它們穩踞上海和北京市場,並且足跡遍佈中國其他11個城市,累計開出了約250家門店。

然而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餐飲業大受衝擊,Wagas也不例外,市場曾多次傳來其尋求出售的訊息,直到2021年下半年達到高潮。這年11月,彭博社報道稱,肯德基母公司百勝中國控股有限公司 、菲律賓餐飲品牌快樂蜂(Jollibee)、漢堡王母公司餐飲品牌國際(RBI)以及其他私募股權公司,都在考慮競購Wagas。

2022年2月,事情逐漸有了眉目,安巨集資本的身影也在此時浮現——彼時彭博社報道稱, 安巨集資本正在就收購Wagas進行高階談判,後者正在尋求8-10億美元甚至更高的估值。

如今一切塵埃落定,安巨集資本拿下了Wagas多數股權。

安巨集資本,在國內VC/PE圈或許還是一個陌生的名字。成立於1984年,安巨集資本是全球規模最大且最富經驗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之一。今年5月,安巨集資本剛剛完成一筆超級募資——安巨集十號全球私募股權基金/Advent International GPE X(十號基金)已完成募集,達到了250億美元的募資上限,新基金將進一步加大在大中華區的投資與佈局。至此,安巨集資本總管理資產超1000億美元。

在中國,安巨集資本已經留下諸多足跡,締造了高階床墊愛夢集團、國內最大的膠囊製造商之一廣生膠囊等多筆經典Buyout。過去10年中,安巨集資本在大中華區等市場投資了近100億元人民幣,重點關注零售和消費品、醫療健康以及商業服務行業,尤其是 過去三年其在華的投資總額超過了此前七年的總額。

“現在是投餐飲最好的時候”

Wagas降估值出售,不過是餐飲企業疫情下求生存的一縷縮影。

回想前兩年,在新消費的風口中,伴隨著麵館、烘焙、咖啡、小吃等品類頻頻誕生的大額融資,餐飲這門“不性感”的生意終於走進主流VC基金的視野中來,各個品牌的估值也是水漲船高,令人直呼“看不懂”。

但這份熱鬧很快便戛然而止,消費投資集體入冬,VC/PE也緊急撤離餐飲投資。“去年上半年餐飲賽道還很熱,下半年熱度就降下來了。”番茄資本創始人卿永向投資界回憶, “現在看餐飲的投資機構還是非常少的。”

投資機構的變化進一步傳導至創業端。不久前,一位從事餐飲新消費的創業者朋友告訴我,他剛出來創業時正逢新消費投資風口,他的專案第一輪融資就受到了大批一線機構的爭搶,“有的甚至連DD(盡調)都沒做,但現在情況不同了,投資人不再出手。”

我們也看到,遭受疫情重創的線下餐飲因現金流緊缺改變了對資本的認知,為了活下去開始接觸資本市場募資,餐飲上市潮浩浩蕩蕩。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甚為骨感,絕大部分餐飲企業還排在IPO大門前,漫長地等待著。

當買賣雙方都無法給出有說服力的估值建議,很多創業公司進入了漫長的融資程序,有的早已悄悄倒下。“對於大多數餐飲品牌而言大勢已去,縱使疫情過了也不會恢復,唯有那些已經具備規模且非常剛需的餐飲和極具品牌厚度的高附加值餐飲才會留存下來。”卿永說。

他坦言,中國餐飲的併購市場還遠遠不成熟,“沒有職業化的團隊併購過來,大概率會衰落,除非併購方自己有很強的專業和產業積累。尤其中國創業還處於個人英雄時代,離真正實現職業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Buyout在國外是一個比較常見的運作方式,但在中國,Buyout還處於十分早期的階段。的確現在大多數餐飲標的的估值都在合理區間, 但PE做餐飲Buyout在短期幾年內還不能大規模實現。” 上海一位投消費的PE合夥人如是說。

眼前,一級市場寒意仍在蔓延,但還有一批投資人堅持探索著餐飲與消費投資,他們心態從容——隨著泡沫退去、估值降低,現在反而是投資餐飲的最好時機,此時出手優質標的更有望收穫豐厚回報。

本文來源投資界,作者:周佳麗,原文:http://news.pedaily.cn/202209/50116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