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護航,2021年各地吹響工業強市“集結號”

語言: CN / TW / HK

當城市站上新一輪產業競速的起點,這場競逐戰將如何開打?

在去年國家級“十四五”規劃出臺後,近期地方版的“十四五”規劃也陸續釋出,將工業製造業放在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

  • 廣州提出加快建設先進製造業強市,深入實施廣州製造“八大提質工程”;

  • 天津堅持製造業立市,著力構建“1+3+4”現代工業產業體系;

  • 蘇州打響“蘇州製造”品牌,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叢集;

  • 寧波將建設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先行城市,打造全國製造業單項冠軍第一城;

......

各大城市均根據當地產業特色,制定未來新的遠景目標,並吹響了工業強市的“集結號”。

而一直以來,儘管我國都在努力地向工業強國進行轉變,但很明顯地隨著2021年的到來,國內正在更深度地將這一發展目標落到實處。

如今,從工業強國到工業強市,各地的工業製造業將如何再出發?

工業強市,從“政策”開始

去年10月,《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要“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

在這一大背景下,工業製造業成為各個城市開啟產業競速最熱門的選項,一些基礎不錯、勢頭向好的工業城市重新錨定了發展目標,天津、寧波、蘇州、無錫和廣州等均從政策層面加碼佈局。

天津市作為京津冀經濟圈的傳統工業城市,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指出:“堅持製造業立市,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其次,以製造業聞名的寧波市,“十四五”期間將建設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先行城市,實現新型工業化與資訊化、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此外,他們表示要形成一批國際知名企業、品牌和標準,成為全國製造業單項冠軍第一城、先進製造業叢集之城和國際智慧製造新高地。

而憑藉緊鄰上海的區位優勢,蘇州也一直在大力發展工業,打造出蘇州工業園區、崑山經濟開發區等多個產業園區。 “十四五”期間,製造業在蘇州產業結構中的主體地位將毫不動搖,在此基礎之上,依靠智慧化與數字化,對傳統產業進行升級。 他們表示:

製造業不能與‘低端’劃等號,製造業是蘇州的‘立身之本’,新的科學技術和新興產業將為製造業賦能,將蘇州製造產業鏈推入全球價值鏈中高階。

無錫則在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中提到,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產業科技創新高地。山東省明確提出,推進工業網際網路行業級平臺建設,通過新一代資訊科技,賦能傳統制造業。

在經濟發達的工業重鎮——廣州,其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也將先進製造業作為強市的重要抓手。

他們提出,到2035年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時,廣州現代產業體系更具競爭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全面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強市、先進製造業強市、現代服務業強市、人才強市,實現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湧現一批帶動創新發展、支撐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總部企業和頭部企業。

我們知道,每個城市、每個地理區域都有自己的產業特色,那麼以上這些城市具體要如何走出自己的工業強市之路?

工業製造,如何再出發?

儘管這些城市很多都將發展重心放在工業製造業賽道,但比拼的內容卻與過去有了天壤之別,先進、高階、智慧的“新工業”模式才是城市制勝的關鍵。

在廣州製造“八大提質工程”中,提到將提升汽車、電子、石化等產業,壯大新一代資訊科技、生物醫藥與健康、智慧與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等,發展都市消費工業,建設智車之城、軟體名城......

在發揮龍頭企業作用方面,他們集中力量建設汽車等產業叢集,還佈局發展天然氣水合物、區塊鏈、量子科技、太赫茲、納米科技等產業。

天津強調將充分發揮海河產業基金、濱海產業基金支撐引導作用,以信創產業為主攻方向,增強智慧科技產業引領力,著力壯大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鞏固提升高階裝備、汽車、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優勢產業,加快構建‘1+3+4’現代工業產業體系。

蘇州開展“蘇州製造”品牌認證,並且三年內實現全市規上工業企業智慧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全覆蓋,將在省級智慧工廠和智慧車間數量上實現新突破,打造“工業網際網路看蘇州”品牌。

選擇了“全國製造業單項冠軍第一城”這一目標的寧波,等同於選擇了以科技創新賦能製造業發展的路子。他們提出,加快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建設綠色石化、汽車及零部件等世界級先進製造業叢集,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聚焦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和工業基礎軟體等靶向攻關。

還有就是成都,其工業的首要目標是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產業叢集,構建“產業新體系”。據官方資訊,他們在醫藥健康、新型材料、綠色食品等國家級、區域級產業叢集方面,將積極發展提升叢集規模水平和輻射帶動能力。此外,還將培育發展生物醫藥、人工智慧、新能源、綠色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另外,我們也知道,2020年的工業製造業,接受了疫情的洗禮,同時也迎來了十年一遇的時代機遇“新基建”。其中,與之高度匹配的工業網際網路正是其中的核心板塊。

那麼,工業製造業與工業網際網路技術的碰撞,將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怎樣的變化?

“集結號”下,工業網際網路企業將深度滲透

我們知道,相關企業藉助工業網際網路在網路協同、遠端服務、供需對接等優勢,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也讓更多人看到工業網際網路的真正價值。

隨著“新基建”浪潮的助推,在新冠疫情和中美貿易摩擦的雙重驅動下,“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題,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模式”將進一步成為中國產業鏈數字化轉型的重要趨勢。

而構建國內經濟大迴圈,離不開工業網際網路,離不開產業互聯。人口老齡化、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國內經濟面臨提質增效的轉型,更需要培育促進發展的新動能。

工業網際網路作為國內新工業革命的突破口,不僅吸引了GE、西門子、SAP、PTC等國際巨頭的強勢佈局,更培育出樹根互聯、海爾卡奧斯、浙江藍卓、阿里雲、工業富聯、華為雲,以及更多細分領域主體這些本土嫡系部隊,一起參與到這場規模空前的工業革命大潮中。

在政府側,工業網際網路可以支撐對整體經濟執行做分析和排程,提升政府在產業端的治理能力;而在企業側,可以為廣大企業提供智慧應用和全方位的數字解決方案。

不管是區域性產業,還是以龍頭企業為核心的產業,都可以通過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實現資源優勢有機整合,強化產業協同,優化完善產業鏈,加快形成有效的創新叢集,實現產業叢集協作化、規模化發展,持續提升產業競爭優勢。

2020年,工業網際網路乘著‘新基建’的東風登上促進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制高點。而2021年,在更多地方版的政策“轟炸”下,工業網際網路企業們勢必由淺及深,滲透進更多工業細分領域。

隨著各地吹響工業強市“集結號”,不同地域的產業特色,工業網際網路也將發揮不同的作用。 雷鋒網 (公眾號:雷鋒網) 雷鋒網雷鋒網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 轉載須知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