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云為雨,華為云為什麼要深入經濟的“毛細血管”?

語言: CN / TW / HK

“未來3年,華為雲將加強資源投入,秉承‘以技術驅動創新,以生態加速創業’理念,在全球範圍內賦能10000家高潛初創企業在華為雲平臺和生態體系中加速成長。”

2022年9月15日,在華為雲全球創業者峰會上,華為高階副總裁、華為雲CEO張平安宣佈全面建設全球初創生態,並正式啟動全發展週期賦能初創企業的華為雲加速器。

在全球雲端計算領域,華為雲是一匹黑馬,也是話題製造者。2021年,華為雲已位居中國第二、全球前五。今年,一向高舉高打的華為雲,宣佈發力初創生態,釋放了戰略升級的強烈訊號:未來,華為雲將走大型政企市場和初創生態並重的戰略路線。

華為云為什麼要發力初創生態?如果說,此前政企市場是華為雲的核心戰場,那麼針對初創生態華為雲又有什麼新打法?

華為高階副總裁、華為雲CEO 張平安

1、誰是未來數字化轉型的主力軍?

在全球很多經濟體中,中小企業是數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業群體,是經濟發展的主力軍。截至2021年末,我國中小微企業數量達4800萬戶,它們貢獻了全國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和80%以上的勞動力就業。

同樣,中小企業也是數字經濟發展的主力軍,也是數字化轉型的主戰場。尤其是海量的初創企業,亟需藉助雲端計算等先進生產力加速創新,在不確定的大環境下求生存求發展。目前,初創企業已經開啟了全面上雲用雲的階段,標誌著雲產業已經步入深水區。這背後,是政策引導、產業發展、市場需求合力推動的結果。

首先,政策層面,國家先後出臺多項推動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數字化是一條必經之路。

比如2021年12月釋出的《“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25年,推動形成一百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十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一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為了實現這些目標,規劃提出“中小企業數字化促進工程”等九大工程,雲端計算作為數字化轉型的技術底座不可或缺。

其次,在產業發展層面,“雲端計算已經成為創新創業的先進生產力”。從雲產業發展程序來看,而這種生產力到了深度普惠的新階段。

從上雲企業主體看,從最早的網際網路企業,到近幾年的大型政企客戶,再到傳統行業和初創企業,企業上雲率提升背後,是應用範圍越來越廣,應用場景越來越深入的趨勢。

從技術發展看,雲端計算從最初的對計算、儲存、網路基礎資源的共享租賃,進化到了雲原生、大資料、AI等新技術的融合。主流的公有云廠商都在變得越來越重,從IaaS層,向PaaS、SaaS層擴充套件。一站式AI開發平臺、湖倉一體等各類雲上的創新工具日益完善,企業通過簡單的API呼叫就可以站在雲巨頭的肩上,獲得各類創新能力。本質上,企業上雲用雲的門檻在不斷降低。

從客戶需求看,企業上雲的訴求開始從降本增效,擴充套件到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階段。“降本增效是必然的,也是比較初級的成果,雲端計算、AI等數字化能力,最應該做的是幫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使企業在行業競爭中獲得競爭優勢。”一位toB行業人士表示。

第三,市場需求層面,過去多年大中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動能已經在逐步釋放,各行各業都湧現了很多成功案例,但海量初創企業的需求還遠遠沒有被滿足。

根據IDC釋出的《2021年全球中小企業10大預測》,到2024年,60%的中小企業將會在技術架構方面採用公共雲平臺。而IDC在《中國中小企業生存現狀報告,2022》也指出,目前中國中小企業的數字化程度仍處於較低水平,比如其ICT總支出僅佔企業ICT總支出的30%,但約三分之二的中小企業認為數字化對公司非常/比較重要。

可見,華為雲發力初創生態,就是要讓雲端計算深入社會經濟的“毛細血管”,啟用社會的創新原子。

2、初創企業數字化,更需要“全家桶”式生態賦能

相比大型政企客戶,初創企業體量小、對成本控制要求高、數字化基礎弱,而且佈局分散,行業和需求差異大。要做好這個市場,需要讀懂初創企業的數字化痛點,並拿出一套全新的打法。

儘管中小企業是公有云天然的目標客戶,不過這一輪初創企業上雲浪潮與以往不同,企業的痛點也在不斷升級:

比如,相比簡單購買單一產品或服務,初創企業更需要一站式、全生命週期的服務,從上雲規劃、技術架構建議到不同階段的用雲方案建議。初創企業不僅希望通過上雲降本增效,更看重如何實現雲上應用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甚至上雲出海,拓展全球市場。

為了打造初創生態,華為雲的打法是技術+生態賦能,通過三大關鍵舉措,從上雲用雲、創業賦能、商業資源三大維度,全發展週期賦能初創企業。

首先,通過創新雲平臺,實現低成本敏捷上雲、雲上加速創新,以及業務全球部署。

初創企業上雲往往要求“多快好省”,希望儘可能降低成本,儘快在雲端開始業務部署。華為云為初創企業配備專屬團隊,制定上雲規劃,提供架構優化建議,並長期陪伴成長。同時,提供最高100萬人民幣的雲服務代金券,幫初創企業省錢。

飛榴科技是一家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服裝柔性供應鏈服務公司,加入華為雲初創生態後,除了獲得免費起步雲資源,還基於華為雲CCE雲容器引擎快速構建了生產協同SaaS產品,運維部署時間從1小時縮短到10分鐘,成本降低了40%。

除了基礎資源,華為雲還提供了豐富的雲上創新工具,讓初創企業不用重新造輪子,可以直接使用華為雲的最新技術進行創新。

比如,基於華為雲數字內容生產線MetaStudio,專注於三維圖形雲技術研發和應用的贊奇科技打造了超高清設計師雲工作站,可一站式實現雲端製作、渲染、儲存與合成,將管理效率提升10倍。印尼創業公司Widya Robotics,通過華為雲ModelArts提供的一站式AI開發工具,高效構建了智慧工地SaaS解決方案,並將開發部署週期由數天減少到30分鐘。

此外,依託華為雲在全球的70個可用區,以及對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廣泛覆蓋,初創企業可以在沒有本地團隊和硬體投入的情況下,實現雲上業務出海。

“那些在大學宿舍、在車庫裡誕生的初創企業,也可以像大企業一樣擁有穩定、安全和最優成本的數字基礎設施,充分利用公有云進行低成本快速試錯,拓寬市場規模。藉助雲端計算,即使是僅有幾十人團隊的初創企業,也可以成為服務全球使用者的國際化企業。”張平安表示。

其次,通過華為雲加速器和連結創投圈層網路,為創業賦能。

此次重磅釋出的華為雲加速器針對初創企業不同發展階段,開設初創加速營和產業加速營。初創加速營主要幫助中早期初創企業實現產品與市場需求的匹配;產業加速營針對成長期和成熟期的創業公司,推動真實場景下的商業落地,併發掘與大企業協同創新的機會。

華為自身的經營管理方法論一直是各行各業企業學習的物件。華為雲加速器將華為三十多年來積累的組織管理與創新方法論、以及深耕行業的know-how融入創業通識課中,分享給初創企業。

此外,華為雲初創生態還將為初創企業連結頂尖的投資機構、加速器、孵化器、科技產業園區等,提供從資本到資源的支援。此次,華為雲還邀請高翔、洪婧、李豐、葉冠泰、鄭偉鶴、曾穎哲等資深投資人,提供創業輔導,分享穿越週期的投資經驗,以及對科技創新創業的深刻洞察。

第三,提供全方位的商業資源,包括華為雲生態資源、華為多產業資源,同時挖掘大企業協同創新商機。

對於初創企業,選擇雲廠商不僅要看技術和服務,雲廠商背後的生態也是不容忽視的軟實力。

今年華為雲升級了全新的夥伴體系,對初創企業更友好了。比如,軟體和SaaS等型別的創業公司,獲得能力資質認證就可以加入夥伴體系,從而得到產品方案構建、聯合營銷等多方面的支援。如果產品上架華為雲商店KooGallery,還可觸達300多萬的華為雲使用者和開發者。截止今年6月,華為雲夥伴數量已超過 38000 家,開發者數量超過 302 萬,各類夥伴在華為云云市場上架的應用數量已達 7400 多個。

基於華為云云原生基礎設施,初創企業黑湖科技打造了智造協同MES服務,實現了在製造工廠4-6周快速上線,實現成本大幅下降。2021年,黑湖科技在華為雲商店銷售額超過2700萬。

除了華為雲生態自身,華為的鯤鵬、昇騰、鴻蒙、HMS等生態也是可以與初創生態聯動的產業資源。

“‘云云協同’也是華為雲的獨特優勢,既包含了華為雲與華為終端雲服務、智慧車雲、華為自身IT服務雲的協同,也可以開放地與其他夥伴進行協同。”華為雲全球生態部總裁康寧表示。

華為雲全球生態部總裁 康寧

車聯網領域初創企業上海極豆科技基於華為雲打造了行業領先的車主服務運營平臺,縮短了30%的研發時間,降低了20%的雲上資源成本。同時,擁有5.8億月活躍使用者的華為消費者雲應用市場,助力極豆促成合作企業350多家 ,累計簽約車輛超過4000萬。

此外,華為有數十萬的大中型企業客戶,華為雲將推薦優質、匹配的初創企業參與提供大企業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實現企業客戶、初創公司、生態夥伴的多方共贏。

3、扶持孕育下一個改變世界的偉大公司

回顧近現代文明的發展,科技創新與商業創新是相輔相成的,這也正是雲端計算與初創企業的關係。雲端計算的出現,大幅降低了創業的門檻,提高了創新的效率。從這個角度看,華為雲初創生態是一個多方共贏的高價值策略。

對初創企業,可以不必重複造輪子,將非核心競爭力相關的工作儘可能多交給雲廠商。這一點已經成為上雲企業的共識,相當於不必每家企業都自建發電廠,直接按需求付費使用即可。

同時,得益於新技術在通用能力方面越來越基礎設施化的趨勢,初創企業可以直接享受華為長期高研發投入產出的領先技術,包括AI、大資料、區塊鏈、AR/VR、IoT等等。初創企業可以按需付費,以較低的成本在雲上隨時獲取這些領先的技術,強化自己的核心業務。

對華為雲生態自身,初創企業對前沿技術和市場需求具有敏銳的嗅覺,可以反向啟發其產品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在行業內,各個雲端計算大廠非常成熟的合作伙伴生態體系已經驗證了,授人以漁的雲廠商也可以從初創企業客戶高速的增長中獲益。

放眼全球雲產業,中國企業的上雲率跟先進國家仍有差距。根據不完全統計,我國企業的上雲率僅為30%,工業、交通、能源、傳統行業的上雲率更低,大約在20%左右。初創企業上雲用雲潛力巨大,是雲廠商下一階段重點角逐的藍海。

另一方面,結合未來全球公有云市場將延續向頭部廠商集中的趨勢,中國企業也有必要打造全球化的初創生態範本。

寫在最後

今年,華為toB業務一個重大變化就是整體下沉戰略,繼政企業務宣佈發力商業市場之後,華為雲打造初創生態戰略也可以看作一種生態和市場下沉。這標誌著數字化轉型進入了深入下沉市場的新階段,尤其是雲端計算這種創新創業的先進生產力到了全面普惠的時期。

初創企業是創新的未來。下一個改變世界的偉大公司,也許就在雲端計算大廠的初創生態中。

雷峰網版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 轉載須知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