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面試時被說作品太醜怎麼辦——被懟100次後的經驗總結

語言: CN / TW / HK

一、面試現狀

1.當面試官說我們作品太丑時

我們在面試過程中,總會遇到面試官主觀的評判我們的設計作品醜;然後我們很慌慌張張的在表現層的維度去辯解,導致越講越亂;面試結束後不斷地自我否定,懷疑自己的能力,開始自我PUA。

面試官在不瞭解產品的背景、業務、目標、使用者等各種因素的情況下,貿然給出“你的作品有點兒醜”的結論;這時不要慌張,也不要試圖去跟他探討美與醜的問題;

比如慌張的去解釋用的什麼色彩、運用了什麼手法/技法;討論這些沒有任何意義,因為面試官不是設計師,無法保證在同一個頻道上做到感同身受;設計不應該以主觀的美醜來作為評判設計方案好壞的唯一標準。

二、透過表象看本質

1.分析美與醜的本質是什麼

美與醜是極具個性化的,它本質上是根據每個人的背景、所處環境、認知、喜好,審美會產生較大的差異;所以我們在設計時,重點要聚焦在具體的人身上做使用者分析和洞察,做使用者喜歡的“東西”

這樣在得知美與醜的本質後,就不要試圖從表現層去溝通,要降維打擊,站在更高的視角,從使用者、產品、業務甚至戰略等維度去溝通。

舉例:目標使用者分別為:40歲、30歲、20歲的三類人群,且背景各不相同,所以視覺、互動都會有極大的差異化;如果40歲的使用者,你的視覺炫酷新穎,使用者反而會不接受;儘管視覺很好。

2.設計只在視覺中自嗨會帶來什麼問題

假設我們的使用者是政府背景,人均45歲左右,產品的設計風格緊跟當下時勢,視覺呈現很炫酷;表面上視覺是很不錯,但真的是符合產品定位、使用者認知和使用場景嗎?

根據使用者背景和年齡段兒,我們可以判斷出他們所處的環境和辦事風格是嚴謹的;使用者每天大量時間都在使用一些傳統的辦公軟體,由此判斷出使用者認知是有限的,他們對於新鮮的設計風格和新穎的互動方式接受程度有限,所以上述酷炫吊炸天的方案並不適合使用者;

當我們把酷炫吊炸天的方案交付給客戶時,很大可能會面臨一次次的打回修改,而客戶也提不出具體建議,只會提一些“感覺不對”“這裡在大點兒”“這個移到那邊兒試試”這種非常抽象的詞語;明明設計的很漂亮,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我們只是站在設計的角度去做設計,跟使用者沒有任何關係。

最終結果導致從開發到設計整個流程反覆修改,不僅身心折磨還影響整體的專案進度;所以我們認為“好”得東西,使用者不一定喜歡,因為你並沒有做以人為本、以使用者為本的設計,只是在自己的世界裡自嗨炫技;我們並不是使用者,也無法做到真正的同理心。

三、拼多多、京東、淘寶舉例

1.設計底層邏輯分析

你覺得拼多多的設計醜嗎,京東、淘寶、拼多多同為電商類的頭部產品,而這三款產品的設計風格卻截然不同;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拼多多,與其它兩家對比簡直就是土的掉渣;如果拼多多的設計風格改為像其它兩家一樣,那它是否還符合產品特徵和目標使用者呢?

顯然是不符合的,拼多多面對的是下沉市場,這部分目標使用者的認知和心智差異化較為明顯;所以設計風格、icon元素就很接地氣,尤其pdd營銷的視覺設計更是拿捏使用者心理。

而京東面向的是具有消費能力的品質使用者,所以整體設計方案都對相對簡約、剋制。

2.小結

設計要追溯設計方案是否滿足產品特徵,定位是否準確、是否解決了使用者訴求、視覺是否符合使用者認知和心智;將所有的底層邏輯串聯後,在回到表現層進行評判;

通過一些舉例溝通後,最後在落到我們作品的表現層,為何採用這樣的方案、視覺為何這樣呈現等等;這樣我們的設計才是有理有據的;

3.設計來源於生活

比如我們要開一家平價餐館,明明賣實惠的大碗菜,門頭卻設計的富麗堂皇,起了一個高貴優雅名字;你的目標使用者看到不敢進,非目標使用者被門頭吸引進來後,發現掛著羊頭賣狗肉,走了就再也不來了,最終關門大吉。這個道理和設計顯然是一樣的邏輯。

四、最後

1.設計不應該以主觀的美醜來作為評判設計方案好壞的唯一標準

設計沒有絕對的美醜,只有合不合適,設計開始前應該從戰略層向上一層層遞進,最後將使用者進行關聯,找到合適的視覺和互動方案;當我們把設計底層的邏輯向面試官闡述後,最終落到視覺上,這樣才會被認可和理解;

以後在遇到面試官主觀的評判你作品醜的時候,記得懟回去!

Powered by Froala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