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會員年費99元,是救命符還是純純的智商稅?

語言: CN / TW / HK

大家願意為天氣預報花錢嗎?

2015年頒佈的《氣象預報釋出與傳播管理辦法》第六條規定:氣象預報實施統一發布制度。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應當按照職責通過氣象預報釋出渠道向社會發布,並根據天氣變化情況及時更新發布氣象預報。其他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社會發布氣象預報。在規定中我們可以找到兩個重點:

1. 向社會發布氣象預報是有關機構的法定職責;

2. 其他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社會發布氣象預報。

也就是說, 即使我們可以在手機應用商城中隨手找到成百上千個看天氣的App,但他們源頭的資料其實都來源於各級主管部門所釋出的資料。而在絕大多數時候,大多數資料都是免費釋出的。

圖片來源:雷科技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氣象資料的源頭是免費釋出的,所謂的天氣App在核心業務上只不過是“二道販子”,那這些天氣App又憑什麼向我們收費呢:2022年9月底,知名天氣資訊軟體墨跡天氣的付費會員服務就在網上引起了熱議。

墨跡天氣憑什麼收費?

毫無疑問,其中大多數評論對墨跡天氣來說都呈負面,並以“看天氣憑什麼要付費”為核心論點。此外,墨跡天氣粗暴的收費規則也引發了部分爭論,畢竟這個會員服務並未在明顯處提供按月訂閱的選項,只在連續包季的頁面中以淺灰色小字標註“10元/月”,簡單來說就是“吃相太急”。

但在我看來,只要能把網際網路的討論中心轉移到“收費方式是否合理”這件事上,對墨跡天氣來說就已經是一個成功的公關事件了。畢竟收費方式隨時都可以改,但“天氣應該收費”這個概念已經隨著討論潛移默化地進入到大家的腦海中。

只不過天氣軟體憑什麼收費?

平心而論,在最核心的天氣播報和預測上,墨跡天氣並沒有收費,“看看有沒有下雨”這項功能依舊是免費提供的。下載墨跡天氣,先不討論為什麼每次開啟軟體後墨跡天氣都要嘗試 讀取剪下板、是否想根據後臺的淘口令記錄我想買什麼的這個問題, 找到墨卡會員VIP介面。可以看到墨卡VIP提供的服務確實不屬於常規天氣資訊的範疇。

簡單來說,墨卡VIP的權益可以分為三大類:

1. 專業氣象類:颱風登陸資訊、降水積水資訊、災害地圖等;

2. 增值服務類:天氣其實沒多大關係的資訊,比如“桃花預報”、中暑預報等;

3. 軟體服務類:免廣告權益、會員面板、親親簡訊等。

雖然在大多數會員服務中,墨跡天氣扮演的角色依舊是資訊的整合者, 但從“資訊聚合”的角度,墨跡天氣依舊為使用者提供了經過他們自己分析整合過後的資訊。用自媒體的話來說就有足夠的資訊增量,可以“投原創”。 就像某些評論說的那樣:“會員服務不過是個可選專案,不喜歡不開不就可以了。”更有人拿出了代入法,代入到墨跡天氣的角色中,說出了那句經典的“畢竟人家伺服器也要花錢”。

不對啊,覺得做天氣軟體不賺錢那就不要做啊,為什麼要“勉為其難”地在一個公共服務已經覆蓋的領域做“賠錢買賣”呢?

天氣軟體盈利的方式

如果那位喜歡代入的評論者真的是北京墨跡風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那我倒真沒什麼可以說的,“掙錢嘛,生意,不寒磣”。但如果它像我們一樣只不過是一個天氣軟體的使用者,那我建議你大可不必“共情”一個多次衝擊上市、既做天氣又做社群還做過垂直電商的企業。

早在墨跡天氣誕生的第三年,墨跡天氣就成功“商業化”,接到了來自老虎地圖的引流合作,開始為當時地圖領域小有名氣的老虎地圖引流。 一回生二回熟,有了老虎地圖的成功例子後,墨跡天氣光是在2012年就承接了過百位客戶,實現了1800萬營收。

高昂的廣告營收讓墨跡天氣有了衝擊上市的勇氣,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高度單一的廣告營收其實也成為了墨跡天氣內部的不穩定因素。大多數情況下,廣告業務看重的指標有三個: 曝光量、有效轉化以及無形的品牌形象提升。 而廣告主看中墨跡天氣,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其中的曝光量。

2012年,墨跡天氣就擁有了1億使用者。考慮到當時國內智慧手機使用者數量有限,從某種意義上看,墨跡天氣3年一億的成績比微信3年四億更出色。海量的使用者數為墨跡天氣的廣告主帶來了海量的廣告曝光量,當年以論壇為核心的智慧手機應用分發渠道也為墨跡天氣帶來了更多的潛在使用者

但隨著國家對氣象資料的嚴格管控,墨跡天氣“獨家”的競爭力還是下降。對使用者來說,反正天氣資料來源都一樣,當然是廣告越少的越好用。對廣告主來說,既然天氣軟體能給到的競爭力都差不多,那當然是綜合曝光量和成本,找價效比最高的投放。 天眼查資料顯示,2017年墨跡天氣廣告服務收入佔比高達98.86%。可以說離開了廣告,墨跡天氣將失去立足之地。

作為對比,我們不妨看看其他市場的天氣軟體是怎麼賺錢的。 以美國的AccuWeather為例,該公司氣象資訊來自其自有氣象站的資料,通過海量的第一手獨家氣象資料,AccuWeather擁有了巨大且難以複製的核心競爭力。

圖片來源:Veer相簿

雖然在一般使用者一側,AccuWeather依舊有廣告,但對AccuWeather來說,面向一般消費者的toC業務只不過是“賺賺零花錢”,真正帶來巨大收入的其實是AccuWeather的toB與toG業務。 由於擁有準確的第一手資料,AccuWeather已經是不少政企客戶的天氣資料提供商,而捨得花錢的政企客戶,也貢獻了保守估計每年一億美元起步的鉅額收入。

轉型是唯一的希望?

轉為toB客戶服務商的想法墨跡天氣其實也考慮過。可能是察覺到了toC的潛在危機, 墨跡天氣在2019年前後就開始自己的企業轉型,2019年其企業端營收已經突破千萬。只不過和龐大的toC收入相比,企業服務依舊無法成為墨跡天氣的後備方案。

這也是墨跡天氣會在App Store上線高達10種不同收費方案的原因。一邊是無法觸及的政務市場,一邊是滄海一粟的企業服務,很顯然對墨跡天氣來說來錢快的個人服務才是維持收入的最好選擇。

只不過墨跡天氣越是放棄企業轉型,墨跡天氣對個人業務的依賴只會更重。當墨跡天氣無法再用使用者手中獲得收入時,很可能需要在裁員、被收購或被使用者徹底淡忘這三個結局中做選擇。

當然了,這也可能是所有沒有氣象資料“二道販子”的共同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