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宣傳IC行業高薪了

語言: CN / TW / HK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白話IC (ID:siliconverge) ,作者:白山頭,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前天碰到鄰居閒聊了兩句。當得知我在芯片行業後,他表示,芯片工資很高啊。我説我的工資一般,他表示不相信。

芯片行業的高薪已經給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人認為,做芯片的就意味着高薪。

最近,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談的是芯片行業人才如何緊缺,工程師跳槽非常任性,少不滿意就跳槽,然後薪資翻倍。

我認為此類文章有一定的誤導性。很多人可能真的誤以為芯片行業人已經人均百萬了。結果可能很多行業的學生都紛紛放棄本專業,轉向芯片行業,最後由於現實和理想的落差而失望。

這就有點像泡沫時期的互聯網行業。無數暴富的互聯網新貴激勵着年輕人從事互聯網方面的工作。學習各種編程語言,很多人紛紛創業。然而,成功的畢竟是少數,但是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是幸運兒。

芯片設計行業所能承載的就業機會的規模和互聯網是沒法比的。

從一些大廠的朋友處得到的消息是, 今年校招名額縮減,而投遞簡歷的學生多了很多。 錄取比例達到1:10甚至更低。

談到這裏,還是捎帶提醒一下,一些公司可能有撿漏的心理,希望趁機用比較低的工資招到優秀的應屆生。這種想法是合理的。因為儘管IC行業畢業生不會出現前兩屆那樣的很多公司高薪爭搶的盛況,但是,優秀的畢業生的需求永遠是存在的。

即便大量公司縮減指標,很多優秀的學生手裏也有多個offer。 馬太效應非常明顯。 優秀的畢業生,手裏有多個offer。當然,自身實力較弱,比如轉專業或者沒有真實項目經驗,相關基礎知識比較薄弱的學生,可能會比較不容易拿到offer。當然,有些學生自身很優秀但是沒有相關經驗,面試官也很難在短時間內發現兩點而別埋沒,這樣的情況也是有的。

另外,如果薪資和這往年的薪資水平落差較大的話,新人即便無奈入職,過兩年也會通過社招跳槽的新的公司。第一家公司成為了他的跳板。

話説回來,過分宣揚芯片行業高薪,容易拉高新人的預期。事情往往是有兩面性的。 如果預期過高,現實的落差容易導致心理失衡。 其實大家更樂見的情況是,預期不高,而回報高於自己的預期,因此,自己心態好,幹勁十足,最後可能得到更高的回報。

我們知道,我們被卡脖子的領域,更多的是芯片製造而不是芯片設計。而這兩年的高薪崗位更多的來自於芯片設計。

畢業生扎堆芯片設計,也是情有可原。

這兩年芯片設計企業為了搶人,給出五六十萬高薪的文章太多,導致更多的人其實是慕名而來。

同時, 由於行情火熱,導致人們以為芯片行業是個門檻極低的行業。 當然,雖然很多文章強調的是芯片行業經驗很重要等等,但是現實其實是,師哥師姐們,通過幾個月的培訓,就拿到了至少年薪二三十萬的offer。現實和理論,你相信哪個?熟人分享的經驗往往更具有説服力。

由於集成電路就業相對較好,越來越多的高校成立的集成電路相關的專業。有不少高校趁着這波行情,打出了名氣。可以預見,未來幾年,會有更多集成電路專業的畢業生加入到芯片行業中。

畢業生人數增加,為什麼企業方面不約而同的減少了招生名額呢?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

初創公司方面,融資難度加大。上市破發增加,導致投資者想靠企業上市套現的預期降低。對於投資趨於謹慎。

大公司方面,由於大量新人湧入行業,很多有經驗的工程師受到股權以及高薪的吸引加入到初創公司, 大公司新老員工比例失調,新人比例過高。 因此,需要一定時間消化。

芯片高薪其實也只是少數幾個領域,比如AI、GPU、手機芯片、汽車電子。這類企業屬於高投入、技術門檻高、回報週期長的行業。通常這幾個行業不太容易拿到投資。因為大家都知道,投入個十幾億可能也打不出個水漂。不如搞些低門檻的芯片,慢慢來。

如果不是美國卡脖子,我們可能還在慢悠悠的從低端往高端爬。老美如果不卡脖子,在高端芯片領域,可能還能多吃幾年紅利。結果美國搞這麼一出,直接讓這些領域的融資變得非常容易。

光GPU領域國內就有好幾家了。我的朋友就是加入了新成立的一家GPU公司。此類公司融資規模非常驚人,動不動就是幾個億甚至十幾個億。高薪基本上都是這類公司。

最近,美國限制英偉達出售高端gpu芯片,結果肯定是讓國內的gpu初創企業再火一把。

而這些高薪企業幾乎全部處於燒錢的時期,還沒有自我造血的功能,顯然,一直靠投資燒錢是無法持續的。最終最大的可能是整合成為一兩傢俱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和英偉達AMD來分庭抗禮。

早期,gpu行業也是羣雄逐鹿,經過多年鏖戰,最後剩下英偉達以及ati兩家。ati後來併入了amd。國內這麼多家的gpu企業,全球這麼大的市場,只能容納兩家gpu企業,我們國內的gpu初創企業,顯然也會面臨整合。 最後很有可能剩下一兩家最有競爭力的企業。

在此境況下,你覺得所需要的芯片工程師是會變多還是會變少?

畢業生人數增加,而行業面臨整合,仍然過分鼓吹芯片行業高薪不太合適吧。做好預期管理,可能對行業更有利。

為什麼説芯片行業容納的就業崗位比互聯網少呢?

大型的互聯網企業,動不動就是幾萬人。比如字節跳動,員工11萬。市值最高的半導體企業英偉達,員工人數也就2萬多人。如果去除運營,軟件等崗位,半導體相關崗位也就幾千人。

還有一個更直觀的表現,很多搞芯片的企業之間員工相互之間都有聯繫。 在行業內工作過十年左右,你會發現幾乎所有大廠都有認識的人。 你可能沒有跳槽。但是你的同事可能去了那家公司。

很多人説,芯片行業圈子很小。社招通常的做法是,看到簡歷,再面試之前或者面試之後準備發offer的時候,會問一下對方公司的熟人瞭解一下內情。相當於要給簡單的背景調查。這往往要比面試的幾十分鐘的判斷來得準確。

少鼓吹高薪,不是唱衰。 而是前兩年的行情可以定性為一個特定的時期的過熱現象,而不是常態。 最終,一個行業還是會迴歸正常。這裏不是勸別人不要進入這個行業,而是行動之前要三思,不要因為一些文章的內容而一時衝動,想好後就向着目標一往無前。

另外,是不是也可以考慮差異化。比如芯片製造?

人人都誤以為芯片人都是高薪人士,可能會對一些從業人員造成困擾。最痛苦的不是沒賺到錢,而是沒賺到錢,但是別人都以為你賺了大錢。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白話IC (ID:siliconverge) ,作者:白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