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全球要收益 華為加快構建全球創新生態

語言: CN / TW / HK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閱讀更多請登陸www.awtmt.com或華爾街見聞APP。

作者|於惠如 編輯|羅麗娟

2020年爆發的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而言,無疑是“黑天鵝”事件。但危機中往往蘊藏著巨大的機遇,數字經濟就是其中之一。公開資料顯示,去年,數字經濟同比增長超15%。

“數字化、智慧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確定趨勢,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當前,各行業對數字化轉型的迫切需求以及ICT能力的快速迭代和創新推動了全球數字化進入快車道。”9月19日,華為輪值董事長鬍厚崑在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說。

據瞭解,此次華為全聯接大會在泰國曼谷舉行,這也是華為全聯接大會首次出海舉辦,這意味著華為正在加快構建全球創新生態。

那麼,華為會如何助力千行百業向數字化轉型?

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更關心的是數字化怎麼做?怎麼做得好?

當前,不同的國家、行業和企業,正處於數字化階段的不同階段。不過,胡厚崑認為,雖然階段不同,但他們都面臨三大共同挑戰:

各組織需要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對於數字化程序慢的國家、企業,聯接、計算的基礎設施仍然比較薄弱;另一方面,數字化程序比較快的國家、企業,對聯接和計算都提出更高的要求。行業場景對算力、網路、頻寬、時延有更迫切的需求。

先進技術在行業場景落地難。以如AI、大資料為例,華為已經在部分港口開始使用AI來提高碼頭排程的效率,但要用好AI並不容易。不僅需要自建IT裝置和開發環境,還需要多名經驗豐富的數字化人才。

行業應用開發需求高漲,IDC預測,到2024年數字經濟的發展將孕育出超過5億個新應用/服務,與過去40年間出現的應用數量相當。不過,傳統開發流程無法滿足海量需求。

在胡厚崑看來,推進各行業數字化轉型有三大核心舉措:基礎設施先行,持續提升聯接和計算能力;堅定擁抱雲,從“上好雲”到“用好雲”,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實現跨越式發展;積極構建本地數字生態,培育數字人才,並助力中小企業發展。

胡厚崑強調,要堅定擁抱雲。華為雲不僅為企業提供基礎設施服務,還在AI開發、數字治理、軟體開發、數字內容、數字諮詢服務等方面佈局,幫客戶利用基於雲的技術和資源。根據他提供的資料,目前華為雲提供240+種服務,5萬API。

生態方面,華為堅持開放、合作和共贏,關注產品、人才和中小企業扶助三大方面。

此外,華為推出了東盟學院和未來種子計劃,未來5年內培養50萬數字技能人才,促進已較低成本使用雲數字化技術,並計劃未來五年對全球上萬家初創企業進行扶助。

作為全球“五朵雲”之一,華為雲持續構建“全球一張網”。

2018年以來,在亞太地區,華為雲相繼在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建設本地節點。

華為雲CEO張平安在演講中提到,目前,華為正在全球規劃部署更多綠色智慧的雲資料中心。華為雲印尼、愛爾蘭節點也將於近期開服,到今年年末,華為雲將佈局全球29個區域、75個可用區,覆蓋170多個國家和地區。

“未來一切皆上雲,一切皆服務。”張平安說,“這主要包括基礎設施即服務、技術即服務、經驗即服務。”

根據官方披露的資料,目前,華為雲在全球已擁有38000多家合作伙伴,其中包括300萬開發者。今後,華為雲將在生態方面更進一步。

全聯接大會上,華為面向全球釋出“Go Cloud,Go Global“生態計劃,共享華為在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合規、人力資源等本地化經驗,共享華為雲產品和解決方案能力,共享華為雲全球生態等,幫助更多科技企業。

華為面向的生態夥伴有多類,包括系統整合、軟體、硬體和服務夥伴等,華為為其提供產品賦能、解決方案、整合營銷等服務。

初創企業對本地生態至關重要,為了協助這部分企業上雲,華為促進120+亞洲企業加入了華為Spark計劃。

同時,華為釋出華為雲在雲原生、AI開發、資料治理、數字內容、軟體開發、開天aPaaS等領域的超過15項創新服務,首次面向全球落地。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使用者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使用者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