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獨角獸觀察:中美佔據全球七成獨角獸,舊金山北京領跑全球獨角獸城市

語言: CN / TW / HK

獨角獸企業是經濟發展的明日之星,其孕育的新技術、新應用和新趨勢往往成為指向未來機遇的風向標。獨角獸企業的數量也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創業生態與科技進步的重要象徵。

在近期舉辦的2022年長江商學院獨角獸峰會上,長江商學院戰略學教授、高層管理專案副院長滕斌聖從全球到中國,從現在到未來,從獨角獸的行業分佈到當下的投資熱點,全面分析了獨角獸企業的現狀與未來趨勢。

從全球範圍看,美國和中國是目前全球前兩大獨角獸誕生國,但兩國在獨角獸數量增速及行業分佈上卻存在明顯差異。

中美兩國在獨角獸方面的具體差異體現在哪些方面?中國獨角獸企業的發展受哪些外部環境影響?其未來之路又將如何展開?

今天與你分享滕斌聖教授的觀察與分析。

以下內容整理自滕斌聖教授在2022年長江商學院獨角獸峰會上的主旨演講。

滕 斌 聖

長江商學院戰略學教授
高層管理教育專案副院長

1

全球獨角獸企業概況:

金融科技領域湧現最多高估值獨角獸

一般我們把創立不足10年、估值高於10億美元的未上市企業稱為獨角獸公司。

截至2021年9月底,全球共有超過830家獨角獸公司。

在估值最高的40個獨角獸當中有 20個企業來自美國,10個來自中國。

從估值來看,全球獨角獸公司總估值超過2.7萬億美元,其中有12個估值超過200億美元的“超級獨角獸”。總體來看,800多家獨角獸公司的平均估值為32億美元,估值中位數則是15億美元。

從行業分佈來看, 金融科技、網際網路軟體和電子商務領域 的獨角獸數量分別位列前三 。其中,金融科技領域湧現出最多高估值的獨角獸,而人工智慧行業的獨角獸企業平均估值最高。

接下來看城市分佈,全球獨角獸公司分佈於41個國家中的208座城市。其中 舊金山和北京領跑獨角獸城市發展,超級獨角獸城市聚集效應更明顯

其背後是中美兩國獨角獸數量增長表現強勁, 兩國獨角獸企業數量佔全球總量的約70%。

2016年至2021年全球獨角獸總估值及增長率(資料來源:CB Insights)

值得關注的是,由上圖可以看出, 新冠肺炎疫情之後,獨角獸公司數量與總估值雙雙在大幅度增長

我們分析認為,雖然疫情初期,很多創業公司被蒙上了陰影,但新冠肺炎最終加速了數字化,使得很多企業找尋到自身切入點與市場需求,提振了創業公司。

其中,自疫情爆發以來, 科技公司成為獨角獸的增長速度是非科技公司的2.3倍。

2

“兩超多強”:

中美獨角獸持續引領全球發展態勢

從國家維度看,全球獨角獸企業呈現“兩超多強”的局面,其中“兩超”分別是數量位列第一的美國和位列第二的中國。

2015年至2021年中美獨角獸數量佔比(資料來源:CB Insights)

從2015年到現在,美國獨角獸公司數量年均增長率達到32%, 中國則更勝一籌,以年均45%的速度在增長

我認為中國獨角獸公司數量的迅速增長,既源自科技創新和企業家精神的釋放,也受益於全球化影響下科技和商業人才的培養與引進。

中美兩國獨角獸的競爭力還體現在精英層面。 一般來說,估值超過100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會被稱為Decacorn ( “十角獸”) 公司。美國有18 家,中國有10家,隨後是英國3家,印度2家。

中美兩國獨角獸表現優異的根源在於兩國經濟體量與活躍度、科研投入產出、人才培養多維度的全球領先地位。

中美兩國獨角獸的行業構成差異明顯。

美國獨角獸最多的行業是網際網路軟體與服務、 金融科技,而中國則是電子商務和人工智慧,所以可以說電商依然是中國獨角獸最為密集的領域。

2021年中美獨角獸數量分行業比較(資料來源:CB Insights)

詳細比較中美兩國各行業獨角獸的數量不難發現,美國在網際網路軟體與服務、金融科技、健康醫療、人工智慧、消費零售、網路安全、資料管理與分析、供應鏈與物流等行業領先中國,而中國在行動通訊、電子商務、硬體、教育科技及汽車與交通方面超越美國。

2021年我國獨角獸企業行業(資料來源:胡潤)

根據胡潤統計,2021年我國170家獨角獸企業分佈在電子商務、汽車交通、人工智慧、企業服務等13個行業。

其中, 電子商務、汽車交通、人工智慧行業獨角獸企業數量位列前三 ,分別為26、25及22家,合計佔比高達42.9%。

擁有18家獨角獸的企業服務行業緊隨其後,佔比稍高於分別跑出13家獨角獸的消費、醫療健康及智慧硬體行業。

3

國內創投新趨勢:

“卡脖子”技術成為投資熱點

2021年,隨著國內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中國創投市場復甦明顯並迎來大反彈。

2016-2021年我國創投市場融資事件數量及金額(資料來源:烯牛資料)

從上圖可以看出,2021年國內創投市場共計披露14,629起投融資事件,較2020年增加41%;

共計融資金額13,550億元,較2020年增加58%,創近年融資金額之最。

除教育領域外,2021年主要領域投融資事件數與融資金額均較2020年正增長,其中又以先進製造、消費、醫療、企業服務等領域融資數量增速較快。

2021年先進製造領域投資熱點主要圍繞半導體、晶片、感測器等“卡脖子”技術 ,其中積體電路設計賽道融資事件數從2020年的88起增至111起,是先進製造領域最受關注的賽道。

而醫療領域最受關注的賽道是創新葯物研發,不過賽道投資重點已經從後期專案轉移至早中期專案,2021年創新葯賽道D輪較2020年大幅下降,而早中期融資 (種子/天使/A輪/B 輪) 數量則從2020年的51起增至2021年的98起。

2022上半年,截至6月16日,在先進製造、醫療健康、企業服務等22個行業共發生2650起投融資事件。

其中,先進製造業以667起居上半年各行業投融資之首;

醫療健康行業僅次於先進製造業,以512起融資事件居第二;

企業服務行業發生356起投融資事件,位列融資事件總數排行第三。

我們分析認為,獨角獸企業在先進製造和硬科技領域活躍度如此之高,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國家政策推動。

如今年8月,科技部、財政部印發《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行動方案(2022—2023年)》,要求形成各類企業“創新不問出身”的政策環境;

引導企業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支援數字經濟、平臺經濟企業加強硬科技創新。

4

網際網路企業入局,

催生大量獨角獸企業

近年來,在數字經濟尤其網際網路領域,我國湧現出了一大批初具世界影響力並具備硬科技創新意願和能力的企業。

2017年至2021年,我國上市網際網路企業研發投入增長227%,研發投入佔營收比例增長至6.87%。

在當前網際網路生態化的趨勢下,獨角獸企業也已經成為巨頭生態的重要構成。

從上圖可以看到, 中國的網際網路巨頭多年來投資或孵化了大量的創新型公司,約50%的獨角獸企業或多或少與阿里、百度、騰訊、京東、美團等相關聯。

其中,企業估值越高,巨頭對其影響力更強。 從估值前十的獨角獸企業來看,與巨頭關聯程度高達100%。

從投資策略來看,阿里、百度、騰訊、京東、美團是基於各自主營業務和重點佈局領域而展開,例如電子商務之於阿里,搜尋和廣告之於百度,遊戲之於騰訊等。

出於對阿里系生態整體戰略的嚴格控制要求, 阿里26.4%投資事件為戰略投資,百度、騰訊、京東、美團投資事件基本集中早期的天使輪和A輪。

從投資行業來看,2021年國內網際網路巨頭最關注的十大領域依次是文娛傳媒、企業服務、消費、先進製造、醫療、電商零售、汽車出行、金融、人工智慧、傳統行業。

5

“硬科技”獨角獸備受關注,

背後可能有五大原因

2022年6月,由賽迪科創編制的《賽迪科創獨角獸百強 (2022) 》正式釋出,上榜企業“硬科技”的屬性非常突出,其中人工智慧、醫療健康和半導體行業位列前三,分別有26家、23家和15家企業入圍,佔百強的比例超過60%。

在獨角獸領域內,“硬科技”越來越受到重視,可能有以下5大原因:

第一,中國進入了技術驅動發展的歷史環境。

從農業時代打下社會及文明發展基礎到改革開放“補上”工業發展的“課”,到現在中國成為美國之外唯一具備全面發展現代高科技能力的大國,中國逐漸進入了技術驅動的歷史階段。

第二,技術驅動發展的主流環境趨勢。

硬科技到了一個厚積薄發的節點,數字化的社會基礎在全球範圍內被打造起來;生命科學日新月異,人類平均壽命在未來20年之內有望大幅度提升;可持續的新能源獲得很多商業化應用;全球創新地域重心的轉移,等因素都引起了外部環境的變化。

第三,全球經濟與資本環境的變化。

美元體系通脹與資本寒冬、區域性動亂和全球政經新格局也為中國硬科技創新帶來歷史性良機。

第四,大國博弈產生新環境。

中美之間的技術脫鉤,尤其是核心高科技的脫鉤是難以避免的趨勢,即使中國依然處於全球技術生態圈內,扮演著包括世界工廠在內的角色,但 從底層技術而言,中國企業必須自建技術生態體系。

第五,中國巨集觀環境的發展也讓硬科技的投入和產出有了非常正面的環境。

包括雙迴圈、消費升級,國家對疫情的較好控制以及相關政策強力的導向等,都使得中國正在全面的擁抱硬科技。

6

中國獨角獸未來趨勢:

科技型企業將佔據重要位置

受政府政策、市場、資本等因素的推動, 科技型獨角獸企業將在中國獨角獸版圖中佔據更為重要位置,獨角獸數量和估值也將進一步提升。

從政策端來看,科技創新成為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支撐。

一方面,政策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新一代資訊科技、高階裝備等新興產業提供發展支援,促進技術進步的同時,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另一方面,政策的推出為科創企業構建良好的生態環境。政府制定關於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的政策,為企業營造包容性、鼓勵性的生態環境,降低企業發展難度。

從市場端來看,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技術的重要性,併力求通過技術的方式來提高自身競爭力。

例如,物流企業通過自動駕駛提高配送效率;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提高了金融企業的安全性等。

市場需求的增多,為科技企業提供了廣闊市場的同時也加快輸出符合市場預期的產品,從而提高商業化能力。

從資本端來看,包括科創板在內的資本頂層架構逐步完善,為科技型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資本環境。

在政策支援和市場需求旺盛的背景下,資本必然會關注高成長性科技企業的發展,尤其是科技型獨角獸企業。

7

獨角獸商業模式創新已充沛,

底層技術創新將迎來春天

對於獨角獸企業來講,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是他們的兩條腿。

在過去的20年很多網際網路公司把商業模式創新作為最重要的一個引擎,但是他們也越來越感受到科技的重要性,所以他們投資了大量的高科技創業公司,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在商業模式創新已經非常充沛的大環境下,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底層的技術創新會迎來它的春天,所以兩條腿走路應該可以走得更穩,走得更好。

如果說底層科學發現人類需求是技術往前發展的一個原動力的話,上面的這些價值創造就有待於企業去尋找市場和環境中最為契合的那一點,所以我們看到,成功的獨角獸公司往往在這幾個方面做的非常到位。

比如說人工智慧和金融科技就是典型的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相結合的結果,而這些領域的平均估值往往都比較高。

另外線上化將是獨角獸企業未來的一個主要的創新方式。

新冠疫情的陰霾很難在短期內散去,旅遊、房地產、餐飲等行業受挫嚴重,但是機遇也同時會出現,線上零售、居家辦公逐漸成為常態化的生活方式和辦公方式,所以越來越多的獨角獸公司會在線上化方面捕捉他們的機會。

對於獨角獸企業而言,若要抓住未來機會,一個良好的賦能生態至關重要。

長江商學院從2015年起就致力於利用生態體系來賦能全球創業創新者,推動科技公司的創新發展。

依託學院深厚的學術沉澱和商業資源,我們與不同領域的創業者、創投機構和人才深度聯動,打造了我們的創創平臺,目前已成為中國乃至全球都具有影響力的創新校友社群。

我們獨角獸專案的校友總數已經接近千人,其中不乏拼多多、小紅書、得物、Keep、Insta360、追覓科技等知名獨角獸企業。

根據全球比較權威的CB Insights 2017年12月至2022年3月釋出的全球獨角獸榜單初步統計,中國上榜獨角獸企業累計228家,其中長江校友擔任創始人、聯合創始人或一把手的獨角獸企業累計41家,佔中國上榜獨角獸企業的18%;

此外,在海外比較有名的胡潤排行榜上,長江校友擔任創始人或者董事長的還有7家公司,所以總數達到了四五十家之多,也充分說明長江在過去的10年打造了一個至少在中國範圍內最為成功的獨角獸企業家平臺。

文中圖片來自圖蟲創意,轉載需獲授權。

第13屆長江青投論壇線上專場

全球產業鏈重構與中國企業應對

9月28日(本週三)14:00 - 18:00

線上直播 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