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美團、京東、拼多多:都認命了?還得搏“大運”

語言: CN / TW / HK

上週在海豚君《 中概這次會有“劫盡重生”嗎? 》中主要解決了退市風險得問題,核心判斷是風險看起來似乎有減輕,但本質問題沒有解決,中概依然是大國較量和博弈的“槍口”。

退市風險依然是一把高懸的利刃,壓制著中概估值的向上空間。

在這種情況下,中概更應該關注的是價值跌穿+基本面修復共振下的短期股價修復機會。而本篇就從泛零售板塊,通過覆盤行業和競爭情況,來重點幫大家理一下能跑出高市值巨頭的電商板塊:

1. 週期化的電商到底還有沒有機會?

2. 還能有相對優勢的公司跑出來嗎?

對中概公司研報解讀有興趣的朋友,歡迎新增微訊號"dolphinR123"加入投資研究群,第一時間獲取海豚深度研究報告,與投研老兵一起暢談投資機會。

海豚君在今年上半年的網際網路板塊性綜述《 往週期 “衰變”,阿里騰訊們還剩多少價值? 》中提到包括電商在內的網際網路板塊整體往週期衰變,而且在整體“低股價、強監管、弱消費”的大環境下,行業整體上進入了第一曲線“修內功”、第二曲線“修整”,而半年後再看新的變化:

滲透率又提升了?其實還是 “涼涼”

海豚君之前說過2020年走過疫情猛拉的電商滲透率“大躍進”年份之後,2021年市場就遭遇了滲透率故事邏輯的“反手一擊”,到了2022年似乎這個苗頭又回來了。

截至今年8月的2022年,剔除餐飲和汽車石油等品類後,調整後的線上零售滲透率已達34.3%,較2020年的33%的高點又提了那麼一點點。

但事實上,今年上半年有疫情“嚴防死守”式的常態化防控,線上滲透率的提升再次以線下零售的持續萎縮為代價,並非“自然環境”下的滲透狀態,因此不太具有參考性。

而如果從品類上來看的話,海豚君把滲透率40%以上的歸類於零滲透機會品類,30%的定位於慢滲透率品類,把20%以下的定義為“機會”滲透品類——對飲食品飲料和傢俱。

可以明顯看到,拉動滲透率上行的食品飲料線上化主要靠近場零售,尤其是靠社群團購,目前社群團購,用行業內的人的話來說,已經“不看單量”。

而傢俱雖然現在電商平臺開始通過3D建模、虛擬場景化展示的方式來做,但作為地產後週期鏈條上的一環可選消費,傢俱銷售整體萎縮比較嚴重。

一起頭頂“社零大盤”一片天,只是這片天陰雲密佈

在沒有線上化紅利的情況下,電商本質上已經是一個“靠天吃飯”的板塊,這個“天”就是社零大盤。但是在疫情高峰期的“全域靜態”和疫情低谷期“嚴防死守”式抗疫做法下,整體社零大盤基本依然是“畫地為牢”狀態。

從最新的8月資料來看,一旦疫情對線上零售的利好消退,線上零售的增速便會迴歸社零整體的水平。可見, 線上零售受巨集觀消費環境的影響越發明顯,沒有真正的滲透率提升邏輯,難以走出獨立行情。雖然線上仍有著更為堅韌的相對優勢,但從成長行業向週期滑落的大趨勢也在延續。 消費大盤本身的增長將是影響線上零售增長的主導因素。

大家共同頭頂“社零大盤”這一片天、一起進入靠天吃飯時期,電商平臺整體上都不好過,體現出來的行業整體結果就是:2Q22線上零售公司,尤其是社群團購收縮之後,整體營收增速下降到僅僅3%的水平。

靠天吃飯太難過,只有節衣縮食、斷臂求生

在過去的一年中,強監管斷掉資本驅動性的“燒錢”開闢第二戰線的商業模式;電商主賽道靠天吃飯、天又陰雲密佈的情況下,電商平臺們能選的路只有:苦修內功,甚至斷臂求生式的內功心法。對應二季度財報和運營的表現上,主要有三大點

1、板塊營銷費用史無前例負增長

在20Q3到21Q3之間經歷過一輪加速投入期後(對應電商的內卷時期)。自去年四季度,銷售同比增速持續放緩,到今年二季度已同比負增長7%;銷售費用率在4Q21到達高點後,也持續走低,二季度更是首次出現了行業營銷費用的負增長,這個海豚君在長期跟蹤電商板塊歷次投入期-收縮期交替當中,是從未出現的情況。

這個負增長體現的營銷投放思路上除了新業務的砍減,還有就是電商已經不再關注拉新和獲客,這也是拼多多和阿里都選擇不再披露年活買家數的原因。

而根據QuestMobile,隨著投入減少,2022年以來淘寶、京東、美團的月活使用者增速都在趨勢性走低,只有營銷費用正增長的拼多多月活增長比較明顯。

2、當投放盯向 “使用者粘性”,高DAU、高時長更加重要

營銷預算除了整體的減少,還有結構性的從獲客和拉新走向了使用者粘性和單使用者的錢包份額上: 拼多多、美團、支付寶等app都十分默契地推廣類似“種樹換水果”等多種可免費領取禮物,但需長時間且定期操作的福利型遊戲來促進使用者開啟app的頻次和習慣。

而在使用者粘性(DAU/MAU和單使用者時長)的比拼上:

(1) 根據QM的資料, 從日活/月活比重來看 :拼多多已逐步甩開淘寶獨佔第一檔,日活佔比在60%以上;淘寶則在第二梯度日活佔比在40%以上;京東和美團則基本一致,目前在26%左右

(2) 從人均每日使用時長來看 :淘寶和拼多多處於第一梯隊,日均使用時長在20分鐘左右;京東和美團基本一致處在第二梯隊,日均使用時長在15分鐘上下;而唯品會的日均時長則只有8分鐘左右。

總的來看,當前各大平臺app的使用者粘性從高到低排序是:拼多多>淘寶>美團~京東>唯品會。

3、斷臂求生之後,沒收入也能出“利潤”

“弱消費、強監管、低股價”導致網際網路玩家們駕輕就熟的燒錢玩法被卡,主營電商使用者天板到頂之後,苦修內功一大體現就是降本增效: ①對外——減少營銷費用投入、減少對使用者的補貼;②對內:砍業務、砍人員。結果是各公司的利潤率自進入2022年以來都在持續改善。

由下圖可見,在3Q20到4Q21,主要線上零售公司的經營利潤率連續6各季度同比下滑後,在2022年一二季度利潤率終於重回上升趨勢。

這樣,當行業增速沒有了,大家的競爭也消停了,當競爭消停低投入產出比的獲客逐漸收了之後,各家階段性認命不折騰,行業競爭緩和,所以利潤的普遍釋放,因此行業大概就只是利潤釋放的邏輯。 是這個邏輯,但這並不是故事的全部。

上方是一片大的烏雲天,但你的“天”就一定是我的“天”嗎?

雖然不景氣大家都在從規模和市佔率轉到利潤上。但各家不再雞血,轉為平臺的自然實力來較量的時候,由於目前各家電商平臺相對區別化的定位,每家頭上 “烏雲”的厚度其實差別很大。這裡來詳細給大家說明一下海豚君的分析思路,如果把電商業務的核心參與要素分為:

(1)供給側的商流:品牌、商品、SKU;

(2)供給側的物流:快遞、即配;

(3)需求側:使用者總量和單使用者購買力

(4)平臺側:競爭、監管環境

而當前從整體的環境上來看:目前在實物電商領域,不像服務電商對即配的強管控,物流行業大多數的倉運能力並非電商平臺的自有資產(京東除外),平臺之間競爭緩解,監管打破了平臺對商品的實質性壟斷。

而當前核心更多是看 平臺本身對商家和使用者訴求的滿足能力 ,而如果看這三者當前階段的最大特徵:

(1)商家:清庫存——在海豚君所看的大多數消費品當中,大多數消費品行業的存貨週轉天數都在相對高位,商品的全生命週期——新品研發、新品發售、爆品銷售、庫存清理——這幾個核心環節當中,高效率清庫存是商家更加突出的需求。

(2)使用者:極致省錢、極致摳門——主力消費群體失業率攀升、收入前景不確定的情況下,能省則省是第一要務。

(3)平臺:在商家清庫存、使用者要省錢的大環境下,當前各大平臺反而不再“雞血”,不願意再讓使用者擼羊毛了。

而這些要素放在一起大概是這樣一個組合:使用者要價效比、商家要清庫存,而平臺不願放羊毛來讓使用者擼,在沒有被“雞血”的情況下,使用者會迴歸到使用者心智中的價效比平臺和商家心中的清庫存平臺當中。

而目前的清庫存平臺大致有:垂類清庫存——唯品會,直播電商清庫存——快手,以及綜合清庫存平臺/使用者心智上的價效比平臺——拼多多。

認命了之後,到底誰運更好?

綜合以上<一至三>,在“弱消費、強監管、低股價”之下,各家短期認命,大家都不再血拼社群團購,美團迴歸本地服務、京東做品質電商、拼多多做農產品和價效比、阿里做“萬物皆可淘”的綜合電商。也因為此,海豚君基於利潤釋放的邏輯,前段時間對電商做了整體性的配置。但認命之後,在各家商業壁壘高低和組織響應快慢的積累之上,並非是在一樣的運勢之中,在這個週期之內:

(1)商家清庫存、使用者要便宜,階段性更利好清庫存和價效比心智確立的電商平臺;

(2)高使用者粘性高平臺:也就是高DAU、高使用者時長的電商平臺;

在競爭整體放緩、一起釋放利潤的階段,一個電商平臺能夠契合商家清庫存/使用者價效比需求的平臺/使用高粘性的平臺,它面對行業性增長放緩的抗壓能力會更強。

同樣也是基於此,海豚君在之前電商存量競爭“壁壘論”基礎上(《 殺瘋了的阿里、美團和拼多多,電商流量混戰後有真壁壘嗎 》上,再添一個電商階段性“週期論”的判斷,而這個邏輯下指向的核心公司就是拼多多。

認命後,到底誰運更好?

落實到電商板塊的整體投資策略上,則需要把視野放得更大一些,這裡海豚君再強調一下今年上半年對《 往週期 “衰變”,阿里騰訊們還剩多少價值? 》整體概括的時候:

1、國內——抗疫大背景下的弱消費、強監管、低股價

a. 低股價疊加強監管意味著之前融資驅動型的燒錢搶市場模式無法持續,沒有人願意為“畫餅”性的第二曲線故事買單,網際網路玩法的新業務開拓模式受阻;

b. 弱消費意味著新業務開拓路徑被堵的情況下,基本盤的電商成長面臨快速“下增長”的尷尬,整體電商板塊進入“平臺”期;

c. 第一曲線失去成長、第二曲線畫餅故事難講,剩下能做的就只有苦修內功、釋放利潤。

2、海外——後疫情大背景下的美元收水、大國較量

a. 電商公司是人民幣資產,但完全大陸之外上市、以美元定價,美國收水+美元升值週期內本身會持續壓制估值;

b. 而大國較量下金融脫鉤伴生的中概退市風險只要不實質性解除,就意味著整體中概只有極低估值下超跌反彈機會,很難真正開啟真正的向上空間。

這兩大因素共振的結果剛好也對應著:整個中概整體股價沒有向上空間、但有底部價值,而電商板塊到下半年競爭放緩、利潤釋放出來,當它跌到底部的時候,板塊性整體配置得價值也更明顯,選擇的優先度上,優先壁壘相對高的公司,比如說美團,其次是壁壘不是那麼清楚,但階段性利好的公司,比如說拼多多。

當然,任何一個公司無論是從週期角度還是壁壘角度,一定得從“好公司、好管理、好價格”三個維度綜合測評,合適的價效比是第一要務,海豚君下篇就會更加側重對各家電商平臺得具體價值判斷分析,敬請繼續關注。

<正文完>

長橋海豚投研過往相關研究:

2022年4月27日《 阿里 vs 拼多多:血拼之後,只剩共存?

2022年4月22日《 美團、京東,憑什麼存量廝殺下反而出色?

2022年4月13日《 往週期 “衰變”,阿里騰訊們還剩多少價值?

- END -

/ / 轉載 開白

本文為長橋海豚投研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新增微信: dolphinR123  獲得開白授權。

/ 免責宣告及 一般披露提示

本報告僅作一般綜合資料之用,旨在長橋證券(香港)有限公司("長橋香港")及其關聯機構之客戶作一般閱覽及資料參考,並未考慮接獲本報告之任何人士之特定投資目標、投資產品偏好、風險承受能力、財務狀況及特別需求。投資者若基於此報告做出投資前,必須諮詢獨立專業顧問的意見。任何因使用或參考本報告提及內容或資訊做出投資決策的人士,需自行承擔風險。長橋證券毋須承擔因使用本報告所載資料而可能直接或間接引致之任何責任或損失。本報告所載資訊及資料基於已公開的資料,僅作參考用途,長橋證券力求但不保證相關資訊及資料的可靠性、準確性和完整性。

過往表現並不可視作未來表現之指標或保證,亦概不會對未來表現作出任何明示或暗示之宣告或保證。

本報告由長橋香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香港”) 分發,長橋香港為根據香港法例第 571 章證券及期貨條例在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 (“證監會”) 註冊為持牌法團,中央編號為 BPX066。

本報告中所提及之資訊或所表達之觀點,在任何司法管轄權下的地方均不可被作為或被視作證券出售邀約或證券買賣之邀請,也不構成對有關證券或相關金融工具的建議、詢價及推薦等。本報告所載資訊、工具及資料並非用作或擬作分派予在分派、刊發、提供或使用有關資訊、工具及資料牴觸適用法例或規例之司法權區或導致長橋證券及/或其附屬公司或聯屬公司須遵守該司法權區之任何註冊或申領牌照規定的有關司法權區的公民或居民。

本報告僅反映相關研究人員的觀點、見解及分析方法,並不代表長橋香港及/或其關聯機構的立場。

報告所載觀點、推薦或建議,僅反映研究人員於發出本報告當日之判斷,也可在無提前通知的情況下隨時更改。

長橋香港無責任提供任何更新之提示。長橋香港可發出其他與本報告所載資訊不一致或有不同結論的報告。

長橋香港的銷售人員、交易員及其他專業人士可能會向我們的客戶及我們的自營交易部提供與本研究報告中觀點不一致或截然相反的口頭或書面市場評論或交易策略。

長橋香港的自營交易可能會作出與本報告的建議或表達的意見不一致的投資決策。

本報告由長橋香港製作,版權僅為長橋香港所有。任何機構或個人未經長橋證券事先書面同意的情況下,均不得 (i) 以任何方式製作、拷貝、複製、翻版、轉發等任何形式的影印件或複製品,及/或 (ii) 直接或間接再次分發或轉交予其他非授權人士,長橋證券將保留一切相關權力。

有關不同產品風險的詳細資訊,請訪問 https://support.longbridge.hk/topics/misc/1df76a6?locale=zh-CN 上的風險披露宣告。

編寫研究報告的分析員(們)特此證明,本研究報告中所表達的意見準確地反映了分析員(們)對此公司及其證券的個人意見。分析員(們)亦證明分析員(們)過往、現在或將來沒有,也不會因本報告所表達的具體建議或意見而得到直接或間接的報酬。分析員確認分析員本人及其有聯絡者均沒有在研究報告發出前 30 日內及在研究報告發出後 3 個營業日內交易報告內所述的上市公司及其相關證券。

截至本報告之釋出日,若長橋香港擁有研究/分析報告內涵蓋的上市公司的財務權益,其合計總額未有相等於或高於研究/分析報告內涵蓋的上市公司市場資本值的 1%。

分析師或其聯絡人沒有擔任研究/分析報告內涵蓋的上市公司的高階管理人員。

分析師或其聯絡人與研究/分析報告內涵蓋的上市公司沒有任何經濟利益。

長橋香港不是研究/分析報告內涵蓋的上市公司之造市商。

長橋香港沒有員工受僱於或長橋香港與有關聯的個人沒有擔任上市公司的高階管理人員。

/ 文末福利

歡迎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 加入海豚投研群 ,與投資老鳥暢談投資機會。

研報不易,點個 “分享” ,給我充點兒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