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AI 正在吞噬 Web3 創造者經濟

NVIDIA Get3D 將搞砸很多初創公司
作者:Theo
2011年8月20日,a16z的馬克-安德森在《華爾街日報》上發表了一篇關鍵的報道:為什麼軟體正在吞噬世界。今天,2022年9月27日,我將發表《為什麼人工智慧正在吞噬Web3創造者經濟》。
你看,這一切都源於機器和深度學習的進步,這些進步隨著DALL-E、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以及最近英偉達宣佈的GET3D而爆發。
英偉達新的GET3D人工智慧工具將使最近的許多初創公司陷入混亂,這些公司開發了掃描物體以填充元宇宙的工具和應用程式。
“NVIDIA GET3D僅使用2D影象進行訓練,就能生成具有高保真紋理和複雜幾何細節的3D形狀。這些3D物件的建立格式與流行的圖形軟體應用程式所使用的格式相同,允許使用者立即將其形狀匯入3D渲染器和遊戲引擎,以便進一步編輯。”
NVIDIA 表示,使用 A100 Tensor Core GPU 將大約 100 萬張影象輸入 GET3D 只用了兩天時間(瞧瞧這破壞其他旨在手動掃描日常物體的工具的速度和規模)。
它能夠即時生成有紋理的3D形狀,這對開發者來說可能是一個遊戲規則的改變,這可以幫助他們迅速為虛擬世界填充各種令人激動的物體。
在另一款英偉達人工智慧工具StyleGAN-NADA的幫助下,它還可以通過基於文字的提示將各種風格應用到物體上,因此,完全可以輕鬆地對豆腐渣建築物進行粗加工或建立一個覆蓋著泥土的 4×4 高精度雄壯建築。
更重要的是,這些影象無疑將最終成為USD(通用場景描述)檔案格式,英偉達和其他公司正在推動該格式成為物件的可互操作標準之一。
這意味著民主化的創造者經濟的承諾,即人們可以通過上傳自己的圖片在Sketchfab等網站上銷售來賺錢,實際上已經成為過去式。
以Quixel為例,他們的巨型影象庫可能被吸收,並立即成為多餘的業務。
在MidJourney、DALL-E和現在的Stable Diffusion之間,用不了多久,我們就可以輸入一個文字提示,人工智慧就會從中生成一個元宇宙。
完全實現3D和沉浸式環境並不遙遠,我敢打賭,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我們就可以為Unity或虛幻引擎提供一個外掛,以便能夠程式性地生成虛擬世界,我們可以通過一個短語或幾個字來移動和互動。
現在已經有一些工具可以縮短設計過程,但這一過程的最後一步只是告訴人工智慧你想要的結果,而沒有其他的參與。
然後將由使用者來調整形狀或保持原樣。我們已經看到了“提示工程師”的跡象,這些人瞭解如何操縱所需的提示短語以獲得最佳的初始結果,他們將湧現並獲得體面的價格(至少在短時間內)。
但他們並不是真正的創造者,而人工智慧在主導行業時將會把這些人甩在身後。
Fabian Stelzer創造了一套科幻短視訊,100%使用這些工具與社群驅動的敘事一起產生,這讓人非常興奮,我們能看到人工智慧如何使創造力民主化,但在同一時間,它也消除了大量的傳統創作者(這些創作者通常必須參與這些專案)。
在自己發現這個世界的同時,能夠飛快的促使預告片出現令人難以置信的體驗真令人激動,這也是對未來的一瞥。
隨著這些工具被輸入更多的真實世界的資料來進行訓練,這隻會增加這種情況更快發生的可能性。
但是,已經有了反擊。
在一個兩極化的舉動中,Getty(視覺媒體集團和流行的圖片和編輯攝影供應商)本週宣佈,它將禁止使用人工智慧的藝術作品,理由是版權問題。
“對於這些模型輸出的版權問題,以及影象、元宇宙和影象中包含的那些個人的權利問題,存在著真正的擔憂。
為了我們客戶的利益,我們正在採取主動行動。”
Getty是一個巨大的圖片庫,被世界各地的媒體公司使用。它包含了使用者可以用來為他們的文章作插圖的影象和原始照片,但需要支付許可費。
Getty公司宣佈,它將加強對其平臺上使用人工智慧製作的影象的監管,稱任何使用Stable Diffusion、DALL-E和Midjourney等程式製作的影象將被禁止。
因此,現在發生了一場分裂——創作者和使用人工智慧進行創作的人之間的戰爭。而這將產生波及整個行業的傷亡。
軟體可能正在吞噬世界,但人工智慧甚至在軟體吞噬世界之前就有機會迅速先吞噬創造者經濟。
編輯於 2022-09-27 07:20
- 工作一年,我重新理解了《重構》
- Swift 重構:過載運算子
- SREWorks前端低程式碼元件生態演進:monorepo架構重構和遠端元件載入實踐
- 破解遺留系統快速重構的5步心法(附例項)
- 位元組跳動評論中臺重構一週年留念
- 24種程式碼壞味道和重構手法
- 重構:改善既有程式碼的設計 讀書筆記- 重構的原則
- 重構-把程式碼寫的更漂亮
- 祖傳程式碼重構:從25萬行到5萬行的血淚史
- 重構實時離線一體化數倉,Apache Doris 在思必馳的應用實踐
- 為什麼 AI 正在吞噬 Web3 創造者經濟
- 一個以投資者為先的元宇宙將是一個鬼城
- Solana創始人表示,NFT 將催生下一個漫威或迪士尼
- 加州、紐約和美國其他州對加密貨幣貸款機構Nexo採取行動
- Deribit 以 4 億美元的估值從現有投資者那裡籌集了4000萬美元
- 收購界大佬表示,加密行業不像私募股權那樣道德
- 9月26日加密新聞一覽
- 創作者抱團成DAO,和初創公司沒什麼兩樣
- 結合傳統經濟的借貸,靠譜嗎?
- Learn to Earn,這個推出“學習證明(PoL)”的專案靠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