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圖:我最喜歡的工作方法(沒有之一)

語言: CN / TW / HK

編輯導語:作為一名產品經理,良好的工作習慣能夠使得自己成長有跡可循,並且約束自我。作者分享了其中一個自己喜愛的工作方法——畫圖,將其應用於日常工作中,本文剖析了畫圖的價值點與本質,並總結了其中的一些方法。

一、價值:畫圖是學習成長的關鍵手段

我做產品經理,一直有一個習慣,自覺是一個非常好的工作方法,也一直向團隊和其他同學安利這個工作方法。

就是畫圖。

  • 把一個複雜的事情關係或冗長的文字,用圖形化的方式表達出來;
  • 把自己學到的一些知識,事後整理成一個圖形存檔;
  • 給別人講解一個事情時候,喜歡白板畫圖來表達;
  • 階段性梳理下產品架構圖;
  • 將一些做的事情的流程和框架畫出來,分享給團隊;
  • ……

以下是我日常工作中畫的部分圖:

之前一直覺得這個方法很好,自己也很受用,但為啥好用,也沒有非常體系的理論支撐。

就覺得這樣的方式,對自己有個二次學習的過程能加深理解,另外傳達給自己或別人閱讀時能很清晰。

直到前一段時間,我看到一本書《費曼學習法》,才發現這個畫圖的方式其實是一個很有效的學習方法。

這本書,整體就講一個核心的理論:學習的目的是輸出,學習與應用是互為一體的,無法對外輸出的學習就不能成為學習。

作者將整體學習的閉環,分為了以下5個核心步驟:

第一,確立你要學習的目標。找到和列出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識,可以是一本書,也可以是一門技術,甚至是你能想象到的任何領域和事物。

第二,理解你要學習的物件。針對這個目標,準備好和篩選相關的資料,選擇可靠和多個角度的資訊來源,把這些內容系統化地歸納整理出來。

第三,以教代學,用輸出代替輸入。模擬一個傳授的場景,用自己的語言把這些知識講給別人,用以檢查自己是否已經掌握了這些知識。

第四,進行回顧和反思。對其中遇到阻礙、模糊不清和有疑義的知識重新學習、回顧和反思。如有必要,可以重整旗鼓,進行再一次輸出。

第五,實現知識的簡化和吸收。最後,通過針對性的簡化和整合,實現這些知識的內化和有效的應用。

讀完之後,我發現畫圖這個形式,真的是一個能將5個關鍵點完美結合起來的手段。

既然畫圖這麼有效,那麼也肯定會有它work的一些原理。接下來,我們就嘗試去剖析一下,這個方式的內在邏輯。

二、本質:一次高質量做功,多次低成本呼叫

我們的大腦,在接受外部資訊時候,有如下特徵:它會嘗試對輸入的資訊進行歸類、歸納主體,並且偏愛有序有邏輯的東西,並且每次接受的資訊數量最好是5-7個左右。

這樣,大腦在理解接受資訊時候就會變得輕鬆,並且還利於產生深刻的記憶。

而畫圖,其實就是將一堆無序資訊重組為有序資訊的過程。最後,利於圖示化的效果,讓大腦在提取資訊時候,變得簡單,能耗小。

畫圖的整個過程,其實分別2個環節:一個是畫圖出來,另一個是看圖或講圖的過程。

畫圖其實是比較需要耗費腦力的,你會需要很多資訊分析、確認、結構化重組,創造價值本身就是要做功的。但是一次高質量做功之後,就能一勞永逸,後邊每一次讀取呼叫都是變得成本很低。

這個符合我自己的人生觀,一切都是遵循能量守恆定律的,價值與正向做功成正比。

也符合我自己的中臺理念,一次抽象沉澱,多次複用。

三、技能:畫圖的元素、邏輯與原則

以上講的篇幅更多闡述了畫圖的價值。

接下來,我們就拆解下如何畫圖,畫圖的基本元素和原則。

我先將畫圖做個定義:畫圖是將不同元素內容按照一定邏輯關係組合,並最終圖形化的過程。

接下來,我們分別講下這3個關鍵詞。

1)元素內容

元素內容,氛圍元素實體和元素屬性:

① 元素實體:常見有圖形、線條、文字、圖示等元素;

② 元素屬性:主要是形狀、顏色、大小/粗細/虛實/長短、方向等。

幾乎所有的圖,基本都可以由以上元素實體和屬性組合而成。

2)邏輯關係

有了元素之後,就是需要體現它們之間的關係,這樣大腦才能夠產生有意義的理解。

我將常見的邏輯關係,歸納為3大類:

① 包含關係。即2個或多個子物件,是平級關係,且都歸屬於同一個父物件。其實就是金字塔原理中講的結構化思維,思維導圖是這個關係的表達方式;

② 順序關係。即2個或多個動作在同一個事件流中,有先後次序或關聯依賴關係的;最常見的表達工具就是流程圖。

③ 對比關係。即2個或多個物件在同緯度的對比資訊,例如大小、方位、顏色、高低、趨勢等等。用來表達這種關係的工具有很多,axure、ppt、ps等。

按照自己的經驗,這3種關係,分別應用都能解決一定的問題。但按照自己實踐,更多我用到的畫圖,都是涉及到2種或3種關係組合應用的。

3)圖形化原則

有了元素和關聯關係之後,事情就完成了60分,及格線。剩餘的40分,我認為才更加重要。

因為畫圖最終對呼叫看圖的人來說,獲取資訊的難易程度,恰恰就是資訊的展示效果。

產出一個結構分明的圖,我認為有幾個圖形化原則,是必須要掌握的。

① 資訊分割槽:善用線框、色塊、分割線、編號,將更多資訊變為更少數量(顆粒度粗)的視覺分割槽。

② 資訊分層:善用文字大小、顏色深淺等凸顯資訊的重要程度,將資訊分層。

③ 資訊佈局:資訊的排版輪廓,整體上應該要體現出視覺整齊度,例如橫向、縱向、同心圓等。

④ 資訊關聯:同類型、同緯度相關資訊,理論上要用同樣/相近填充顏色、字型大小、條線型別、區塊形狀等,提升視覺尋找的關聯度。

接下來解構幾個我日常畫的幾個圖,對應以上的原則做下對照(因為部分資訊需要脫敏,可能會故意將圖片虛化)。

案例1:

案例2:

案例3:

案例4:

案例5:

大家根據以上的原則,日常需要大量的練習,這樣慢慢就能找到感覺。

後續慢慢就不需要刻意思考以上原則,自然畫出來就會符合這些原則。

四、應用:畫圖需要有多使用者的角度

通過以上畫圖技巧的解讀和案例解析,大家不難看出來,畫圖從呼叫的角度來看,其實是對使用者是非常友好的,這本質上其實就是同理心的體現。

你希望讓看你圖的使用者更容易理解,資訊傳達更到位,你就要站在他的角度去考慮。

那大家都知道,作為產品經理,我們面對的使用者有很多種,除了自己、還有業務、研發、老闆。一個事情的闡述,對於不同使用者,你也絕對不可能用同樣的語言。

同理,畫圖時候也一樣,你也要考慮看你圖的這個使用者,他關心什麼資訊,那麼你就應該按照他的檢視來輸出。

所以,有時候,同樣的資訊,可能會有多張圖來向不同使用者展示與講解,只不過角度和顆粒度不同罷了。

以上,就是我對畫圖這個事情的理解,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作者:減形簡遠,微信公眾號:產品雜談(life_pm)

本文由@減形簡遠 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