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億美元!vivo佈局!真要造車?

語言: CN / TW / HK

vivo真要造車?

9月23日,中創新航開啟港股IPO招股,15名基石投資者中,維沃行動通訊有限公司(下稱“vivo”)投資1億美元,投資金額與天齊鋰業並列第二。

來源:中創新航招股書

繼小米造車之後,OPPO、vivo等國內智慧手機頭部企業,一直傳言要造車。4月23日,vivo投資管理總經理朱貴堂迴應稱,目前公司希望專注手機及周邊生態鏈產品。

當前的中創新航,是國內排名第三的動力電池生產商。vivo此番大舉投資中創新航,意欲何為?

相比於vivo此刻入局,小米等智慧手機廠商早已參與造車。

“如果你不幹,你就落伍了。”雷軍近期談及小米造車稱,此時此刻,風口在智慧電動汽車。因為智慧電動汽車成了汽車工業和消費電子的融合,所以小米造車是一個被逼出來的決定。

那麼vivo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又是什麼情況呢?

vivo主要從事生產及銷售移動終端、通訊裝置,以及提供資訊科技服務等,擁有手機品牌vivo和iQOO,還提供無線耳機、智慧手錶、平板計算機等電子產品。

目前,智慧手機整體景氣度不佳,眾多頭部廠商的銷量下滑明顯。

第三方機構資料顯示,今年7月,中國市場的智慧手機銷量約2210萬部,環比下跌4.8%,同比下跌17.7%。

從智慧手機銷量前五的廠商來看,分別為OPPO、榮耀、vivo、小米、蘋果。除蘋果的出貨量微增6.5%外,其他智慧手機廠商的出貨量,均出現雙位數下跌。

圖為:銷量排名前五的智慧手機廠商

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認為,近幾年,智慧手機行業增長放緩,vivo投資中創新航有助於其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相比直接造車,vivo可能更傾向參與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領域。但是當前行業競爭激烈,投資電池供應商的風險要小很多。

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飈認為,vivo此舉可以看作是一種試水,做一些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佈局,至於是否大舉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還有待觀察其他進入者的成果。加上佈局動力電池企業,不會侷限於新能源汽車,也有可能為了佈局儲能等領域。

vivo造車,此前在市場傳聞已久。

4月1日,vivo公佈專利申請“自動駕駛方法、車載裝置、移動裝置和車載電子裝置”。

天眼查顯示,該專利屬於通訊技術領域,在車載電子裝置和移動終端處於連線狀態的情況下,接收移動終端傳送的第一資訊,控制車載電子裝置進行自動駕駛。

簡而言之,通過使用該專利的產品,可以控制車輛進行自動駕駛。

這再次引發外界關注,vivo是否真要造車?

“想把精力盡量地聚焦在能做好的事情上,這是從能力的角度出發。”朱貴堂稱,目前公司還是希望專注做手機及周邊生態鏈產品。

當前,手機行業缺乏創新,主流手機廠商發力手機周邊生態鏈,以及高階產品。目前,維沃移動佈局了廣泛的研發網路,範圍包括5G通訊、人工智慧、工業設計、影像技術等眾多個人消費電子產品和服務的領域。

孫燕飈介紹,vivo一直奉行的是“後中爭先”的理念,在一個領域已較為成熟的情況下才進入,比如此前的智慧手機領域。所以在新能源汽車領域,vivo當前仍在觀望中。

不過,從軟體賦能汽車生態,已成為智慧手機切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一個趨勢。

在智慧車載方面,vivo自2019年起攜手車廠、車聯網服務商、應用開發者,共建車內外的開放生態,與百度、億聯、長城等30+後裝市場汽車品牌、60+前裝市場汽車品牌合作,覆蓋100+後裝市場汽車型號,及500+前裝市場汽車型號。

vivo推出的Jovi InCar智慧車載系統,已與80+汽車品牌合作,全面覆蓋3000萬+的使用者,活躍使用者每天平均使用時長達90+分鐘。同時,vivo聯合國內主流車廠成立智慧車聯開放聯盟,賦能全行業。

對比來看,2014年蘋果推出CarPlay車載系統;2019年華為釋出1+8+N全場景戰略,車機是重要一環。

而與vivo同為頭部智慧手機廠商的OPPO,近年來也被外界盛傳造車。OPPO創始人陳明永在2019年公開表示,如果汽車廠商造不好車,OPPO有實力的話就會嘗試造車。不過,陳明永此後帶隊拜訪了一些車企後表態:“暫不造車”。

但是OPPO之後又通過車機互聯的方式,加深與各大車企的合作。比如,在2021年OPPO開發者大會上,推出OPPO智行(OPPO Carlink)解決方案。

OPPO智行將車機互融能力正式對外開放,希望能夠與硬體合作伙伴、應用開發者和IoT行業合作伙伴共建車機互融平臺。目前,OPPO智行的合作廠家已超70家,涵蓋汽車廠商、兩輪電動車廠商、Tier1廠商,以及出行服務提供方等。

雖然OPPO、vivo現在對於造車,仍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狀態,但是智慧手機和汽車的聯絡愈發緊密,成為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本文作者:邱德坤,來源: 上海證券報 (ID:shzqbwx),原文標題:《1億美元!vivo佈局!真要造車?》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使用者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使用者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