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意外卻不離其的外企大敗局

語言: CN / TW / HK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這些年,身著的衣、描脣的紅、口袋裡的手機,這些曾被國際品牌以壓倒性優勢割據的空間,慢慢失去了曾經的榮耀,逐步被本土對手替代。

作者|劉亞傑

“中國市場會回來的,而且還有很大增長空間。”

面對德國《商報》(Handelsblatt)的記者,阿迪達斯執行長羅思德(Kasper Rorsted)努力維持著“吹彈可破”的堅定。

2022年第二季度,阿迪達斯公佈財報顯示,大中華區收入7.19億歐元,同比下滑35.1%。阿迪達斯財務高階副總裁哈姆·奧爾邁爾(Harm Ohlmeyer)表示,這與年初計劃相差甚遠。

最新的情況是,阿迪達斯管理層已經失去耐心,隨即與羅思德提前三年解約,2023年即將離職。

“所有的世界品牌都會遇到麻煩,我認為這是不現實的。”

羅思德仍想辯解,五個季度的糟糕表現沒讓他失去信心,中國消費者不可能放棄國 際品牌,即使掉隊也輪不到阿迪達斯。

那麼誰會掉隊呢?阿迪達斯之外,真有不少“備選項”:2015-2019年一直穩坐中國彩妝市場佔有率首位的美寶蓮,悄悄關停了線下銷售店面,有資料顯示僅北京地區就有20家店面停業。母公司歐萊雅否定了“退出中國市場”的謠言,這樣的辯解算不得體面。

再看其他行業,狼狽的企業還有很多:2021年一季度,三星會大書特書摺疊屏市場佔有率接近74%(DSCC資料),卻不會提及中國市場佔有率已不足1%;快時尚品牌ZARA業績大不如前,關閉旗下品牌Bershka、Pull&Bear、Stradivarius天貓旗艦店……

這些年,身著的衣、描脣的紅、口袋裡的手機,這些曾被國際品牌以壓倒性優勢割據的空間,慢慢失去了曾經的榮耀,逐步被本土對手替代。

有觀點認為,一些敏感問題沒能妥善處理,造成了眼下的慘案,這當然不錯;不過不能忽略的是, 國際大牌的傲慢讓它們失去對市場的敏感,最終走上下坡路。

過去,它們是沒興趣理解中國市場,因為日子太好過了;現在,它們是真想了解中國市場,可是已經來不及了。

所以,這場大敗局是註定要來的。

壹 | 輝煌的昨天

“中國市場會回來的,並且還有很大增長空間。”

羅思德的話,聽起來很像被羊群灰溜溜趕走的“灰太狼”,狼狽且滑稽。然而得出這樣的結論,並不缺少事實支撐。

阿迪達斯的崛起,中國市場功不可沒。

那還是在2001年,當時阿迪達斯CEO還是赫伯特·海納(Herbert Hainer)。他的主要精力,打好北京奧運會營銷戰,儘量縮小與世界第一大運動品牌耐克之間的差距。

支撐他作出判斷的,是在奧運風尚席捲下,中國掀起的一場全民運動浪潮。不同領域的人群都在以各種形式參加體育運動,勢必對運動裝備產生大量需求,必須在更多領域展示品牌影響力。

當時,耐克與阿迪達斯選擇不同的路徑:前者聚焦運動精英,僅贊助包括籃球、游泳、田徑、拳擊在內的20多支美國明星雲集的運動專案與代表隊;

後者拿出“我全都要”的氣勢,除參賽選手,阿迪達斯還實現志願者、工作人員、火炬接力手、裁判員等不同角色的全覆蓋。曾有機構推算,所有贊助費用共計約13億元。

這是一場豪賭,但最後阿迪達斯成了贏家。

2003年,阿迪達斯曾定下“2010年亞洲地區收入20億歐元”的目標;結果奧運會還沒有結束(2006年),這個目標提前實現。

“2008年阿迪達斯要成為中國第一大運動品牌;到2010年成為亞洲第一大運動品牌。”現在回看海納在北京奧運會時吹的牛,雖然沒有實現,但勢頭非常喜人。

帶著北京奧運會的成功經驗,阿迪達斯大手筆贊助四年後的倫敦奧運會。充足曝光率,繼續帶動中國市場業績快速增長,直到2013年耐克與阿迪達斯在中國市場打了個平手。

也就是在這一年底,另一場戰爭開始了。

當時,中國4G牌照正式釋出,一場智慧手機的普及浪潮,隨著網路升級的腳步迅速席捲全世界。國內手機廠商都將其視為千載難逢的機遇,於是不斷加快產品迭代速度。

從“中華酷聯”到“華奇小魅”,再到“華米OV”,它們將口號喊得響亮,可是產品主要活躍在2000元價位段以下。螢幕不小、速度夠快、質量尚可,就是賣不上價。

最貴的手機,還是蘋果和三星。

這兩家廠商沒有與眾不同:iPhone4S以後,蘋果的不同點只有放大螢幕與提升處理器效能;三星手機的變化同樣不大,對外宣稱“機海戰略”,就是微調硬體引數。

2013-2016這幾年,只要提起手機,人們就會提到“同質化”。主要因為蘋果和三星引領行業發展的審美與評價體系,卻鮮有足夠的創新。

當然,有沒有創新意義不大——產品不愁賣,日子過得安逸。

2015年《財富》釋出一組“奇怪”的資料—— 三星和蘋果佔據國內手機市場份 額前兩位,可是淨利潤佔比高達105%。

官方解釋稱,之所以資料超過100%,是因為除這兩家廠商,其他都在虧損。不用費盡心機創新和提升服務品質,照樣躺著賺錢。

相比之下,彩妝市場既沒有運動鞋服行業的大型營銷節點,也沒有技術變革帶來的換舊迎新,歐萊雅同樣不缺好日子。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5-2021的7年間,有5年時間化妝品零售增速維持在1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新冠疫情出現在2020年,市場增速仍高達13.64%。

對美的憧憬與追求,沒有爆發式增長;可是向上的趨勢,幾乎不分時代與場合。

2016年,歐萊雅迎來巔峰。尤其旗下美寶蓮所在大眾消費品牌部的穩定增長,進一步鞏固行業地位,市場份額遠高於競爭對手。

雖然偶然會有美寶蓮粉底鉛汞含量嚴重超標、進口產品質量不合格、口紅髮出刺激性氣味等負面訊息,但那又如何?

消費者還是趨之若鶩。

貳 | 傲慢的代價

然而所有故事的轉折點,都在2022年找到交集。

中國市場的運動鞋服不好賣了,三星手機專賣店也被華為、OPPO、VIVO的“紅綠藍”色覆蓋,想再找一家線下的美寶蓮門店可能要走很遠的路。

眾多觀點認為那是必然。畢竟“新疆棉事件”影響力實在太大,一眾國際大牌的冷漠表現傷害中國消費者的感情。

這話不錯,卻不夠全面。 滲在大牌骨子裡的傲慢,才是問題的根源。

曾有資料顯示,2002年阿迪達斯全球銷售額尚不及耐克的50%,六年後該資料已提升到78.3%,中國市場兩大品牌已平起平坐。

在如此大好局面下, 阿迪達斯沒有加快與中國本土時尚元素融合,而是更加在意如何扮演好文化“二傳手”與儘快實現流量兌現。

較為出名的,就是與美國時尚達人Kanye West合作開發Yeezy系列產品,同時與Pharrell Williams、Jeremy Scott、Beyoncé等歐美時尚人士,聯合設計運動服飾。

相比之下,國內設計師參與設計帶有中國元素的產品並不多,引發市場追捧的產品極為稀少。更多時候,人們看到的都是陳奕迅、迪麗熱巴、易烊千璽等國內明星,身著帶有明顯歐美風格的產品。

2017年李寧參加紐約時裝週,釋出以“悟道”為主題的新產品時,國內已經興起對“國潮崛起”的廣泛討論。奈何當時,阿迪達斯注意力集中在電子商務渠道的廣告投放,加速流量儘快在線上平臺兌現。

不過整體投入約30億元,並未得到理想的效果。阿迪達斯全球媒介總監Simon Peel曾承認,這些年,阿迪達斯過度投資了數字和效果渠道,犧牲了品牌建設。

作為一家以潮流運動為賣點的品牌,對核心市場發展趨向不再敏感;反而迷信引入國際潮流,能夠轉化成增長的業績。 這樣的阿迪達斯,資料還在增長,但註定要走下坡路。

同樣沒想好該如何面對市場的,還有美寶蓮。早在2013年,悅詩風吟、伊蒂之屋、 HERA等韓妝品牌,隨著《來自星星的你》、《繼承者們》、《太陽的後裔》等劇集的熱播,一度喚醒中國主流消費群體的東方審美。

為應對新潮流,美寶蓮官方曾表示,2005-2015年期間中國地區研發投入為20億元,其中70%專為中國消費者研發。

只是這些研發中心主要工作,還是與美寶蓮紐約總部彩妝研發中心對接,將美寶蓮認知中的流行時尚帶到中國,而非嘗試融入更多針對中國消費者需求的元素。

從2016年聯合明星楊穎(Angelababy)釋出“MAKE IT HAPPEN”的全新宣傳語,到2019年在上海首發的趣玩限量彩妝系列產品,再到2021年釋出“奇遇美妝盒”,始終堅持著相對濃重且誇張的紐約風格。不管外界怎麼變,美寶蓮就是不變,堅持著自己的認知輸出。

眼下,韓妝已經失去了熱度,可是美寶蓮還是沒有支稜起來,反而國產彩妝拿到了接力棒。參考Euromonnitor資料,2021年中國彩妝市場中,花西子、完美日記市佔率為6.4%、6.1%,位列一、二名,美寶蓮市佔率則從2016年的15.7%下降至4.7%。

談到對趨勢的不敏感,恐怕再沒有誰強過三星。

2016-2017兩年接連推出Galaxy Note7與Galaxy Note8,全球範圍內接連出現多起手機自燃傷人事件,已經出現品牌危機。

可是在最終回收計劃中,中國使用者被排除在外,讓這場危機失去挽回局勢的餘地;原本國產廠商已成地火燎原之勢對三星形成了包圍,三星的引火燒身最終毀掉好局。

2017年,三星中國區銷量為1000萬部。這是一張糟糕的成績單,因為這一年華為手機銷量超過1000萬部的,就有Mate9與P10兩款產品。 從那時起,三星失去中國王座只是時間問題。

風險早早送來風信,奈何誰也沒有在意,造就了今天的敗局。

叄 |  新常態

“我們不夠了解消費者,所以我們為那些做得更好的中國競爭商家們留下了空間......如今的中國消費者,喜歡(產品)有一種‘中國的感覺’。”

如今羅思德的觀點,能夠代表這些國際大牌的狀態: 在中國,他們很難學會未雨綢繆,卻把亡羊補牢玩兒得賊溜。

況且在中國,亡羊補牢大概率結果是好的:國家統計局兩組資料,2021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萬元,比2020年名義增長9.1%,近兩年平均名義增長6.9%;

同期,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08萬億元,同比增長12.46%,超過疫情前(2019年)的41.16萬億元。

兩組資料證明,雖然疫情“黑天鵝”還會煽動翅膀,但居民收入水平正在提升,消費意願也在逐步恢復。之前不好做的生意,開始逐步回暖。

市場還是那個市場,只是自己的“羊圈”很難阻止悲劇發生。阿迪達斯在變陣,增加品牌形象投入,開始在電視上做廣告——這曾是它走向巔峰的路徑。

然而現在,市場的故事已經不是如此套路。

2022年上半年,隨後各地嚴格執行防疫政策,於是讓“跳操男”劉畊巨集大火了一把;好不容易迎來解封,飛盤霸佔了足球場,自行車已經銷售一空……

小紅書、抖音、微博……這些正在被阿迪達斯忽略的數字化渠道,正在不斷製造時尚和社會熱點。

在這場風潮中,那些穿著瑜伽褲的各種“媛”,以及全球瑜伽愛好者,已經將以此為賣點lululemon,推舉成全球第二大運動服飾品牌—— 阿迪達斯的認知與市場的風向之間,始終存在錯位,越是對自己的堅持,越是走向中國市場的反面。

更遺憾的是,按照半年營收資料,259.65億元的安踏超越耐克與阿迪達斯,成為中國運動品市場老大。過去的王者已經意識到風險的存在,只是對此束手無策。

相比起阿迪達斯的狼狽,歐萊雅要主動很多。既然線下不成,就拉著隊伍到線上去。有媒體報道,美寶蓮在拼多多、小紅書、微信等平臺均有店面,還註冊多個抖音官方賬號。每天從凌晨六點到次日凌晨兩點, "一天直播一次,一次直播一天"。

只是“密集轟炸式”的方式,不再是與消費者對話的正確方式。

曾有機構釋出調研報告,選擇美妝產品時,年輕消費者越來越專業。他們綜合考慮產品功能、口碑評測、效果及價位,而不是宣傳。

為了迎合新趨勢,本土品牌在資本的支援下,也在提升專業化能力,而非費力叫嚷。以珀萊雅為例,其研發團隊規模已超過200人,持有發明專利31項;自然堂也聯合第三方,釋出自造酵母成分喜默因HiMurchaSin—— 大家都不希望,自己空有一副好看的皮囊。

至於結果,參考星圖資料,抖音5月彩妝前十榜單中,美寶蓮粉底液、遮瑕、隔離等產品均未上榜,僅在脣彩/脣蜜/脣釉榜中排行第三;5036.99萬元的銷售額,亦落後於國貨美妝INTOYOU、珂拉琪的1.33億元和7831.42萬元。

再談三星,經過換帥、釋出新產品、尋找新代言人……一番折騰後,2022年上半年中國市場佔有率從2021年的1.2%進一步下降至0.5%(CINNO Research資料),排在第十位—— 現在中國市場常見的手機品牌還有十個嗎?

故事到這裡,已經接近尾聲:或許在中國市場,阿迪達斯和耐克的影響力仍在,蘋果手機在三星式微後實力仍然強大,放棄美寶蓮,歐萊雅還可以通過蘭蔻在高階美妝市場佔據一席之地。

可是有了前車之鑑,肯定要甩掉傲慢。至少不會像阿迪達斯、三星、美寶蓮那樣,從而進入新常態。

首圖來源:視覺中國

END

1

歡迎關注"財經新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