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李想急著戳破團車網的造車「神話」?

語言: CN / TW / HK

2022年的第一次“炮轟”,李想送給了團車網。

汽車之家、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又在微博“ 開炮 ”了。

這次不幸成為靶子的是團車網CEO聞偉,令人玩味的是, 前者在幾天前剛剛宣佈:將率團車網加入新能源造車新勢力大軍。

而在李想看來, 團車的“造車”相關,“大概率是個騙子“。而團車本身則“重新整理了創業者的底線”。

咋回事呢?

團車講了個“神”話,遭李想無情炮轟

2022年開年伊始,新能源汽車賽道就又迎來一位新玩家。

1月5日晚間,在美股上市的團車網釋出公告稱,即將正式進軍 電動汽車 賽道,劍指整車製造。

在此之前,團車網主要業務是為國內消費者提供汽車交易和服務的平臺。 令人疑惑的是,連華為都不敢輕易涉足的整車製造領域,團車網有啥“法寶 ”?

祕密很快就被揭開了。團車網在1月初接受了少量媒體採訪,CEO聞偉透露, 公司找到了一個幾乎無所不能的外來團隊。

令人感到神奇的是,在聞偉的描述中,這個只有100多人的團隊可謂“全能”: 可以承擔產品規劃、造型設計、工程開發、測試、底盤、三電、智慧駕駛、 智慧座艙 、系統化整合方案、生產支援、供應商管理幾乎所有造車流程,具有 20 多年造車經驗,在技術、樣車上都有沉澱。既可以做2000萬元以上的車,也可以做5萬元以下的車。

不僅如此,團隊幾乎是“帶資進組”——提供了不少半成品車型供團車網選擇。目前團車網認為, 第一款車將會定價在10-20萬元之間,並且今年秋天就可以預售了。

聞偉豪言,“我們第一款車失敗了也沒關係,3個月能再做一款”,“我覺得至少有五成以上的勝算”。

對於團車網在採訪中表現出來的“神奇”,向來敢說的李想對此嗤之以鼻,猛烈“開炮”:

“我實在忍不住還是要大嘴一把:那些指望找到超級救世主的創業者,那些指望能通過開啟任督二脈無所能的創業者,最後找到的普遍都是騙子,或者大概率自己也是騙子。居然還有人可以毫無廉恥的把這種觀點對外公開講出來,真是重新整理了創業者的底線。創業的本質是:有節奏有耐心的長期成長。”

然而對於李想的“炮轟”,許多網友卻並不買賬,即便團車網採訪中的透露出的資訊著實有點“神”。

而聞偉也選擇了直接作出迴應:

“沒想到萬里長征的迎面第一槍來自李想先生。除了節奏和耐心您是不是忘了眼光和判斷?馮思翰被反懟不就是當初看走了眼噴得太早?所以誰也別把自己當先知,也別成為自己最記恨的那撥人。”

注:(2020年大眾CEO馮思翰曾表示增程式動力路線不行。然而,2021年理想ONE卻能屢創銷量紀錄,有資料稱理想汽車11月銷量甚至力壓大眾中國所有中大型SUV銷量總和。)

對比之下, 小米為造車已經拉起了超過500人的團隊、恆大三年累計投資超474億元才造出第一輛量產車 ,團車網的造車進度預期實在是有點“神”。那麼團車網究竟是啥來頭?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如果說汽車之家網的成功,為李想打造理想汽車提供了足夠強悍的基石,那麼對於聞偉來說,團車網也是其夢想開始的地方。

據公開資料,畢業於北方交通大學工業外貿專業的聞偉是一位連續創業者,在團車網之前他已經先後創業4次,但都以“折戟沉沙”而告終。

2009年,聞偉偶然瞭解到有車友通過Q群自發組團,去4S店砍價買車的訊息,這讓他嗅到了商機,並於次年創立了團車網。

和李想的汽車之家類似的是,兩者都提供賣車的服務。但差異之處在於:團車網更強調線下能力,其主營業務是圍繞著組織“新車團購”為核心的線下車展和促銷活動,為汽車消費者提供有一定優惠力度的汽車產品。

幾經搏殺,團車網也曾拿出了不少亮眼的成績。有資料顯示,在團車網登陸達斯達克這一年,全年舉辦“線下團車節”851場、年度汽車交易量同比增長近80%、團車節業務營收6.44億元,在國內汽車團購網站這個細分賽道來說,團車網已然站在了“捨我其誰”的高位,並伴隨著和人人車等企業的合作,團車網逐漸發展成集新車、二手車和後服務為一體的全產業鏈汽車電商平臺。

然而正如硬幣實在存在兩面,團車網輝煌資料背後的隱患卻從未消除——持續虧損、成本過高、難以盈利。

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團車尚未實現盈利。從2016年至2020年,團車的淨虧損分別為8656.8萬元、9067.1萬元、7870.0萬元、2.51億元與1.63億元, 5年累計虧損約6.7億元 。而根據團車網今年一月份公佈的2021財年三季報顯示:2021年1月1日-2021年9月30日,淨虧損5936.20萬元,仍然未逃離出虧損泥潭。

究其背後原因,既有運營成本支出高昂、盈利模式過於單一的內部原因,也有全球車市進入寒冬期和疫情帶來的外部影響。

所以,當初意氣風發登陸納斯達克的團車網,在短短三年多的時間裡,市值已經縮水近15倍。

而疫情的反覆讓大量線下團購“停擺”,也讓團車網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畢竟線下團購是這家企業最大的賣點,儘管依靠直播途徑也曾在疫情中獲得一些業績,但只能“解一時之渴”。

對於李想來說,造車,是為了完成他“我希望再操盤一家千億美元級別的公司”的夢想;而對於團車網來說,造車,好像的確是一條勢在必行的求生之路。

造車新能源,焦慮在蔓延

春江水暖鴨先知。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增長,入局者皆有感應。就以團車網為例,據其去年11月釋出的公告顯示,2021年1至10月 ,團車網在全國128個城市實現新能源新車交易7591輛,與2020年同比增長近5倍,涵蓋了78個 品牌 的近200款車型。

此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 工程師 許海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預測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總銷量在500萬輛左右,增長率為50%。

蛋糕很大,大到儘管國內新能源汽車賽道已呈豪強並起、群雄割據的局面,團車網CEO聞偉仍然認為市場還有空間。在採訪中他表示“大 家不用擔心賽道擠,會有細分,未來2年是我理解的最後的視窗期。”

不過,李想的質疑並非毫無道理,按照“蔚小理”的創業劇本來看,能成功活下來的新能源創業企業,無一不是“死裡逃生”、燒錢無數、踩坑無數才有了今天的一份江湖地位, 團車網依靠一個外來團隊就能搶大哥們的蛋糕?憑啥呢?

而從零跑汽車朱江明的“三年內超過 特斯拉 ”,到蔚來李斌的“完全不明白現在大家為什麼還買油車”,再到李想的炮轟團車網,正不斷蔓延在新能源造車產業中的情緒是: 對自身成長的焦慮、對市場份額的焦慮和對“劣幣驅逐良幣”、價格戰的焦慮。

2022是新能源汽車產業享受國家補貼的最後一年,這意味著眾多的新能源車企即將離開政策的扶持,進入到完全靠實力說話的階段。重壓之下,李想的預言和團車網的“神”話究竟誰能成真,似乎已經不再重要。唯有年底交上的銷量成績單,才是企業能講出的,最硬氣的答案。

最後,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幹貨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