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歲死,七十五歲埋

語言: CN / TW / HK

老六如是說:

“二十五歲已死,七十五歲才埋”,這是常見的人生悲劇。但二十五歲時就發生的腦死亡事件,機率畢竟偏低。三十五歲(有人會往前或往後延展幾年),才是必死之日。

三十五歲的死亡,有兩層含義,一是施耐德老師所說的“心理死亡”,心智停滯,希望不再,知識更新和大腦活性陷於停頓,情感和心靈日趨涼薄,其後走向生理死亡的每一天,貌似虎虎生風,實則行屍走肉。

另一種死亡,則是蛻變重生,從舊我中掙脫出來,完成心理重塑和人生重構,哪怕外界和外貌依然故我,大腦和內心已經煥然一新。

無論哪種情況,橫豎都是一個死。

二十五歲時的我是這樣看待世界的—— 30歲前改變自己,30歲後改變世界 ,正是因為秉持著這樣的幻想,直到三十歲之前,從學業到事業、從生存到生活,其實都在模仿目光所及的其他人,或有意或無意在他人規劃好的線路上行走,這是一種被動和接受,甚至會為此感激涕淋。但到三十多歲,你終於有點資本跟外界掰掰手腕,討價還價,也有了一定的選擇餘地,可以挺起腰桿拒絕一些,也可以自己做主,主動追求一些了。而我今年剛好三十……

源起

最近一個月的時間經歷了一次工作上的變化,雖然前後經歷了9輪面試,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主要是受到了外界政策的影響(螞蟻跟阿里徹底切割的政策),出於利益的考慮扮演了一次“加速師”的角色,提速提速再提速……

這個過程經歷許多次的交流和討論,歸納起來核心問題就是: 為什麼要走?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雖然給出了諸如收入考量、領域專注性、技術棧錯配等等理由,但是我總是感覺答案不夠透徹,由於我自己又自己的特殊性,工作場合下有些話旁人是不太能理解的,我嘗試梳理看看試圖找到內心真的自己,於是就有了這篇文章。

導火索

工作上的變動最直接的原因是:專案沒有能夠達到我個人理解的“成事”,同時還要做 ATS 這類“縫合怪”的專案(或者事情),自己感覺被消耗的挺嚴重的。

稍微深入分析一下,其實目前所在的團隊我呆著是非常舒服算是自己的舒適區,其實我感受到了老闆對我和專案的支援,他頂住了不少壓力讓我得以安心的幹活,這也是非常猶豫不決最主要的因素。但是呆著我有的時候會心裡面沒底,大環境也好、組織變動也好、專案前景也好等等都是我心裡沒底的原因。

說到底擔心的是一方面被內耗,另一方面被溫水煮青蛙。

內省

關於成事

關於成事:

  • 第一是系統化,不要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看起來不停的做,實際上什麼都沒做成。只有系統化才有更大價值,比如說寫部落格,如果只是作為學習筆記,作用不大,而如果將自己做的領域系統的寫出來一系列,價值就很大;
  • 第二是有價值,比如說非職業選手玩 Dota2 成為9000分大神確實很難,也需要系統的提升自己水平和對遊戲的理解,但總體價值不大,真正的價值首先是有回報,其次是有成長,2者至少佔一條(確實不能否認遊戲能夠帶給人成長,但是就成事與否而言,這樣的成長確實作用微弱);

關於期望

  • 做出點有價值的事情,涉及到的價值判斷應該就是:
    • 有一個持續發力的產品,自己 take ownership 最好
    • 幫助自己形成對技術、對行業、對客戶的深刻和洞察
    • 我的產出可以幫助甚至成就別人
  • 建立技術圈子的個人影響力
    • 通盤無妙手,一子定乾坤
    •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 獲得感
  • 成為 kol,或者 lead 或者 drive 某個領域
  • 除了工業界有自己的產品,學術界也希望可以做出一些影響力(bpf verifier 論文有了一個思路)

關於選擇

“如果離開這裡是你的目的,為什麼會選擇那裡?”,老闆在挽留的時候說了句話在我心裡激起了挺大的波瀾,因為我確實是先有了離開這裡的想法,才去找理由說服自己和別人的。所以一開始聽到這樣的話的時候確實會像做錯事的孩子一樣,有點不好意思,彷彿是自己做錯了什麼。

回過頭來細細思考這件事情的時候,我發現了一點了 PUA 的味道,當然我感覺因為我跟老闆是朋友關係所以他才會這麼直接的跟我聊。就像開頭老六說的:“二十五歲已死,七十五歲才埋”,或有意或無意在他人規劃好的線路上行走,這是一種被動和接受,甚至被感情、被金錢、被權力綁架。我自己性格當中有很多的討好別人因子,如果是以前我可能就被這些綁架了,由於不好意思讓別人不開心往往選擇被動接受。輾轉猶豫的時候人是非常痛苦的,說夜不能寐一點也不誇張,糾結了很多天之後還是無法抉擇,最後我化繁為簡問了自己一個問題:“工作變化之後,就算不好,就算不符合預期,自己會不會後悔?”。

我自己內心的答案是:不會!沒有理由,就是就是不會,我願意賭一下、願意試一下,哪怕外界和生活依舊如果甚至更加糟糕,但是我大腦、內心、跟世界的連線已經經歷過了新的東西,我相信人生不是兩點最短距離就是最快的。

0:00

fastest way between two points

啟示錄

“二十五歲死,七十五歲埋”,大多形容的時候如今三十左右的人們“行屍走肉”的狀態,他們早已失去了前行的勇氣,任由慣性走向肉身的重點。老六也指出了另外一種狀態:死到是死了,可會死後重生。

聊到最後,我老闆承認了我提出的問題是存在的,我問他如果是他自己他的解決辦法是什麼?他的回答是“just do it”。他認為應該把這些問題交給時間來解決,固守自己對某個東西的判斷和熱愛。

我們經常會受到阻礙,無法創造嚮往的生活,實現最高目標或者成長與學習。造成這種阻礙的是我們已知的一切。人一旦覺得,自己擅於某事,就會緊握該事不放。我們執著於它,向他人表明我們懂行,擅長。我們固守著那種掌控感。固守,會讓人不敢改變現狀,因為改變伴隨著失敗的風險。固守,會讓人裝作行內人,執著於確定性。固守,會讓人藉口沒準備好而拖拉——而準備好的那一天,永遠不回來。

我相信人與人的不同本質上是他跟世界連線程度的不同,尋求機會,去接觸不確定性,去做你不懂怎樣開始的事兒,做到開放與公開,分享你的混亂無序,失敗,和你的決心,因為這些都是你跟世界連線的方式。

畢竟,今天結束了,就永不再來。

References

  1. 三十多歲的人,或者死過去,或者死一次
  2. Destroy What You K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