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云賽道:市場被巨頭瓜分,金山雲等中小云廠商愈發艱難

語言: CN / TW / HK

過去幾年,因疫情影響,企業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優先策。隨着數字化進程推進,越來越多的企業把應用遷移以及部署在雲端,雲服務賽道上的玩家們由此也收穫這一紅利。但云服務市場馬太效應明顯,其中,國內雲服務市場被四大雲巨頭廠商牢牢控制,呈現出強者愈強的格局,留給中小云玩家的機會越來越少,特別是中小云玩家盈利能力堪憂,成長性不容樂觀。

國內雲市場馬太效應明顯,中小云玩家營收低迷

我國雲服務市場儘管面對新冠影響,但今年依舊保持穩健增長態勢,第二季度雲基礎設施服務市場規模達73億美元,同比增長11%。這一數據來自權威調研機構Canalys最新發布的報告。在國內,以阿里云為首,其次是華為雲、騰訊雲與百度智能雲的四大巨頭,佔據了國內近八成雲服務市場份額,依然保持了在雲計算市場的領導地位。

然而,中小云玩家在龐大的公有云市場中,營收呈現下降態勢。2022年第二季度,金山雲公有云收入12.9億元,同比下降16.9%。2022年上半年,青雲科技營收同比下降14.84%;核心依賴於公有云的優刻得,2022年上半年營收下降30%為10.46億元。要知道,雲服務市場巨頭林立,且巨頭之間透過價格搶奪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作為身處該賽道上的中小云玩家在巨頭夾縫中求生存異常艱難。

在國內,以金山雲、優刻得等中小公有云廠商在巨頭競爭壓力下,營收展現出大幅下滑的態勢。針對公有云營收大幅下降,金山雲表示主要是主動縮小了CDN服務,以及新冠影響導致企業雲項目的部署和投標過程延遲。受公有云業務表現低迷,金山雲總收入在第二季度同比下降12.3%,為19億元。

青雲則表示,雲產品營收同比下降24.48%。同時指出所處雲計算行業競爭非常激烈,尤其是公有云領域因為巨頭競爭者的加入,全行業資源使用價格呈下行趨勢,公司雲服務業務承壓降價。額外要指出的是,公有云行業馬太效應突出,青雲的雲服務業務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劣勢地位,在規模、品牌等方面與行業領先企業均存在較大的差距,競爭壓力較大。

優刻得在市場競爭加劇風險提示中,其主要產品價格2018年起整體呈現下降的趨勢,且降價幅度較大,並指出未來雲計算市場的競爭可能仍較為激烈,主要雲計算廠商存在採取持續競爭性降價以實現市場份額短期提升的可能性,面對激烈市場競爭可能存在未來幾年產品持續降價的情況。

在業績説明會上,優刻得談到公有云收入實現平穩增長,邊緣雲(以雲分發為主)收入1.31億元,上年同期6.65億元,同期下降80%;私有云收入0.87億元,同比下降,主要受項目週期和疫情影響。在幾大業務板塊中,混合雲業務保持較快增速,收入2.72億元,同比增長34%。並指出公有云行業的變化較大,互聯網行業出現了挑戰,新的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機會在增加,如AI、生物製藥、芯片、新能源等,這些領域由於安全問題不能接受公有云,所以使用混合雲。

持續虧損,中小云廠商前景擔憂

整體來説,雲廠商擁擠在公有云市場上廝殺,要想實現盈利門檻極高。規模效應是雲廠商實現盈利的核心因素,因雲計算屬於重資產行業,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在全球各地建設龐大的數據中心、購買服務器等。其次,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創新。對於雲廠商來説,比拼的不僅是遍佈全球、全國的基礎設施,更要在提供物聯網、人工智能、數據分析等雲服務能力,為千百行業注入創新活力。

那麼,投入巨大的雲服務賽道,在營收沒有形成規模之前,很難實現盈虧平衡,能憑藉規模優勢實現盈利的實屬鳳毛麟角。就全球範圍來看,在雲服務賽道上能實現盈利的雲巨頭當中,目前只有亞馬遜雲科技、微軟智能雲以及阿里雲。AWS(亞馬遜雲科技)是亞馬遜的核心利潤來源。微軟智能雲成長為微軟最大業務板塊,也是盈利的重要來源之一。同時,阿里雲也首次實現了年度盈利財報顯示2022財年EBITA盈利11.46億元。在物聯網高級顧問楊劍勇看來,首次實現年度盈利,對阿里雲本身來説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對於行業來説也意義非凡,預示着雲計算行業迎來重要分水嶺。

圖片攝影:楊劍勇

然而,對於中小云廠商而言,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雲市場,且市場主要被巨頭瓜分的局面下,中小云廠商來説,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公有云市場中實現盈利,亦如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包括金山雲、優刻得的虧損也是呈現逐年增加。2021年,金山雲淨虧損15.98億元,相比2020年淨虧損增加了6.36億元。2022年第二季度淨虧損8.1億元,而2021年同期為2.2億元,虧損增加5.9億元,上一季度淨虧損為5.548億元,虧損同比擴大45%。

優刻得在過去兩年,虧損也呈現上升的趨勢。2020年、2021年分別虧損3.4億元、6.3億元。今年虧損有所收窄,2022年上半年虧損金額為2.6億元。需要指出的是,優刻得與上市前盈利不同的是,上市後業績開始變臉。披露的數據顯示,上市前的2017年、2018年、2019年,優刻得分別盈利7098萬、7721萬、2119萬,持續性的盈利隨着上市後變臉,且虧損逐年增加的局面下,營收也面臨增長困境。

在過去幾年,青雲科技虧損也是逐年擴大。2022年上半年虧損1.535億元。2020年、2021年分別虧損為1.63億元、2.83億元。針對報告期尚未實現盈利的局面,在財報中青雲科技指出,一方面,前期購置雲計算平台所需服務器、網絡設備等固定資產的資本性支出金額帶來的折舊成本較大;另一方面,所處雲計算行業競爭非常激烈,尤其是公有云領域因為巨頭競爭者的加入,全行業資源使用價格呈下行趨勢,雲服務業務承壓降價,增大了盈利難度。此外,為了保持公司的競爭力,在新技術與新產品的研發投入較大,公司招募優秀人才導致員工薪酬及期間費用上升,目前的毛利貢獻不足以覆蓋期間費用,處於虧損狀態。

最後

新冠影響下,各界積極加大新技術投入驅動智能化轉型,以此實現降本增效,帶來雲服務市場繼續保持強勁增長態勢。受益於隨着越來越多的企業把應用遷移及部署在雲端,以云為核心的智能化、數字化速度正在加快,促使傳統IT結構邁向雲構架轉變趨勢不可逆轉,雲服務將會變得越來越主流,驅動雲無處不在。圍繞雲生態系統的公司都將受益,幫助企業更快地進行數字化轉型和創新的同時,其雲服務板塊會得到進一步增長。

當然,對於中小云廠商來説,業績增長乏力、持續性虧損等難題是市場關心核心,顯示出在巨頭夾縫中求生存,異常艱難。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楊劍勇”(ID:iotquanzi),作者:楊劍勇,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