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再投40億,光伏價格大戰恐將近

語言: CN / TW / HK

通威入局或使元件行業內卷加劇,長期集中度有望提升。

9月22日晚,通威股份公告其年產 25GW 高效光伏元件製造基地專案正式落地江蘇鹽城,預計固定資產投資約40億元。

並表示江蘇省鹽城市目前已形成從上游原材料的供應到電池片、元件的生產,以及光伏智造裝置、逆變器、金屬鋁框、支架、焊帶等配套環節的完整光伏產業鏈條,具備良好的光伏元件產能建設條件。

8月17日通威首次低價中標華潤電力第五批光伏專案光伏元件裝置時,就已經官宣了其進入元件領域的決心,見智研究(公眾號:見智研究Pro)曾在 通威也忍不住一體化,光伏“內卷”進入終極模式丨見智研究 一文中對通威入局元件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官宣進入元件後,通威又陸續中標部分元件專案,疊加今天的25GW元件產能正式落地鹽城的公告,表示了通威並不是說說而已,且元件發展的程序在加速。

01

通威成為元件龍頭指日可待

通威目前的產業看,光伏業務中矽料佔主要比重,其次是電池業務,且這兩種業務已經都排在行業龍頭了,可以說做的很不錯,而今年和去年一樣, 得益於矽料高價,這兩年利潤相當厚實。

此前通威一直對外宣稱主要聚焦在矽料和電池兩大業務板塊。8月正式宣佈佈局元件後,也反映了開始一體化的決心。

且其矽片方面也又通過合資公司佈局產能,再加上元件, 相比其他一體化龍頭企業,通威的業務基本算是完全涵蓋了主產業鏈的所有環節。

見智研究認為,按照目前的局勢看,通威成為元件龍頭是指日可待的,主要有以下原因:

成本優勢 ,有矽料和電池兩大業務支撐,加上一體化後對通威在全產業鏈的協同效應和降本方面更有利;

其次是 資金優勢 ,近兩年通威利潤可以說是業內排頭兵了,加上品牌效應,融資也更容易,所以資金是不愁的,可以更順利的大刀闊斧開展元件業務,包括渠道搭建、團隊建設以及供應鏈管理。

02

元件長期集中度或再提升

今年光伏賽道不同細分接二連三地表現,但元件因為上游高價,一直沒有機會表演。

今年矽料一直保持高價,且上游電池片價格也在持續攀升,元件成本壓力較大,一體化龍頭日子還好過些且訂單也更為集中,二三線企業利潤微薄成本壓力更大。

元件持續高價對國內電站裝機有抑制作用,相對於國內而言高價元件在海外的接受度更大。 現在 市場都等待矽料降價後,元件的日子更好過些,國內地面電站裝機也更順暢些。

目前矽料價格還在高位,但是隨著企業檢修完畢,今年接下來的日子矽料產能釋放將加快,也利好元件接下來的排產和盈利修復。

通威目前雖是在國內做元件,壁壘低,所以打價格戰搶佔市場份額。但見智研究(公眾號:見智研究Pro)認為 這只是通威開啟市場的第一步,從長期看大概率是會往國外做的。

通威的入局自然會加劇元件行業的競爭,一體化龍頭企業大概率會增添通威這一席位,而對於成本管控能力較強的原有龍頭而言,影響應該不大。 但多了一位分一杯羹,日子肯定是沒從前好過。

而對於非一體化以及二三線企業 而言,降本的難度或又將再上一個臺階。

見智研究認為, 通威的入局或使元件行業格局集中度提升,落後產能將面臨出清,誰的成本更低、產品差異化更優,渠道更好,誰的優勢將更大些。

* 歡迎大家在留言區分享您的看法。如需轉載、商務合作,可發訊息至“見智研究Pro”

-END-

點選名片 【關注】 ,免費獲取更多行業熱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