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優等生”光伏產業,為何屢屢成為被告?

語言: CN / TW / HK

光伏行業海外捷報頻傳的同時,各種不確定性風險也在聚集。

中國光伏產業正在成為中國製造出海的優等生。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多晶硅產量約50.6萬噸,佔據全球多晶硅產量3/4以上;硅片產能約為407.2GW,佔全球的98.1%;電池片總產能達到360.6GW,佔全球產能的85.1%;組件產量達到181.8GW,約佔全球總產量的82.3%。

領跑的中國光伏產業對於海外市場非常注重,從而實現國內和國外市場兩條腿走路。統計顯示,2021年國內光伏製造產業超過7500億元,硅片、電池片、組件出口達到了284.3億美元。2022年上半年出口勢頭依然強勁,中國光伏組件出口量達78.7GW,較去年同期增長102%。

國內一些光伏企業正在成為全球光伏領域的龍頭企業時,也加大了出海力度。像隆基綠能、天合光能(688599.SH)、正泰電器(601877.SH)、晶澳科技(002459.SZ)、阿特斯等企業的主要收入均來自海外,部分企業海外營收佔比超50%,有的達到了70%~80%。

然而,中國光伏企業也正在遭到競爭對手的起訴,美國、印度等國家對中國光伏企業的各種限制和打擊也層出不窮。光伏出海,不僅僅只有鮮花和掌聲,荊棘和噪音同樣存在。

01

光伏被告

今年7月末,國內兩家光谷組件龍頭天合光能和晶科能源(688223.SH)相繼發佈公告。天合光能在美國的子公司天合美國被道達爾能源起訴。 公告顯示,該次訴訟涉及的金額損失約為2億美元。道達爾能源指控天合美國存在“違約”或“欺詐”行為。

天合光能否認指控,並且已聘請專業律師團積極應訴,聲稱改時間不會對日常經營產生重大影響。預計仲裁程序持續時間將超過3年。

晶科能源則遭到Sterling and Wilson International FZE(以下簡稱“SW FZE”)就《組件供貨合同》相關爭議提起的仲裁請求,該項仲裁目前已被國際商會國際仲裁院受理,對方要求晶科能源承擔多項賠償,涉及的金額合計約為3.26億美元。

天合光能和晶科能源均為國內光伏組件巨頭,分別於2022年6月、2021年1月登陸科創板上市,組件出貨規模均位列全球前列。數據顯示,上半年天合光能出貨18.05GW,海外收入增速71%;晶科能源出貨18.21GW,海外營收增速近90%。

晶科能源曾面臨韓國韓華的專利訴訟。晶科能源2019年曾被韓國光伏產品製造商韓華在美國和歐洲分別進行專利侵權指控,最終的結果是美國法院判定韓華涉案專利權無效,晶科能源勝訴;而德國法院認定晶科能源在太陽能電池中非法使用韓華鈍化技術的專利,授予韓華禁令救濟,限制相關產品進口和銷售,且要求召回在德國銷售的侵權產品。

兩起事件的發生,都真實反映了中國光伏企業在海外的風險確實存在。

02

出海日記

回顧一下中國光伏出海這麼多年的經歷,可謂坎坷。

最早的出海“先行者”伊戈爾,在2006年前後將配套光伏變壓器等產品出口到德國等地。

然而,到了2012年,中國光伏企業出海遭遇了一次嚴重的“敗北”。中國光伏產品憑藉價格優勢,進入歐洲市場。當年出口總量為27GW,佔當年產量比重為85%左右,呈現出嚴重依賴國外市場的特點,且以歐盟市場為主戰場,存在產品結構不合理、抗風險能力差的軟肋。

當2012年歐盟發起對中國光伏電池大規模的反傾銷調查時,範圍包括硅光伏組件、電池片和硅片,涉案金額超過200億美元。6家企業為強制應訴企業,包括英利、尚德、賽維、錦州陽光、晶澳和旺能光電。企業瞬間失去了抵抗力,產品滯銷嚴重。

到了2013年,歐盟首次對中國光伏生產進口商採取了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自那年起,中國出口到歐洲的光伏產品被徵收最高達64.9%的税率。種種壓力之下,中國光伏企業付出了慘重代價。 2013年3月,過度擴張到尚德電力控股旗下子公司無錫尚德電力進入破產程序。由此,曾經的中國首富施正榮打造的一個財富神話落下帷幕。

經歷了慘痛教訓後,中國光伏企業也在調整策略。2014年6月,中國光伏協會成立。光伏企業有了組織,同時企業出口思路發生了變化,部分企業有意識優化產品結構,出口價也出現上漲。

到了2015年-2018年,中國逐漸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生產市場,光伏產業製造端各環節開始往國內集中。到了2020年,數據統計顯示,中國多晶硅、硅片、電池片、組件產能分別佔全球的69%、93%、77%和69%。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3088萬千瓦。截至6月底,光伏發電累計裝機3.36億千瓦。

然而,中國光伏企業遇到的問題依然層出不窮。回溯歷史,中國光伏產品出口這麼多年間,經歷貿易保護、關税問題、專利糾紛等一系列情形,一些問題和挑戰依然存在。今年3月,為防止中國光伏企業通過在東南亞組裝產品來規避關税進入美國,美國商務部發起對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啟動調查。雖然最終豁免了未來24個月東南亞四國的進口關税,但這足以顯示出當前中國光伏產業出海所面臨的較大風險。

今年4月,印度可再生能源部宣佈對進口光伏組件徵收40%關税,對太陽能電池徵收25%的關税,希望以此來促進本地生產。6月15日,印度財政部對印度商工部針對原產於或進口自中國的除透明背板之外的太陽能塗氟背板,決定對涉案產品徵收為期五年的反傾銷税。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中國出口到印度的光伏組件和電池佔印度進口份額為95.7%,二季度該數據約為85.3%。根據印度諮詢機構Mercom報道,晶科、天合2021年在印度光伏組件出貨量均排進TOP5。

除了直接打擊中國光伏企業之外,美國也在籌謀其他手段。為提振美國本土光伏產品,美國總統拜登6月6日援引《國防生產法》,宣佈擴大本國太陽能電池板製造,試圖在2024年之前將光伏產能提高兩倍。8月16日簽署《削減通脹法案》,試圖通過補貼扶持美國太陽能組件等方面。

數據顯示,美國光伏組件的50%以上都要依賴中國或中國企業在海外的生產基地,美國自給能力只佔其出貨量的14%。

專利糾紛也是中國光伏企業另外一個“踩坑”的地方。今年6月,阿特斯付出了年內停止在美國市場銷售其疊瓦太陽能組件的代價與組件廠商Solaria就疊瓦組件的專利糾紛達成和解。

當前,業內人士也指出,我國光伏產業供應鏈完善,有足夠的韌性,能夠對出現的問題做出正確的應對。

03

出海背後

光伏產品出海十餘年來,依然取得了不小的突破,一方面得益於我們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及自身的優勢,另一方面得益於海外需求旺盛。

當前,我國光伏產業不僅在主產業鏈環節上規模全球領先,而且已經形成了一套幾乎包含所有光伏專用設備、光伏平衡部件和配套輔材輔料的完整產業配套環境。受益於完善的配套環境、相對低廉的要素成本以及產業規模效應,我國光伏產品的製造成本一直處於全球最低水平。國際能源署7月的一份報告中表示,中國是製造太陽能光伏供應鏈所有組件的最具成本競爭力的地方,其成本比印度低10%,比美國低20%,比歐洲低35%。

同時,中國光伏產品產量已經站穩世界前排位置,地位很難被其他國家取代。根據7月國際能源署(IEA)發佈的《光伏全球供應鏈特別報告》,全球光伏組件生產關鍵部件2025年幾乎會全部依賴中國,按照在建的產能預測,多晶硅、硅片在全球範圍的份額將會高達95%,繼續保持在世界範圍的主導地位。

此外,光伏市場依然很大。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統計,僅2022年上半年,已經明確調高光伏裝機目標的國家和地區就不少於8個。其中法國在2月指出,計劃到2050年,該國太陽能裝機容量增加至100GW以上;美國在3月提出,光伏裝機要在原來預測的基礎上同比增加66%,到2030年有望每年增加70GW;德國在7月通過了《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計劃到2030年將徳國的光伏發電裝機從目前的約60GW增加到215GW。歐美市場未來前景樂觀。

太平洋證券研報指出,在中性情況下,2030年後每年新增裝機達到925GW,同時隨着配套產業鏈完善,後續每年新增裝機穩定在960GW左右。樂觀情況下,2030年每年新增裝機達到1000GW。隨着技術不斷突破,每年新增裝機持續增長,2050年新增裝機超過1500GW。

而在東南亞,市場空間同樣巨大。有市場研究機構認為,受諸多因素影響,東南亞光伏市場相對歐洲、拉美等地發展緩慢,但投資商對東南亞關注度並未出現降低,仍是最值得投資的市場之一,未來5年有27GW的光伏裝機潛力。

然而,海外市場的種種不確定性,也需要光伏企業未雨綢繆。

針對某些國家屢屢發起對國內企業“不友好”的做法,其中一個重要的應對策略就是在海外佈局了相應產能,實現本土化。例如,我國部分光伏企業已完成在東南亞佈局。一方面距離中國近,有利於完整供應鏈的建立;另一方面通過借道東亞將產品出口,更容易減少進口國方面的限制。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底,晶科能源在馬來西亞基地生產的鋰電池和組件產能已達7GW左右;2022年初,越南7GW硅片產能投產。天合光能同時在泰國、越南等地設立了海外工廠,2021年5月,越南工廠的首批210電池及組件下線。

另外一個策略是選擇與跨國企業合作。好處不僅可以化解直接與國外本土企業的直面競爭,好處還在於與世界領先的開發商合作,上最先進的產品,有更強的競爭力,合作拓展相應的市場,從而降低中國企業可能遭遇的打擊。

光伏企業出海還要適當、適時地調整區域性戰略,避免形成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做好海外風險的整體把控。過於依賴某一市場,往往會觸及到市場份額過於集中在某一市場,存在壟斷等潛在風險。比如歐洲市場,歐洲也是中國光伏組件最重要的出口地,2021年就佔據了國內出口44%的份額。如果因為某種原因中國光伏產品出口歐洲遇阻,發掘潛力巨大的東南亞、非洲等市場,從而實現對衝。

當然,出海無論是光伏企業還是其他企業,涉外法律風險需要格外注意,企業、政府都需要提前規劃,充分做好研判並積極有效應訴,從而將可能的損失降低。

天合光能在此前公告中表示會積極應訴,到目前為止尚未進一步更新動態。晶科能源聘請的仲裁律師表示SW FZE關於賠償主張明顯缺乏依據。有分析師曾表示,兩家光伏組件上市公司同時被告沒有什麼問題,發生事件是由於政策原因導致,並非需求變化導致。

我們期待最終會是一個積極的結果。

當前全球光伏市場正處於中高速增長期,但是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的企業一方面要積極發展自己,提升核心競爭力,做到能夠蹚得過洪水,能夠走得過彎路。另一方面,凡事預則立。通過這麼多年光伏企業出海遇到的問題做好總結,對可能發現的風險積極做好研判,準備好應急預案。選擇出海的光伏企業最終做到能夠把握住機會,扛得住風險。

作者 | 宂旺

來源 | 鯨維度(ID: WhaleDimension

END

【推薦閲讀】

越南產的“小米”會香嗎?

茅台出海二十年未成器,中國白酒海外難破局?

美圖出海失利,蔡文勝忙於炒幣鉅虧

決戰東南亞新十年!中日爭奪7億人汽車夢

做越南“特斯拉”?越南首富範日旺的造車野心

遊戲出海漲潮,騰訊國際化廝殺

小米印度被錘,雷軍無法抽身

聯手越南女首富,李嘉誠押注東南亞地產

快手五次出海,換將謀求突破

豪擲千億買大飛機,越南女首富有何隱祕資金?

拼多多劍指歐美,能否演繹另類“神話”?

彭蕾淡出Lazada,接任者蔣凡玩得轉嗎?

新消費賽道國內漸冷,出海有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