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蔚能總經理:我們在管理一座“礦山”,但“礦”分佈在各地的電動車上

語言: CN / TW / HK

時間回到2020年8月20日,蔚來在那天正式釋出電池租用服務BaaS(Battery as a Service)。

BaaS(Battery as a Service),是通過車電分離和可充、可換、可升級的電池技術,為汽車車主帶來一種新的“擁車”體驗——簡單來說,選擇BaaS後,使用者購買的蔚來汽車不帶電池,電池通過按需租用的方式使用,車主享有電池的使用權。

釋出15分鐘後,馬上就有一位蔚來使用者下單——而這離蔚能這家公司正式拿到營業執照僅隔了兩天時間。

蔚能,全稱是武漢蔚能電池資產有限公司,目前持有6GWh的電池資產。如果換算成車上的電池的話大概有近萬塊。這些數十億級別的資產,並沒有集中握在自己的“手”裡,他們分散在全國各地,更多的都在蔚來的換電站裡,和車主的汽車裡。

這是一家一開始因蔚來的換電模式而特別成立的公司,但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速發展,電池資產的管理也成了最近行業熱議的話題,一些合作伙伴找到蔚能,希望可以在電池資產管理上給出一些建議。從BaaS服務,蔚能後續也逐步擴充套件到了“鋰解”這樣針對行業向的產品。現在蔚能給自己的定義是:電池資產的全週期管理。蔚能引入了更多的外部投資者,目前也不止服務於蔚來,客戶也正在向行業內拓展。

這次品駕/品玩也有幸和蔚能總經理陸榮華聊了聊 BaaS 服務和電池資產運營管理的那些事兒。 他認為蔚能從來不是一家“電池銀行”,用“礦廠”形容反而更合適。 他認為蔚能在管理一座“礦山”,但“礦”卻分佈在全國各地的電動汽車上。

蔚能總經理陸榮華,圖源:蔚能供圖

“我不是蔚來員工”

品駕:我看到您是2016年加入的蔚來汽車,第一個問題還是想請您幫我們回憶一下蔚來汽車的這個電池租用BaaS服務是怎麼來的?看到您加入蔚來汽車就擔任電池相關的管理工作,比如幫我們回憶一下當時的場景,當時為什麼要決定推出這個業務,然後相信您和斌哥,或者說管理層一定有一些意見的交換,當時的情形大概是什麼樣的?

陸榮華: 我覺得蔚來創業之初一直都是抱著去做車電分離業務的,包括我本人2016年加入蔚來汽車也是做電池相關的工作,就是衝著車電分離來的,無非就是創業這個事兒沒那麼簡單罷了。

我們搞了四五年,一直到2020年才徹底搞定,然後8月份釋出了這個方案,歸根結底,無論是斌哥還是蔚來汽車,都堅定認為車電分離是這樣的一種方向。我們覺得可能無論是對使用者來說,還是對整個企業的管理來說,都是一種非常有幫助的,效率更高,體驗更好的一種方式。

其實也沒有那麼複雜,中間肯定是經歷過一些困難和波折,最終其實都克服了,而且現在想想看好像稍微都有點久遠,已經6年了,好快。

品駕 :等於您當時加入蔚來汽車的時候,其實管理層對您的一個定位就是做車電分離的業務,對吧?

陸榮華: 沒錯。而且我現在也不屬於蔚來員工,我可以說這個話。蔚來汽車在我眼裡就一直都是這樣的,他認定的事情我還沒怎麼見過他放棄的。

品駕 :那當時為什麼作為一個獨立的公司去做運營和管理?

陸榮華: 我覺得有兩個因素。一個就是就這個業務很特殊,主機廠或者說汽車公司還是有很大不一樣,它更多像是一個要跟主機廠去進行配合的業務,去服務主機廠的使用者,我覺得這個是比較重要一點。

然後另外一個,像這種業務其實它本來天然也會具有對外業務的這種特性。我覺得就是幾個原因造成它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公司,現在其實不止蔚來,行業裡面我們看到陸續成立了幾個資產公司,也都是這樣一種模式。

品駕 :我注意到剛才您的一個表述,您說您不是蔚來的員工,現在怎麼理解蔚能和蔚來的關係?

因為在採訪之前,其實我一直覺得你們可能是蔚來旗下的一個公司。 然後查了一下也發現最近幾年其實你們做的看起來越來越不像蔚來的一家公司,包括你們引入了很多外部的投資者,在業務上你們考慮的也不是蔚來一家公司的事情。當然你們現在其實管理的還是蔚來很核心的資產之一,也可以說是你們的大客戶。甚至說你們的人員構成,我看法人也是蔚來汽車的沈斐總,還有您是總經理,也是2016年加入的蔚來汽車。對蔚來,你們理想的關係會是什麼樣的?

陸榮華: 我覺得這個設計不了,它不是一個我們可以設計出來的關係。

現在整個架構蔚來是我們最大的股東,肯定是從業務的角度來講,我們設計之初就是為了BaaS業務、車電分離業務而設計的,肯定,我覺得不管是昨天今天還是明天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蔚來都是我們最重要的客戶,我覺得這個是沒什麼好說的。

但是,同時這個公司,這個BaaS服務的這種特點也決定了它比較適合去提供一些行業性的服務,所以我們也會做這方面的一些嘗試,在服務好蔚來的同時,也能夠服務到更多的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其實就是這麼一個挺順的邏輯,就跟主機廠賣車的肯定不會說只賣給東北的使用者,或者說只賣給西北的使用者,我不賣給哪個地方的使用者。它的業務屬性是它可以給所有的使用者都提供這樣一種服務,我們其實也是類似的,我們無非就是專門做電池資產的這樣一種管理和服務。

品駕 :您剛才沒有說騰訊雲和騰訊的關係,我查到這個問題您4月份還有相關表述,類比成雲服務作為一個基礎設施。

其實電池資產可能也是作為未來智慧汽車時代的一個基礎設施一樣,但是我是這樣理解,就是說可能騰訊雲還是騰訊的一家公司,然後他給自己提供服務,通過這種技術的體系,在自己內部的驗證之下,然後才會把一些方案提供給外部,然後其實現在雲服務的市場已經很大了,或者說玩家很多了,比如說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和亞馬遜AWS等等,但是看起來蔚能做的這個事情,好像還是市場比較初期的一個狀態。

然後我覺得這裡邊可能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就是說這裡面會不會有一個時機的問題,就是趨勢可能沒錯,但是進入這個市場時機本身也很重要。第二個是說,是不是未來大家都要搞一個電池資產管理公司,變成這種情況?

陸榮華: 我先說第二個問題,不大會出現大家都搞的情況,那沒必要。我們參考騰訊雲/阿里雲,它們都是巨頭孵化的,所以實話說它不存在每一個主機廠都來一個自己的資產公司,去做這塊業務。這個也不大現實。

大家賣的車的量也不一樣,比如一年賣50萬輛車的主機廠,可能有這個想法搞一下,但一年就賣5000輛的主機廠也有這個想法,我覺得不大現實。它是一個很現實的商業的選擇,為什麼說雲服務公司,我們跟他們肯定還是有區別的,那個都是他們旗下的。我覺得這裡面都會有一些契機方面的原因吧,畢竟我們設計這個公司的時候,那個時候是2020年。

我覺得電池資產這個行業有點像三五年前的電動汽車這個行業。電動汽車現在是趨勢已經很明確了,大家都不會質疑它的趨勢了,可能你會說什麼時候可以達到80%的滲透率,那是另外一件事兒,但也沒人質疑了。

但是電池資產公司可不是,可沒到所有人都說我必須得搞這個,它還在發展相對更早期的一個階段。

“汽車電池標準化是未來方向”

圖源:蔚能供圖

品駕 :嗯,作為一家對外提供服務的公司,我覺得可能更多的還需要一個汽車電池標準化的過程。比如說其實現在a的車不能用b的電池,然後可能你們自己管理的電池的汽車品牌也不是很多,這會不會是你們的一個麻煩?

陸榮華: 好問題。你要站在今天這個階段當然是我們的麻煩,但我們 規劃的 它是一個長週期業務,這個東西不是一個比如說我把錢投下去,我現在要6個月就要見到結果,我必須要見到結果,那不可能。

因為汽車業它還是一個製造業的屬性,每個車型的研發都要三年週期,所以這個東西就是一個長週期的屬性,但是你把週期的三年當作三天或者三個月來看,標準化就肯定會實現的,而且我覺得現在正在提速。

我們可以看到兩輪車,電池其實已經事實上形成一種標準了,然後四輪車裡面,商用車現在也已經基本上實現標準化了,大家要搞那麼多花樣的電池幹嘛,對吧?

然後網約車我覺得也會先實現標準化,然後私家乘用車無非就是體量更大,它的整個面臨的情形更復雜,但它也一樣會往這個方向去,為什麼?使用者買這個車又不是天天抱著那塊電池過日子,你做那麼特殊幹嘛,你不就是關注成本關注重量這些嗎?就那麼幾個最基本的引數,搞得五花八門,對使用者也沒意義。它對整車的設計當然是有具有挑戰,但是現在電池的成本可是佔了整車成本的將近50%。

我從一個使用者的角度來說,我個人的判斷是說,電動汽車從車的角度來講,它的差異性會慢慢減少,這裡面成本就非常非常重要,你非要造一個賣5萬輛車,然後還有一個跟別人不一樣的電池,你的出發點是什麼?是讓使用者覺得你這塊電池很特別嗎?沒有必要,別人如果用標準化電池包,他就要比別人成本低2000塊錢,他為什麼不用?沒有道理,所以我覺得這個過程只是它的週期更長,它對我們眼前來說,拓展確實遇到了一定的難處,但長期來講它對我們是好事,那麼越是這種長週期就越需要耐性,我們不缺的就是耐性。

品駕 :其實現在很多車廠還是在搞自己的電池,比如說刀片電池,比如說廣汽還有自己的彈匣電池,我覺得現在這個階段大家還是在電池這塊有自己的想法,或者說可能這個東西就是阻礙我們標準化的一個東西。

陸榮華: 這是兩個事情。你覺得現在說電池它對消費者的吸引,或者說它的重視程度是現在高還是兩年前高?

兩年之後再來看是比現在高還是比現在低,我講得還是一個趨勢的問題。 因為這個行業最終的走向是智慧化,肯定是智慧化體驗這類東西,它肯定不可能總以電池的特殊性始終處於這個行業的漩渦中心,最後它一定是一個穩定的產品。

這是我作為一個車主的感知,至少我現在去買車,如果去買車我肯定關注的是車本身。我們相信電池這個行業它肯定是越來越成熟的,如果它不成熟,其實電動汽車現在也上升不到現在國內20%的滲透率。

品駕 :你是說現在趨勢是這樣,就是可能過一段時間之後,大家對電池本身的關注就沒有那麼大了,都會回到車的身上是吧?

陸榮華: 對消費者來說是的,對產業來說肯定不是。我覺得他會一直都是這個行業的重心,因為它成本高對吧。然後它又有能源的特性,大宗商品的特性,這些東西會使它一直都處於整個產業鏈關注的焦點。

品駕 :您怎麼研判標準化的過程,主要依賴的是政策還是什麼?

陸榮華: 市場。這個我覺得很明確,所有參與者都希望他能夠更低成本,單位的瓦時成本更低。所以我覺得市場自然會去驅動,但政策可能也會有一些引導作用,比如現在國家在鼓勵換電,我覺得你既然要做換電天然就會往標準化這個方向去走,比如寧德時代推出了巧克力電池,這本身就是走出了一步。但你不能說我現在推出電池,三個月之後就要看到整個行業標準化了,我覺得這個是不現實的。但這些要素一直在推動整個行業往標準化方向去發展。

品駕 :寧德時代做換電這個事情,對於你們的業務本身有沒有什麼影響?

陸榮華: 我們不做業務,我們跟換電的運營商都是潛在的合作關係,我們內心認為這個市場換電將來會佔比較大的比重,所以我們肯定希望市場的參與者越多越好,它發展起來了,我們才能夠去攫取更大的市場規模。

品駕 :去年聽到一個訊息說有一些豪華車廠其實也在接觸咱們這邊,然後可能使用我們的換電站或者使用我們這種電池租用的這種方式,是這樣嗎?

陸榮華: 我不能替蔚來回答蔚來有沒有跟那些主機廠去研究。但是我們確實跟很多主機廠都討論過電池租用的合作,這個大家都非常關心。

品駕 :我覺得從主機廠的角度他自己會不會有一個考慮,就是說這個業務我自己能不能做,為什麼要跟你合作?

陸榮華: 我感覺這個問題討論價值不大,因為現在沒有一個主機廠這麼做,所有主機廠推出來的資產公司,不管是跟我們合作,還不跟我們合作,它都是跟第三方去設立,到目前為止全部都是,沒有一家非得這麼幹,這裡面自然有很多市場驅動的這些因素,阻力等考量,我不能說未來10年後一定不是這樣子,但現狀就是很明確的,都是三方的。因為業務和主機廠的本身的業務差別還是非常大的。

從電池租用到掌握行業Know-How

品駕 :蔚能算是這個領域走得比較早的,哪些東西會成為你們的一個先發優勢,比如說可能體現在公司技術儲備上,還是別的哪些方面?

陸榮華: 我覺得是三個東西。一個是資產規模,這個很重要,你要有在這個市場裡面能生存下去,要是我管100塊電池那肯定是沒有意義的,現在我們講GWh,一直髮展10年,我能到TWh,規模很重要,你的經濟效益也得靠這些規模產生的低邊際化成本去實現,然後你的管理效益提高一點點,1%它都會影響很大,這很重要。所以我們的先發優勢,就是讓我們有了很多資產進來。

另外一個重要的是你得有兩種能力,資料能力和電池技術能力,我們講電池技術能力,它不是說生產製造,我們不可能跟寧德時代那樣去生產製造電池,是應用電池,你知道電池怎麼能夠用的壽命更長,殘值更高,然後這樣我們才能把電池資產管得更好,在這個市場上才會有更多競爭力,同時這個過程當中又基本上都是靠資產的資料來進行智慧化的運營和判斷的,所以你的規模大,你同時藉助積累的這些資產的資料,你越來越有經驗,你掌握了更多的Know-How,這幾個東西一結合,我們才能夠在逐漸發展起來的市場競爭,肯定會越來越大的市場裡面能夠活下去,這是我們自己的思考。

品駕 :剛才您提到了Know-How這樣的一個過程,能不能詳細講講有哪些?

陸榮華: 其實很簡單,最主要是兩塊,市場的Know-How很重要,你得天天泡在這個市場裡面,你不能說今天干這個明天干那個,但最後就把電池很便宜地處理掉了。

其它的Know-How第一個就是要有更長的壽命,什麼樣的情況下,什麼樣的電池型別,什麼樣的運營狀況,什麼樣的方式能夠讓電池用的更久,用的久就有了更高的價值。

第二個是電池退下來之後我要去做回收,到底什麼樣才是最低成本的回收,到底是用再生還是用回收去做,讓電池能夠拿回來的殘值更高,使我的整個利益鏈條變成一個閉環。主要就是這兩個。

品駕 :您剛才提到的電池的再生主要是哪些方面?

陸榮華: 你的電池裡面其實都是有礦的,你要把這些礦或者說某種正極材料,通過某種方式讓它再修復或者再還原,那麼同時又回到電池製造的最上游去了。其實就是幹這麼一件事。

品駕 :我可能想象的比較簡單,你們是直接處理給比如說一家公司,或者說上游的回收的這樣的一個鏈條裡的環節,還是你們會把這個東西再利用起來,再回到你們的體系裡?

陸榮華: 這個行業目前為止沒有確定性的答案。我覺得大家都在摸索,然後這幾年其實是逐漸起量,我們資產要大規模的退役,還遠沒到這個時間,畢竟2020年才開始投運。

針對我們這樣一種滾資產的模式,我們跟行業有很多人還不一樣,我們是通用規格集中,管理龐大的資產,和行業裡面一般從業者,它面臨的是你是a電池5塊,b電池10塊,c電池8塊,我們在這個過程當中積累的經驗主要是,標準化的電池包怎麼用工業化的效率去讓他能夠更高效率的去實現回收再生,這裡面既有技術的,也有運營的,還有市場的這些都有,但同時我們是開放性的,我們也會跟下游的,比如說做回收的企業去進行合作。

品駕 :您剛才提到了2020年才開始,可能電池的狀態還沒到退役的那個時間點,我想問一下大規模的再生回收時間點會是什麼時候?

陸榮華: 行業的話起量要到2025年左右,我們自己的話可能要到2028年以後,因為我們的電池2020年才投運,質保期都沒過,質保就有8年。

品駕 :那可不可以理解為,因為我們一直在強調我們是一個電池資產全週期管理的一家公司,但剛才也聊到其實現在還沒到退役那個時間點,所以說現在不太涉及到電池後面的事情,可能回收再生到頭部鏈條企業的過程實際上是還沒有進行。

陸榮華: 不會,電池總會有一些特殊情況下去做退役的。比如說現在有一些出重大事故損傷,電池已經不能繼續在車上用了,那就得拿去退役,只是這個量比較少。但是我的總量大,今年我是6GWh,明年20GWh,後年50GWh,那裡面有個一定的比例,其實量也不小。

品駕 :您剛才提到車禍電池的處理,我特別好奇,就是說電池可能有一次車禍它會是報廢或者什麼樣的狀態損壞,那麼一個報廢的電池,它就究竟要經過一個什麼樣的流程,它會去到哪呢?

陸榮華: 先做檢測鑑定,看它的物理的化學的資料各方面是不是都是符合上車的標準,就像一塊新電池一樣,你要上車它也有一定的這個標準,它不能上車,它大概只能用在車以外的地方或者直接回收了,無非就是這兩種結果。因為車肯定是要求最高的,沒有比車要求更高的地方了。

品駕 :現在有沒有一個案例,比如說可以講一講就是電池沒有重新上車,然後去到了哪些地方?

陸榮華: 這個我們每天都在做,比如說拆包了去做梯次利用,或者說梯次利用也做不了了,就直接跟回收的合作伙伴定一個回收的方案,就把它作為資源化的回收。

“鋰解”的誕生

圖源:蔚能供圖

品駕 :剛才主要聊的都是電池相關的,看到你們後來其實也有一個產品“鋰解”推出,公司的這個變化是怎麼產生的?然後之前也說過做電池資產全週期的事情,然後全週期和“鋰解”之間的邏輯又是怎麼樣的?

陸榮華: 這是個好問題。其實這個事情外界確實可能會容易對我們造成一個誤解,因為大家都以為我們是做租用的,把資產管控好就好了,對吧?

其實鋰解也特別順。我們在做資產管理的過程當中,我們發現這個東西就是高度資料化,高度資料化的背後當然需要 電池技術 ,資料應用技術的支撐,然後我們自己很早就開發了一套系統,在我們內部只是名字不叫鋰解而已,我們內部的人是鋰解的第一個使用者。

然後第二步是我們的合作伙伴,比如說金融機構產業鏈上下游,他們也有這個 需求 ,所以我們就很自然的說我們這個平臺應該開放給你們去用,有些功能你們是可以去用的。你們跟我們如果有商業合作,我們還可以把我們看到的東西做一些許可權管理,然後授權給到你們去看,我們和我們的上下游的合作伙伴之間,因為這樣一套平臺,就變得距離更近,和企業做扁平化管理一樣的。

我們無非就是這套東西,它講的是電池的語言,但是裡面所有的東西講的都是跟電池有關的。最開始使用的使用者都是跟我們利益相關的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伙伴。現在推出去之後發現還有好多人跟我們不一定現在有直接有商業關係,然後他也有這個需求要去用,所以我們乾脆把它做一個開放。

品駕 :能不能舉一個客戶的案例,可能通俗地講一講,他去高度資料化使用這個產品的情況?

陸榮華: 我們一開始確實沒有想過要做B端的產品,因為我們是一家企業,自己內部有了這樣一套系統,它的目的就是去觀察我們自己的資產狀態,還有整個行業的狀態,比如說殘值,那它就跟礦高度相關,其實就這麼個初衷。一開始只有一個B端客戶就是我們自己,然後會有一些合作關係的C端客戶,也是to B的企業的個人在用,同時他用的過程當中慢慢有些行為是代表企業的,然後有些企業會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基於一些許可權管理來開放給到to B的企業服務。

比如說下游有個B端企業,它也要管理它的資產,這個資產可能跟我沒有任何關係,但在這些資產裡面有很多是關於電池的,他只要把資料對接給我,我的整個資產管理對應一系列的演算法,我就能把算完之後的結果給到他,邊際成本很低,他自己去開發這套系統,他又得去僱電池的工程師,資料的工程師,軟體開發之類的,我們可以按車的電池資產管理的要求來服務非車的。同時在經濟上也是在拓展自己的邊際成本,其實是這麼一個過程。

品駕 :所以演算法是我們的一個核心優勢?

陸榮華: 那肯定。詳細說起來可能很深奧,但簡單理解,就是我們的演算法能夠知道你的電池的剩餘壽命和剩餘的經濟價值,這個是對於所有B端企業都是非常關心的。

這個又和房地產行業不一樣,房地產的價值可能公司裡面招個人過來,他自己查查市場行情,他基本上就能夠做出判斷了,電池的價值有很強的專業門檻和屬性,你得是這個行業裡的人,你得弄得懂這些東西才行,所以我們把這套東西給到行業裡面更多的人,他們其實就是通過它來判斷自己的資產狀態和資產價值的。

品駕 :我聽下來有點像是一個諮詢方案一樣的產品。比如說可能對他們要處置的一批資產做一個效益的評估,是這樣嗎?

陸榮華: 這裡面有兩個角度。第一個是資產幹什麼?不一定只是要處置的時候才會想到,他在用就想知道就還能用多久,還有多少經濟價值。是這個時候退還是過兩個月再退,這些東西可以幫助B端的合作伙伴去做更好的判斷。

它並不只是處置,它可能從第一天開始,就希望資產可以是安全健康的。然後資產的相關方也是複雜多樣的,有些是資產是他自己擁有的,有些是他自己在和電池資產做合作,比如說某個金融機構,他也希望對資產有底,所以請我們來看看是不是真的很好。

品駕 :現在我們的客戶都有哪些,能不能介紹一下我們現在的客戶規模,或是管理規模?

陸榮華: B端這塊華友能源和我們3月份達成合作,華友的強項是下游的礦這些原材料的回收,蔚能專門做電池資產管理,雙方能夠有一些互補性,接下來你會看到陸陸續續會有更多的B端企業達成合作,C端這塊,目前在整個行業裡面有超過1萬的深度從業者使用者,他們在用我們鋰解這個產品。

品駕 :C端不付費,做C端的意義是什麼?

陸榮華: B端是需要付費的,C端現在還沒開放付費通道。我們在C端沉澱的這些使用者都是行業從業者,產業鏈上下游,從主機廠到電池廠以及下游的回收,還有一些金融機構。

我們現在很多B端合作的匯入都是通過C端,他們可以從鋰解這個平臺看到一些最基礎的資料,接下去我們可以談更深度的合作。歸根結底其實說白了這麼一句話,電池門檻比較高,哪怕只是應用。

品駕 :好,現在可以聊一下,你們公司現在已經跑了有兩年多了,您作為一個管理者,在公司的管理和運營的這段時間裡,您比較關注哪些指標?

陸榮華: 整個公司還是兩個指標吧。一個是外部的,就是我們對外發布的資產規模,因為它還是很依賴於量大才能實現更高效率,就是資產管理規模能不能高速發展的問題。另一個就是內部的效率,我們所有東西都是資料化,基本上是不走紙質的流,這個是我們在管理上要去推進的東西。

品駕 :剛才提到外部的資產管理規模可能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指標,這一兩年市場其實變化很大,我們看到電池的原材料上漲得蠻厲害,這個狀況對於你們來說有沒有什麼影響?

陸榮華: 非這樣說的話短期內好像也不是壞事,因為我們持有的資產產值更高了,我的電池退役還可以拿到更高的殘值。

但這個其實是私心,它漲得過高對我們來講肯定不算是好事,因為它還是會影響整個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而我們的發展也是依託著整個行業,你看我們自己通過鋰解這個產品做了一個LPI指數,簡單來說就是通過算鋰電池內部不同的原材料型別計算最上游原材料的一些價格,然後體現在這個指數上,你會發現過去一年確實飆升的太快了,飆升的幅度太快肯定對行業是不利的,會導致接納電動汽車的人,說不定再漲下去可能出現一些負面的東西,所以我肯定希望它維持在相對合理的區間。

品駕 :您更希望是一個比較穩定的狀態。

陸榮華: 對,說句實話,電池越來越有能源和大宗商品的特徵,相對來說都會有波動性,就跟石油一樣。

電池這個“大宗商品”和“礦廠”

品駕 :我看到之前您之前說的一句話,說BaaS服務其實幹的就是家裡有“礦”的生意,怎麼理解這句話?

陸榮華: 我們老說到礦,就總覺得它是一個礦山,所以搞礦的人他有一座山守在那,而我們的礦分佈在全國各地,它只是分散了,但它合起來的量就很大。

比如說現在6GWh,然後到年底可能十幾二十GWh,這是一個很大的一個量。但你一定要想好,這些礦和石油還不一樣,燒完就沒了,它沒法做再回收,我們這個是可以做再回收的,回收本質上就是讓它重新變成一個可以拿去用的電池原材料,或者說中間材料,你乾的不就是一個礦的生意。

品駕 :我覺得可以理解為礦,因為它畢竟是有價值的資產,但剛才也聊到這個價格其實是飄忽不定的,有可能高有可能低。然後也說到一個重要的指標其實是規模越高越好,但如果這樣說,高規模的資產對於一家公司來說是不是太重了,這是不是也不是特別好。

陸榮華: 首先重不重,我覺得這個東西就是你怎麼看待。那些大企業哪個資產不重,你說是100億重還是5億重還是10億重這東西,它是一個相對概念,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是你持有的資產,它到底是一個值錢的還是不值錢的資產,它是一個很快就會讓你沒有價值的,還是一直有價值的資產。這裡面的原材料我們就不說了,然後我們的使用者還在每個月給我們帶來收入,所以這是我們持有的一個特別好的資產,這個我和很多人的看法是不一樣的。

品駕 :今年開年來看,你們在資本市場上也比較活躍,怎麼理解你們在資本市場的幾個連續的動作,包括三四月份動作,還有到這次融資的過程。

陸榮華: 就是大家對BaaS服務,包括我們的經營,我覺得更有信心了。一方面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即便是疫情那麼難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表現還是很猛。然後我們自己的這塊業務,過去已經積累了兩年,特別是和金融機構的合作,大家也都希望看到我們的經營歷史,不是靠一張嘴,這個歷史可以看到我們確實是一家比較靠譜的公司。

品駕 :是不是說咱們乾的也是一個比較費錢的業務。

陸榮華: 費錢不是好事嗎。這也說明這個生意的規模確實夠大,又能讓利益相關方都能非常高效地在自己電池的鏈條裡面創造自己的價值,同時又沒有讓整個消費市場覺得你是一個負面的東西,比如說我們做的東西賺了錢,但是我們讓電動汽車普及更難了。

我們的思路是大家非常高效的實現自己的商業利益,同時讓電動汽車普及也有自己的貢獻。

品駕 :本次的融資我注意到一句話,就是Momentum VC其實和我們的一個合作的關係,我看裡面說到可能同蔚能將來在各個業務領域開展深入交流和協同合作,能不能詳細講講後續的協同合作是什麼?

陸榮華: 其實不一定要特指這一家了,其實我們和合作的資方都是一樣的。本身蔚能就是這樣一種業務,跟很多資方都會有關聯性,也都會產生業務交集。我相信後面會有更多大型的境內外資方達成合作。

然後我們現在肯定還沒到大規模的去做全球化的時候,但是新能源一上來應該就是全球化的生意,它是一個全球化的鏈條,所以蔚能從第一天開始就在關注這些東西,包括我們的產品鋰解,資料上很多就是海外的資料。所以我們眼睛一直在看著,現在只是花少量的精力來做這件事情,但是越往後經歷就會越來越多。

包括很重要的一點可能大家沒有意識到,在電池這個事情上,行業裡面我們中國有一家全球排名第一的電池公司寧德時代,它在製造領域,其實我認為在電池的應用端,我們也希望自己將來能夠成為這個領域非常有競爭力的行業參與者。

我們也接觸了很多歐美的企業,說句實話,我們確實在領先的時點上。特別是應用側,肯定也能夠給我們帶來一些優勢,我們提前看到了別人現在還沒看到的東西,這個就是我們的競爭優勢,你為啥不把這些優勢有機會去放到和海外的機構合作上。

品駕 :我看到之前您有兩個表述,一個是說2025年做到100GWh的電池資產管理規模,然後也說過一次,就是說這個行業可能只有200GWh的電池資產可供管理,看起來達到理想的狀態的速度會比較快。

陸榮華: 行業的200GWh我說得應該是兩三年前了。五年之後,我們自己一家管理資產規模最少能達到100GWh,行業肯定還是要大很多的。我們一家也吃不下整個行業。

品駕 :您覺得蔚能這家公司未來最完美的狀態是什麼樣?

陸榮華: 對我們來說很簡單,首先內部要做好,我們真的能夠管理好這些資產,這些資產確實非常健康,能夠最大化的實現在車上的使用效率,越久越好,資產肯定是服務人的,比如說蓋一棟樓肯定不希望50年以後就要拆了重新建,那這個資產就有點浪費了。

第二個是資產可以非常高效的實現了回收再生,讓它源源不斷的投入到電池的產業鏈裡面,這個和整個國家,整個國際的形勢都有關係,比如將來中國一年有3000萬輛電動汽車生產,肯定不能5年10年之後,還是每年進口3000萬輛電動汽車生產對應的礦產,這不就又變成石油了嗎?所以到那個時候回收退役都要比較發達才行,讓那些礦迅速地進入再生。

然後對進口的需求可能就沒那麼大了,比如3000萬的電動汽車,可能有2400萬輛是能夠通過回收滿足的,剩下的20%是需要進口的。

品駕 :您剛才提到可能3000萬輛有2400萬輛就能保證了再生的效率,我特別想知道現在的一個情況大概是什麼樣的?

陸榮華: 這個事兒是從2020年才開始的,所以說退役還早。但是我們要長遠去看,電池已經越來越有能源和大宗商品的屬性了,這是早晚都要面對的一天,其實大家現在已經開始感覺到了,它很像石油,但是它又不是石油。它是可再生的,所以再生在我們的整個戰略思考裡面分量非常高,它越往後面越有威力,但是我們不能從等到它有威力再考慮這個事情,那就太晚了。

品駕 :謝謝,我最後一個問題比較簡單,我們公司運營了兩年多,管理運營這麼大的電池資產,您這兩年有沒有什麼心得總結?

陸榮華: 有兩個。第一個就是我們還是在服務整個新能源汽車的,為產業鏈上下游去提供服務。首先這個行業好,我們才能夠高速增長,我的第一個體會就是這個行業的發展速度還是超過了我自己最樂觀的想象。

2016年進入這個行業,這幾年也經歷了大起大落,就算是生死一刻,我也親身體驗過,到2020年了可以說沒問題了,沒想到後面這麼猛,所以我覺得蔚能也算是活在了一個好的時代。

第二個是得牢記自己的使命。我們給自己的命名是電池資產公司,我們沒有給自己命名叫電池銀行,對外我們也不說我們是電池銀行,雖然它有一部分是電池銀行的屬性,但是你要把電池銀行的業務做好,你首先要管理好資產,所以這些資產的狀態、壽命、回收、再生,就這些電池全週期閉環,那是資產公司安身立命的根本。

一開始覺得這事情很遙遠,現在我們走過了,越往後走越要把這件事情做好,我們才能夠在未來的競爭當中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