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原生业界生态空前活跃,要落地仍然考验创造力
于爽(Calvin Yu)青云科技 KubeSphere 容器产品负责人,参与并研发了多款青云容器相关产品,如 Kubernetes On QingCloud,KubeSphere 等。在加入青云科技之前,于爽供职于 IBM,对中间件监控、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有深入研究。青云科技旗下开源项目 OpenFunction ,是一个现代化的函数即服务项目,它能够帮助开发者专注于他们的业务逻辑,而不必担心底层运行环境和基础设施,此外,它引入了 Knative、Tekton、Shipwright、Dapr、KEDA 等些技术栈,为打造新一代开源函数计算平台提供了无限可能。
近日,OSCHINA 和 Gitee 联合发布了 《2022 中国开源开发者报告》 。 青云科技 KubeSphere 容器产品负责人于爽(Calvin Yu)在报告中对开源云原生领域发展进行了解读,以下为原文。
云原生业界生态空前活跃,要落地仍然考验创造力
CPU 经历了单核到多核的发展,电脑、手机等个人电子设备也借助互联网和 5G 实现了社会数字化、万物互联。而 2022 年这一年,云原生领域,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类似的变化。
以 Kubernetes 为内核的云原生基础设施的普及率增速不断提高,大量牵扯到国计民生的生产业务在向新的架构迁移和转变。一个普通的消费者可能感知不到这个变化,但相信 B 端 IT 从业者的感受是最明显的。这对我们的要求已经不是搭建和运维“一个” K8s 这么简单。
首先从容器运行时及封装技术上,客户就有了更多的选择,如 docker、containerd、Kata 等,同时,从基础设施层面,从单 IDC 到混合云到分布式云,针对分布式云的多集群管理框架及边缘计算框架也呈现了百家争鸣的状态,如 Karmada、OCM、KubeEdge、SuperEdge 等。
云原生技术的先进性和便利性让算力集中化的传统模式进一步被打破,混合云也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复杂话题,人们更多是在向新一代的分布式算力模式去演进,借助云原生的技术、更强的“网”的能力,“家门口的”云原生算力已经不再是纸上谈兵。比如将能够实现屏蔽基础设施的统一函数计算视角的管理框架和云服务商的云、网、边、端、数据等服务能力相结合,就可以直接实现业务应用视角的价值变现,把各种云服务能力无缝地嫁接到用户的身边。
从 CNCF 及旗下的各个组织及软件项目蓬勃发展来看,整个云原生业界的生态空前活跃。各个业务场景都有多种方案选择,从计算资源调度框架、运行环境、开发工具、应用标准、运维支撑等等应有尽有,也就是说木料、石料、锤子、改锥、螺丝都已经送到家门口了,那接下来能否利用好这些工具造出有用的东西,考验的是想象力、创造力和行动力。
《2022 中国开源开发者报告》报告由” 前沿开源技术领域解读 “ ” 中国开源创业观察 2022“,以及” 开发者画像分析 “ 三个章节组成。
在 “前沿开源技术领域解读” 部分,多位在其领域有所建树的一线开发者和开源商业化公司创始人,对目前国内外流行的前沿开源技术领域过去的发展和未来的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洞察,覆盖开源云原生、开源 AI、开源大前端、开源大数据、开源 DevOps、RISC-V、开源操作系统、开源数据库、编程语言九大领域。
欲了解更多报告内容,请点击:https://gitee.com/report/china-open-source-2022/
- 从云原生到 Serverless,我们对数据库还有哪些想象?
- 2022 年大前端总结来了,我们能抓住什么?
- 15 大分论坛不容错过,GOTC 2023 即将拉开帷幕!
- WebGPU 尚未发布,Orillusion 提前公测,我们先和创始人聊了聊
- 多样性算力、全场景支持是操作系统刚性需求
- Thoughtworks 技术专家 Phodal:2022 年前端趋势总结
- 云原生业界生态空前活跃,要落地仍然考验创造力
- eBPF为云原生应用可观测性开启更多可能性
- 白鲸开源代立冬:数据技术快速更迭, DataOps 应运而生
- 下一代开源操作系统 因云而与众不同
- 争执不断,但低代码的发展已经成为趋势
- 网关基础设施或迈出走向标准化的关键一步
- 前后端开发的边界越来越模糊
- 为什么说 AI 标准化和规模化应用来临?
- 平台工程理念崛起
- 云原生成为数据库产品的重要演进方向
- 开源数据库赛道为何吸金?
- 数据湖与 LakeHouse 依然炙手可热
- 操作系统根社区或能应对停服难题
- 统信王耀华:把握开源操作系统供应链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