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工程理念崛起
作者:李大元 (花名:达远),Kusion 项目负责人,来自蚂蚁集团 PaaS 核心团队,PaaS IaC 基础平台负责人。
近日,OSCHINA 和 Gitee 联合发布了《2022 中国开源开发者报告》。蚂蚁集团 PaaS 核心团队,PaaS IaC 基础平台负责人李大元在报告中对开源 AI 领域进行了解读,以下为原文。
平台工程理念崛起
平台工程 (Platform Engineering) 是一种运维理念,试图解决云原生时代运维问题。其提倡的一个重要观点是运维平台要提供工程师自服务能力,希望平台可以屏蔽基础设施复杂性,提供灵活的工具链和工作流,工程师利用这些平台的基本能力,自己组合、编排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过程中不需要平台层的参与。
平台工程这个理念最早是由谁提出的已经不得而知,但是 2022 年 7 月份的一条 Twitter “DevOps is dead, long live Platform Engineering” ,一经发布迅速传遍国内外 DevOps 圈子,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各媒体平台也出现了大量报道文章,相关的社区、站点、群组更是数不胜数。
DevOps 理念在 10 多年前被提出,无数企业基于此理念构建了自己的 DevOps 平台,希望解决内部规模化运维的效率和复杂性问题,但在实际落地的过程中往往不尽人意。Dev 团队和 Ops 团队之间如何合作?职责如何划分?底层基础设施复杂多样,能力日新月异,如何快速让一线 Dev 享受到技术红利?这些问题在业界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也是平台工程理念提出的原因。抛开概念定义,无论是 DevOps 还是 Platform Engineering, 本质上都是企业内部规模化运维这同一命题下的不同理念,大家需要的是一套经过验证,生产可用,能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笔者看来,平台工程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在这个概念火起来之前,已经有很多团队采用相似的思路构建了自己的产品,如 KusionStack、humanitec。
平台工程更像是运维技术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必然产物,距离 Kubernetes 第一个 Commit 已经过去 8 年多了,云原生技术早已成了“标配”,或者说我们已经进入到“后云原生”时代。一个现代化的应用除了云原生技术以外,往往还会使用到 IaaS 云服务、内部自建服务等各种异构基础设施,可能还会有多云、混合云的部署诉求。这些复杂技术已经远远超出一个普通的 Dev 需要理解的范畴,也不应该把底层的复杂性直接暴露给普通 Dev。
平台工程的火热代表着之前的运维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诉求,需要新的技术来解决当前企业规模化运维的难题,平台工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具体如何实施,业内还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平台工程会是运维领域未来几年值得持续观察的一个新方向。
《2022 中国开源开发者报告》报告由” 前沿开源技术领域解读 “ ” 中国开源创业观察 2022“,以及” 开发者画像分析 “ 三个章节组成。
在 “前沿开源技术领域解读” 部分,多位在其领域有所建树的一线开发者和开源商业化公司创始人,对目前国内外流行的前沿开源技术领域过去的发展和未来的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洞察,覆盖开源云原生、开源 AI、开源大前端、开源大数据、开源 DevOps、RISC-V、开源操作系统、开源数据库、编程语言九大领域。
欲了解更多报告内容,请点击:https://gitee.com/report/china-open-source-2022/
- 从云原生到 Serverless,我们对数据库还有哪些想象?
- 2022 年大前端总结来了,我们能抓住什么?
- 15 大分论坛不容错过,GOTC 2023 即将拉开帷幕!
- WebGPU 尚未发布,Orillusion 提前公测,我们先和创始人聊了聊
- 多样性算力、全场景支持是操作系统刚性需求
- Thoughtworks 技术专家 Phodal:2022 年前端趋势总结
- 云原生业界生态空前活跃,要落地仍然考验创造力
- eBPF为云原生应用可观测性开启更多可能性
- 白鲸开源代立冬:数据技术快速更迭, DataOps 应运而生
- 下一代开源操作系统 因云而与众不同
- 争执不断,但低代码的发展已经成为趋势
- 网关基础设施或迈出走向标准化的关键一步
- 前后端开发的边界越来越模糊
- 为什么说 AI 标准化和规模化应用来临?
- 平台工程理念崛起
- 云原生成为数据库产品的重要演进方向
- 开源数据库赛道为何吸金?
- 数据湖与 LakeHouse 依然炙手可热
- 操作系统根社区或能应对停服难题
- 统信王耀华:把握开源操作系统供应链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