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14換湯不換藥,最著急的是臺積電
手速快的朋友們這時候已經拿到iPhone14 Pro,開始體驗靈動島和全息屏了吧。
然而這些功能在起售價便宜2000塊的iPhone14上都沒有,可能“黃牛訴苦蘋果14倒貼100元出”衝上熱搜,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但這些或許都不是重點,庫克刀法之精湛,更體現在iPhone的晶片上:
蘋果最新的A16晶片只有Pro和Pro Max才有,iPhone 14/14 Max沿用了上一代的A15晶片。
這也不是庫克第一次學黃仁勳的壞毛病:2013年,蘋果同時推出搭載A6的iPhone 5C,和搭載A7的iPhone 5S時,結果直接上演了一出9月釋出,10月砍單15%的戲碼。
iPhone 14當下最新款銷售資料還沒出來,但也和黃牛倒貼出貨有異曲同工之妙。
那麼,庫克為何要把這一刀砍在晶片上?很可能是以下兩個原因。
首先消費電子市場寒冬,蘋果也面臨很大的成本壓力。晶片作為手機裡最貴的零部件之一,在上面砍一刀降本的效果是十分明顯,四捨五入就等於降價了。
較低的價格,必然可以吸引更多潛在的消費者,繼續擴大自己在高階手機市場的份額。
其次,A15晶片採用臺積電5nm製程,已經足夠應對大部分場景,A16的4nm製程並沒有帶來效率明顯的提升。
由於今年晶片提升微弱,蘋果也舉起了遮羞布。釋出會上A16系列的晶片對比物件已不是A15,而是選擇了三年前的A13。
尷尬的是,就是與三年前相比,效能提升幅度也不到40%。
並且據果學第一人郭明錤爆料,未來蘋果只有最高階的機型才會使用最高階的處理器。 簡而言之,雙芯戰略是未來蘋果的發展方向。
然而,在雙芯戰略下,最焦慮的不一定是其他手機品牌,反而可能是目前蘋果獨家晶片代工廠—— 臺積電。
首先,標準版iPhone 14的“同系雙芯”策略將會直接影響臺積電的收入。
不管iPhone 14系列銷量佔比有多少,它使用的就是臺積電的成熟製程,利潤自然比起全系列都使用先進製程要少了一截。
在晶片代工行業,越是先進製程越貴,因此願意為之付費的客戶越少。蘋果作為當前市場上付費能力最強的客戶,臺積電最先進的製程幾乎就是為蘋果量身定製的。如果連蘋果都開始用不起了,其他客戶就更難了。
其次,隨著製程紅利的減少,將會影響客戶的購買意願,繼而影響臺積電的未來。
即便是臺積電自己也必須承認,晶片製程進步帶來的效能提高越來越少了,廠家只能狂拉功耗換提升。
根據之前的爆料,英偉達RTX 40系旗艦顯示卡功耗達到驚人的800W。而手機晶片由於散熱和麵積限制,也沒辦法靠拉功耗換效能。
但對終端產品公司和代工廠來說,製程越先進,付出的研發開支也成倍提升。因此,格芯在2018年宣佈放棄7奈米研發,聯電也在2018年放棄了12奈米以下先進製程的投資。
面對越來越昂貴的製程和越來越少的效能提升,臺積電也許也會擔心:如果蘋果都不想為更先進的製程接盤,自己該怎麼辦?
晶片代工的本質,就是在別人的製程趕上自己之前,賺大把的差價。這個差價有多高呢?對比臺積電和格芯的毛利就看出來了。
臺積電能夠一直維持著領先優勢,靠的就是那道天塹:
1、率先研製出先進製程。
2、迅速變現獲取超額利潤。
3、將利潤投入研發和產線建設繼續突破先進製程。
這裡面最關鍵的環節,不是臺積電攻克了某個製程節點,而是下游的蘋果、英偉達、AMD願意當接盤俠,給臺積電的新制程下訂單,報銷臺積電的研發成本。
換句話說,以前的迴圈是這樣的:
臺積電突破新制程——新制程效能爆炸——消費電子公司紛紛接盤——臺積電把利潤投入新制程研發——臺積電突破新制程……
而現在的情況看起來是這樣的:
臺積電突破新制程——新制程進步不大——消費電子公司接盤意願下降——臺積電收入減少……
另一方面,三星還跟在臺積電後面窮追猛打。網傳AMD已經開始和三星的4nm工藝開始眉來眼去了,一旦兩者的距離進一步拉近,離供應鏈權謀大師蘋果在晶片代工環節再次引入“二供”,還會遠嗎?
參考資料
[1]各大廠商宣傳效能時都在CPU講製程,製程到底與效能有何關係, B站
[2]被蘋果、高通、英偉達接連拋棄,“三星代工”如何走到這一步,ZEKAR諮詢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有數DataVision”(ID:ycsypl) ,作者:嚴張攀,36氪經授權釋出。
- 造謠“黃豆醬中小便”者拘留十日,盤點那些年被謠言毀掉的快消企業
- 海外new things | 遠端僱傭平臺「Remofirst」融資1410萬美元,Mouro Capital及QED Investors領投
- 中美元宇宙基礎設施差距有多大?
- “無印良品”打敗“無印良品”
- 海外new things | 為輪椅設計智慧座墊的初創公司「Kalogon」種子輪融資330萬美元,能調節壓力促進血...
- 從“剁手買”到“動手做”,這屆年輕人熱衷親自搞家裝
- 中國新出海故事:人、疫情與紐帶
- 幾十家排隊申請產品上市,“顏”中新貴浮出水面
- 虧損5個億 海昌海洋公園為何還瘋狂購買IP?
- 資本持續湧入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0%“小巨人”集中在東部
- Itsme關停、網易入局,動態捕捉 社交的風到底往哪吹?
- 拉夫勞倫,被店員玩成了微商?
- 業主直接獎中介人員22萬和iPhone14!上海浦東一半中介可能都盯著這套房
- 專攻資料安全十七年,「明朝萬達」迎來千億市場爆發
- 手術機器人遇險,大洗牌在即?
- 我在越南做孵化器,今年一半客戶來自直播帶貨
- 火爆全網,抖音“卑微文學”讓數萬人做“舔狗”
- 窮廟富和尚,威馬鉅虧沈暉卻年薪超12億,是何小鵬933倍
- 攜程、復星旅文、錦江們的Q2:國內低迷,國外賺錢
- 心動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