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家都看中學歷?

語言: CN / TW / HK

theme: healer-readable

我剛剛看到一篇很好的年終總結《拒絕躺平,來自底層前端的2022總結》。這是一位高中輟學的掘友,他通過三年自考,最終獲得了中山大學的學士學位。我看到後,很有同感,因此想討論一下關於學歷的問題。

我是專科學歷,這一點,我在我的年終總結裏坦白了:我其實是一名專科生,卻在搞人工智能開發。我沒有坦白的是,這只是我的第一學歷。

我在二線城市濟南。儘管它非説自己是準一線國際大都市。

12年前,我剛工作那會兒,我感覺學歷無所謂。我甚至自傲地看不起高學歷的人。因為我沒有學歷,只能認能力。同樣的工作年限,在中小企業裏,我能幹得了他們幹不了的事情。因此,我手下很多本科、很多研究生。

這,當然是大錯特錯。不久,我認錯了。也想明白了。

有一次,高中微信羣裏,班長説,母校要統計從這裏走出去的人才。

人才的標準就是:碩士、博士

開篇就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

不止學校,企業也是,對於學歷、職稱、證書等比較看重,認為那就是能力的象徵。

那麼,學歷和能力到底有沒有關係?

我不想捱罵,不去討論這個。聰明的TF男孩,從不去引戰,也不當靶子。

不過我倒很想分析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如果拋棄學歷、證書,那麼你認為什麼樣的人可以稱為人才?

道德素質高的?有專業技能的?開公司掙大錢的?

對!這些人確實可以算人才。

那麼問題馬上來了,一個人站在你面前,你怎麼評判他道德素質高

聽別人説的!那麼這個“別人”道德素質怎麼樣?是你親眼看到的,那麼其他人沒有你的經歷怎麼辦?你説錄像了,他們懷疑是作秀怎麼解釋?

再説證書吧,沒有鋼琴等級證書就不會彈鋼琴嗎?那麼多民間大師,他們彈起來不比大師差。

是嗎?你能聽出來C調和E調的區別嗎?你又是怎麼證明你懂聲樂的?你不懂聲樂,你又怎麼斷定,那個流浪漢,比音樂教授彈得還好的?

發現了吧,沒有了學歷、證書,帶來的問題,比錯失人才這個問題更多

當一個人站在我們面前,或者我們站在別人面前時,對方是無法直接判斷你的能力的。

即便可以通過交談的方式來驗證,但是你也不是哪一行都精通,也沒有精力去外聘專家驗證,另外還得驗證專家靠不靠譜。

因此,一旦引入學歷、證書,最起碼官方的資源幫我們驗證過了

就像選種子,個頭大的就一定能長得好嗎?不一定,也有很小的它就長得好。長得好不好是基因決定,但是你看基因的成本太高,只能看個頭

有人説,可惜了,寫的一手好字,只因為沒有個博士學歷,錯失了很多機會。

其實,博士裏面也有很多寫字挺好的,中國就是不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