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語言: CN / TW / HK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之前看過高績效人士的五項管理,作者是李踐。還有實踐方法,很受用。所以,這次認真學習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也很受益,講到個人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依賴--獨立--互賴。根據老師的講解內容,分析自己所處的階段,瞭解指定階段的行為特點和心理特徵。很受益,做了筆記,分享給大家。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是一套關注個人成長的方法,效能的精髓在於你獲得成果的方式, 不但在今天, 更能在明天幫助你獲得更好的回報.

個體的成熟分為三個階段:

1) 初始階段---依賴,

2) 更高的階段---獨立

3) 再往上---互賴

三個階段,三種不同的成熟度在行為表現上, 心態上,視角上都有所不同

[總結]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1. 從依賴到獨立:主要是優化自我管理。有三個習慣可以幫助到我們

a) 習慣一:主動積極。這一位置我們培養自己的能力,來選擇我們的行為並對我們的選擇承擔責任

b) 習慣二:以終為始。 這意味著我們明確自己想要過的生活,我們會建立明確的目標,並就我們重視的事務和我們想要成為的人指定願景和藍圖

c) 習慣三:要事第一。我們規劃並實現自己的目標。因為我們的人生呈現了我們為自己設立的願景。

學習並定期實踐這三種願景, 可以幫助我們戰勝自我,獲得個人的成功

依賴取決於“你”的態度---你對我負責

而獨立則強調“我”的態度---我為自己負責,我可以選擇我的未來,並讓他成為現實。

互賴強調的是“我們”的態度--我們必須以有創意的方式與他人合作,才能實現相對個人而言更大的目標

2. 從獨立到互賴:促進人際增長,有三個習慣促進我們的實踐

a) 習慣四:雙贏思維:在我們的人際關係和與他人互動的過程中尋求互利的思維

b) 習慣五:知彼解己。真正傾聽他人的能力。能夠理解並尊重他人的觀點和實際情況,並以開發和尊重他人的方式與別人交流觀點

c) 習慣六:統合綜效。以一種協作且具有創意性的方式與他人合作的過程。

習慣四-習慣六幫我們實現互賴。我們以互賴的方式思考並行動時,我們就贏得了公眾成功。

如果做不到充分的獨立,人們就不會具備與他人互賴合作的品格和自制力。

這是習慣一、二、三先於習慣四、五、六的原因。

這三種習慣注重自制力以及培養我們自身品格的力量。個人成功先於公眾成功。

  1. 習慣七:不斷更新。圍繞著所有的習慣, 這是更新的習慣。正是這一習慣賦予我們在一生中都堅持。踐行其他習慣的力量。講求的是個體要不斷優化自身,鍛鍊身體,豐富情感,個人有追求。


案例分析:

習慣一:積極主動

慣常思維:事情就是這樣,對此我做不了什麼。
高效能思維:我有選擇的自由,最終對我的幸福負責。

控制自己的天氣----瞭解主動積極的基本原理

“始終把自己變成一個受害者,是天氣、情緒和他人把你變成這個樣子的”

習慣一幫我們建立一個原則:即你的生活是你自己所做的決定的結果,而不是環境的結果。除非你努力養成這個習慣,否則你無法養成高效能人士的其他習慣。

當一件事情發生時,我們受到一個外界的刺激,這時,我們面對一個反應空間。在這個空間裡,我們可以自由的選擇反應方式。正是這些選擇給我們帶來快樂和成長。

即便在困難的情況下,我們仍然有選擇迴應方式的力量。

案例1:viktor frankl 一位猶太籍精神病學家,二戰期間被囚禁在得過納粹的死亡集中營裡。經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侮辱和折磨。他的親人都被殺戮,有一天再被鞭打以後被放到手術檯上,在刺眼的燈光下,接受人體實驗,在人生最黑暗的時候,他發現了“最後的人類自由”,即對環境的迴應的自由。他相信人類最基本的能力就是在刺激與反應之間擁有選擇的自由。frankl認為,它能夠從死亡營倖存下來的關鍵,不是智力和生存能力,而是一種目標感。這一領悟後來成為他的自傳《人類生存的意義》一書的基本思想。

傷害我們的並不是人們對我們做的事情,而是我們對這些行為的反應。

我們永遠不應該把自己的情感生活建立在別人身上,否則,就是允許別人擾亂我們的生活,主宰我們的未來。

案例2:全職護士,照顧一個特別不幸的人,這個人對她的工作不認可,更談不上感激。照顧這個老人非常痛苦。慢慢的,他灰心了,開始討厭上班,討厭面對蠻不講理的人。這位女士後來明白,這是他自己選擇了痛苦。以前覺得是那個病人讓我痛苦難受,後來我明白,我是獨立的。我應該以自己的意志去對待它和他的行為。

每一天,我們都有選擇的自由,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天氣。

聯結實踐:

1) 主動積極聽起來,很想阿Q精神啊?

主動積極強調樂觀心態,還要付出行動去改變。《追求卓越》,卓越的組織有一個排名第一的行為---崇尚行動。主動積極崇尚行動。遇到問題,不是不停的做規劃,建團隊,思前想後,而是快速予以應對,崇尚行動。

2) 我就是普通人,做不到怎麼辦?

換個思路, 我能不能比昨天做的更好一點。“主動積極”還要考慮專注結果的改進。 主動積極沒有做到或做不到,他強調的是比之前做的好一點。

3) 主動積極太累了,何必這麼辛苦呢?

主動積極強調“理性”,舉例:下班以後,回家看電視,但是內心崇尚“身體健康”,“”及時回覆郵件。那麼可以看一會電視,看完了以後起身去鍛鍊身體,回覆郵件。這就是主動積極,如果一看就看了一晚上。週末光放鬆自我了,結果返現該做的事情都沒做,就開始自我懷疑自我否定了,然後下決心,明天起做一個嶄新的自己。主動積極需要發揮理性,構建自我。

推薦書籍:《人生十二法則》不是在順風順水中更棒,而是在逆水行舟中更強。

如果一件事沒做好:對著鏡子說,我失敗了,這件事我沒做好,但我對自己有更高的期望。

主動積極的四個要點:

1.三思而行,根據原則和所期望的結果做出反應。

a)注意情緒。不要情緒化的做事,但一定要帶著“情緒”做事。不同的情緒可以使人處於不同的狀態。人在生氣的時候憤怒的時候會更勇敢,難過的人會多開進一步的傷害,開心的時候會更願意與他人接觸,人在愉悅的氛圍更有利於分享和創新。推薦書籍《當下的啟蒙》發揮理性,小心不經意間的自大。

2.使用主動積極地語言

a)消極的語言

i.我做不到

ii.這不是我的錯

iii.我不得不那麼做

iv.我們別無選擇

v.我們不會允許那樣

vi.我們什麼都沒法做

b)積極地語言

i.我可以

ii.我很抱歉

iii.我選擇

iv.讓我們來看看有哪些選擇

v.我會搞定

vi.一定有些事是我們可以做的

c)提建議的行動要點: 概要說明, 存在的問題, 初步的建議。

3.專注你的影像圈

可以把面對的問題和挑戰結構為兩個範疇:關注圈,影像圈

1)關注圈: 有些事情使我們關心但難易影響的。 叫做關注圈

2)影響圈:關心容易影響的事情, 叫影響圈。

關注圈和影像圈的重點是可以影響的難易程度。影像圈是發起行動後容易影響。而關注圈是難以影響。

當個體在發起行動的時候, 聚焦在關注圈,那就麻煩了,影像圈會縮小。為什麼呢?因為你做了難以夠得著的事情。難以產生影響。資源也耗費掉了,本應該撐起的影像空間,反而沒有達成。

相反, 如果我們腳踏實地,從影響圈發力,影像圈可以不斷的擴大。反而會達到期待的或者意想不到的成效。

聯想實戰:聯想一個充滿挑戰的情景。比如下週有一個例會,建一個客戶。

那麼關注圈有哪些因素呢?我希望客戶滿意,我希望會議順利。擔心有特殊情況發生。

影像圈有哪些呢?預先的準備,預演,資料的研讀,細節分析等等。

記下來,分析如何在影像圈不斷地深挖。在影像圈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