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演了,比特幣不是一種價值儲存方式

語言: CN / TW / HK

資訊來源自substack ,略有修改,作者0xStacker

我在加密領域待了很長時間。2014年,我第一次購買加密貨幣是在一家名為btc-e的交易所,這家交易所後來因Mt Gox黑客攻擊的洗錢行為而倒閉。在大多數人還沒聽說“區塊鏈”這個詞之前,我就已經是一個小小的替代幣degen了。

我們談論的是一個大學生的300美元的投資組合,它分散在了萊特幣、點點幣、羽毛幣、域名幣、黑幣等資產上,其中大部分都歸了零,或者在btc-e倒閉時丟失了。

快進到現在,我已經深入到加密領域,經營著加密圖表SaaS業務,並曾在一家名為Token Metrics的加密研究公司負責研究工作。

所以,我不討厭加密貨幣,也不討厭比特幣。我相信加密貨幣是未來的趨勢。但在深入研究了代幣模型之後,我改變了自己的觀點,認為比特幣在目前的狀態下不是一種很好的價值儲存方式。

我會簡單地陳述我的觀點,你可以選擇接受或拒絕。如果你不同意,也不要感到難過。我主張自己進行研究和思考,而不是從YouTube和Twitter上回收談話要點。

“比特幣是一個洩露價值的開放系統,只不過被偽裝成了儲存價值的封閉系統。”

任何代幣系統都可以被看作是一罐錢。每一種加密貨幣都是它自己的錢罐。當人們賣出時,他們是在把錢從罐子裡拿出來。當人們購買時,他們是在把錢放進罐子裡。

大多數人認為比特幣系統是這樣的:

人們錯誤地認為,因為只可以有2100萬枚比特幣,所以這個系統是封閉的,不存在洩漏。在這個系統中,如果供應大於需求,價格就會上升。但BTC代幣系統實際上是這樣的:

在這個更準確的表述中,我們讓礦工們通過兩種方式從罐子中取出資金:交易費和出售他們的比特幣挖礦獎勵。後者從兩個方面損害了BTC的價值。它稀釋了比特幣的流通供應,從而降低了比特幣的價值,並從罐子中提取資金來支付能源成本。礦商從這個系統中提取的大部分資金都以能源成本的形式被永遠消耗掉了,這意味著這些資金再也無法重新進入該系統。

這就是使用工作證明共識模式確保網路安全的成本。

截至目前,比特幣的市值為5680億美元。

保護這個價值5680億美元的比特幣網路需要多少能源?

根據劍橋大學的資料,大約是118.75 tWh。

今年早些時候,這一估計高達150twh,但讓我們以目前118.75 tWh的估計為準。

換算成千瓦時,這是每年1187.5億千瓦時。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比特幣挖礦國(超過35%的雜湊率位於美國),每千瓦時的平均能源成本為商業11.78美分,住宅13.83美分。

好吧,11.78美分每千瓦時。但我們還是保守點,因為其他國家的電力可能更便宜。我們將使用盡可能低的數字,6.13美分,這是截至2022年3月美國最便宜地區(阿拉巴馬州、肯塔基州、密西西比州、田納西州)的工業平均價格。

6.13美分x 118,750,000,000千瓦時= 71.25億美元

讓我們執行一個場景矩陣,計算比特幣網路安全的年度總成本:

這個方案模型仍然是保守的,因為我們把它的上限設定為了200 tWh,比劍橋的估算上限低了10%以上。

如果該網路的價值為5680億美元,但每年的安全成本為71.25億美元或更多,那麼對於本應保值的東西來說,這是一個相當大的流出。

現在你們中的一些人已經在想,嘿,7.125/568每年只佔1.25%。但這並不是市值的運作方式。這1.25%的系統流出並不一定意味著每年1.25%的價格下降。

目前5680億美元的市值估值假設每個比特幣的價值約為3萬美元,但我們知道,目前流通的每個比特幣不可能以3萬美元的價格出售,因為在價格不下跌的情況下沒有足夠的流動性。實際上,比特幣罐子中沒有5680億美元可以取出。實際上,可以取出的錢要少得多。

所以我們的分子是71.25億美元,但我們的分母實際上比5680億美元低得多,這意味著流出可能遠大於1.25%。有多大?這很難說。

比特幣看漲者喜歡談論比特幣的流動性供應因持有者增多而減少,但就價格影響而言,缺乏流動性對下行的不利影響與對上行的有利影響相同。

根據Glassnode的資料,(截至2022年4月)約63%的BTC供應在一年多的時間裡沒有移動。

因此,看起來我們的分母更接近於0.37 * 5680億美元= 2100億美元

7.125 / 210 = 3.4%

有意思。

所以比特幣系統的這種能量洩漏不僅對價格有負面影響,它實際上是稀釋迴圈供應的成本。

這裡有一個對比,也許能幫助我們理清思路。據說Michael Saylor擁有129,218個比特幣,價值約3,876,540,000美元(約39億美元),假設比特幣價格為3萬美元。這大約是我們估計的71.25億美元流出的一半。

所以現在想象一下,兩個Michael Saylor每天在市場上傾銷約700 BTC,或每年大約25萬個BTC。這就是比特幣網路執行的能源成本。誰來支付這些費用?不是礦工,他們是有利可圖的。他們把錢傳給比特幣持有者。比特幣持有者要為這種能源消耗導致的比特幣貶值買單。

我們可以在這裡回溯我們的估計的另一種方法是,已知目前每天可以挖掘約900個BTC(每天144個區塊*每區塊6.25 BTC)。我們之前的計算結果大致是,礦工每天平均可以賣出約700個BTC以支付成本,並保留其餘200個BTC作為利潤。

每天900個BTC*365天* 3萬美元的比特幣價格=約98.5億美元

我們估計確保網路安全的能源成本是71.25億美元,以3萬美元的估值計算,挖掘BTC的年收入估計為98.5億美元。礦工確實有裝置等其他成本,但為了簡單起見,我們忽略除能源成本以外的所有成本。

根據這些估計,我們的BTC均衡價格(礦工的收支平衡點)大約是22000美元。

每天900個BTC*365天*22000美元的BTC價格=約71.25億美元

但比特幣減半怎麼辦?比特幣減半對於減少或修補71.25億美元的漏洞毫無作用。在減半後,在相同的雜湊率下,仍然需要花費大致相同的能源來保護網路。

“減半”只是將比特幣的開採供應量減少50%,因此被稱為“減半”。

因此,2024年3月之後,每天開採的比特幣將從900比特幣減少到450比特幣。

因此,如果以目前的雜湊率,每年要花費71.25億美元的能源來確保網路的安全,BTC將不得達到4.4萬美元的價格才能讓礦工們實現能源收支平衡。請記住,每年仍然需要71.25億美元來保護網路。而在下一個減半期(2028年),其價格最低將達到8.8萬美元。

讓我們再看一遍。

在當前的雜湊率下,礦工在BTC價格為2.2萬美元的情況下實現了能源支出的平衡。2024年減半後,以目前的雜湊率,盈虧平衡點將上升到4.4萬美元。如果BTC不能達到4.4萬美元,礦工將無利可圖,雜湊率將不得不下降(礦工破產),以降低確保網路安全的成本,同時也降低了安全性。

如果你對power of 2有所瞭解,你就已經知道事情變得非常重大。如果我們放眼32次總減半,那麼按照目前的雜湊率,礦工進入最後一個減半的預估盈虧平衡點將是:

22,000美元*(2^27)=2,952,790,016,000美元/BTC

每個BTC 2,952,790,016,000美元 * 總共2100萬個比特幣 =

BTC市值62,008,590,336,000,000,000美元

區塊獎勵縮水如此之快,以至於在足夠多的減半後,比特幣最終需要以每枚2.95萬億美元的價格和62萬兆美元的市值才能維持目前71.5億美元/年的成本。

即使這些數字在某種程度上是現實的,你能想象僅以71.5億美元/年的雜湊率的情況下確保62萬兆美元的市值嗎?笑話。

這是在假設能源成本在未來120年裡完全不增加的前提下得出的,而未來120年這肯定會增加。

因此,基本上BTC挖礦最終將變得非常無利可圖,雜湊率(網路安全)將會萎縮,除非它得到BTC交易費用的補貼。

但實際上誰在比特幣網路上進行交易呢?沒有人。而且我懷疑是否有人會真的進行交易。當涉及到所有的交易指標時,比特幣是非常不可擴充套件的,其交易成本很高。

比特幣網路每天約進行25萬筆交易。

250,000 * 365 = 每年91,250,000筆交易

71.25億美元/91,250,000 tx =每筆交易78美元。

目前,確保一筆比特幣交易的能源開銷為78美元。

比特幣最初被設計成點對點的現金,然後當所有人都意識到它無法擴充套件時,價值儲存的說法出現了。

但我們剛剛證明,由於71.25億美元/年的流出和挖礦不可持續的長期事實,除非有交易費補貼,否則價值儲存的說法是不成立的。這是一個惡性迴圈。

那麼閃電網路呢?簡而言之,從數學上講,閃電網路只能通過Strike這樣的中心化銀行中心進行擴充套件,這完全違背了去中心化貨幣的目的。

是的,Strike是中心化的,它會保管你的比特幣。以下直接摘自他們的網站:

那些高呼“not your keys, not your crypto”的比特幣極端主義者,也正是那些樂於吹捧閃電網路是比特幣擴充套件解決方案的極端主義者。

更不用說,閃電網路將交易從第1層比特幣網路中剝離,而我們剛剛證明了比特幣挖礦最終將需要從第1層網路上的交易中獲得費用補貼。

讓我們快進到接下來的幾個減半週期,假設比特幣的需求能夠超過獎勵減半的速度,這樣比特幣挖礦就能保持盈利。2036年,當每個區塊的區塊獎勵為0.390625個比特幣時,71.25億美元的能源將需要比特幣價格達35.2萬美元。這看起來並不瘋狂……直到你意識到比特幣的市值將達到7.3萬億美元,而要獲得7.3萬億美元網路的共識,只需要35.625億美元(51%攻擊)的年化能源成本。這看起來不太安全。特別是當大部分的雜湊率隨著時間的推移集中到能源成本最低的寒冷地區之後。

但如果到2036年,其價格遠高於35.2萬美元呢?我懷疑它不會。為什麼?因為隨著比特幣價格的走高,更多的礦工被激勵去挖BTC,從而增加了開採BTC所用的能源,從而將整個系統的能源洩漏增加到71.25億美元以上,給BTC的價格帶來更大的負面壓力。

比特幣的價格越高,系統就越難以抵禦進一步的價格上漲。價值儲存不應該有抵制價格升值的內在機制。它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而是一個有漏洞的系統。價值儲存不應該有漏洞。

讓我們總結一下:

  1. 比特幣每年因能源成本而流失71.25億美元,這意味著在比特幣的價格考慮上漲之前,每年需要額外71.25億美元的需求(新資金)。這筆賬由礦工轉給了BTC持有者。
  2. 從長遠來看,確保網路安全的能源成本是不可持續的,因為BTC的價格必須每4年至少翻一番,才能使當前的雜湊率對礦工有利可圖。它最終將不得不由交易費來補貼,而這些費用將不足以適當地保護網路。

真的有那麼糟糕嗎?

拋開長期安全問題不談,從長遠來看,每年71.25億美元的洩漏真有那麼糟糕嗎?難道我們不能通過增加需求來彌補它嗎?如果比特幣的價格下降,網路安全成本也會下降,對吧?

如果比特幣是唯一的加密貨幣(有一段時間是這樣的),它的系統不會那麼糟糕。洩漏可能是換取去中心化的網路,讓中心化實體不能凍結或阻止交易的一個合理的交易。

但不幸的是,對比特幣來說,價格是是供求關係的一個函式。

比特幣的價格要上漲,就必須有需求。需求意味著有新的人願意將他們的錢投資到比特幣作為一種“價值儲存”。那麼,當競爭進入這個領域,人們對去中心化的價值儲存有不止一種選擇時,猜猜會發生什麼?他們會選擇更好的選項。

這並不是說比特幣的洩露有多糟糕。在那些沒有洩漏的競爭對手面前出現了洩漏的事實才是糟糕的。

投資者會選擇投資一個洩露價值的系統,還是一個旨在累積價值的系統(比如合併後的以太坊)呢?顯然,他們會選擇那些被設計成能累積價值的產品。

此外,比特幣的能源需求將其最大的潛在需求或可定址市場限制在了一個比非pow協議低得多的水平上。你可以選擇同意或不同意許多有環境意識的投資者對比特幣採取的立場,但你不能否認他們的存在。

不可否認的是,他們不願意投資於消耗大量能源的協議,這意味著比特幣的資金減少,對更節能協議的需求更大。

一個更好、更可擴充套件、洩漏更少的系統的競爭開始了。

工作證明在能源消耗方面存在嚴重的開銷,這為非工作證明共識機制帶來了巨大的競爭優勢。

我不會深入研究工作證明與權益證明的細微差別,但當我們討論這個話題時,我想談談工作證明支持者中最常見(也是最荒謬的)的論點之一。他們認為權益證明會讓富人變得更富有,而事實上,工作證明的情況正是如此

如果你想要質押價值2000萬美元的ETH,你可以執行一個驗證器節點,委託它,或者購買一個像stETH這樣的ETH衍生品,你將得到和其他人大致相同的apy。

任何有2000萬美元投資比特幣挖礦的人都將比只有1.5萬美元投資比特幣挖礦的人獲得更高的投資回報率,因為他們將能夠批量獲得更便宜的能源,有能力搬遷到氣候寒冷、能源更便宜的地方,並能獲得挖礦裝置的批量折扣價格。

那麼,哪種加密貨幣最有可能從BTC那裡搶走這種需求和市場份額呢?可能是以太坊,因為他們正在將系統從工作證明升級為權益證明,這將消除他們的能源開銷。ETH在“價值儲存”之外還有很多用途,但其合併後的價值累積代幣系統實際上將使ETH成為一個巨大的價值儲存。這是一個可產生價值的,具有最小洩漏的封閉系統:

以太坊的系統(合併後)洩漏最小。此外,以太坊系統旨在通過燃燒部分交易費用來緩慢減少供應,從而累積代幣價值。這意味著其網路的使用對終端使用者來說有點昂貴,但他們會通過燃燒部分供應使所有ETH的持有者受益。此外,由於沒有大量的能源成本,網路驗證者不必為了支付成本而出售流入的ETH供應。事實上,由於供給是通貨緊縮的,他們有動機持有。

以太坊模式的明顯弱點是,如果不存在費用消耗,網路交易的成本可能更低,這最終會降低在網路上進行交易的動機。這種權衡對以太坊網路上許多需要交易的DApp來說是一個負面因素,但對於作為價值儲存的ETH來說卻有巨大的積極影響。

以太坊遠非完美,我也遠非以太坊的最大主義者。我只是在比較代幣模型,以證明比特幣在未來幾年將面臨來自更強大的代幣模型的競爭。

當投資者可以選擇一個不洩漏價值,由於更環保而具有更高的需求潛力,並且具有通貨緊縮的供應而導致其代幣價值累積的代幣系統時,他們為什麼要選擇在一個洩漏價值的代幣系統中儲存價值?

至少你必須承認,如果BTC能夠在沒有能源成本的情況下保持同樣的安全水平,那麼它將會好得多,但許多BTC 最大主義者試圖將其作為一個特性,稱能源消耗是支援比特幣的基礎。什麼?是的,沒錯。有些人實際上認為比特幣是“熱力學支援的”。

這完全是無稽之談。根本就沒有這種事。就像世界上其他任何東西一樣,比特幣是由需求支撐的。需求消除,價格就會下降。

你想知道我怎麼知道比特幣沒有熱力學支援?如果你能在不犧牲安全性或去中心化的情況下消除高能耗,這對比特幣來說將是一個淨利好。

高能耗不是一個積極的特徵。它是比特幣工作證明共識機制的負面副產品。

比特幣作為一個去中心化的協議確實有能力分叉並轉向更節能的模式,然而,過去嘗試分叉比特幣以實現哪怕微小的改進的結果都令人失望。等到比特幣被迫分叉的時候,我預計已經為時太晚,分叉的執行將使支持者分裂成兩大陣營,從而進一步損害比特幣的價值。

百視達有足夠的資金和能力轉向數字流媒體,但他們缺乏遠見。他們實際上在2000年拒絕了以5000萬美元收購Netflix的機會。

比特幣到底是什麼?

比特幣是一個強大的品牌,它動員和團結了許多人在去中心化的事業下,反對破碎和不公平的傳統金融體系。

我同意這一點。比特幣是一次非凡的首次嘗試,但如果我們第一次就成功了,那就太瘋狂了。我想不出有哪一項技術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改進。你願意使用1988年的電腦嗎?2014年的平板電腦?1932年的汽車?你會嘗試乘坐有史以來第一架飛機飛越大西洋嗎?當然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會變得越來越好。

如果比特幣想要成功,它需要一條清晰的升級路徑,而我認為它目前還沒有。

比特幣到底發生了什麼?

比特幣最初被設計成點對點的數字現金。在白皮書的第一行是這麼說的:

當早期的比特幣支持者意識到比特幣由於缺乏可擴充套件性而不是一種可行的數字現金解決方案時,他們轉向了價值儲存的敘事。但很明顯,比特幣不是一種很好的價值儲存方式,它的設計初衷也不是作為一種價值儲存方式。這種說法是後來編造出來的,目的是為比特幣作為數字現金的缺點辯護,並吸引新的投資者。

比特幣和任何投資一樣,受益於需求的增加(新投資者的加入)。早期的比特幣支持者被激勵著向任何願意傾聽的人宣傳比特幣。

這一資訊被重複了很多次,以至於比特幣的需求上升,並導致了由獎勵減半引發的大規模牛市。區塊鏈技術吸引瞭如此多的資金和關注,以致於它形成了一個由不真正理解代幣系統的larper和佯裝的分析師領導的迴音室。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裡,社交媒體把權力借給了那些擁有大量受眾的人(通常是聲音最大的人),而這些人並不總是很瞭解情況。然而,他們卻大喊比特幣是多麼偉大,並對任何提出比特幣合理問題的人避而遠之,說著諸如“保持貧窮的樂趣”之類的話。

在LUNA和UST崩潰之前,Do Kwon也是這麼說的。

不要在引擎蓋下窺探。不要問問題。只要信任和相信。

這就是為什麼LUNA能夠在死亡螺旋之前成為前10名加密貨幣的原因。理性的聲音被由貪婪和偏見驅使的大多數信徒所掩蓋。我並不是說比特幣會像UST和LUNA那樣走向死亡螺旋,只是在比較社群中的相似性。

人們盲目崇拜神祕的中本聰,並一直認為他是如此天才,能夠在第一次嘗試時解決所有問題。這很奇怪也很尷尬。

那些瞭解比特幣作為價值儲存的缺點的人不敢說什麼,因為其他加密貨幣市場與比特幣密切相關。看到比特幣表現良好符合整個加密貨幣市場的短期利益。然而,從長遠來看,情況並非如此。

別演了。比特幣不是一種好的價值儲存方式。

編輯於 2022-09-24 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