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出手穩匯率,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調回20%!

語言: CN / TW / HK

9月26日週一,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調整為20%。

央行公告表示,為穩定外匯市場預期,加強巨集觀審慎管理,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22年9月28日起,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上調至20%。

人民幣匯率“破7”

8月以來,中美貨幣政策繼續走向分化,美元指數在“全全球央行年會”——傑克遜霍爾會議後出現新一輪上漲,而人民幣匯率9月15日亦突破“7”的關鍵心裡點位。

在國內經濟弱復甦的環境下,全球能源危機和聯儲偏鷹導致美元偏強,美元指數的強勢走高導致人民幣匯率被動貶值。

8月下旬以來,歐洲能源問題愈演愈烈,美聯儲發言持續偏鷹,美元指數持續走強,非美貨幣集體走弱,這是人民幣持續走弱的關鍵。

今早,美元指數短線衝高近20點,現報113.35,英鎊兌美元GBP/USD日內跌幅擴大至1%,報1.0739。

同時,離岸人民幣兌美元一度跌破7.15關口,最低跌至7.1502,日內跌超300點。

在央行宣佈決定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調整為20%。 離岸人民幣兌美元短線拉昇。

富國銀行分析師稱,鑑於美聯儲對利率政策維持鷹派前景,美元強勢可能會持續到2023年初。這意味著人民幣本輪貶值仍有延續性。

提高企業遠期購匯成本

遠期售匯業務是銀行對企業提供的一種匯率避險衍生產品 企業通過遠期購匯,能在一定程度上規避未來匯率風險。

但由於企業並不立刻購匯,而銀行相應需要在即期市場購入外匯,這會影響即期匯率,進而又會影響企業的遠期購匯行為。

2015年“8·11”之後,為抑制外匯市場過度波動,人民銀行將銀行遠期售匯業務納入巨集觀審慎政策框架,對開展代客遠期售匯業務的金融機構收取外匯風險準備金,準備金率定為20%。

調整外匯風險準備金率的措施主要有兩個目的:

一是提高企業購匯成本,抑制遠期購匯行為;二是釋放穩定匯率訊號。

具體來看,人民銀行要求金融機構按其遠期售匯簽約額的20%交存外匯風險準備金,相當於讓銀行為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虧損而計提風險準備。

但是歷史經驗顯示,2015年和2018年上調外匯風險準備金率並未扭轉人民幣貶值走勢。

央行穩匯率的決心堅定

央行穩定匯率的工具箱充足。

央行9月5日次下調了外匯存款準備金率,決定自2022年9月1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即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由現行8%下調至6%。

其中釋放的訊號也很明顯,即釋放美元流動性,增加美元相對人民幣的供給,從而穩定人民幣貶值的市場預期。

這是疫情爆發以來央行第四次調整外匯存款準備金,也是今年第二次上調該指標。

通過調整外匯存款準備金有助於通過階段性放緩貶值速度、穩定匯率市場波動,從而穩定國內其他市場的情緒。

此次重啟外匯風險準備金充分亦說明央行穩定人民幣匯率的決心很堅定。

同時央行擁有豐富的經驗和充足的工具穩定匯率。 如有必要,央行可再次啟用逆週期調控因子、對境外人民幣存款實施穿透式管理、對QFII和RQFII資金匯出實施總額控制和鎖定期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