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大前端總結來了,我們能抓住什麼?
低程式碼、WebAssembly、小程式、跨端、PWA、Flutter、Dart、RN、Vue、Angular…… 這些技術越來越火。IT 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在前端領域更是如此。框架、庫、工具的選擇越來越廣泛,今年流行的框架,也許在明年就會被另一種取代。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要嘗試總結一下 2022 年大前端領域的發展情況,以期能夠抓住些什麼。以下觀點來自
《2022中國開源開發者報告》。

JavaScript Container
淘寶高階技術專家九十認為,過去一二十年,將 Javascript 跑在服務端的方式一直都存在,比如 Node.js、ASP 等。但近年來,這種將標準 Web API 規範跑在伺服器上,進而實現 JavaScript Workload 的雲邊端同構的技術方案,被提煉成了一個新概念——JavaScript Container 或者說 W3C Web-interoperable Runtime 的線上執行時。目前,很多廠商都參與在其中,比如國內的阿里、位元組,海外的 Cloudflare、Shopify、Vercel。
在標準與具體實現方面,JavaScript Container 已經取得了不小的進展。目前有 W3C WinterCG 來進行一些標準的協同,基本上還是以 Service Worker API 為基礎的一些擴充套件。而符合該標準的實現也比較多了,比如 Cloudflare Workers、EdgeRoutine、Deno、Noslate Workers 等等,Node.js 也對該標準在持續跟蹤。另一方面,Next.js 13、Midway 這些上層研發框架,也已經開始相容這一標準的執行環境。
WebAssembly
Second State 創始人,CNCF WasmEdge 維護者 Michael Yuan 認為,2022 年是雲原生 WebAssembly (Wasm)工具鏈逐漸成熟的一年,也是 Wasm 的雲原生應用逐漸走向主流的一年。在瀏覽器端,W3C 釋出了 WebAssembly 核心規範 2.0 的首個草案,討論了 Core Specification 、JavaScript Interface、Web API,為其在瀏覽器的應用指明瞭方向。
此外,Wasm 解鎖、豐富了幾個重要的雲原生應用場景:
-
在微服務方面,Wasm 為其提供了輕量級、安全、高效能的執行環境。例如,wasmCloud 與 Adobe 合作部署了基於 Wasm 的安全微服務;基於 WasmEdge 的微服務也能夠直接使用 Dapr 整合的幾百種服務。
-
在資料流函式方面,作為一個輕量級、可嵌入的 runtime, Wasm 在資料庫 UDF 和資料流的 ETL 方面有落地應用場景。例如 SingleStore 與 Nebula Graph 使用 Wasm 在資料庫執行 UDF; InfinyOn 與 Redpanda 使用 Wasm 在實時資料流中處理資料。
-
在 PaaS serverless 函式方面,Wasm 非常適合執行輕量級,需要快速冷啟動擴容的 serverless 函式。 Fermyon、Cosmonic 以及 Fastly 都基於 Wasm 推出了類似 AWS Lambda 的 Serverless 平臺。
-
在 SaaS serverless 函式方面, Wasm 可以賦能 SaaS 平臺支援使用者上傳的程式碼。這些程式碼是由 SaaS 事件觸發的,以取代複雜、慢且難用的 webhook APIs。Suborbital 推出了基於 Wasm 構建 SaaS 擴充套件的框架。而 Flows.network 是一個用 Wasm serverless 函式來連線 SaaS 的工具。
WEB
GPU
Cocos 引擎技術總監凌華彬認為,Web 一直是最開放和易於傳播的平臺,而今天遊戲、元宇宙等數字內容非常依賴 Web 平臺的各種特性,但是 Web 環境中還沒有跟上 DirectX12、Vulkan、Metal 等現代圖形介面的變革。這一現狀隨著 WebGPU 標準的逐步完善,即將得到改變。這會給 Web 端帶來非常振奮人心的未來可能性。
WebGPU 是由 W3C GPU for the Web 社群組所釋出的規範,目標是允許網頁程式碼以高效能且安全可靠的方式訪問 GPU 功能。WebGPU 是一套為瀏覽器設計的次時代圖形 API 標準,為了彌合各個平臺圖形 API 的差異性,它對 DirectX12、Vulkan、Metal 進行了融合和封裝。藉助 WebGPU,可以充分釋放現代 GPU 硬體的強大能力,讓開發者可以用 TS/JS 在 Web 端也開發媲美原生表現力的場景,實現更大型更復雜的 3D 場景表現,甚至使用現代 GPU 的通用計算能力完成之前無法想像的複雜計算任務。
架構模式
《前端架構:從入門到微前端》作者、Thoughtworks 技術專家黃峰達(Phodal)表示,與多年前相比,微前端及類微前端模式已經靈活多變。當前主要有四種模式:
-
微核心模式,即胖 vendor + 外掛式的瘦元件。
-
標準微前端模式,基於定製的底座,以使各個應用、元件完全獨立。
-
混合模式,即介於微核心與微服務化模式,諸如半嵌入的微核心模式。
-
無元件模式,諸如基於 Web Components、Islands 架構模式構建豐富的元件集。
此外,SDUI 、Islands 等架構模式正在成為越來越多開發者的選擇。在 SDUI 架構下,伺服器返回的資料(JSON)會包含頁面的元件資訊、佈局以及資料型別等等,前端則根據這些資訊來渲染 UI。從模式上來說,它與我們現今構建的低程式碼模式極為類似,圍繞生成的 JSON 生成元件等的資訊。相比之下,只是產出的結果和過程資料略有差異。Islands 架構(孤島架構)鼓勵在伺服器呈現的網頁中使用小的、集中的互動塊。Islands 的輸出是漸進式增強的 HTML,更具體地說明了增強是如何發生的。這兩種模式依賴伺服器來動態生成,還存在依賴 CDN 的動態生成模式。
那麼,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我們還能看到什麼?
2023 年 5 月 27 日-28 日,GOTC 2023 “大前端新趨勢”分論壇將邀請國內外在大前端領域有深入研究的公司與專家,聚焦大前端前沿開源相關技術及實踐經驗,讓技術更好地為業界服務。

全球開源技術峰會(Global Open-source Technology Conference),簡稱 GOTC,是由
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 Linux 基金會亞太區、上海浦東軟體園和開源中國聯合發起
的,面向全球開發者的一場盛大開源技術盛宴。 5月27日至28日,GOTC 2023 將於上海舉辦為期 2 天的開源行業盛會,將以行業展覽、主題發言、特別論壇、分論壇的形式展現,與會者將一起探討元宇宙、3D 與遊戲、eBPF、Web3.0、區塊鏈等熱門技術主題,以及開源社群、AIGC、汽車軟體、開源商業化、開源教育培訓、雲原生等熱門話題,探討開源未來,助力開源發展。
GOTC 2023 由一個主論壇、十五個分論壇組成,線上下舉辦的同時,還將在線上直播。GOTC 2023
報名通道現已開啟,誠邀全球各技術領域開源愛好者共襄盛舉!參會報名,請訪問:
https://www.bagevent.com/event/8387611
進入官網瞭解更多資訊,請訪問:
https://gotc.oschina.net/
「其他文章」
- 從雲原生到 Serverless,我們對資料庫還有哪些想象?
- 2022 年大前端總結來了,我們能抓住什麼?
- 15 大分論壇不容錯過,GOTC 2023 即將拉開帷幕!
- WebGPU 尚未釋出,Orillusion 提前公測,我們先和創始人聊了聊
- 多樣性算力、全場景支援是作業系統剛性需求
- Thoughtworks 技術專家 Phodal:2022 年前端趨勢總結
- 雲原生業界生態空前活躍,要落地仍然考驗創造力
- eBPF為雲原生應用可觀測性開啟更多可能性
- 白鯨開源代立冬:資料技術快速更迭, DataOps 應運而生
- 下一代開源作業系統 因雲而與眾不同
- 爭執不斷,但低程式碼的發展已經成為趨勢
- 閘道器基礎設施或邁出走向標準化的關鍵一步
- 前後端開發的邊界越來越模糊
- 為什麼說 AI 標準化和規模化應用來臨?
- 平臺工程理念崛起
- 雲原生成為資料庫產品的重要演進方向
- 開源資料庫賽道為何吸金?
- 資料湖與 LakeHouse 依然炙手可熱
- 作業系統根社群或能應對停服難題
- 統信王耀華:把握開源作業系統供應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