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需要的,不是李佳琦
點選“藍字”關注我們
當李佳琦迴歸直播,一場歡呼開始上演。
單單看看朋友圈裡的歡呼聲,我們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不得不說,作為直播帶貨的頭部,李佳琦的迴歸,的確讓人們對於即將到來的雙十一有了更多的期待。
然而,在電商行業的發展業已進入到深水區的當下,李佳琦迴歸直播帶貨,或許僅僅只是更多地代表的是標誌性的意義,對於電商市場來講,並不會產生更多新的影響。
作為衍生於流量模式下的存在,直播帶貨,的確讓電商行業有了新的發展,可以說,直播帶貨讓電商平臺享受到了最後一波的流量紅利。
然而,如果我們僅僅只是延續流量模式,僅僅只是延續平臺思維,而沒有從新的角度來看待電商,來尋找電商的發展新方式,那麼,等到流量的紅利被消耗殆盡,電商依然還是會陷入困境。
當李佳琦迴歸,我們不應該沉浸在直播帶貨的迷夢裡,而是需要站在新的角度來思考和探索電商未來的發展新路徑。
只有這樣,李佳琦的迴歸,才不會僅僅只是一種換湯不換藥的既定動作,而是真正可以成為傳統電商向新電商轉變的分水嶺。
歡呼之下,
電商轉型迫在眉睫
在沉寂了一段時間之後,李佳琦的迴歸,還是引發了諸多關注的。
有人將李佳琦的迴歸看成是雙十一開始的標誌;
有人將李佳琦的迴歸看成是直播帶貨的再度進入到白熱化的號角。
然而,除了歡呼之外,筆者認為,我們應當更多地看到的是電商行業亟待轉型的困局。
1、流量模式進入死衚衕,新的突破亟待產生。
提及電商,就必然繞不過流量的話題。
可以說,電商因流量而生,因流量為發展,因流量而壯大。
然而,經歷了PC時代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洗禮之後,以流量為主導的電商模式業已走入到了死衚衕。
曾經,筆者提出過一個觀點,即,直播帶貨真正將以流量為主導的發展模式帶向了頂峰。
可以預見的是,如果我們在未來找不到直播帶貨的替代者,以延續電商行業的這樣一種以流量為主導的發展模式的話,那麼,電商行業的發展勢必會走入到死衚衕裡。
因此,透過李佳琦的迴歸,我們需要更多地看到的是,電商行業本身對於這樣一種轉型的迫切,我們需要更多地思考的是,如何用新的方式來啟用電商,讓電商找到新的發展突破口。
無論是哪一種方式,真正能夠破解電商的困局,真正能夠給電商行業的發展帶來突破的方式,就是要跳出流量的牽絆,真正站在新的角度來尋找電商的破局之法。
只要這樣,電商行業的發展和進化,才不僅僅只是基於流量底座上的隔靴蹭癢,而是真正能夠獲得一場全新的嬗變。
2、網際網路進化顯著,新的技術亟待落地。
一直以來,我們都在說,網際網路技術在改造傳統行業上的捉襟見肘,我們都在強調網際網路技術紅利的見頂,但是,我們很少去思考網際網路行業正在發生的顯著的變化。
於是,我們往往站在網際網路的角度來看待電商,於是,電商的紅利見頂,便成為了一種必然。
當李佳琦開始迴歸,我們需要更多的是,基於網際網路技術之下的電商的進化開始走到的盡頭。
未來,我們需要更多地看到的是,網際網路本身正在發生的,基於技術、商業模式等諸多層面正在發生的變化,以此為開端,去尋找電商行業的破局之法。
事實上,人們所說的網際網路紅利的見頂,僅僅只是停留在傳統意義上的網際網路紅利的見頂,而並未真正窺探到網際網路技術進化所帶來的新的發展紅利。
相對於人們對於網際網路紅利見頂的焦慮,筆者更加願意將目光更多地聚焦在網際網路的進化上面。
時至今日,網際網路業已發生了一場深刻的變化。
這場變化,並不僅僅只是侷限在技術上,更不僅僅只是侷限在網際網路模式上,而是深入到了方方面面。
我們看到的以大資料、雲端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技術的成熟與落地,無一沒有網際網路的影子;
我們看到的虛實結合的元宇宙、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產業網際網路……無一沒有網際網路的影子。
如何在這樣一個網際網路技術業已發生嬗變的大背景下,找到電商更多的破解之法,而非僅僅只是停留在李佳琦迴歸的沾沾自喜上,或許才是我們每一個電商人真正應該思考的重要問題。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從根本上解決電商行業的困境和難題,我們才能真正將電商行業的發展帶離流量的泥淖。
3、平臺模式漸行漸遠,新商業呼之欲出。
最近幾天,和李佳琦迴歸一樣火熱的,還有拼多多出海的訊息。
從表面上來看,兩者之間是沒有太多的關聯的,然而,如果深入分析,我們就會看出,兩者之間還是有著很多的聯絡的。
筆者認為,無論是李佳琦的迴歸,抑或是拼多多的出海,其實都是在延續平臺的模式。
可以肯定的是,通過新的方式來延續電商的發展邏輯,還是有一定市場的。
然而,如果僅僅只是將關注的焦點聚焦在延續平臺模式的發展方式上,如果僅僅只是將平臺模式進行復制和維持,而沒有從根本上去改變平臺模式本身,那麼,電商平臺們縱然是獲得了一定的發展,那麼,這樣的發展,依然僅僅只是迴光返照而已。
透過李佳琦的迴歸,我們更多地需要看到的是,平臺型電商模式的見頂以及新商業模式的呼之欲出。
按照筆者的理解,當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結合的產業網際網路浪潮在各行各業展開,電商行業同樣將會發生一場深度而又全面的變革。
平臺型的電商模式,將會徹底被去平臺化的電商模式所取代,並且將會真正把電商的商業模式帶入到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的確,李佳琦的迴歸,讓流量再一次聚集到了平臺上,但是,僅僅只是單純地依靠平臺模式,而沒有忽略使用者需求的改變,那麼,所謂的熱潮,僅僅只是暫時的。
只有真正用新的商業模式,替代傳統電商的平臺模式,我們才能真正將電商行業的發展帶離現有的發展怪圈。
李佳琦的迴歸,引發了一片熱潮。然而,在這樣一場熱潮之下,我們更多地看到的是,傳統意義上的電商模式,正在面臨的困境和難題。
認識到這一點,並且以此來尋找正確的破局之道,或許,才是我們正確看到李佳琦迴歸的正確姿勢和方法。
變局之下,
電商的未來之路如何走?
事實上,對於電商的未來出路,人們已經進行過不少的探索。
從內容電商到社交電商,從新零售到數字零售,有關電商的轉型之路,一直都沒有一個定論。
面對與愈演愈烈的變局,電商的未來轉型之路在哪呢?
1、數字化的潮流,勢不可擋。
無論是怎樣的電商轉型新模式,依然無法跳脫出數字化浪潮的大趨勢。
當我們在思考和探索電商的未來發展之路時,需要更多地去思考如何順應數字化的潮流,如何去找到數字化與電商結合的方式和方法,讓數字化為電商賦能,讓數字化為電商開路。
只有真正做到了這一點,電商的未來發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寬廣。
儘管人們對於數字化的認識正在變得深入,但是,人們對於數字化的看法依然還停留在網際網路式的流量思維上,即,僅僅只是通過數字化的方式和手段來收割流量,並未真正從數字化的視角來探索徹底擺脫傳統電商模式的正確的方式和方法。
可以想見的是,雖然我們抓住了數字化的大趨勢,但卻沒有把握好數字化的精髓。長此以往,非但無法實現電商的發展和進化,甚至還將會喪失數字化浪潮的巨大紅利。
筆者認為,所謂的數字化,應當是用數字化的手段來改造傳統的電商模式,它最終實現的是,跳脫出傳統的電商模式,而不是藉助數字化的手段來為傳統電商續命。
當我們真正找到了藉助數字化的手段來改造電商的正確的方式和方法,當我們真正讓數字化成為了主導,並且真正將數字化落地和應用到真實的商業裡,讓數字化取代傳統電商成為主流,我們才算是把握住了電商未來發展的正確方向。
2、虛實結合的趨勢,漸成主流。
當資訊不對稱得到徹底解決,以撮合和中介為主導的電商平臺便不再有存在的必要。
未來,以電商平臺為代表的虛擬經濟,將會與實體經濟之間產生一場深度的融合。
對於電商平臺來講,如何找到在這樣一種趨勢之下的角色和定位,特別是找到一套與實體經濟結合的正確的方式和方法,將會成為一種必然。
筆者認為,在虛實結合依然成為一種潮流和趨勢的大背景下,未來的電商平臺將不再僅僅只是侷限在撮合和對接的角色上,而是更多地體現在連結者的角色上。
對於電商平臺來講,如何保證產業上下游的資訊流高效地運轉,如何發揮自身的功能更好地提升執行的效能,將會直接關係到電商平臺的未來。
站在這樣一個角度來看待電商平臺的未來之路,筆者認為,未來的電商平臺應當更加主動地去尋找與實體經濟融合的方式和方法,應當更加主動地去尋找新的角色和定位。
在虛實結合的年代裡,電商的角色將不再是平臺的角色,而是橋樑和紐帶的角色。
如何建構這樣一個角色,將會直接關係到電商玩家們的未來。
結語
當李佳琦迴歸,一場歡呼開始上演。
然而,在這樣一場歡呼的背後,我們更多地看到的是,熱度的迅速冷卻。
這其實更多地為我們展現出來的是,孵化出李佳琦的電商行業,正在遭遇到的困境和難題。
歸根到底,電商行業依然按照已讓的發展模式和套路,必然是無法獲得長久發展的。
徹底拋棄以往的發展模式,真正思考適合當下的發展新模式和新方法,或許,才是我們應當從李佳琦迴歸這件事情獲得的啟示。
為產業創新發聲
做產業發展智囊
孟永輝
專欄作家
資深撰稿人
知名行業研究專家
專注公司研究與行業分析
累計撰稿字數突破600多萬字
文章覆蓋百度、今日頭條、搜狐、新浪、知乎
網易、富途、騰訊、鈦媒體、雪球等100多家平臺
轉載與合作,
請聯絡微信:951846814
你 “在看” 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