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信王耀華:把握開源作業系統供應鏈安全
近日,OSCHINA 和 Gitee 聯合釋出了《2022 中國開源開發者報告》。統信軟體桌面作業系統產線總經理王耀華在報告中對開源作業系統領域進行了解讀,以下為原文。
把握開源作業系統供應鏈安全
作業系統作為資訊產業之魂,不論從資訊保安角度還是從產業發展權的角度,都需要掌握在自己手中。雖然開源作業系統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我國作業系統發展的問題,但並不意味著開源就無國界、絕對安全,要想避免受制於人,還需要掌握開源作業系統的發展權、社群主導權。
2022 年 4 月,Ubuntu 開發商 Canonical 釋出公告稱,他們已終止為俄羅斯企業提供支援和專業服務,並終止與俄羅斯企業進行渠道合作的夥伴關係。Ubuntu 停服事件再次證明,中國的作業系統不能依託 Ubuntu 等商業廠商控制的發行版,而應該從 Linux 核心、其他開源專案、自研專案元件開始,面向桌面應用場景,構建一個全新作業系統架構和開源社群。
從技術能力和規模上看,中國主要 Linux 作業系統公司的研發人員規模已經超過 Ubuntu、SUSE,位居全球前三。因此,中國已經具備建設桌面作業系統根社群的天時、地利、人和。根社群是指從 Linux kernel 和其他開源元件來構建產品,不依賴上游發行版,採用開源社群執行模式,有大量的外部個人貢獻者與企業參與貢獻,可衍生出不同分支或下游社群,並且與各開源元件社群溝通暢通的作業系統社群。
建立根社群不僅可以解決我國作業系統產業的發展不可控、無法建立社群主導權的問題,又可以培養產業人才,為國內的開發者提供平臺,集中我國廣大開發者的力量,藉此走出國門,在國際上形成影響力。深度作業系統(deepin)自 2015 年開始,就放棄基於 Ubuntu 作為上游,而選擇了 Ubuntu 的非商業上游社群 Debian 作為研發的基礎,提前做了未雨綢繆的考慮和準備。
如果說作業系統是一顆大樹,那麼生態就是作業系統的枝葉,枝繁葉茂才是大樹生長好的證明。國產作業系統發展的最終目標應該是平臺由國人設計和開發,並且能發展出強大的自有生態,最終實現技術體系自主創新。而當前國產作業系統的軟體生態主要來源於開源軟體、相容支援軟體、跨平臺軟體等,基於國產作業系統新開發的比例微乎其微,發展國產作業系統開發平臺和自有生態勢在必行。
王耀華現任統信軟體桌面作業系統產線總經理、開源社群中心負責人。2013 年加入武漢深之度科技有限公司任職研發主管至今,一直專注於國產作業系統研發工作,擅長終端作業系統桌面環境研發、系統架構、核心特性應用和開源社群治理等。
《2022 中國開源開發者報告》報告由” 前沿開源技術領域解讀 “ ” 中國開源創業觀察 2022“,以及” 開發者畫像分析 “ 三個章節組成。
在 “前沿開源技術領域解讀” 部分,多位在其領域有所建樹的一線開發者和開源商業化公司創始人,對目前國內外流行的前沿開源技術領域過去的發展和未來的趨勢進行了深入的洞察,覆蓋開源雲原生、開源 AI、開源大前端、開源大資料、開源 DevOps、RISC-V、開源作業系統、開源資料庫、程式語言九大領域。
欲瞭解更多報告內容,請點選:https://gitee.com/report/china-open-source-2022/
- 從雲原生到 Serverless,我們對資料庫還有哪些想象?
- 2022 年大前端總結來了,我們能抓住什麼?
- 15 大分論壇不容錯過,GOTC 2023 即將拉開帷幕!
- WebGPU 尚未釋出,Orillusion 提前公測,我們先和創始人聊了聊
- 多樣性算力、全場景支援是作業系統剛性需求
- Thoughtworks 技術專家 Phodal:2022 年前端趨勢總結
- 雲原生業界生態空前活躍,要落地仍然考驗創造力
- eBPF為雲原生應用可觀測性開啟更多可能性
- 白鯨開源代立冬:資料技術快速更迭, DataOps 應運而生
- 下一代開源作業系統 因雲而與眾不同
- 爭執不斷,但低程式碼的發展已經成為趨勢
- 閘道器基礎設施或邁出走向標準化的關鍵一步
- 前後端開發的邊界越來越模糊
- 為什麼說 AI 標準化和規模化應用來臨?
- 平臺工程理念崛起
- 雲原生成為資料庫產品的重要演進方向
- 開源資料庫賽道為何吸金?
- 資料湖與 LakeHouse 依然炙手可熱
- 作業系統根社群或能應對停服難題
- 統信王耀華:把握開源作業系統供應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