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地鍛鍊意志力,讓你的精力保持純淨!

語言: CN / TW / HK

在這個資訊爆炸和充滿焦慮的時代,選擇的重要性被弱化了,專注力比以往更不容易集中,精力成為了這個時代彌足珍貴的東西。那麼,要如何保護我們的精力呢?本文作者分享了幾條建議,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傅佩榮在《哲學與人生》這本書裡曾提到: 自由意味著選擇。

你可能會說,選擇太難,我不做選擇在家裡睡大覺總可以吧。

對不起,躺平也是一種選擇。只要時間還在流逝,你就一定要做出選擇。

只不過在複雜的現實社會、垃圾資訊爆炸和充滿焦慮的今天,選擇的重要性被弱化了。

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是因為從前沒有廣告也沒有短影片,專注力更容易集中。

而現在在一個不會被餓死的社會里,大多數人感覺不幸福。這一客觀事實證明了一個觀點: 對自己慾望毫無控制的生活不值得過。

所以,請好好保護你的精力,他們是這個時代最彌足珍貴的東西。

那如何保護自己的精力呢?這裡給到大家幾條建議。

01 優化工作環境,做出保護自己精力的樣子

解決意志力問題的關鍵原則應該是:不是去鍛鍊所謂的“意志力肌肉”,而是當你需要意志力才能做某事前,先反思下是否可以事先改善環境或重新組織工作流程,從而將各類阻力消解於無形。——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網站,作者李少加

簡單來說,你想要閱讀。不要給自己定一個“我今年要讀xx本書”的書單;這樣的話你還沒有開始,就給了自己一個巨大的壓力。

這種壓力一般來講很難轉化成動力: 因為這件事沒有明確的結果。

即,你不能肯定說:我讀了這些書,就能賺多少錢,就能在世俗領域獲得多大的成功。

而事物的發展規律是一定要積累到一定數量的量才能得到質變的結果。就像是那個毛竹生長的例子。前4年毛竹的根莖一直在積蓄,在第5年的時候發芽,6個月就能長到100英寸高。

這也是普通人和牛人的區別,普通人看中即時滿足;而牛人能夠延遲滿足,忍受那些看不到結果而自己沒日沒夜努力的時光。

亦即幸福和成功的真諦是延遲滿足。我們應該用樂觀的心態來面對人生的不確定性。浪漫主義一點兒:人生的苦難不應該是經典物理學上空的那兩朵黑雲,而是希臘神話中愛琴海眾神花園裡的那些被海風吹起的黃金樹樹葉。

多說一嘴,我覺得這也是大廠願意去985、211高校招聘的重要原因,十年寒窗苦讀,一朝金榜提名,人生延遲滿足的事兒莫過於此了。勤勞和付出是我們民族非常優秀的品質。那些極端的說中國學生只會考試沒有動手能力的觀點是狹隘的,不然如何解釋改革開放我們用了幾十年趕超了西方一兩百年的發展?

接著上面說,既然我們普通人難以做到延遲滿足。那優化“工作體驗”吧。拿閱讀來說,如果你要去圖書館,你要給自己空出一個大段時間吧,你出門要走一段路,遠一點還要坐一段車,最後進圖書館還要查核酸、做登記;好不容易進來了,面對這麼多書,又出現選擇困難,心裡顧此失彼……

你瞧,這些糟糕的使用者體驗都在消磨你的精力。

那怎麼做呢?

不如就在家裡製造一個書吧的環境:在床邊的書桌上擺一個橙黃的閱讀燈,放上一本紙質書。不要開大燈,讓燈光只照射到書桌附近。照射範圍內,除了書、茶杯、筆記本之外不要放任何東西……嘗試幾天我相信你會很有感覺。

以上的討論給到我們的啟示就是:不要給自己設定大量消耗自己意志和能量的目標,同時 嘗試優化“工作體驗”,降低行動的門檻。

我想要健身,先給自己設定一個極其簡單的目標:每週跑兩次,要求降低到能出門就行。甚至是什麼目標都先別定,此刻想跑步了,直接放下滑鼠,卡上電腦,出門去跑。

02 將行為與個人特質關聯

如筆者,內傾性性格的人,喜歡一個人閱讀,一個人聽音樂,釣釣魚。

但是如果你是外傾性性格的人,存在感和滿足感依賴於社交和事物之間的交流碰撞獲得。那我的方式並不適合你。你可能更適合群體性的活動,比如參加線下樊登讀書會,網上加入讀書社群;比如踢足球,玩飛盤,而非跑步游泳這樣的個人運動方式。

還可以問問自己的優勢擅長是什麼? 有哪些自己做起來很簡單甚至習以為常的事而別人做起來就很費勁。

如果你喜歡美食,可否把製作美食的過程拍攝下來,上傳到自媒體平臺。這樣順帶還把剪輯還學會了,而不是上來就想著一定通過自媒體賺多少錢。如果你喜歡穿搭,是否可以先拉上幾個朋友狂街,根據他們的個人特質、喜好來推薦幾套穿搭方案,先獲得他們的認可呢?

……

另外,人的潛意識表現和行為取決於他的價值觀。我曾經遇到過一個老闆,他的觀點是:這個世界上90%以上的生意是靠人際關係的。在這個觀點的支援下,就特別重銷售輕產品。看中那些獲得實際利益和人際關係的技巧手段,而不管這些手段是否是正向的,誠實的,甚至是否是見得到光的。

而我的觀點恰好和它相斥:一個重銷售,輕產品的公司是走不長遠的;唯有“愛”和使用者不可辜負!(這是咱們長期做運營工作的體感)

在這樣的價值觀指引下,我就會認為消耗使用者價值和營銷手段雖然是需要的,但一定要有度。更不應該為了達成目標而不擇手段。進而滿滿地我就會厭惡他的“嘴臉”,極度不想成為他那樣的人。而不想成為他那樣的人,讓我有動力學習和閱讀。

人都有個毛病,逃避痛苦的力量遠比追求幸福的力量大得多。如果可以,請靜下心來,嘗試從痛苦中尋求力量。

03 化整為零,系統思考

一篇文章標準的生產過程是這樣的:內容選題-框架搭建-素材蒐集-內容加工組織-內容呈現。

實際的寫作和生產過程真的是這樣嗎?

NO,不是的。

凡是寫過一段時間原創的人都知道,高質量文章根本就不是這樣產生的。 它的過程是一個複雜資訊融合、來回反饋的非線性思考過程。

比如,在閱讀某一本書或者在大街上看到某個現象時,心生了一個觀點,於是想要寫文章去驗證。

但是在寫作的過程中,發現論據不足以論證前頭的觀點,甚至觀點本身就有狹隘的地方,必須推倒重新來過。但是在寫文章過程中總結了一些新穎的觀點,而這些觀點目前只是一個一個的點,還不足以形成一套自圓其說的體系或者解決一個實際的問題,所以需要留存下來。

又或者,發現一個好的選題,觀點也沒有錯。但是寫著寫著偏題了,發現另外一個主題會更好更有實用價值。於是乎,又以另外一個主題為主導,推倒前面的文章架構重新來過……

舉例:有個觀點: 能幹好某一項工作,大概率也可以幹好另外一項工作。反之,幹不好一件事也大概率幹不好另外一件事。

這個觀點是有一定的適用範圍,並不絕對。

由此我們聯想到HR招聘時常用的STAR法則,進而對現代企業的招聘系統有所懷疑。或者針對這套法則事先準備好答案以“對付”HR。再比如,我過去再職場團隊中看人時主要看他做了什麼而非說了什麼,並且從他年少時的經歷形成的習慣和價值觀來判斷原因。而當我讀了毛澤東選集第一篇《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之後,我就嘗試站在更巨集觀的角度通過階級人群畫像分析一個人的行為表現。

這些都是寫作過程中的非線性思考。而非像上面開頭提到的文章線性生產的過程。 線性的表達邏輯和教學過程意在方便使用者掌握,而非真實的工作過程。

基於上面的真實規律,我採取的方式就是把平時所思所想及時的記錄下來。然後定期整理。 世界是非線形的,人要學會系統思考。

關於系統思考不是我們這裡討論的重點,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看《第五項修煉》這本書。

化整為零的工作方式真正內涵其實是先零後整,最大程度的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

結語

本文討論在資訊氾濫的今天如何科學的鍛鍊意志力,給到三個策略方向:

  1. 優化工作體驗,消除干擾因素或者製造虛擬出一個良好使用者體驗的工作環境。
  2. 結合自己的特質,幹那些不需要堅持而是讓你“樂此不疲”的事兒。這些事兒要麼是你興趣的,擅長的,要麼是你因為要逃避某種痛苦而做鋪墊和說服自己的事兒。
  3. 在真實的工作的過程中,不妨先把零零碎碎的小事幹好,先找到草地上的第一隻羊,之後再嘗試化零為整。 因為大部分時候,質量問題其實是數量問題,而非技巧問題。

就醬,歡迎把文章分享給更多的人,傳遞正能量!

作者:楊帆,公眾號:楊帆筆記

本文由@楊帆 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於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資訊儲存空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