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掉8斤!好吃還能瘦的減肥餐,「咚吃」是怎麼做到的?
在好吃的基礎上科學減肥。
這是投資人Marie嘗試咚吃健康餐的第13天。短短12天時間,她的體重減輕了4斤、內臟脂肪減少了1%、體脂率從28%下降到26.8%。
這讓嘗試過很多減肥方法的Marie大為改觀。從前她認為健康餐都是口味單一的沙拉、代餐等,而咚吃的健康餐卻是米飯、麵條等常食。
“這個套餐口味豐富、葷素搭配合理,碳水、蛋白質等營養要素均衡。從消費者的角度去看,我很推薦大家試這個產品;而作為一個投資人,我認為咚吃有持續升值的潛力。” Marie表示。
低卡正餐品牌咚吃成立於2019年,採用線上訂閱的模式,通過冷鏈配送到家,來為體重管理人群提供膳食解決方案。咚吃主推的產品是21天控卡訂閱套餐,含54頓控卡餐次,採用中國膳食指南CRD飲食法來幫助使用者減肥。經過21天的科學控卡後,女性使用者平均減重5~8斤,男性使用者平均減重10~15斤。
目前,咚吃服務的使用者數已達到30w+。今年8月咚吃已完成數千萬元A++融資,投資方為上海普維資本。
在好吃的基礎上科學減肥
ReportLinker《全球體重管理行業報告》指出,在中國持續增長的體重管理市場中,佔比最大的就是代餐市場,其滲透率已從2016年的18%增至2020年的27%。而在如火如荼的代餐創業浪潮中,咚吃的創始人俞立德認為行業已經到了洗牌期,“單純的功能性食品不再受到人們的歡迎,哪怕是代餐也要做的足夠好吃,才會有消費者願意買單。未來好吃的健康食品才是真正的趨勢。”
“在我們的市場調研中,女生第一次減肥80%會選擇節食,男生第一次減肥多半是下樓跑兩圈。”俞立德說,“其實餓兩頓和跑兩圈才是咚吃最大的競爭對手。”
因為人們通常會先選擇自己熟悉的方式來減肥,失敗了才會尋求其他的方法。所以咚吃的核心使用者是那些反覆減肥失敗的人群,其中大多數都是上班族、運動較少、年紀超過30歲的人群,此外還有15%是兒童肥胖的人群。
那麼為何很多人的體重管理總是以失敗告終呢?俞立德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減肥方法不科學;二是人們很難將科學的減肥方法落實到生活中,有計劃性地安排好每一餐;三是短期內快速減肥,容易反彈。”
基於這些使用者痛點,咚吃制定了系統性的體重管理規劃,將科學的控卡方法落實到每一餐中,為使用者提供一個週期的低卡正餐,來提高使用者減肥的成功率。
面向初次嘗試的短期使用者,咚吃會提供21天的控卡體驗套餐,每三天通過冷鏈配送到使用者家中,並且每週會安排一個自由飲食日。而面向長期使用者如季度、年度使用者,咚吃可以提供定製化需求的套餐食譜,使用者也可以自行排餐。此外咚吃還會在私域裡售賣膳食補充解決方案,如膠原蛋白飲等。目前咚吃新使用者首年的復購率達到了50%。
咚吃的長期控卡套餐,之所以能讓很多反覆減肥失敗的使用者堅持下來,與其品牌理念密切相關。在研發產品時,咚吃將好吃擺在第一位,第二才是控卡,第三則是豐富。
俞立德認為,很多事情一旦講堅持、講痛苦、講努力,最後往往就很難成功。“只要我們把減肥餐做得足夠好吃,就可以讓使用者覺得自己沒在減肥。”而這也是打動消費者的關鍵點。多位消費者反映,咚吃的早餐粥、金湯麵條系列還有藤椒雞扒飯等,都是令她們印象深刻的菜品。
而咚吃又是如何在好吃的基礎上幫助人們減肥的呢?
首先咚吃會遵循中國膳食指南CRD飲食法,將每天的飲食控制在1000卡路里的熱量,讓使用者擁有500~800卡路里的熱量缺口,相當於每天跑步5~8公里;然後在每天的飲食中新增70g的蛋白質,比正常中國膳食標準多10g,因為蛋白質能夠減緩肌肉流失,從而避免基礎代謝降低;最後將每天攝入的碳水化合物控制在200g,比正常的膳食標準少100g,因為適當的碳水化合物有利於女性的生理期和面板狀態維持正常。
除了營養均衡的科學減肥方法,俞立德強調說:“菜品如果不夠豐富,使用者也很難堅持下來,減肥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因此咚吃每個月都會上3~5款新菜,目前已有100餘款單品,覆蓋了多種中式菜品,如米飯、拉麵、粥品、餃子、民間小吃等。
在廣州起家的咚吃,最初為了滿足本地市場,大部分菜品口味都偏向於華東和華南市場,但現在咚吃已逐步往北方口味拓展,比如在第五代菜品中增添了鮁魚餃子、牛肉餃子還有熱乾麵等。俞立德透露道,接下來會開發更多的地方菜系和重口味的菜,比如重口味菜品會新增如辣椒、香茅等,更容易讓人的味覺得到滿足。
起步階段、用CRD標準改造供應鏈
從2014年起,俞立德就入局了預製菜賽道,但由於之後兩年都是外賣市場的集中爆發期,預製菜並沒有迎來“春天”。俞立德發現,要想在大市場裡找到自己的機會,還是要切入一個細分賽道,做使用者獨一無二的首選。於是2017年,他決定轉型到體重管理市場。
2019年,咚吃成立之初,最早一批研發的餐品既沒有主食,也沒有蔬菜,只有各種不同做法的雞肉配一份湯。而這麼簡單的咚吃健康餐,卻在上線三個月後,實現了300萬元營收。“對於當時還在吃代餐餅乾的很多減肥使用者來說,這樣的健康餐或許已經是不錯的選擇。”俞立德表示。
後來咚吃的產品經歷了五個版本的迭代。從第三代起,咚吃每年都會投入百萬級資金來研發主食再造,逐步實現代餐的正餐化。俞立德說:“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就是吃米飯、麵條等主食,但主食當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太高,所以我們要創造一種新的技術來讓消費者在減肥期間吃上米飯。”
於是咚吃研發了一種新的主食再造技術:先將大米打碎成米漿,再加上20%的小麥蛋白粉攪拌均勻,放入模具中形成米的形狀,最後將一粒粒“模具米”烘乾得到再造米。這種再造米的口感和真實大米差不多,但碳水吸收率卻比真實的大米少40%左右。在咚吃的第五代產品,品牌還引進了日本的極超低溫鎖鮮技術,這樣便可在正餐中新增高還原度的蔬菜。
目前咚吃已經推出100餘款菜品,每道菜品中都含有10個以上食材,原材料共有1000多種。而套餐裡的菜品越豐富,對供應鏈的考驗就越大。
好在俞立德創業之前,曾負責過上汽等汽車供應鏈的排產優化,他說:“如果把預製菜的原材料當成汽車零部件來看,其實代餐和汽車的供應鏈是異曲同工。”正因為對供應鏈的看重,咚吃沒有采用OEM代工的方式,而是選擇在珠三角自主研發了8條獨立生產線,來分別負責不同的產品。
此外咚吃還採用了訂閱制的送餐方式,每三天送一次餐,而這次三天份量的套餐大概只佔據使用者冰箱冷凍室的一層,便於存放。但這也要求供應鏈的反應速度要足夠快,才能避免延誤。 “因此我們的所有的生產計劃、物流計劃、冷倉管理等都是自己制定。供應鏈就是我們牌桌下面最強的能力。”
俞立德還記得2018年開始籌備咚吃的時候,全國的冷鏈建設還不成熟,只能自己解決冷鏈配送問題,所以咚吃採用了單倉配送全國的方式。而隨著咚吃在多個一線城市建設冷倉,並堅持多倉發貨的策略,就大幅度地降低了配送成本。於是咚吃就將省出來的成本補貼到食材上,選用更好的食材如日本鰻等。
“我們的供應鏈和成本結構都是為了更好地提升使用者體驗,雖然我們早期投入很大,但只要產品被市場大範圍地接受,咚吃的可防守性也是很強的。”俞立德表示。
看重私域、持續經營使用者
咚吃的21天體驗套餐定價在1780~1980元,平均每餐在33~37元,對此俞立德解釋道:“所有新品類剛出現時定價都會相對較高。因為新品類創造了新的使用者體驗,勢必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但新品類的優勢就在於它擁有市場的定價權。”
咚吃目前佈局了微信、抖音、小紅書等渠道,其中抖音渠道今年增長速度最快,包括抖音自播渠道和抖音IP矩陣。相比於花費重金在渠道上打廣告,俞立德更加看重私域的運營。咚吃將從各類渠道上獲取的新使用者,匯入品牌私域持續經營,再由老使用者不斷裂變新客群。目前咚吃的新老客戶比例相對穩定,保持在4:6左右。
咚吃看重私域,與其曾經走過的一段彎路有關。
2020年時,代餐市場比較狂熱,團隊認為渠道還有紅利,便走上了營銷驅動的路線,幾乎1年多都沒有持續迭代產品。“但在2021年初時,我們發現情況不太對,於是重新思考如何才能做一個長久的品牌。我們做了三件事,一是以使用者為驅動,二是服務觸點要規範,三是要把產品組合做豐富。”俞立德表示。
一套“組合拳”下來,使用者對咚吃產生了信任感,咚吃就可以藉助私域來圍繞使用者持續開發產品。 而俞立德認為私域的本質是心域——不是把使用者拉進群裡推銷產品,而是要走到使用者心中、和使用者交朋友、變成使用者依賴的小夥伴。
為此,咚吃建立了50人左右的營養師服務團隊,每個營養師都要匹配上千個使用者,在使用者減肥期間答疑解惑,並給出個性化的建議和鼓勵。由於使用者規模太大,咚吃自研了CRM系統來輔助管理,營養師需要每天記錄使用者的畫像、減重記錄和購買記錄等。同時咚吃也很重視挖掘與使用者的服務觸點,比如物流配送超時,咚吃的營養師就會主動幫使用者催發貨。
“我們從來不把服務看作成本,因為一旦建立使用者信任後,使用者消費的平均價值會越來越高,轉介紹率也會越來越高,於是品牌在營銷上的投入就會越來越低。 ”俞立德表示。
咚吃的服務也是讓很多消費者願意復購的理由之一,其中一位消費者認為“減肥中的心態也很重要,我不懂的東西營養師都會貼心地回覆,這讓我很有信心,減肥路上踩的坑也少了。”
隨著產品的不斷迭代和資金的大量投入,俞立德期望咚吃能在2022年實現單季度的盈利目標,並且第五代產品的NPS(淨推薦值)能夠突破50。(NPS指標越高,意味著品牌在市場上的好評越多。)
“以前大多數品牌都是依靠渠道不斷擴張,來佔據市場規模,但現在使用者觸點集中在幾大電商渠道上,這時使用者就成了品牌的核心戰場。我認為真正的品牌要以使用者為中心,從解決使用者的某個問題,到成為使用者某個問題的首選,最後成為使用者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俞立德表示。
本文為創業邦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創業邦將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如需轉載或有任何疑問,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 a16z和眾多知名DJ下注,Web3音樂創作公司Arpeggi Labs完成51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海外邦
- 21天掉8斤!好吃還能瘦的減肥餐,「咚吃」是怎麼做到的?
- 如果你不叫“李一男”,就別造車
- 快鯉魚首發丨「心寰科技」完成天使輪融資,元生創投領投
- 連蘋果播客都開始捲了
- 75元回收的衣服賣629元,多抓魚想多抓“魚”?
- 我們從蜜雪冰城招股書裡,找到了奈雪虧損的祕密
- 中國胃不愛,“輕食刺客”遇冷
- 融資丨「四正柏生物」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元山投資領投
- “羊毛出在豬身上”,奇葩邏輯造就商業帝國
- 媒體公關對接服務平臺Muck Rack完成1.8億美元A輪融資|海外邦
- 65歲寶潔前首席科學家,要做一個兒童“隱適美”
- 融資丨「脂禾生物」完成數千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順為資本領投
- 騰訊音樂的“病”香港上市“救”不了
- 資料AI公司Diveplane完成2500萬美元A輪融資丨海外邦
- 流媒體如何用創新來對抗經濟衰退和使用者下滑
- 數字化這劑良方,怎樣才能針對中小企業做到“良藥不苦口”?
- 為小米和一加提供服務,印度售後服務平臺Servify完成6500萬美元D輪融資丨海外邦
- Flipkart創始人和DCM下注,東南亞招聘平臺Glints完成5000萬美元D輪融資丨海外邦
- 紅杉印度領投,印度資料隱私初創公司Privado完成1400萬美元A輪融資丨海外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