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務:服務間如何通信?

語言: CN / TW / HK

在微服務架構中,會將一個完整的應用程序拆分成一組服務。這些服務之間需要經過協作,通過接口調用,才能組成一個完整的應用。

不同的服務部署在不同的機器上,或者同一個機器的多個容器中,進程間進行通信就不可避免了,也變得非常重要。

按種類來分,進程間的通信方式有很多種,比如遠程過程調用的 RESTful API 和 gRPC 、基於消息機制的異步方式等。

  • RESTful API :現在前後端分離比較流行,RESTful API 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REST 是一種使用 HTTP 協議的進程間通信機制,一般使用 Json 來傳遞數據;

  • gRPC :是一個高性能、開源和通用的 RPC 框架,基於 ProtoBuf ( Protocol Buffers ) 序列化協議開發,支持眾多開發語言。面向服務端和移動端,基於 HTTP/2 設計,帶來諸如雙向流、流控、頭部壓縮、單 TCP 連接上的多複用請求等特性;

  • 異步消息:使用消息中間件來實現,比如 RabbitMQ、Kafka 等。

按照交互方式來分,會有同步、異步。

  • 同步:客户端向服務端發起請求、等待服務端響應,等待的過程會造成阻塞;

  • 異步:客户端向服務端發起請求,服務端立即響應,不會造成阻塞,比如説消息隊列的發佈、訂閲方式。

這裏有幾個概念需要統一下語言:接口、客户端、服務端

  • 接口:如果使用的是消息機制,那麼接口就是由消息通道、類型和消息格式組成的;如果是基於 HTTP ,則是由 URL、HTTP 動詞和請求響應的格式來組成;當然,也可以是提供一組方法的類;

  • 客户端、服務端:説起客户端,第一印象容易想到瀏覽器、移動 APP ,這裏的客户端是指在調用和被調用的調用方,服務端就是被調用方。而接口的定義是由服務端來進行定義。

在前後端分離之前的單體應用中,當接口方法有變化時,進行代碼編譯就知道哪些地方需要調整,或者在 IDE 中進行接口方法引用的查找,也能很容易處理。

在微服務中,不同的服務可能是不同的團隊來進行開發,服務端接口的修改、滾動發佈等都需要有很好的兼容性和可用性。

一種方式是在接口中向下兼容,但時間越長代碼就會變得越複雜,比如:

  • 添加一些控制性的參數;

  • 接口方法新添加的參數需要給默認值;

  • 返回值可能也需要進行特殊處理。

另一種方式就是不向下兼容,所有的客户端需要進行代碼的調整來適應新的接口。在客户端代碼還沒有完全調整完之前,新老接口需要共存,共存有兩種方式:

  • 使用 URL 地址中添加版本號,比如:/api/v1/xxx , /api/v2/xxx ;

  • 在請求頭或消息體中添加版本號,接口方法中根據版本號來進行適配,調用對應版本的邏輯然後返回給客户端。

所以,一個設計良好的接口可以在暴露有用功能的同時隱藏實現細節,對於細節,可以進行擴展,修改,並不會影響到客户端的調用,這就要求在接口設計之前,需要先進行定義,經過多輪評審後再進行編碼實現。

好的設計自帶防腐層。

因為客户端和服務端是互相獨立的,服務端有時在特定時間內無法完全響應客户端的請求,可能是自己本身的故障,也可能是超過了負載。這時,客户端請求就會被阻塞,無限地等待。

有幾種方式可以來解決這個問題:

  • 設置超時:在等待請求響應時,不要無限阻塞,設置一個超時時間,超過時間就返回;

  • 根據負載能力,限制客户端請求的數量,超過上限,後面的請求直接返回失敗;

  • 對客户端請求進行監控,如果失敗的比例超過閾值,就進行熔斷,讓調用立即失敗。

現在有一些成熟的框架可以方便進行熔斷的處理,比如:.NET 中的 Polly、Spring Cloud 中的 Sentinel、Hystrix  。

在傳統軟件中,經常使用環境變量和配置文件來進行靜態地址的配置,而部署在雲端的分佈式微服務程序中,地址是動態的,那客户端怎麼能找到這些地址呢?這就需要用到服務發現。

服務發現就是客户端不再依賴一個靜態的固定地址去尋找服務端,而是根據一個路由名稱在服務註冊表去尋找服務端地址,服務端部署後會將地址寫入服務註冊表。

在微服務框架中,也有相關的框架來實現服務發現,比如:.NET 中的 consul 、Spring Cloud 中的 Eureka、Nacos 等。

對於實時性要求不高的場景,可以採用異步消息的方式來實現。比如刪除數據時,需要刪除數據中對應的附件信息、各種操作的日誌記錄、流程流轉中需要發送消息通知等。

使用異步消息有下面幾個好處:

  • 不需要知道是接收方的地址,只需要將消息發出去就行,發送方和接收方充分解耦;

  • 消息的消費者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當處理速度不夠時,可以橫向擴展多個消費者來進行處理;

  • 消息中間件在發送方和接收方中間起到一個緩衝的作用。

現在流行的開源中間件有 RabbitMQ、ActiveMQ、RokcetMQ、Kafka 等,選擇這些中間件時需要考慮:

  • 支持的編程語言;

  • 支持的消息標準;

  • 是否支持持久化?

  • 延遲是否在接受範圍之內?

  • 消息在處理時能否保持順序?

很多工作流引擎使用的是消息驅動機制,流程在流轉過程中需要保證消息是順序處理的,否則流程數據可能出現錯亂,如何在保證消息順序處理的情況下又能橫向進行擴展,這是一個挑戰。在 Kafka 中可以使用分片的方式進行解決。

上面介紹的是服務間通信的一些常用方式,瞭解了基本邏輯,在具體實踐時,無論是使用 .NET 技術棧還是 Java 技術棧來做微服務,就都不是什麼難事了。

希望本文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