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贖回那些賠錢的基金嗎?

語言: CN / TW / HK

對於基金投資者來說,幾乎沒有學問和技術問題,被考驗的只有人性。

作者 | 崔   鵬

從春節之後,這個問題就一直沒斷過:是不是應該把基金贖回來,或者定投基金先停一下好不好……

的確,自年初以來,中國內地、中國香港還有美國的股票指數都在下跌。特別是2020年那些風光無兩的“賽道投資者”基金,跌掉20%的已經算是比較幸運的。

不巧的是,很多投資者是在2020年或者2021年年初基金大熱的時候開始參與市場的。20%的折損已經讓他們這兩年的投資顆粒無收,這的確讓人揪心。

那麼公司人投資者應不應該在此時賣掉或者暫停定投基金呢?我們的思路應該再清晰一點。

首先, 決定是不是賣出基金之前,弄明白你持有的是不是“正經”的基金。 評價一隻基金夠不夠“正經”大概包括幾部分。比如,基金不要太小,也不要太大,另外,不要太怪——這一點有點類似於吃魚,特別是海魚,不要吃太大或者太小或者長相奇怪的魚,要不然,味道令人倒胃口和有毒的概率會增加很多倍。記得很小的時候,我住的大雜院裡鄰居大爺曾經圖新鮮買過一條一米五左右的鯊魚,並且把加工後的魚段給院裡每家都送了一份,那味道跟尿非常類似,我媽因為和大爺的太太發生過小矛盾而懷疑尿味究竟是魚本身就有的還是他們拿真的尿新增造成的——不過還好,我們打聽了一下,整個院子的人都說那魚有股尿味。

對於什麼是很怪的基金,有必要多說兩句。如果你是個不愛走尋常路的投資者,可能會在銀行客戶經理以及各種平臺推介的縫隙中發現一些基金。但即使齋戒沐浴、戒葷戒色一個星期後再閱讀它們的產品說明,你仍然看不懂其中一些規則——如果是這樣,你最好離它們遠一點。

“怪基金”基本上都是股票的牛市階段產生的,你看不懂是因為發明者在其中植入了槓桿或者某種有槓桿性質的衍生投資。這種升級有點類似於一個貪婪的毒品依賴者通過吸食的方式已經不能得到滿足,改用針頭直接把毒品注射到靜脈裡那種升級。起碼從“死得更快”的結果來看,這兩種升級是一樣的。

怪基金有時候看起來收益更高,這並不是因為它們更高明,而是由於槓桿在牛市中的作用。 可以肯定,在市場下跌或者上躥下跳的時候,怪基金們的表現會非常糟糕。

投資者不要試圖猜測牛市和熊市的時間排列,進而通過怪基金投機。這太難了,進化到現階段的人類還做不到。如果你發現自己在這方面有非同一般的天賦,那直接去做上帝好了,根本用不著買基金。更何況,心眼壞的基金公司還會藉助複雜的產品條款夾帶私貨。其實金融產品都存在這樣的問題,投資獲得收益,機構和投資者怎麼分錢,投資出現虧損,他們之間又怎麼分攤損失。所以,產品設計得越複雜,投資者就越難以知道基金公司給出的收益和損失分擔方案是否合理。大概很少有機構用天書一樣的條款催眠了客戶後,再故意把更有利於對方的分配方式偷偷加入約定中。所以, 根本不要對那些難以理解的怪基金抱有幻想。

為什麼投資者要撇除基金中那些怪頭怪腦的傢伙?原因很簡單,過小的和奇怪的基金往往很難維持,它們很可能在人們不注意的時候就因為個性化的原因被清盤了。過大的基金呢?它們一般是在牛市頂峰成立的非理性產品,經過一次下跌的洗禮,這種糖尿病型基金往往能瘦掉50%。

總之,為挑選一隻可以投資的基金設立的所有篩選條件都是為了一點—它能長久地維持下去。在這一基礎上,如果投資者還要在市場的不同階段擇時,就完全違背了挑選基金的初心。

為什麼會有公募基金這種投資方式呢?它就是為不熟悉股票投資、但是又想從股票市場分一杯羹的人準備的。如果是出於這種目的,那些想在他們預期市場將變得更糟時賣出基金的人,為什麼在當前又覺得自己比基金經理更具有挑選投資時間的能力呢?

成功的基金投資者相對股票投資者而言,要求相對較低,他們不需要做其他的事,只要能戰勝人類短期趨利的特性就夠了。但大多數基金投資者偏要挑戰更高難度的事。

那種買入正經基金,然後什麼都不操心的長期投資,我舉個自己的例子。

從2006年起我就持有一隻基金。它是個開放式的股票基金,在當時也不屬於網紅那類。在持有的過程中,它經歷了4次基金經理的變動,其中有3個基金經理籍籍無名。而在我持有這隻基金的16年時間裡,中國股市動盪不安,交替出現了4次大規模上漲和5次大規模下跌。

在這隻基金上,我選的是得到現金,而不是買入基金份額的分紅方式。這樣我就可以對它採取“買入然後去睡覺”的態度。

那麼到現在為止,它給我帶來了怎樣的投資收益呢?

總收益是380%,年化收益率(稅後)是10.3%。這個收益水平好於所有保守投資品種的年化收益。在股票市場上,也絕對能戰勝70%的普通投資者。一個不明就裡的人,能戰勝市場上70%的參與者,這種結果應該是可以令他滿意的。

我沒有把基金管理費的事加進來,因為那樣會導致基金類的話題太無趣。這就像《101次求婚》在現實中只用一個字就可以概括全部情節:林志玲演的女神說,“滾!”——經過編劇的裝傻充愣後,拍出來的浪漫電影足足演了一個半小時。

由此我想到了現在的基金投顧所遇到的問題。

當今有關部門儘量壓縮股票投資顧問業務,並認為基金投顧是個挺有價值的行業。這種考慮中可能忽略了基金投顧從業人員解決無聊情緒的問題。真正負責任的基金投顧,大概花一個小時就能用最有價值的語言解答客戶的所有問題,但之後呢,他的職業生涯上附著的時間怎麼打發?而其服務物件也會認為他是一個懶惰且無趣的,像老式座鐘裡的報時小鳥一樣的傢伙。

於是,想成為一名顧客和公司都喜歡的基金投顧,就需要不斷地和服務物件聊微信,慫恿他們在市場低迷時賣出基金,當參與者情緒更加高亢時,再慫恿他們以更高的價格買入。這麼做,從長期來說,基金投資者的收益降低了,但基金投顧和基金公司能拿到更多。

看來有的行業天生就具備劣幣驅除良幣的特性。

本文版權歸第一財經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2022年金字招牌大調查已經啟動啦,

快點選下圖來為你支援的品牌投票吧 

識別下圖二維碼,

即可購買2022年7月刊《00後出道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