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打造一款“中國版Bumble”

語言: CN / TW / HK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筆綴(ID:bichuo2020) ,作者:崔植源,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為什麼要做Dating產品

自探探被陌陌收購,激進式買量並被下架後,探探便開始走下坡路。產品泛化以及過度商業化雪上加霜,直至使用者規模被Soul超過。

但“左滑右滑”這種高效的dating產品模式,其實是很先進和高價值的。Tinder在全球非遊戲應用中有極高的收入,僅次於TikTok與YouTube這兩款超級DAU產品。

所以國內的機會在哪或者國內還有機會嗎?

首先我們先明確一下國內做交友產品的三種類型:

Dating產品:探探、積目

嚴肅交友:她說、青藤之戀

婚戀相親:世紀佳緣、百合網

從dating產品→嚴肅交友→婚戀相親是一種遞進式的關係,如果我們要找交友產品中較大的機會的話,顯然是在dating類產品中。

做dating產品,在初期找到一群高質量的核心使用者,是能夠以較低成本獲客的。當你的匹配效率足夠高時,這類使用者是很願意付費的,比如Tinder在在中國基本是0運營且產品還有bug的情況下,也有不錯的收入。她說的具體付費情況沒問過,但看身邊使用者的使用情況,付費率和ARPPU也是相當可以,青藤之戀的收入情況按現有使用者規模來看也是極為優秀了。

在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後,我們不需要去燒錢,就能把產品跑起來,也能有不錯的收入去養活團隊。dating產品的好處是使用者需求是相對長期的,LTV高,理論上使用者越是付費粘性越高 (保持匹配效率情況下) ,合理的商業化對於產品生態會是一個良性行為。

中國版Bumble是什麼

Bumble主打對女性使用者友好,對女性使用者的友好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女性優先。對於match上的一對男女使用者,也需要女使用者主動發起聊天的第一步;

不完全看臉。在個人卡片中加入了更多能豐滿使用者整體畫像的元素,包括生活照片、性格愛好習慣等等。

從這點上看,“她說”App是相對接近Bumble的,不過也因為各方面原因沒有能持續增長下去。

我們不需要也不能簡單去抄Bumble的模式, 而是需要搞清楚,如何真正從女性使用者角度出發,去做一款對女使用者友好的dating產品。

比如Soul,Soul能做起來的原因,除了踩到短視訊流量紅利外,會不會是因為產品實質上就是從女性角度出發的,解決了女性使用者需求,雖然不像Bumble那麼直接。看起來女性使用者在社交軟體中是queen一般的角色,但實際上社交效率是較低的,噪音太大,而且還有很大一部分顏值普通的女性存在社會結構中。

Soul作為一款“走心”、沒那麼強調顏值的產品,讓更多的女性使用者能夠平權 (相對於顏值極佳的其他女使用者) 地在產品中獲得良好的使用體驗。女性使用者的活躍,帶動起男使用者活躍,盤活起整個產品的生態與生命力。所以我們能看到各種Soul網戀奔現的大型車禍現場,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是舒克遇上貝塔。

再舉一個可能反常識的事實,對於婚戀相親公司,比如百合網、世紀佳緣,男性使用者與女性使用者的比例大概是8:2,然後這20%的女使用者貢獻了80%的收入。 女使用者畫像是高學歷、高收入、高年齡。

中國版Bumble怎麼做

幾乎每個社交產品都在解決一個問題,怎麼避免女性使用者流失或者怎麼去做女性使用者增長。解決方案無非是怎麼更“走心”,設定各種興趣屬性和人群畫像。或者是怎麼去減少女性使用者被騷擾被打擾的頻度,提高女使用者匹配效率。

但這些產品都做得太直男思維了,完全是站在男使用者視角下去想女使用者應該會喜歡什麼,沒有真正去思考應該給女使用者提供怎樣的“能夠被她們喜歡熱愛”的產品。

對於做社交做交友的產品,顏值即正義,看臉看照片就足夠了。Tinder已經是非常優秀的產品了,不需要再畫蛇添足。我們要做的,就是在Tinder基礎上去做細分使用者或小眾人群,比如積目在早期階段就是個例子。

女使用者是產品的靈魂沒錯,但留住和吸引女使用者的不是平臺的規則設定,而是平臺有沒有足夠優質且能匹配到的配得上這些女使用者的男使用者,簡單說就是帥哥多不多。

去做一款真正給女性使用者準備的社交產品

產品冷啟動階段定向去找100個8~9分男性,年輕、帥氣、身材好,乾淨得體、穿著有品位。

男使用者高度強稽核嚴門檻,包括產品發展至相對成熟階段,對於男使用者也會是嚴控的,但質量會相對放低標準。女使用者積極做增長,不會嚴控進入,但會優先找7~8分標準使用者,並維持男使用者平均顏值比女使用者高一些的水平。

對於女使用者,在使用產品過程中,將持續發現好看帥氣有型的男生,並可以右滑選擇喜歡。

對於男使用者,則不再需要像其他dating產品一樣去浪費時間右滑撒網,而是直接能看到哪些女使用者選擇了對他的喜歡,再決定是否進行匹配或者忽略。

在這種產品模式設計下,於女使用者而言,這是一個“白馬會”平臺,可以在上面充分享受挑選帥哥的快樂;於男使用者而言,他將是古代的君王,可以在上面直接選妃,不用再浪費其他心力。

我問過一個朋友,按照這種模式,當一個8~9分男生,看到有一些6~8分女生對他喜歡,他會怎麼選擇,朋友說:“那當然是全部滑啊。”

小孩子才做選擇題,成年人當然是我全都要。這樣的產品設計下來,使用者的社交匹配效率會顯著好於其他dating產品,使用者體驗也會是同類產品中最好的。我們做的就是讓高分男匹配到分低於他的女性使用者 (或者說讓女使用者去匹配男神的) ,而不是讓男屌絲去匹配女神。

我是一個追求產品極簡的人,做產品尤其是社交產品都應該是喬布斯風,其他的都是異端。所以我甚至想過產品乾脆IM功能也別有,使用者雙方匹配後,一方直接能看到另一方微訊號,直接去加微信就好。 (所以也別再問如果使用者聊到後面加微信怎麼辦,因為我就是想讓使用者加微信慢慢去聊)

會遇到的困難

遇到的困難想必也會有許多, 但最直接的一定還是流量從哪來。

我本來覺得我的思路、出發點足夠好,找最帥的男使用者來引流女使用者,匹配效率足夠高且體驗好,所以產品一定不會缺使用者。但這樣想可能還是過於理想主義。

就好像我做了一個消費品或者什麼線下店,雖然各方面都做得足夠好,顯著高於市場其他水平,但也還是需要投放需要營銷去獲客增長,做使用者觸達。

不過既然產品足夠好,那麼對於使用者消費者和市場就還是有致命性的,能夠做到較低的獲客水平,考慮到各種低成本的營銷增長手段與傳播方式。

小結

因為女性使用者被忽略,市場沒有能真正從女使用者角度出發去做的產品,巨大需求沒有被滿足。所以以優質高分男使用者作為核心資產,通過高稽核高門檻嚴控男使用者進入質量,引流女性使用者。再通過區別於傳統dating產品的匹配模式設計,提高雙方匹配效率,達成良好的產品使用體驗。

題外話

除了上述做dating產品的思路外,還有一種通過年齡區分,只做年輕人產品的思路。

年前去杭州出差,因為有看線下業態,所以被安利了杭州去年最網紅的夜店boomshake。找了個吧檯位拿電腦寫了3個小時會議紀要,感受了下boomshake的環境與氛圍。

Boomshake除了因為王思聰和各路網紅帶火,以及位置好 (杭州嘉裡中心) 外,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來玩的都是特年輕的年輕人,95之後00左右。

去年消費行業研究下來,我發現90後和85後沒有代溝,但90跟95後是開始有代溝的。真正的年輕人不喜歡跟90後中年人玩,包括穿一樣用一樣吃一樣的。old-school的大夜店年輕人不喜歡去了,會去hiphop吧這樣的小店。這與社交產品dating產品是不謀而合的。

年輕人持續對更好更酷的產品有需求,所以如果能做一個使用者註冊門檻控制在95後,整個產品的UI形象設計產品設計都非常潮和前衛,應該也很有機會,但能做到這一點挺難的。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筆綴(ID:bichuo2020) ,作者:崔植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