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視電視還活著,但它和電視市場都不再是往日模樣

語言: CN / TW / HK

你還記得樂視電視嗎?

在樂視尚能正常運營的時期,手機和電視是這家企業在線上影片外最廣為人知的產品,“出圈點”還驚人地一致——以相當誘人的售價,給消費者提供同級別產品上還難以見到的硬體規格。 不計成本的投入,讓樂視手機和電視在相當短的時間內爆火,獲得相當大的市場份額。

樂視來得快去得也快,傳出鉅額虧損訊息後樂視手機和電視的聲量很快就低了下去,也不再舉行盛大的產品釋出會,逐漸變得很少有人提起。可這並不意味著它們就此退出舞臺,低調多日的樂視電視就在5月7日宣佈舉行8週年慶活動,品牌活力似乎不減當年。

活著,卻無往日威風

2017年,樂視爆出一系列財務問題,原本可觀的盈利表現一夜之間變成了上百億虧損,橫跨影視內容採編製作、線上播放以及手機電視等裝置的“生態”驟然崩塌。賈躍亭老鄉孫巨集斌成為白衣騎士,掏出上百億真金白銀試圖挽救樂視已有業務,樂視電視就在這個時候迎來轉機。

隨著融創集團注資併成為第二大股東,樂視電視的運營主體更名為樂融致新電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而後在2018年底正式成為融創系的一部分。獲得救贖的電視業務曾短暫使用過樂融中文品牌, 無論是官網還是電商渠道,現在的品牌名都改回了外界都更熟悉的樂視超級電視。

這並不代表樂視電視正在變回以前的模樣,更多的還是如我們猜測的那樣,期望以“樂視”之名保留公眾眼中的認知度。樂融致新CEO張巍在2021年初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電視業務為主的樂融致新早就和當時“欠122億”的樂視影片分開了,只不過後者仍持有這家公司的股份。

往日輝煌已不再,張巍也承認不會再大量燒錢換取銷量第一,現在的樂視電視主要集中於維持存量的使用者正在使用的電視的運營,以及每年一定數量的銷售。根據採訪中提到的樂視電視現狀: 2020年銷售規模約為40萬~50萬臺,樂融致新整個團隊在240-250人左右。

樂視電視最火熱的2016年,年銷量達到約700萬臺,使用者保有量超1000萬,在第二年,銷售規模就變成了“未被傳統電視企業甩開”,如今僅有十分之一不到。小米電視承接了一部分市場規模,在2019年於國內市場售出1046萬臺,在零部件供應不足的2020年也有超900萬銷量。

樂視電視的“鼎盛”是用鉅額虧損換來了市場, 樂視2016年財報顯示,含手機電視等在內的終端業務收入達到101.16億元,成本卻有139.58億元之多。 作為對比,小米的電視業務和IoT、生活消費品共同計算,在全球千萬臺出貨背景下保持著10%以上毛利率。

在各大社群,我們仍能看到不少消費者認可樂視電視品牌,當初的高規格高性價比在市場上留下了印記。但這些消費者也深知,樂視電視的研發、運營、銷售、售後規模早已大幅縮減,他們表達出了對如今能否提供應有服務能力的擔心,不願買到有精力銷售沒精力維護的產品。

高性價比高規格也成往事

存活至今的樂視電視,有沒有在產品層面保留昔日的驕傲呢?

2016年時,樂視電視最有競爭力的產品是超4系列,率先將55英寸/43英寸4K電視拉到了2000元~3000元新低。硬體規格相當搶眼,在電視還普遍使用1GB記憶體、小核心晶片的時候,就標配提供了3GB+32GB和A72大核心晶片。 規格領先 到2019年都有使用者在詢問是否有存貨。

很可惜,2021年的樂視電視已經不是高規格高性價比的代表。目前在售產品都不再有過分突出的產品特徵,從外觀設計到螢幕規格再到硬體效能,都和同價位的中低端電視拉不開差距。像43英寸1080P螢幕、1GB+8GB儲存組合等,明顯缺乏亮點的產品配置在樂視電視上很常見。

不過樂視電視並不打算完全和過去的品牌形象切割開,會在產品營銷上擦邊球式地打價效比牌,讓消費者看著還覺得和過去的樂視電視一脈相承。樂視電視現在有超5、F、G三個主要系列,其中售價在1000元內到3000元內的F系列是出貨主力,F55在京東使用者評價已過萬。

以F55為例,樂視電視提出了能夠更輕薄的OD20技術概念,表示電視具備“極為先進”的3.5mm耳機介面,以及“大儲存”和“專業”電視晶片。外觀採用屏佔比達到97%的全面屏設計,採用4K面板並支援HDR,搭載EUI8.0系統提供語音功能。

但實際上,這款電視的螢幕還是有“小書包”的直下式背光,沒有和同級別產品形成區隔,支援的是HDR解碼而非顯示。晶片是效能較超4弱化許多的Mstar 6A948,儲存只有2GB+16GB。語音功能依賴遙控器按鍵,在介面數量上也僅有兩個HDMI 2.0和兩個USB 2.0。

樂視電視F55的配置和傳統電視廠商的產品比較算是有來有回,面對同樣是2000元出頭售價的網際網路品牌電視就不一樣了:OPPO K9面板和晶片素質談不上多好,但在成本限制下依然提供了經過逐臺校準的螢幕、2*15W揚聲器,有遠場語音、5GHz Wi-Fi、三個HDMI介面。

樂視電視在產品層面上的變化讓我想起了魅族,同樣是有過千萬級銷量的高光時刻,同樣在跌落谷底後精簡產品線試圖重新出發。不同的是, 現在的魅族手機可以在差異化上說得出個一二三四,樂視電視就幾乎沒有存在感,受限於成本和定位只能“泯然眾人矣”。

“生態化反”不過是笑話

提起樂視從無到有再從光鮮走到今天的關鍵人物賈躍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兩個詞,除了下週回國就一定是生態化反。一個詞就想將公司內原本關係不大的各項業務聯絡起來,讓人感覺賈老闆吹噓的“樂視帝國”一下子全明白了,又總會覺得哪裡不太對勁。

誠然,圍繞核心產品建立起來的應用、內容、配件、周邊產品生態,是每一家規模成型的智慧裝置廠商都會做的事情,電視也不例外。只不過相較於華為們今日已做得有聲有色的大屏應用生態,以及跨裝置的任務流傳體驗, 樂視提出的生態更像是漂浮在天上的大餅。

來到現在,樂視電視自然不存在“化反”一說,即使使用者有心想要它具備一些拓展能力,也和那些消費者記不住名字的普通電視沒區別。的確具備安裝應用、從手機無線投屏的功能,但也僅限於此,除此之外就只是再常見不過的獨立大屏裝置而已。

樂視電視的確嘗試過給電視提供一些生態產品,諸如外接音響、遊戲手柄、無線耳機等等,甚至還有過讓電視在效能落伍後,繼續為使用者提供服務的外接機頂盒+迴音壁產品。可是,現在的樂視電視無論是財力還是人力都不可能投入電視以外業務,生態能力也就無從談起。

樂視影片+樂視電視的組合拳,本是這塊業務在當初最被人看好的一點:線上影片業務囊括最有人氣的影視劇、體育節目、電影、綜藝,本就獲得不小關注,電視的高規格則讓使用者有了一個最佳的消費場景,可以順水推舟讓影片會員轉化為電視使用者,反之亦然。

隨著樂視失去了源源不斷的資金投入,原先傲視國內線上影片網站的強勢版權內容“斷糧”,逐步下線不再有原有的吸引力。樂視電視無法享受樂視影片的協同效應,產品頁主推的線上影片變成了騰訊影片、芒果和華數TV,而這些在任何一款電視上都能看到。

結語

樂視電視仍在運營,也有消費者還記得,還會選購。

但一度大張旗鼓的樂視電視已不復存在,大家獲得了教訓:大幅虧本並不能維持品牌長期運營,低效率的生態協同也不能發揮出想象中的效果。電視市場整體規模收緊,各廠商電視產品規劃也變得保守,看起來變得比以往合理許多。

不能否認的是,樂視電視曾經在硬體規格上的高調投入,讓消費者見識到了電視體驗提升的新空間,一定程度上啟發了近兩年的中高階電視需求。只是,我們不知道同樣兼具高規格高性價比的電視產品,需要消費者等到何年何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