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為醫藥電商開處方?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湃客工坊(ID:thesparker) ,作者:金夢恬、趙婧然、施好音、呂欣霖、楊昀潞、劉江南,指導老師:周葆華、徐笛、崔迪,編輯:章靛,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資料新聞與視覺化》(本科生)課程專欄出品,運營編輯:胡雅婷,首發於澎湃新聞“湃客·有數”欄目,經授權轉載,原文標題:《快遞送來的“處方藥”,靠譜嗎?》,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今年三月,受痛經摺磨的劉思言在阿里健康大藥房下單了一副桂枝茯苓膠囊,手機頁面上的操作方便快捷,滿減、包郵等減價措施也讓網上零售的價格比線下店便宜不少。線上購藥的優勢給劉思言帶來了滿意的購物體驗,而她這一單,只是線上藥品交易大軍的千萬分之一。
互聯經濟席捲市場,藥品上網也已箭在弦上。多年來,關於何時、如何開放線上購藥的討論層出不窮,終於在2021年迎來拉鋸的終局。
4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釋出了《關於服務“六穩”“六保”進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關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在確保電子處方來源真實可靠的前提下,允許網路銷售除國家實行特殊管理的藥品以外的處方藥”。網售處方藥或將在全國範圍內解禁。
多年來,網際網路的閥門一直在“開”“合”之間來回試探。
漫長的試水過程自2000年起就拉開序幕。那年,我國開始在部分省市進行非處方藥網路售藥試點。自此,政策進入“放開”與“收緊”的反覆搖擺中。
“處方藥”是最大的搖擺點:由於處方藥具有毒副作用, 線下必須要由有開具處方權的執業醫師或者執業助理開出處方,才能到醫院藥房或者藥店購買。
是什麼讓“放開線上購藥”政策在反覆“遲疑”後還是做出決定?當其終於迎來全面開閘後,在改變著的又是什麼?
頭部電商都開始賣藥了?
與政策的權衡同時發生的,是處方藥市場一路高歌猛進。
根據京東健康2020年11月在港交所釋出的招股書,線上醫藥市場正在快速擴張,線上零售藥店的增長勢頭尤其旺盛。在細分市場中,處方藥預計會成為未來所佔份額最大的一類:預計至2026年,其將超過非處方藥佔比,2030年,其市場份額或將突破3000億元。
這個巨大的市場又是如何構成的?
現階段,我國處方藥的售賣平臺可分為三類: 醫療服務網上平臺、既有電商平臺和線下實體醫院。
“線上購藥”政策的放寬主要針對入駐電商平臺的藥品零售商。近年來,幾大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加碼醫藥電商領域:阿里健康領跑線上售藥,京東健康赴港上市,蘇寧易購申請“蘇寧大藥房”“蘇寧健康”商標……藥品產業登上電商快艇,衍生出了新的購藥邏輯。
作為“消費者”的患者,電商平臺正在賣什麼?
以淘寶為例,醫藥相關商品在該平臺上大致分類為“處方藥”“OTC”“保健食品”及其它未標明商品。以“藥”為關鍵詞得到的4982條資料中,非處方藥銷售佔七成。
進一步從藥品種類細分,通過選取四種需求中淘寶銷量較高的兩類藥品,並統計其賣家銷售數發現, 慢性病、急性感冒和其他類藥物均為線上零售藥店的“基本配置”,其餘如優思明 (避孕藥) 和金戈 (男性功能藥物) 等特殊處方藥也佔了不小份額。
相比之下, 精神類藥物的銷售和購買審查則更為嚴格。 記者嘗試在淘寶平臺上搜索常見的治療精神分裂的藥物“奮乃靜”,網頁卻顯示“沒有相關商品”,只能通過進入藥房的渠道查詢獲得。
淘寶搜尋“奮乃靜”搜尋結果
買家又在買什麼?平臺經濟固有的優勢加持線上藥品售賣,患者無須去往醫院掛號問診即可取得藥品。在被網際網路賦予更多選擇自由的同時,他們在購藥時的角色也第一次如此接近“消費者”。
在收集到的淘寶25560條商品評論中, “價格”“效果”“速度”“正品”是最常被提到的評價維度。 例如曾受益於線上購藥的微博使用者“送我一蓑煙雨JK”說,當時 “醫生開的藥我這小地方沒有” 。在距離這道難關前,電商遍佈的藤蔓成為了少見疾病救命的繩索。
因大部分藥品本身高度對症,藥品之外往往產生出與配套服務有關的的患者需求。 例如精神類藥物的購買者著重提到了“回訪”。
患有抑鬱症的姜欣雨 (化名) 曾於2020年11月在阿里健康大藥房線上購買了此類藥品,並於約一週後 (一個療程) 收到了自稱阿里藥房藥師使用企業號碼打來的回訪電話。在近十分鐘的時間裡,對方向她詢問了病史、首診醫院、藥物是否有副作用等問題。
此外,慢性病藥物患者由於具有延續性的用藥需求,更多看重“長期服務”和“價格波動”;急性感冒患者強調“速度”;避孕藥等藥物的購買者則將“隱私保護”需求提至高位。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也成為評論中的常見詞彙。根據百度搜索指數資料,在2020年疫情最嚴重的幾個月中,“網上買藥”搜尋量激增,在2020.1.27~2020.2.2期間達1266次。“非必要不去醫院”的攔截線彼端,是高速旋轉的網際網路和物流產業。
“大家都是老江湖了”
新的機遇,往往伴生新的問題。
在淘寶評論中,藥品保質期是常見的負面話題:“藥品快到保質期”、“壓箱藥”往往會成為買家打差評的理由。這類理由在以往通常出現在網售打折食品,如牛奶等商品的評論區。 電商平臺的慣有問題,也被複制到了藥品這一特殊商品的銷售上。
無數的個體體驗皆呈現出冰山的某一角:“是否正品”“網路處方單、身份資訊的真實性”“退貨困難”“藥品促銷不合適”“效果不好”……逐漸拼湊出海平面下,線上藥品售賣或許面臨著更大的流程隱患。
記者根據市場內流通的主要處方藥種類,在京東大藥房和阿里健康平臺分別下單了三種處方藥,分別為精神類藥物 (左洛複鹽酸舍曲林片) 、抗生素 (頭孢克肟顆粒) 以及慢性病常用藥 (酒石酸美託洛爾片[用於治療高血壓]) 。其中,精神類藥物稽核相對嚴格,下單支付後如果在24小時內不能提交處方單和病歷證明,即視為訂單取消,平臺自動退款。
阿里鍵康大藥房傳送的退款簡訊
抗生素和慢性病常用藥的購買則較為容易:支付之後只需提交實名資訊,勾選疾病選項,平臺將安排醫生進行一對一網上問診並開具處方單,之後由藥房藥師稽核通過,就可以安排藥品配送。
比起為了核實患者用藥需求而開具處方單的目的,線上問診過程更像是平臺為完成規定動作,引導消費者走了個過場:只需要勾選頁面自動給出的疾病選項,並勾選“確認曾線上下醫院確診”就可以輕鬆進入醫生問診介面進行問診,期間無需任何證明。
其中,“京東大藥房”的醫生問診介面更是不用任何手動操作, 藥店和患者雙方的對話全程皆由系統自動回覆,短短2分鐘就開到了具有醫生簽印的電子處方單。
記者線上購買藥品過程(00:33)
便利化的流程在某種程度上削弱了安全購藥稽核的有效性。
“大家都是老江湖了”,姜欣雨回憶起那通自稱阿里大藥房藥師打來的回訪電話時,如此評價道。 比起線下醫院長達一小時的仔細詢問,這通電話“撐死十分鐘”。
2020年12月,微博使用者“就叫楊未來”稱,因長期複診的醫生停診,便憑藉醫師開具的處方單網上買藥。“今兒收到京東大藥房這個執業藥師溫馨提示,有點瑟瑟發抖,感覺是生怕我死不了,所以加大藥量早點送走我的既視感……”在他配的截圖上,阿里藥房藥師提醒他“一次3粒,一日2次”,據他稱,這已然超出了醫院開具的劑量。
這位藥師是誰?開具的處方是否可信?當記者試圖核查時,卻發現如同將手伸入了一個不透明的箱子, 開方者沒有真實姓名,沒有藥師編號,只頂著一個共同的名字:“平臺”。
誰在開方?
在消費者輕而易舉拆開裝著藥品的快遞盒子時,又是誰在那個更大的箱子裡?
據天眼查的五千條資料顯示,開展網際網路藥品交易服務的企業,其經營範圍除了“醫藥”之外,還延展到了如“食品”“電子技術”“服裝”等多個領域。以“廣東省藥品交易有限公司”為例,其經營範圍除了“網際網路藥品交易服務”外,還包括“計算機技術開發”“ 場地租賃”“ 廣告業”“資訊科技諮詢服務”等。
天眼查顯示某公司經營情況
在地理維度,我國大陸在業或存續的網上藥店所在地以東部沿海地區為主, 廣東省則是註冊藥店最多的地區。 自2012~2017年國家逐步開放地區網上藥店註冊,各地註冊藥店數量都呈現較快速度的增長。
而這些遍地開花的線上藥店,多數依託於電商平臺的土壤。記者在天眼查以“線上藥房”為關鍵詞進行搜尋,並按照註冊資本從大到小排序,選取了前10家銷售處方藥的藥品零售企業,具體調查了其入駐電商平臺的情況。
這10家藥店在“淘寶”和“京東”兩大電商平臺已有一定的使用者基礎,進駐蘇寧易購的數量則相對較少,且已經入駐的藥店獲得的關注量均較少,與兩大平臺有著量級的差距。 在入駐平臺的零售藥店享受著平臺本身的大基數使用者流量時,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平臺邏輯的裹挾。
頒佈資質是抗拒裹挾的方法之一。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只有藥品零售連鎖企業有資格開設網上零售藥店,且須具備《網際網路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和《網際網路藥品資訊服務資格證書》兩份憑證。其中《網際網路藥品資訊服務資格證》又分為經營性與非經營性兩種,經營性資格證意味著批准企業開展通過網際網路向上網使用者有償提供藥品 (含醫療器械) 資訊的服務活動,非經營性則意味著企業只能無償提供藥品資訊。
簡言之,《網際網路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是入場的關鍵門票,C字號的證書證明了店家可以向個人消費者提供零售服務。
那麼,已進場的藥店經得起“檢票”嗎?
根據國家藥監局網站的查詢結果, 這十所調查藥店中,只有3所藥店持有的《網際網路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仍在有效期內。 除此之外,就《網際網路藥品資訊服務資格證書》的持有情況看,有3所既沒有提供在有效期內的經營性《網際網路藥品資訊服務資格證書》,也沒有提供在有效期內的非經營性的《網際網路藥品資訊服務資格證書》。
10所藥房中, 兩項資格證書都齊全並在有效期內的只有2所藥房, 分別是“益豐大藥房”和“健之佳大藥房”,其餘的8所都存在資格證書到期、缺失的情況。
除此之外,同一連鎖藥店不同的加盟商擁有的資質往往參差不齊。以海王星辰一家為例,其註冊地在深圳的網店資質完整且在有效期內,註冊地在武漢的網店其資質則已經過期。但截至目前, 這10家藥店皆在正常經營,未出現任何因資質不符而受到影響或暫停經營的跡象。
消費者又如何檢視藥店是否具有資質?
以十家藥房在淘寶的店鋪首頁為例,資質是否呈現、在哪裡呈現、呈現數量截然不同。甚至在海王星辰藥店的首頁,奪人眼球的頁面設計中忽視了資質證明的呈現。
與線下“資格證書須在顯眼位置”不同,電商“美化商品”、“吸引消費者”的一貫宣傳思路則在無形中弱化了資質的重要性—— 當消費者被琳琅滿目的商品頁吸引時,藥品安全所依託的種種資格卻被塞進了盲區。
5月22日,記者在“天眼查”中以“處方藥”為關鍵詞進行搜尋,結果數量達到77400條,而關鍵詞“網際網路藥品交易服務”的搜尋結果為10153條,輸入關鍵詞“網際網路藥品交易服務證書”時,顯示的結果則只有144條。“網際網路藥品交易服務證書”是合法開展網路銷售藥品的必要憑證,從重要性來看,它本應被放在企業相關資質的顯眼位置。
市場利潤的誘惑與嚴格的資質發放產生巨大的落差,隨著政策放開,一股腦湧入帶來的混亂,正盤旋在線上藥品銷售行業上空。
據國家藥品監督局資料,我國執業藥師註冊量已達到941978人,但在網際網路上,直到在對話方塊中按下“傳送”的那一刻,患者都不知道對面開具藥方和診斷的是誰,也不知道對方開具的劑量是否可信。
——當消費者的手伸入箱子時,是誰在為他們診脈?
藥品也要“猜你喜歡”?
當在網站上搜索大量藥品之後,淘寶等電商平臺開始以“猜你喜歡”之名,反覆向記者推送各類藥品,避孕藥、退燒藥、降壓藥……琳琅滿目、應有盡有。
更直接的促銷手段在零售商打出的廣告中: 滿減、搭配銷售、優惠券、包郵……售藥依靠噱頭,比價成為常態。
以淘寶為例,“包郵”、“滿減”和“折扣”是如今線上藥品的主要促銷方式,而隱私配送和貨到付款則是針對特殊需求推出的商品宣傳手段。在15000條搜尋結果中,有近十分之一的藥品同時採取了“包郵”、“滿減”和“折扣”三種促銷方式。
部分商家還會通過“搭配減價”來推動購買—— 琳琅滿目的“多盒優惠”的背後,是對處方藥的泛濫銷售。
淘寶上藥品促銷頁面
根據《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廣告審查管理暫行辦法》 (2019年公佈) , 藥品廣告不應含有“熱銷、搶購、試用”、“家庭必備、免費治療、免費贈送”等誘導性內容。 但在線上,推薦演算法和贈送宣傳比比皆是,形成邊界模糊的灰色地帶。
原國家食藥監總局執業藥師資格認證中心常務顧問康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網售處方藥的很多亂象都與藥品脫離了醫療、把藥品當商品有關。比如,處方藥在網上搞滿減促銷、搭配銷售、以買藥品贈藥品、買商品贈藥品等方式向公眾贈送處方藥和甲類非處方藥,都是眼裡“有藥無醫”的體現。 賣藥成為一次性買賣,是將藥品孤立地看待,而沒有把藥品當成醫療的組成部分。
對比之下,國外的處方藥網路售賣發展更早,相關制度也更加成熟。美國網上藥店遵循嚴格的准入制度,需要有州藥房理事會 (State Board of Pharmacy,SBP) 的強制認證和美國藥房理事會協會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oards of Pharmacy,NABP) 的自願認證。德國網上藥店也實行嚴格管制,僅有藥房能夠在網上售賣處方藥。
NABP網站
處方藥特殊性與電商邏輯的平衡,仍需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至少可以明確的是, 藥品安全是不容妥協的。
“但願世間無疾苦,寧可架上藥生塵” 。 ——這則百年前湖南中藥店鋪門前的對聯,如今仍是醫藥行業的理想之歌。
資料說明
[1]法治週末 網售處方藥政策一波三折 連鎖零售藥店或為最大贏家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9-02-20/doc-ihrfqzka7428875.shtml
[2]中國經營報 網售處方藥“開閘”,醫藥電商的春天來了?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4864786536454125&wfr=spider&for=pc
[3]北京日報 網售處方藥解禁調查:允許患者先買藥後補處方,客服誘導賣藥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543059
[4]健康時報 網售處方藥有望放開,專家表示需解開兩大症結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4051769211368168&wfr=spider&for=pc
[5]新浪醫藥 處方藥“上網”生死局http://www.iyiou.com/analysis/20190807108134
[6]劉軍軍 & 王高玲.(2019).國外網售處方藥監管模式的經驗及啟示. 中國藥事(10),1187-1192. doi:10.16153/j.1002-7777.2019.10.016.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湃客工坊(ID:thesparker) ,作者:金夢恬、趙婧然、施好音、呂欣霖、楊昀潞、劉江南,指導老師:周葆華、徐笛、崔迪,編輯:章靛,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資料新聞與視覺化》(本科生)課程專欄出品
- 誰在為醫藥電商開處方?
- 暴露所有個人資訊後,我成了一名刷手
- 養成訂閱一份雜誌的習慣吧,重新定義你的身份
- 水平分工和反全球化,才是晶片短缺的罪魁禍首
- 如何在城市裡快樂地種菜?
- 吳亦凡都美竹事件,我想說的話和強調的資訊
- SaaS產品,很難做嗎?
- 下一代太陽能光熱發電儲熱技術新進展
- 航空行動通訊的演進
- 傳統發酵食品產業技術如何轉型升級?
- 美國GPS的前生今世
- “連帶賠償責任”,是怎樣拖垮公司的?
- 追問新消費:市場沒有變大,到底什麼發生了變化
- 暴雨來襲,古代排水系統比你想象得更高階
- 如果民科有了權力,他們會幹出什麼樣的事?
- 這家開發“微信自動搶紅包”app的公司,栽了
- 瘦素有多重要?調節食慾,還能促進大腦發育
- 聚焦點:如何預判市場風格?
- 美國網課市場,野蠻生長
- 幾個視覺模型,洞察差異化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