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馬智行(Pony.ai)獲批在加州測試無人駕駛汽車
根據外媒報道,美國東部時間5月22日下午,中國機器人公司Pony.ai 已獲得加州監管機構的許可,在三個城市指定的街道上測試無人駕駛汽車。
目前,雖然共有55家公司擁有使用安全駕駛員測試自動駕駛車輛的有效許可證,但獲得無人駕駛車輛許可的卻並不常見。Pony是第八家在該州獲得無人駕駛測試許可的公司,其他包括中國公司AutoX、百度和weide,以及美國企業Cruise、Nuro、Waymo和Zoox。但是,目前只有Nuro獲得了所謂的部署許可,允許其進行商業運營。
可以說,負責監管自動車輛測試的加州機動車輛管理局(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Motor Vehicles)頒發的許可證,擴充套件了Pony在該州的現有活動。
自 2017 年以來,Pony 已獲准在加利福尼亞州與安全駕駛員一起測試自動駕駛車輛,但新許可證將允許其在沒有安全駕駛員的情況下,將能夠在弗裡蒙特、米爾皮塔斯和歐文的指定街道上測試六輛無人駕駛的自動駕駛汽車。
而且,車輛設計為在晴朗的天氣和輕降水下,在時速限制為45英里或更少的公路上行駛。測試最初將於平日上午 10 點到下午 3 點,在弗裡蒙特和米爾皮塔斯進行。
同時,獲得這些無人駕駛許可證的公司,必須提供保險或相當於500萬美元的債券的證據,並遵循其他幾項規則。比如,培訓遠端操作員的技術。根據規定,無人駕駛測試許可證持有者還必須在10天內,向DMV報告涉及無人駕駛測試車輛的任何碰撞,並提交年度事故報告。
Pony.ai 由前百度開發者James Peng和樓天成於2016年創立,在相對短暫的存在時間內已經獲得了許多合作伙伴和投資者。去年11月,該公司表示,在獲得2.67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後,其估值已達到53億美元。同時,該公司在中國和加州開展業務,自成立以來已經籌集了超過10億美元,其中包括來自豐田的4億美元。此外,Pony 與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包括博世、現代和豐田)建立了多個合作關係或合作關係。
目前,Pony正在打造一款不可知的虛擬驅動程式,適用於從小型汽車到大型卡車等各種大小的車輛,並在拼車和物流(配送)服務網路上運營。早在2019年,該公司就表示正在與OEM和供應商合作,將其自動化技術應用於長途卡車市場。但其最出名的是它圍繞機器人計程車所做的努力。
如今,Pony已經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弗裡蒙特和歐文以及中國廣州進行了拼車測試。2019年,一支配備自駕系統的電動、自主現代科納交叉車隊從 Pony.ai 和Via的騎行平臺開始在公共道路上穿梭客戶。這項名為BotRide的機器人計程車服務並不是無人駕駛服務,因為在任何時候都有一名安全駕駛員在駕駛。BotRide試點於2020年1月結束。
隨後,該公司開始在歐文地區運營名為“ponpilot”的公共機器人計程車服務。隨著COVID-19大流行席捲全球,小馬將機器人計程車服務從接送乘客轉變為運送包裹。今年4月,Pony.ai 宣佈已與電子商務平臺Yamibuy合作,為歐文的客戶提供自動最後一英里送貨服務。Pony.ai 當時表示,推出新的送貨服務是為了提供額外的容量,以應對COVID-19大流行引發的線上訂單激增。
(雷鋒網雷鋒網 (公眾號:雷鋒網) 雷鋒網)
雷鋒網版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 轉載須知 。
- 元宇宙大門前,Wi-Fi 7喊出「芝麻開門」
- 科亞醫療深脈分數在魯上市,AI技術應用落地助力“健康中國2030”
- 兩家國產EDA公司合併,瞬曜創始人傅勇加入芯華章出任CTO
- Matter協議如何讓華為、小米、蘋果共處「同一屋檐下」?
- 出海正當時,誰在奮寫全球化故事?| 2022雷峰網「產業科技 · 最具商用價值榜」
- OpenAI 釋出新語音系統「Whisper 」,英文識別能力可接近人類水平
- 「雷神」超級晶片登場,英偉達與其它AI晶片公司的算力差距再次擴大
- 騰訊雲入選《IDC MarketScape: 中國DevOps平臺市場廠商評估,2022》領導者位置
- 英偉達「史詩級」自動駕駛晶片亮相!算力2000TOPS,相容座艙娛樂功能
- 數字化下半場,雲與資料基建領域裡,誰是核心生力軍? | 2022雷峰網「產業科技 · 最具商用價值榜」
- 醫療科技擠出「泡沫」,誰在潮水中站穩了腳跟?| 2022雷峰網「產業科技 · 最具商用價值榜」
- 嘉立創CAM軟體上線,PCB CAM軟體有望實現國產替代
- 貝殼翻身
- 騰訊雲助力打造南財金融終端,推動大灣區金融資訊服務發展
- Gary Marcus:文字生成影象系統理解不了世界,離 AGI 還差得遠
- 深圳安科 IPO 被中止,中國醫療器械「黃埔軍校」錯失的黃金三十年
- NeurIPS 2022 | 創新奇智提出一種基於反標籤學習的半監督少樣本影象分類學習方法
- Arm伺服器再添新成員,英偉達Grace率先採用
- Science 評論:STEM 領域女性科學家的工資比男性低 15.55%,頂尖學者差距更大
- 化云為雨,華為云為什麼要深入經濟的“毛細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