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款iPad Pro和AirPods Max:一想到為它們花了1萬塊,我就……

語言: CN / TW / HK

作者

郵箱

[email protected]

在2021年的春季新品釋出會上,蘋果做了一個極其炫酷的宣傳視訊,Tim Cook化身為“夜行俠”,把M1晶片“偷”到了新版的iPad Pro上。

M1在Mac上的提升是有目共睹的,在一定程度上,搭載M1晶片的MacbookAir甚至超過了i9版本的MacbookPro,而我也頭腦一熱,把手中的18款iPad Pro 11 1TB版出給了我的同事,第一時間入手了搭載M1晶片的第三代iPad Pro 11寸 256G Wi-Fi版,售價6999元。

上週五拿到,經過4-5天的使用,我對這款iPad Pro的效能已經很瞭解了,本篇文章就在普通消費者的基礎上來說一下:“如果你已經購買了老款的iPad Pro,需不需要更新到M1晶片的版本。”

同時入手了iPad Pro 11和AirPods Max

與Mac從intel到M1不同,其實蘋果一直以來在iPad Pro上搭載的都是效能強大的A系列增強型處理器。所以相較於M1晶片大幅度提升Mac續航的這個優勢來說,M1在iPad上的表現沒有那麼明顯。

M1晶片強大的運算能力讓其在試玩《神界:原罪 2》時功耗達到了接近20W,這也是續航時間減少的原因之一。但同時M1的發熱也比A12X和A12Z的時候更加嚴重,實測在進行《和平精英》的遊戲過程中,溫度相比於18款的iPad Pro溫度要高上個3-4度,而 長時間的發熱則會使晶片降頻導致卡頓 ,想必這一點大家在iPhone 12上都已經體驗過了,沒錯,M1版本的iPad Pro也一樣。

這當然不影響那部分“買後愛奇藝”的使用者(我也是這種使用者),我們不會使用iPad Pro剪輯8K視訊,批量處理RAW格式的圖片。大部分時間我們手中的iPad Pro還是用來看劇,打遊戲,刷漫畫和網頁的工具罷了。如果你也是和我一類的使用者,手中已經有了18或者20款的iPad Pro,那麼M1晶片的2021款iPad Pro在你手中幾乎沒有任何區別。

11寸的iPad Pro 三代產品都採用了相同的螢幕和四揚聲器系統 ,這讓這三款產品的觀感和聽感沒有任何區別,就連亮度都還是600尼特,陽光下該看不見的時候還是看不見(當然,大太陽下你的iPad早就被晒的螢幕變暗了,激發亮度再高也沒用)。

後置攝像頭模組方面,M1版本和20款(A12Z)也一毛一樣,唯一不同的是M1版本支援了HDR3照片的拍攝和“擴充套件的動態範圍適用於最高達 30 fps 的視訊拍攝”,但相信我,如果不玩AR相關的APP,你們幾乎用不到iPad Pro的後置攝像頭模組,現在大街上誰還見過舉著iPad拍照的人啊。

前置攝像頭方面,蘋果終於換掉了那顆700W的“高清攝像頭”,升級為了1200W畫素的超廣角鏡頭,有點意思的是在M1晶片的加持下,它可以支援一個在視訊通話時比較有用的“人物居中”功能,簡單來說就是你的鏡頭會像一個手持雲臺一樣一直“跟隨”你,讓你時刻處於螢幕的正中央。當然,首先你要在超廣角的取景範圍之內。但除此之外,鏡頭躁點依舊嚴重,指望用它來拍視訊的使用者可以放棄了。

那麼除了M1之外,新款iPad Pro 11寸到底有什麼值得“吹捧”的更新點呢?

1.首先是更大的儲存容量和RAM

新版iPad Pro的最大容量升級為了2TB,在此之前是1TB,這讓更多專業使用者的素材有可放的地方,但對於我這種購買了1TB機型,可用記憶體800多G的使用者而言,不是剛需。

M1版本的iPad Pro大部分機型的RAM為4GB,1TB機型獨享6GB;2020款的iPad Pro則是所有版本均為6GB;到了M1版本的iPad Pro可倒好,普通版本的RAM均達到了8GB,而1TB和2TB的版本則達到了驚人的16GB。這當然是為了我前文說的“專業使用者”而提供的,16GB RAM可以讓他們從容的進行工作時的大批量素材同時操作,但對於普通使用者而言,真的有些效能過剩了。

2.全新升級的雷靂/USB 4介面

雖然表面上都是type-c,但是新版iPad Pro的介面已經脫胎換骨了。這個更新是可以讓所有使用者都有明顯感知的,連上Mac,往播放器APP裡面拖幾部高清影片就能明白,讀寫速度成倍提升的快感是可以明顯體會到的。

3.5G網路的加入

咋說呢,因為我沒有購買插卡版,所以感知有限。不過應該就是iPhone11和iPhone12網速的區別吧。蜂窩版的iPad 我可能更傾向於可以隨身攜帶的iPad mini,Pro還是算了吧(全面屏的iPad mini求快快更新)。

再次重申, M1版本的iPad Pro只有12.9寸搭載了聽起來很厲害的Liquid Retina XDR Mini-LED顯示器 ,11寸的與前代完全相同。但是近期網路上曝出12.9寸的Mini-LED螢幕翻車嚴重:

一個比較小的問題是:由於Mini-LED背光顆粒度較大(背光與畫素點無法1:1對應),在高亮度下產生“輕微”泛光。從直接感官來說就是在鄰近畫素之間的超高明暗對比交界處有一圈兒類似光劍的光暈。

圖片來自iPadPro吧 指南仙人掌

而較為嚴重的翻車就是:Liquid Retina XDR Mini-LED螢幕會產生與iPhone12釋出初期相同的“綠屏”情況,並且綠的更徹底,不只是螢幕最外一圈,在螢幕UI影象的邊界可能隨時會看到這個情況的發生。

圖片來自 IT之家

據微博博主 @UNCLE 瘋叔 稱,國外網站表示,綠邊可能是直下式背光面板特點導致,也有可能是裝配問題。目前無論是泛光還是綠屏,均無法通過軟體OTA解決。較為在乎的使用者可以考慮退貨了。

微博博主 @UNCLE 瘋叔

總而言之,新版的iPad Pro可謂來勢洶洶,但對於普通使用者來說,更新後的 感知不強

11寸款直觀上沒啥大改變,關鍵是因為A12Z和12X效能過剩,所以你在用前兩代產品的時候也壓根不卡,這就極大的抑制了你的消費衝動,這就像是iPhone 6到6s,iPhone X到 Xs,外表都看不出來換了手機,那我換它幹啥的,又不是不能用~

而對於更加專業的高階使用者,12.9寸的Liquid Retina XDR Mini-LED可能是最大的換機動力,但這些使用者由於更加專業,所以對螢幕素質的要求要比普通使用者更高,那麼我想這塊翻車的Mini-LED他們一定不會滿意。

不過我建議這一切定論都要等到6月8日的WWDC2021,誰知道口口聲聲說著“iOS和Mac OS都是獨一無二的”這句話的廚子,會不會幹出什麼驚人的舉動呢?一旦兩個作業系統進行融合,那麼M1晶片的優勢將會直接秒殺之前的A系列處理器。

說完了iPad Pro,我們也順便來聊聊AirPods Max。

這東西發售之初,除了4399元的定價之外,使用者最大的槽點就是它384.8克的重量。如果你沒有直觀的印象,那麼告訴你一下,BOSE 700的重量是249克, 索尼WH-1000XM4為254克。

可以這麼說,我這輩子唯一帶過比AirPods Max重的耳機是Beats Pro,它重400克,這款耳機和AirPods Max一樣,機身大面積採用了金屬材質。大重量會讓佩戴者頸部有極大的負擔,我建議如果沒有NBA球員那種誇張的頸部肌肉,不要輕易嘗試。

金屬材質還導致了在室外低溫環境進入到室內後,耳機內壁的金屬上出現“冷凝水”。無論蘋果官方給出何種解釋,我想對於一款沒有標註防水等級的耳機來說,這一定不是一件好事。

國外使用者AirPods Max上的“冷凝水”

還有就是那個手袋造型的“智慧耳機套”,售價4000+的產品連一個收納包都不配咱們先不說。關鍵是這個耳機套極度不智慧。

蘋果由於對自家技術極度自信,沒有給AirPods Max設定關機鍵,而是沿用了AirPods這種放入耳機套中就休眠的策略,這讓第一批購買AirPods Max的使用者再想起來使用這個產品的時候從包裡掏出來後發現,他的耳機已經提示低電量了……甚至有使用者發現充滿的耳機在放入休眠套後,一夜之間就把電量“揮霍”乾淨了,真不知道它是不是揹著使用者挖礦了。

蘋果開始的策略是使用者將耳機放入智慧耳機套後立即進入“低功耗模式”,隨後18小時後進入“超低功耗模式”。但從實際測試來看,這個策略顯然是不正確的。直到3月中旬,蘋果才更新了AirPods Max的韌體版本,更新後的耳機放入保護套後,“超低功耗模式”只需要30分鐘就可以開始工作。也就是說,電池停止過快消耗的時間比之前提前了17個半小時,這才解決了電量耗盡的問題。

蘋果是不是打算讓我把它作為一個時尚單品就這麼拎上街

那麼AirPods Max有什麼優勢嗎?答案是有的。

1.與Apple Watch 相同的操作邏輯

AirPods Max的操作由一個數碼旋鈕和按鍵組成,大小聲旋轉即可,切歌暫停都是靠這枚旋鈕,手感極好。按鍵則是切換降噪和通透模式,通俗易懂。

2.非常強大的降噪和通透模式

AirPods Max的降噪模式絕對稱得上是頂尖的,但這不是最重要的。降噪好的耳機目前市面上實在是不少,但通透模式做的好的卻沒那麼多。大部分的耳機通透模式更像是靠Mic把外接聲音收進來後播放給你。使用者可以明顯的感覺到這個聲音是經過2次播放的。

但蘋果的透透模式則是讓你完全的感覺你沒有佩戴這款耳機,就像是你摘下耳機聽到的聲音效果,如果不是有著這個過分的重量,我可能真的會忘記它的存在。

3.處於第一梯隊的音質

蘋果大部分自產的耳機音質都是典型的“白開水”,平平淡淡,直到AirPods Pro才有明顯的改觀。AirPods Max的低音渾厚有力,高音清脆、純淨,聲音的寬容度很高,完全可以和索尼WH-1000XM4這類旗艦藍芽耳機一較高下。

但還是那個問題,一個耳機戴不住就失去了意義。在寫這篇文章的2小時內,我三次把AirPods Max摘下休息,不是寫作思維枯竭,而是因為脖子真的撐不住了。

好在蘋果應該發現了AirPods Max的這些問題,在渠道商的價格有一定程度的下調,我這臺是國行全新未拆的,只花了3380元入手,相比官方的4399元有了1000元的優惠。但我認為,這1000元並救不了亞洲人的頸椎。如果你想挑戰一下的話,先去Apple Store體驗上30分鐘,再下手也不遲。

總結一下就是:

如果你有任意一款11寸iPad Pro,新的iPad Pro完全沒必要買,繼續用你的一點毛病也沒有。

如果你因為價格或者重量原因沒有第一時間購買AirPods Max,你做的對,現在也沒必要買,除非你有一個巨石強森一樣強壯的脖子。

榮耀、聯想、美的、長城、五菱的大咖嘉賓已就位,就等你啦!

6月5日,由品玩主辦、PMLab承辦、工業網際網路產業聯盟湖北分盟、品駕協辦的 2021科技創新者大會(TIC) 將在武漢舉行。

我們特邀20+位不同領域的 科學家、企業家、技術專家 等大咖嘉賓齊聚武漢,共同打造一場 深度剖析創新精神、產業奧祕和未來佈局 的最強內容盛宴!我們先劇透一些 重磅嘉賓

活動門票限時優惠,趕快掃碼報名吧~

左右滑動檢視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