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雙 A 選擇 — 暗影精靈 7 銳龍版體驗評測
這應該是目前能買到的第二款雙 A 平臺的遊戲本,暗影精靈 7 銳龍版在硬體配置上相對之前測試的魔霸 5R 更加主流,所以對比價格來看也要更加甜品級一些。銳龍版搭載了 Zen 3 架構的銳龍 7 5800H 移動處理器以及採用全新 RDNA2 架構的 RX6600M 顯示卡,整體功耗控制在 135W 左右,具體表現如何,這是 MDT 對它的完整評測。
*/全文基於暗影精靈 7,銳龍 7 5800H + RX6600M,512GB SSD,16G DDR4 記憶體, 1080P 解析度,目前售價¥8199 人民幣。
優點:
- 銳龍 7 5800H + RX6600M 超預期的效能表現
- 表面溫度控制非常好
- 介面數量多種類其全
缺點
- C 口不支援獨顯輸出
- 螢幕下邊框有些寬
設計與體驗:
暗影精靈 7 銳龍版的外觀設計延續了家族式的設計風格,A 面的設計依舊簡潔,僅有一個漸變色菱形 logo 以及淺灰色的 OMEN 字樣,稍微傾斜一些文字就會與機身顏色融為一體,使得整體風格更加統一。
它的螢幕延續了更加適合遊戲的 16:9 設計,對比左右邊框,上下邊相比來說就顯得有些寬,但也在可接受的範圍,因為市面上 16.1 英寸大屏遊戲本採用四面窄邊框設計的還是極少數。當然,更窄的邊框設計在視覺效果上會更具有衝擊力,整體體驗也會更好。
在螢幕的素質方面,銳龍版只有 FHD 解析度一種可選,重新整理率為主流的 144Hz,支援 100% sRGB 色域顯示,也就是說即便用它來做一些基礎的設計相關工作,也不會擔心色彩顯示不準確。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銳龍版還是 intel 版本,兩者均支援 DC 調光和 TUV 低藍光認證,對於久坐電腦前的人來說,可以降低眼部疲勞。
在鍵盤方面,銳龍版區別於 intel 版本取消了數字小鍵盤,使得右邊區域空間更大,沒那麼擁擠,方向鍵也變為全尺寸設計,這點對於遊戲使用者來說很友好。觸控板相對上一代來說增大了 19%左右,鍵盤的整體敲擊觸感與佈局延續了暗影精靈一貫的風格。
在鍵盤的右上方設有獨立的“OMEN Gaming Hub”按鍵,在系統核心面板中可以檢視當前裝置的實時執行狀態,比如 CPU 與 GPU 以及記憶體的使用率,還有網路的上傳下載狀態。而在效能控制面板中可以直接調整裝置的效能模式,在平衡和狂暴之間切換。
暗影精靈 7 銳龍版的介面配置也非常齊全,左側依次為 DC 電源介面、RJ45 網口、USB 3.0、Mini DP、HDMI、USB Type-C 、以及耳麥和 SD 卡槽,右側為兩個 USB 3.0 介面。
綜合來看,在介面方面該有的都有了,多達 9 個介面可以滿足幾乎日常所有擴充套件需求,C 口+ Mini DP + HDMI 可以組成 4 屏聯動,有點遺憾的是 C 口不支援獨顯輸出,想要更高效能只能通過 DP 或者 HDMI 連線。
內部設計:
暗影精靈 7 底部的進風口面積很大,在柵欄下方有一層防異物的蜂巢網狀結構,透過金屬網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內部的雙風扇以及散熱銅管,擰下底部的八顆螺絲就能取下後蓋,看到內部的完整結構。
從圖中可以看到,銳龍版本的暗影精靈 7 與之前測試的 i7-11800H+RTX 3070 版內部並無太大區別,散熱結構依舊是雙風扇+三熱管+三出風口,風扇的葉片也同樣採用的是高規格的 97 葉設計。從之前測試的資料來看,這個散熱配置即便是 175W 功耗都能很輕鬆的壓住,而面對 135W 的銳龍版來說應該會更加輕鬆,表面溫度控制相信也會更好。
它的擴充套件性方面依舊很強,同樣是雙 DDR4 記憶體插槽及兩個 M.2 2280 SSD 介面,我手中這臺 SSD 採用的是來自西數的 SN730,我們也同樣對它的讀寫速度進行了測試:
該硬碟的平均讀取在 2.6GB/s 左右,寫入平均也能達到接近 2.6GB/s 的水平,大檔案長時續寫速度相對穩定,整體讀寫速度相當於 PCIe 3.0 的水平。
散熱及噪音:
我們手中的暗影精靈 7 是 銳龍 7 5800H 版本,按照慣例我們還是先對它進行 CINEBENCH R15 連續跑分測試,目的就是為了直觀地展現出它的 CPU 單獨負載效能變化:
可以看到這顆處理器 30 次連續跑分成績很平穩,最高分為 2012cb,最低 1932cb,差值在 80 左右,與之前測試的 i7-11800H 的成績基本相同,整體波動很小,也就是說即便長期負載在效能方面也不會有什麼損失。
用連續 CINEBENCH R15 測試的最終意義是記錄散熱導致的效能變化,所以我們也記錄了 CPU 單獨負載時的功耗和溫度波動:
從圖中可以看到,它的功耗呈現 60W - 90W 之間波動,這個原因主要是因為 AMD SmartShift 技術,通過它可以智慧判斷當期負載情況,從而自動分配 CPU、GPU 功耗,動動態調節兩者之前效能以達到最佳的效能表現。
MDT 的測試包括額外的機身出風口的溫度,可以從上圖中的 Air Vent temperature(也就是橙色線)來看到,這也是用來輔助判斷一個機器的散熱系統散熱效率的因素。
K 值則是考慮功率之後的綜合導熱指數,MDT 認為在極限負載的情況下,如果出風口溫度越接近機內 CPU 核心溫度,那麼就說明筆記本的散熱系統能有越有效的把 CPU 或者 GPU 等等發熱源的熱量匯出機身,K 值也就會更高。
暗影精靈 7 銳龍版在狂暴模式下 K 值約為 1.57 左右,就如拆機部分判斷的那樣,整體散熱效率非常好,高於遊戲本的平均(1.5)表現,能夠將熱量快速匯出到機身之外。
在室溫 24°C 的情況下,單烤 GPU 能夠達到 91W 的表現,雙烤總功耗表現與官方 135W 資料基本相同,等待持續 20 分鐘左右內部溫度穩定後我們記錄了它的表面溫度:
從圖中可以看到,熱成像結果也進一步印證了之前的猜測,鍵盤核心區域平均溫度不到 27°C,最高溫度也沒有超過 36°,手感溫度非常舒適。
在風扇滿載情況下,此時噪音為 51,5dBa,噪音表現相對之前測試版本也要低了 2-3dBA 左右,雖然還是有些大,但是整體噪音曲線相對平緩,沒有單一頻率異響,在遊戲本的正常噪音範圍。
理論效能:
在 3DMARK 的測試中,RX 6600M 這塊顯示卡的得分為 8293,從圖中可以看到,與 3DMARK 資料庫 3060 移動端顯示卡的平均值做對比,最高也就相差在 3.4%左右,兩者的效能表現可以說已經非常接近。
光追的表現一直都是 N 卡的強項,3860 分的成績相對於 3060 的平均 4861 還是有些差距,但是已經超越了部分 3060 輕薄遊戲本的表現。
遊戲實測:
在遊戲方面,我們分別測試記錄了 FHD 模式以及 HDMI 外接顯示器開啟獨顯直連 FHD 及 QHD 解析度下游戲幀率表現。
極限競速:地平線四
首先依舊是極限競速,暗影精靈 7 銳龍版在特效全開,FHD 解析度的前提下可以做到 128 FPS 的平均幀率水平,表現還是很不錯的,與之前測試的銳龍 9 5900HX + RTX 3070 機型並沒有差別。
在 FHD 獨顯直連情況下,能夠達到 133 FPS,開啟獨顯直連對幀率有著很輕微的影響。在 QHD 直連下幀率可以穩定在 113FPS 左右,依舊能夠流暢執行。
古墓麗影:暗影
在古墓麗影 FHD 高特效模式下,開啟直連和不開啟幀率幾乎沒有區別,僅有 1FPS 差距。
在 QHD 直連模式下,能夠達到 81 FPS 的水平,雖然幀率有著近 40FPS 的降低,但是並不是降低太多遊戲體驗。
彩虹六號:圍攻
在彩虹六號的測試中,高特效 FHD 模式下,平均幀率相對之前測試的銳龍 9 5900HX + RTX 3070 機型提升了近 30FPS 左右,達到了 235FPS。
在 FHD 獨顯獨顯直連的情況下,幀率直接飆升到 301 FPS,即便是在 QHD 解析度下,開啟獨顯直連的成績也達到 219FPS。
刺客信條:奧德賽
對於眾生平等的刺客信條奧德賽測試中,在高特效 FHD 模式下只能保證基本的 57 FPS 的可玩的狀態。
即便開啟 FHD 獨顯直連的情況下,幀率提升也並沒有很大改善。
我們也對 QHD 模式進行了測試,成績居然能到 50 FPS,與 FHD 相差僅有 10FPS,可以說肉眼幾乎感覺不到太大區別,但是更高的解析度在遊戲細節呈現上卻要好很多。
看門狗 2 軍團:
看門狗最高特效 FHD 模式下,暗影精靈 7 能夠達到平均 82 FPS,開啟獨顯直連 FHD 模式幀率有個 3FPS 輕微變化。
而在 2K 模式下依舊能夠保證 62FPS 相對流暢的執行,表現還是很不錯的。
賽博朋克 2077
最後是賽博朋克 2077,在 FHD 高特效下,暗影精靈 7 銳龍版能夠達到 60FPS 左右的幀率,是否開啟獨顯直連沒有太大改善,而在 2K 模式下幀率更是跌到了 30FPS 左右,不過畢竟這款遊戲即便放在桌面級顯示卡下執行也會非常吃力。
生產力測試:
對於基礎的 OFFICE 應用程式等測試我這裡簡單放個成績,對於遊戲本來說,常規的辦公軟體都可以輕鬆駕馭。
- PCMARK 10 基準測試:6859
- PCMARK 10 應用程式測試:13218 分
在更專業的 UL Procyon 測試 PS 和 LR 調色以及批量處理匯出圖片的能力,7100 分的成績可以說是同級別產品中的頂端存在,而它在影片編輯處理的成績卻僅為 4112 分,應該與驅動調節適配有關聯,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水平。
更高要求的工程類軟體測試結果相對中規中矩,對比 UL 圖片編輯能力的提升就沒那麼出彩,不過大部分流暢執行不會有太大壓力。
充電和續航:
續航,對於大多數遊戲筆記本來說,不管是廠商還是使用者來說都不是很關注,所以大多說遊戲本的續航即便是在日常辦公使用情況下基本都不超過五六個小時,那麼暗影精靈雙 A 版表現會如何?
在拆機部分我們看到幻影精靈 7 的電池容量能達到 83Wh,我們通過 PCMARK 標準的現代化辦公測試,螢幕亮度為 115 尼特下,暗影精靈的續航表現可以達到接近 9 小時的續航成績,已經超過了絕大多數遊戲本。
而在充電方面,我們用標配的 230W 介面卡進行測試,從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到 45 分鐘可以充至 60%左右,充至 90% 大概需要 86 分鐘左右,結合電池容量來看暗影精靈的充電效率還是很高的。
MDT 總結
整體體驗下來,暗影精靈 7 銳龍版給我的感受是超預期的。在效能方面,我們之前測試過銳龍 9 5900HX + RX 6800M 機型,它的整體規格及功耗表現都要遠高於暗影精靈 7,而這次測試結果確是兩者打的有來有回,這應該與 AMD 驅動更新優化有很大的關聯性,讓雙 A 平臺的效能表現大跨步提升。
在散熱方面,從穩定性測試部分我們也看到它在狂暴模式下有著 1.57 左右的 K 值表現,而且 CPU+GPU 滿負荷情況下鍵盤平均溫度不到 27°,也就說它在遊戲等重負載情況下鍵盤依舊能保持舒適使用體驗,側面也說明這套散熱系統完全可以壓住更高規格的效能釋放。
在續航方面同樣超出了我們對遊戲本的期待,近 9 小時的現代化辦公表現基本可以滿足一天的日常使用需求,如果能夠補足 PD 充電的話,也能夠增加不少通勤便攜性,會更加適合對遊戲和辦公有一定需求的使用者。
- 銳龍 6000 系列加持的商用 PC 扛把子——惠普戰 X 2022 評測
- 資料線也能顯示功率和速度?— AOHI雷霆䨻系列 MAGLINE 資料線評測
- 12 代酷睿加持的輕薄效能旗艦 — 拯救者 Y9000X 2022 評測
- 傳統 ThinkPad 的新生 —— ThinkPad neo 14 評測
- 超薄高效能筆記本的完全體 — Alienware X17 評測
- 獨顯核顯有什麼差異? — 惠普戰 66 五代酷睿版評測
- 12 代酷睿標壓 高刷高分 OLED 就是最大賣點 — 華碩無雙評測
- 衝高端,關鍵年?— 掠奪者戰斧300 2022 評測
- 新老使用者齊開顏 — 拯救者 Y9000P 評測
- 更高更快更強 - 惠普戰 66 五代銳龍版評測
- 12 代酷睿加持讓它不止能打遊戲 — 雷神 911 星戰 2022 評測
- 兩種形態的運動相機怎麼選?DJi Action 2 對比 Insta 360 ONE R
- 首發英特爾 12 代酷睿 i7 —— 雷神黑武士 4 評測
- 現在的價格真不錯 — Y25-25 電競顯示評測(外觀部分)
- 還是那麼閃 — Alienware Aurora R13 評測
- 高效能 好螢幕就能搞創作?— 雷神創作大師評測
- 這個便攜顯示器還能畫畫 — ThinkVision M14t 評測(螢幕素質部分)
- 這個便攜顯示器還能畫畫 — ThinkVision M14t 評測(設計與體驗部分)
- Acer 蜂鳥未來評測 — 環保的嘗試
- 又一個便攜 13 寸新選擇 — Dell 靈越 13 Pro 體驗評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