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挖掘機的斯坦福創業者,他總結的“錯題本”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奇績創壇(ID:founders-first) ,作者:隋少龍,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留學回國,你是否會有這樣的迷茫:
-
大廠光鮮的收入和履歷,為什麼還要出去創業?
-
創業的tips很多,聽誰的?
-
有哪些常見的“坑”是我需要提前繞開的呢?
-
創業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創業會遇到的困難和要吃的苦頭,估計只有創業者才知道。我們經常能聽到很多“成功故事”,但鮮有人願意坦誠分享自己曾經踩過的坑。
今天的分享來自一位非常厲害的奇績校友,他是拓疆者的CEO隋少龍。他畢業於斯坦福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曾就職於 Tesla Motors 和 Apple 。跟他祿祿如玉的履歷比起來,更打動人的卻是他珞絡如石的質樸與“接地氣”。
斯坦福畢業後的三個階段
創業前的“打工人”生活和啟動創業
第一階段:在特斯拉和蘋果“打工”的日子
2012年在特斯拉做 Model S 的電池,2013~2015年在蘋果做 iPhone6 的攝像頭。在蘋果做工程師其實是一個很舒服的事情,出差都是五星級、公務艙,出差也經常去日本、新加坡一些比較好玩的地方,上半年特別興奮,彷彿到達了人生巔峰,但下半年就陷入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自我懷疑中,覺得在大廠中會被頭上的光環迷惑,不知道到底是自己的價值,還是背後平臺的價值。
這個懷疑和惶恐便在我心中種下了一顆創業的種子,開始積極參加一些矽谷的線下活動,認識了後來作為聯創加入的機器人教育公司的創始人,最初加入只是源於興趣,因為本身在斯坦福讀書的時候,也比較喜歡教一些夏令營或者留學的課,加入之初就做好了吃虧,交學費的準備。
第二個階段:成為機器人教育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從工程師到創業者的蛻變
在這家機器人教育公司工作了大約三年,也是完成了一個從工程師到創業者的一個蛻變。這個過程算是我人生的第一次創業,之前只是小打小鬧,比如說在斯坦福倒賣過腳踏車,在交大 (上海交大) 的時候倒賣過次品的鞋,這三年時間裡面也走了不少的彎路,並且相當於創業失敗了,但整體人生價值還是有提高。
第三階段:獨立創業做工程機械的遠端駕駛
選擇這個方向主要基於兩個原因:
第一個是自身原因,自己是機器人方向的技術出身,想看看到底機器人能給挖掘機真正帶來什麼不一樣的價值;
第二個是行業原因,蘋果手機在過去十年迭代得已經非常不一樣了,但挖掘機過去二十年也沒有什麼改變,甚至對比兩千多年前秦始皇建長城,似乎本質上也並沒有發生很大的變化。
創業初期的啟示:
當你覺得自己面臨的選擇太多時,是因為你對自己和每個選項沒有了解清楚。
不管是選哪個方向,都會有其附帶的風險或收益,關鍵是需要一個什麼樣的人真正執行好這個選擇。
其實這個世界上創業的點子很多,可以走的路也很多,但一定要想清楚到底哪一條是適合自己的,不要看著別人掙錢就眼紅,那可能並不是你的生意。
連續創業者的“錯題本”
如何定義連續創業者:連續創業者,坦白來說就是創業失敗了,再創業的叫連續創業者。創業成功了再創業的,叫做大佬又入場了。
我認為,當你不知道高考考啥的時候,最有用的就是多看看“錯題本”。因為創業本身存在很多未知,你永遠不知道明天會經歷什麼,客戶,市場競爭,團隊,都有很多未知在裡面。
創業成功的案例實際上很可能是倖存者偏差,比方說高考,高考前誰也不知道高考題是什麼,這時唯一能做的就是多看錯題本,這樣至少知道什麼地方有坑,到時候自己不至於踩這個坑。
這個錯題本是很重要的,但只有連續創業者能帶給你這樣的錯題本,成功的創業者是不會分享錯題本的,他只會告訴你好好做自己。
連續創業者的錯題本
1. 我的客戶是誰
首先,創業的時候一定要想清楚:我的客戶是誰?這也是很多投資人會問的問題。但我覺得想清楚這其中更重要的,是要想清楚你的客戶不是誰。
很多情況下,同一型別的產品,同一個行業,但不同的客戶的需求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如果沒有在最開始就想清楚客戶定位,很可能產品包括整個戰略都會被牽著走,最終攤子就會鋪得特別大,因此客戶畫像要畫得越細越好,這樣一開始你就會知道產品該怎麼去設計,以及市場的打法怎麼去打。
區分痛點和癢點
什麼是痛點和癢點?打比方,遊戲,如果是為了kill time,它就是一個痛點,但kill time 的方式又有很多種,我為什麼選這款遊戲,不選那款遊戲?這又可能變成一個癢點。
再比方說,如果一個產品是為了給領導展示,那這是一個癢點,但如果自己很想用,它就變成了一個痛點,所以痛點跟癢點一定要區分開,很多客戶找你不一定是因為痛點,也有可能是因為癢點。
怎麼區分痛點和癢點?癢點就是喜歡我的客戶,痛點就是真正愛我的客戶。
喜歡我的客戶,可能會說,你這個產品我可以用也可以不用,如果我要用,就會提出很多要求的點來,類似商場里科技型的小玩具,可能在商場裡看覺得很好,但買回家又好像特別佔地方,不太會用,這些其實就屬於癢點。
但這樣的客戶,除了降低價格以外,他提不出其他更好的建議,也不一定會願意向別人推薦你的產品,這種情況叫 sell out,沒有 sell through,即賣出去了,但沒有賣透,你的產品創造出來的價值並沒有去解決客戶真實的痛點。
發掘人性的弱點做產品就是利用癢點的一個例子,但現實中,靠癢點發財的創業者是極其少數的。
而愛我的客戶,可能就會說,我一直在找你們這樣的產品,你只要把一個我現在非常頭疼的問題解決了就很好,但也會一邊使用,一邊吐槽或者提各種各樣的建議,這其實是一種離不開你產品的表現,並且他跟別人去介紹的話也會說這個東西哪裡不怎麼樣,但是確實還不錯。
區分這樣的兩種型別的客戶,對於創業來說,決定了有限成本往哪放,聚焦點在哪,切入點是不是足夠痛。
在我第二次創業時,“確定痛點”被排了較高的優先順序,因為這直接決定了一個什麼樣的客戶才是你的客戶,以及為什麼他會是你的客戶。
2. 我是否解決了客戶的痛點?
解決客戶痛點的標準
即客戶現有解決方案的成本,要遠大於你的解決方案的成本,再加上一個轉換的摩擦力。這裡也可以換成收益,即客戶現有解決方案的收益,可能遠小於你解決方案的收益減掉轉換的摩擦力。
轉換摩擦力是什麼?
從原來的解決方案轉換到你的方案來的門檻,比如沒有外賣時,我們下樓去買,有了外賣後,我只需要下載一個APP,註冊一個賬號,這個摩擦力其實很低,但它帶來的收益卻非常高。
因此可以去思考,沒有你的時候,客戶會怎麼解決問題?現在有了你,你肯定要收費,你的方案,再加上轉換摩擦力,整個成本是不是遠小於他的成本?或者帶來的收益是不是遠大於他之前的收益?
這是一個非常本質的公式,如果能成立,肯定是可以去解決客戶的痛點了,如果說它不成立,那你提供的這套方案,其實並沒有解決客戶的痛點,所以這是一個有沒有解決痛點的一個參考標準。
1+2本質上就是MVP:
MVP,即Minimum Veriable Products,最小可行產品。
打磨MVP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
只有先把MVP做好,才能去推向市場,打磨的時間不能是一個月,一年,而是要一直打磨,因為一個好的產品在一個市場裡面,你不管開發什麼樣的功能或增加什麼新功能,其實都可以叫MVP。
一個功能雖然現在有了,證明了客戶需要這個東西,但是客戶可能會給你提各種各樣的建議,這本身其實就是一個新需求。是否能夠通過自己的技術跟產品去解決客戶這樣新的痛點,都屬於打磨MVP的過程。蘋果系統或很多APP的不斷升級和更新,本質也都是在打磨MVP。
這樣的好處在於先打磨好了一個,解決了最主要的問題,然後解決了最開始的問題之後,客戶用起來了,只有客戶用起來了才能知道新的問題在哪,用起來之後你才能知道怎麼去改進,怕就怕客戶買了不用,或者是純粹就開心一下子,然後就放到一邊去了,因為這時你想去提升你的產品都沒有方向。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而且一定要創始人去做
但其實很多創始人只做了前面四個字,大膽假設,假設非常大膽。很多創始人覺得客戶需要這個東西,或者說咱們應該開發這樣的一項功能,把“小心求證”這四個字交給團隊去搞。
這種情況下在我看來是非常不合適的,因為將“小心求證”交給團隊去搞,其實就失去了一次迭代的機會,或者說整個迭代就沒有形成閉環。
所以這八個字不光要做,而且一定要創始人去做,這個是在我看來做MVP的時候非常重要的一個點。
喬布斯那套是騙人的
我個人建議大家不要試圖想,客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然後自己可以做一個然後客戶知道的,或客戶需要的。事實並不是“我來告訴你,你需要什麼東西”。
不是每個人都是喬布斯,而且我也可以非常負責任地說,喬布斯也不是這麼搞的,這個屬於後面媒體包裝出來的效果,讓大家都覺得原來喬布斯做了一個我特別需要的東西,我原來自己都不知道我需要這個。
其實不是這樣的,蘋果只是做了程度非常非常深的MVP,並且保密性做得非常好。
比方說像蘋果電腦最經典的金屬一體機,我們當時覺得客戶應該需要一個非常一體化的,非常漂亮的電腦,其實當時是一個蘋果的實習生,想出來後直接做了一個樣板拿給喬布斯他們看,覺得這玩意不錯,有亮點,隨後才變成了後面的產品。
所以很多的情況下,當你真的覺得你比客戶更懂他自己的時候,有可能是邁向深淵的第一步,會被現實啪啪打臉,特別是在 to B 行業。
3. 團隊不要錯配
什麼是團隊錯配?初創公司引進一個非常厲害的人。
不能錯配的原因
第一,配置太高的這種團隊,不管是你的合夥人還是管理層,如果是從大廠出來職位非常高的高管,很多情況下是沒有辦法直接帶著兄弟們打仗的,因為他們在大廠裡的很多成就其實是靠下面的團隊給堆出來的,但你無法在創業公司提供一個同樣大的團隊,他也沒有下場幹活的習慣,可能會直接導致他的產出不足。
第二,厲害人才的離開成本很高,會導致團隊其他成員對公司的信心下降。
避免錯配的建議
1. 第一,仔細,客觀並保守地規劃公司發展的階段。
仔細:公司整個的發展階段,產品開發等各種事情都要仔細對準客戶痛點去做。
客觀:一定是要知道自己做的這些東西,是客戶實際需求。
保守:保守是最重要的,因為很多創業者其實會過於樂觀,會覺得我們的產品馬上要大賣,馬上要改變世界了,在這種情況下規劃公司發展階段,可能就會覺得我現在需要一個多麼多麼厲害的人進來,但這種情況往往就會造成團隊錯配,因此一定要保守,永遠不要太樂觀。
2. 不同的階段需要不同的人:
規劃好公司階段後,就要看需要一個什麼level的人。
如果公司階段是N,那需要的只是N+1/N+2階段的人。如果一下找了一個N+10,或N+100階段的人進來,就會出現錯配問題。
除非公司目前已經融到了非常多錢,並且希望儘快燒掉,要開始跑量,搶佔市場,那就要另當別論。但一般情況下,如果公司發展有不錯的跡象,有不錯的進步,還是建議稍微保守一些,確保引進來的人是屬於N+1或者N+2這個階段的人,他不會成為公司的一個瓶頸,反而能幫公司向上提升一個臺階,這才是一個合適的團隊。
4. 公司文化的重要性遠遠大於尋找幾個貌似厲害的人。
先來解釋一下上圖。
橫座標是價值觀,縱座標是能力,箭頭指向就是表示強,價值觀和能力都很強的人,一般被稱作千里馬,大家希望團隊裡都是千里馬;價值觀很弱,能力不好的叫老鼠,是團隊中最不希望存在的人,這是團隊裡最容易識別出的兩類人,千里馬肯定會被留下,而老鼠則選擇幹掉。
但現實不一定這麼美好,人也不是非黑即白,所以就會有花貓 (價值觀特別好但能力不強) 和野狗 (價值觀不好但能力特別強) 的人。
我的建議:
第一,野狗不能留,因為野狗會趕走千里馬。野狗一般比較容易出現在銷售團隊裡,個人能力很強,可能會給公司拿來單子,但也吃裡扒外,和客戶一起壓價格,再從客戶那裡拿回扣,這種人雖然會給公司帶來很大一筆收入,但這其實是飲鴆止渴,所以也一定要幹掉,並且敲鑼打鼓地幹掉,以正公司風氣。
第二,花貓也不能留,創業就是打仗,打仗怎麼能帶寵物呢?花貓雖然有培養空間,但一旦發現不行也要抓緊幹掉,不然整個公司就會像小白兔一樣沒有戰鬥力。
在整個創業過程中都要不斷思考,現在團隊裡的每個人到底是什麼樣的?可能有些人目前不是千里馬,而是小千裡馬,那就可以重點培養,給他們平臺和機會。但如果出現了野狗和花貓,要能夠積極甄別,知道什麼時候採取應對措施。
這些其實都是在塑造公司文化,我認為公司整體文化的重要性要遠遠大於團隊裡幾個貌似厲害的人。
5. 現金流真的很重要
不要等到帳上錢不多了才感受到現金流很重要,而是要一直存在這樣的意識,特別是在剛融了資之後,要把這句話放在電腦桌面上,不斷仔細思考。
在創業的早期階段,創始人是要對財報瞭如指掌的
瞭如指掌,就是你要能看懂財報的任何一項,知道每一項的分類從哪來,錢都是從哪出的,因為花錢的地方永遠比你想要的要多得多,很多地方都要花錢,但其實是可以去優化的,有些錢沒必要花,即使是技術出身的創業者,不懂也要去學,通過看書,面試等各方面去慢慢研究。
遇到財務緊張然後去解決問題,是我連續創業經歷中非常重要的一課。
創業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我看來,創業的內涵就是,賺錢的同時和一群有意思的人做一件老了都可以吹牛逼的事情。
比方說前段時間我朋友圈裡一張非常火的圖,19年寒窗苦讀清華畢業,進了大廠,進了最好的微信團隊,做了一個炸屎的功能。其實我在蘋果也有過類似的經歷,會覺得自己一身抱負無處施展,真正學了這麼多技術,經過了這麼多努力,我希望可以吸引一群有理想的年輕人,真的做一些老了都可以吹牛逼的事情。
創業是不光手裡有技術,眼裡也要有光,做出來的事情能夠改變這個世界,能夠影響一些人,並且是正向影響。
最後送給大家一句我特別喜歡的話,就是判斷我們是否進步,要看我們是否有提問的勇氣以及解答問題的深度,還有我們對真相的接納,而非那些讓人感覺良好的東西。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奇績創壇(ID:founders-first) ,作者:隋少龍
- 資本如何殺死了中國廚師?
- 公司裡什麼樣的部門,才算成功?
- 中國首個細胞療法定價曝光,它憑什麼賣120萬一針?
- 為什麼中國的用鋼強度如此之高?
- 哪有球星啊?都是網紅!
- 1500元一條的“徵信修復”生意,是如何“套路”你的?
- 外資撤離越南股市
- 全球最大免稅巨頭能否打破天花板魔咒?
- 健康的靈魂需要無聊和盲目
- 風電:對不起,我會產生不可回收垃圾
- 職場類書單:如果無法逃離職場,那就擁抱它吧
- 中國2000萬罕見病患者,等來了救命藥
- 看過一遍又一遍的歷史,還能咂摸出什麼?
- 當公務員救不了日本
- 你睡著了,隱私小偷盯著你
- 一文看懂:Tesla這次到底是召回還是OTA?
- SaaS實戰,需要什麼樣的組織和運營邏輯?
- 在定義與被定義之間,李雪琴的“性感”如何呈現?
- 警惕!這個賽道的創業公司正在被捧殺
- 如何買到好吃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