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寒武紀:5年8款晶片,背後是一家怎樣的智慧晶片公司?
寒武紀的底色到底是什麼?
文丨張麗娟
來源丨投中網
最近,寒武紀的水花有點大。
先是釋出三季度財報,前三季度營收2.22億元,同比增長41.19%。
緊接著,寒武紀馬上釋出了國內第一款公開發布支援LPDDR5記憶體的雲端AI晶片思元370,以及基於思元370的兩款加速卡。
也是在不久前,寒武紀正式宣佈進軍車載晶片,據寒武紀行歌高管確認,寒武紀行歌正在研發一款基於7nm製程的SoC產品,且將於2023年實現量產。
時值創立五年八個月,上市一年三個月,從上述動作來看,寒武紀依然在堅持著做自己。
用此前寒武紀創始人陳天石接受媒體採訪時的話來說,就是,“我能做的只是做該做的事,走該走的路,把精力都放在產品研發和服務客戶上。苦心孤詣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而且在陳天石看來,寒武紀已經經過了驗證自己能做,拿出量產晶片,到了拼軟體、造生態的階段,而這個階段,也正是當下英偉達等巨頭扎堆的領域。
那麼,在肯定與爭議的背後,在不斷堅持研發的背後,寒武紀的底色到底是什麼?
重金投入研發、創立後堅持至今的產品策略
我們還是先從此次釋出的新品開始說起。
寒武紀此次釋出了推訓一體思元370晶片,再加上此前釋出的雲端推理思元270、邊緣推理思元220、雲端訓練思元290,寒武紀為使用者提供了覆蓋不同場景、不同算力規模的全系列產品。
思元370 是寒武紀首款採用chiplet(芯粒)技術的AI 晶片。基於臺積電7nm 製程工藝,最大算力達到256TOPS(INT8),這一資料是寒武紀第二代產品思元270 算力的2 倍。
自思元100 以來,寒武紀在三年之內已經連續推出三代雲端AI 晶片,最新一代產品在工藝製程、架構、指令集和軟體等方面有了全面的提升,實現了同級晶片的頂尖水平。
這其中,值得指出的最新進展是,新品思元370,是在去年三季度流片、相關加速卡產品在今年二季度陸續送測客戶後才進行的釋出。目前,部分客戶已完成測試、匯入,產品進入早期銷售階段。
接近寒武紀的行業人士也告訴投中網,寒武紀確實在堅持“雲邊端”一體化的策略研發晶片。
以上述思元2系列和3系列已釋出的晶片產品來看,寒武紀都會分別立項每個系列中不同的產品,這樣做的好處是各個晶片產品之間的元件可以大量複用,只是在產品釋出的時間線上可能會有不同。
這樣做除了可以提升研發效率之外,另一個好處是,寒武紀可以直接選擇如何對標競品,來形成自己的產品市場策略。比如,寒武紀的思元290就在英偉達的V100和A100之間,直接殺出了一條血路。
至於具體的晶片研發策略,因為一款晶片通常從研發到量產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所以會提前根據市場分析、競品分析、財務測算、完成時間來提前佈局,這也是由晶片特殊的產品生產流程所決定的。
提及此,該行業人士還告訴投中網,此前寒武紀做IP賣給華為,應該也是基於這樣的研發邏輯來運作的,因為IP只是寒武紀研發過程中“沿途下蛋”的產品之一,是看到了國內手機市場的發展潛力,但IP生意本來天花板也很明顯。其實從一開始,寒武紀定位就在智慧晶片領域,直接對標英偉達,不管華為當初是不是選擇自研,寒武紀都不會在IP上固步自封,而其隨後建立起的一整套“雲邊端一體”產品矩陣讓寒武紀的通用智慧晶片定位逐步清晰了起來。
“能看出來,在寒武紀的幾大產品板塊中,最重要且最核心的還是其智慧晶片產品,智慧計算集群系統應該是智慧晶片(包括雲端和邊緣產品)、終端智慧處理器IP及基礎系統軟體平臺等產品及服務的整合,整個產品體系可以應對不同行業的不同客戶。”
而這一點,自寒武紀的招股書到歷次披露的財報,都是一脈相承。
以2021年半年報為例,其中提及,邊緣業務線貢獻的營業收入佔本報告期收入比重的60.74%,雲端業務線貢獻的營業收入佔比為32.50%。除此之外,寒武紀邊緣智慧晶片及加速卡在本期實現收入8,374.38 萬元,較上年同期顯著增長739.52%。
而在第三季度報中,寒武紀實現營收8454.65萬元,同比增長20.22%;前三季度營收2.22億元,同比增長41.19%。
由此看來,除了2017年與2018年來自華為的收入貢獻之外(華為麒麟970與麒麟980 AI處理器均採用的寒武紀的晶片IP方案),寒武紀確實已經不斷地增加應對風險的措施。
畢竟,羅馬不是一天就可以建成的,目前,寒武紀的主要產品確實包括終端智慧處理器IP、雲端智慧晶片及加速卡、邊緣智慧晶片及加速卡以及與上述產品配套的基礎系統軟體平臺。
招股書中也曾顯示,2016年起寒武紀推出終端智慧處理器產品,以處理器IP授權模式進行銷售。2018年以來寒武紀推出思元100、思元270雲端智慧晶片及加速卡,以加速卡形式進行銷售。2019 年11月,寒武紀推出思元220邊緣智慧晶片及加速卡,實現了終端、雲端、邊緣端產品的完整佈局。
這一點,在此前寒武紀創始人陳天石接受甲子光年的採訪時也有提及,陳天石當時表示,寒武紀雲邊端的產品都做,不過根據市場和客戶的需求有不同側重點。“終端我們自己不做晶片,把處理器IP授權給別的廠商做晶片。IP只是業務板塊之一。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只做一家IP公司,從第一天開始就不是一家IP公司。
當然,除了賣晶片和IP,寒武紀還開闢了智慧計算集群系統這一新的業務線,以豐富自身的生態。為此,寒武紀為雲邊端全系列智慧晶片與處理器產品提供統一的平臺級基礎系統軟體Cambricon Neuware,並通過持續研發和升級,以適配更多的晶片。
此前,在上市回覆問詢中,寒武紀就強調,“寒武紀定位於獨立、中立的晶片公司,採用的是類似安卓理念的中立生態策略,底層晶片與系統軟體都充分服務客戶和開發者,但不開展人工智慧應用解決方案(基於晶片進一步提供應用軟體或演算法)的業務,避免與自身的晶片客戶發生競爭,通過中立來吸引更多客戶。”
因為有了生態,未來雲端晶片在切入客戶之時,整體難度會下降,且也希望使用者可以再回過來採用生態,一旦良性迴圈起來,生態可以增加更多使用者的粘性,不斷迭代,從而形成自己的客戶群。
寒武紀做的是通用晶片,應用性是通用晶片非常重要的特徵,這需要在軟體上下功夫。硬體堆錢堆人堆時間就可以弄好,但軟體不是這樣,一旦沒人用,就會缺乏資料迭代,長期以往就會變成一個自己玩的遊戲。
寒武紀也從未放棄對新賽道的探索,目前寒武紀已經進軍車載智慧晶片領域,控股子公司行歌科技獲蔚來、上汽、寧德時代投資。此前寒武紀還和一汽達成戰略合作,將在智慧駕駛晶片產品和技術、汽車資料中心、資本及科研等幾大方面展開深入的合作。
對於此次合作,還有業內人士對媒體評論稱,一汽集團此前尚未與國內外通用智慧晶片領域的公司簽訂集團層面戰略合作協議,能夠看出來這次合作是一次高規格的深度合作。
而有產品就有研發,這裡不得不提的是廣受質疑的研發支出的問題。究其原因,自成立後,寒武紀在研發方面從來不吝投入。
根據其過往資料,2017年到2020年,寒武紀營收為784.33萬元、1.17億元、4.44億元和4.59億元;研發費用分別為2986.19 萬元、2.40億元、5.43億元、7.68億元,佔營收比重分別為380.73%、205.18%、122.32%和167.38%,寒武紀的營收暫時還無法覆蓋研發投入。
寒武紀稱這是為進一步推進“雲邊端車”產業佈局、保持在行業內的核心競爭優勢,積極引進高階優秀人才,增加產品線的研發投入所致。在半年報中,寒武紀研發投入更是達到了4.1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了1.38億元,是總營收比例的301.38%。
對此,投中網也問詢了下相關行業專家,其對投中網表示,研發投入大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研發支出的絕對值大,一種是研發佔整體營收的比例大,寒武紀是後者,因為需要承認,目前公司的營收整體還沒上規模,除此之外,當下,晶片行業,高階人才相對熱門,薪資上漲特別厲害,人才又相對有限,整個市場上挖人的壓力很大,提前做出一些的應對之策是必要之舉。
這樣看來,寒武紀研發費用的增長,或許可以拆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人數的增加,一部分是平均工資的上升,後者這兩年上漲非常厲害。“網際網路大廠把晶片人才的薪水拉昇了”,而為了做軟體做生態,寒武紀不得不跟網際網路大廠一起搶奪人才。
除了研發人員投入的增加和研發資產折舊攤銷的增加之外,寒武紀曾在2020年和2021年實施了兩期股權激勵計劃,已於2020年12月28日和2021年8月19日分別授予激勵物件440萬股和720萬股,或許也是所謂的應對之策之一。
在回答最新券商調研的問題中,寒武紀也提到,公司矢志成為業界領先的人工智慧晶片設計公司。人工智慧晶片屬於計算晶片範疇,研發複雜的計算晶片需要持續充裕的研發投入,用於晶片底層基礎技術的升級迭代、各產品線新產品的研發。公司將通過持續的研發投入提升產品的競爭力。
AI晶片之路道阻且長
眾所周知,晶片行業呈現典型的“投資前置,收益後置”特徵,產品從起量到規模化量產銷售需要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相比其他行業更難實現商業化的跳躍式發展,如果沒有足夠的耐心和忍受寂寞的能力,晶片企業將很難獲得長足發展。但好在,寒武紀正行走在正確、穩健、寬闊的路徑上,切實跳出了PPT,已經實實在為客戶創造了實際價值。
據悉,當下,寒武紀的客戶群體也正在不斷地壯大之中。近年來,寒武紀在智慧金融、智慧能源、智慧交通等行業與合作伙伴共同完成了諸多落地案例,比如招商銀行、浪潮、阿里、百度等等都是寒武紀的客戶。
百度異構計算架構師黎世勇就對寒武紀的思元370充滿期待,“自2018年起,百度與寒武紀展開了多維度的軟硬體協作,思元100等產品服務百度語音合成等多種業務場景。我們相信,隨著思元370等新產品的落地,雙方軟硬體充分結合的生態勢必將發揮更大的效能,助力人工智慧行業多場景落地。”
思元370系列加速卡也已與國內主流伺服器合作伙伴完成適配。浪潮資訊副總裁、人工智慧和高效能產品線總經理劉軍表示:“浪潮跟寒武紀長久以來保持著緊密合作,思元370在效能、能效等方面較之思元270均有大幅提升,我們期待雙方未來能夠攜手為更多行業和領域提供人工智慧計算相關服務。”
劉軍還介紹了與寒武紀之前合作的進展:“浪潮搭載寒武紀晶片的AI伺服器已經在中國移動、網際網路、智算中心等客戶和行業中實現落地。”
對此,投中網還專門求證了中國移動集採中標的知情人士,其提到,中國移動2021年至2022年人工智慧通用計算裝置集中採購中,整個標包三裡的中標產品(浪潮、中興)都有用到寒武紀的加速卡思元270。
而另一位專案知情人士也向投中網透露,浪潮中標的伺服器與寒武紀上一代雲端推理產品思元270適配良好,不久前還共同中標了中國移動2021年至2022年人工智慧通用計算裝置集中採購,結合兩個資訊,這與浪潮劉軍提到的中國移動說辭是高度一致的。
這也印證了之前陳天石的話,“大公司有很多業務,對某些應用場景會考慮自己研發晶片,把效能提上去,成本降下來。但它並不是要做全品類所有場景所有型號的晶片——獨立的晶片公司始終有自己的空間。”
不過,或許寒武紀的股價正是源於眾人對於上述落地的誤解和質疑,以及寒武紀上市一年後股票解禁帶來的正常市場波動。
投中網翻閱寒武紀的招股書發現,其當初上市之時,公開發售的股票佔總體市值的10%,發行價為64.39元;而在一年後,寒武紀解禁股數達到2.073億股,佔總股本的51.81%。
相關專業人士指出,寒武紀上市並不是為了圈錢,所以採取了最小的發行比例10%,但解禁之後,突然增加了流動性,供給的變化就會給市場帶來衝擊,如果開始的流通股比較多,就不會出現初上市被爆炒以及當下大幅波動這麼強烈的振幅。
除此之外,市場上現在對於沒盈利的公司,主流還沒找到更加正確的估值方法,此前PS的估值方法已經失效,新的科技公司應該有新的估值體系。這也從某種程度上影響到了眾人對於寒武紀股價的信心。
要知道,晶片產品,從起量到規模化量產銷售需要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 清華大學教授魏少軍此前就公開表明態度,在積體電路領域,不可能出現彎道超車,並且,國內晶片企業要遵循行業的發展規律,在晶片技術方面做好研發,一步一步推動中國積體電路產業的發展。 這就需要眾多企業放棄幻想,腳踏實地幹好底層技術的研究。
這一點,陳天石很久之前就想的很明白,其實晶片這個賽道,比的就是出產品的速度,以及產品好不好用。想要把一款通用型晶片做好,你需要搞定很多技術環節:指令集、微架構、SoC設計能力、基礎系統軟體的能力……你需要花很多時間、人力和資本投入才能做出好東西。
“我們比較幸運——做得早,技術確實很好,投資人又支援,讓我們可以靜下心搬磚。說白了,做晶片就是個苦活,我們受的苦和累也是壁壘。“陳天石如此說道。
知易行難,投資機構的分析師也跟投中網表達了看法,雖然寒武紀的營收每年都有增長,但是部分輿論影響也相對較大。他分析這主要是由於晶片行業的發展規律還未被大多數投資者所熟識,資本市場評判硬科技企業的標準也尚待更新。舉例來說,一款晶片從設計到量產,至少要24到36個月,如果中間流程有問題,時間甚至還要更長,而流片後還需1到2年的客戶測試、適配以及小批量採購後,才有可能實現跳躍式的增長。即便寒武紀能在1年內連發兩款7nm雲端晶片來證實研發投入和市場拓展的程序,但並不會馬上就扭轉固化認知,所以當下甚至未來的若干時間,寒武紀唯一能做的,只能是快速迭代產品並向市場報告銷量成果。
除此,他還提到寒武紀的先發優勢,他表示在2017年、2018年寒武紀將IP售於華為的時候,寒武紀就已經開始研發雲端晶片產品,所以才能在2019年有量產的晶片出來,才能在之後有面對大客戶的智慧叢集業務,這些時間上的積累,也成為了寒武紀的壁壘所在。
股價短期的漲跌並不能準確反映一個公司的價值,因股價實則受各種因素的影響隨機波動。但可以肯定得是,智慧晶片的市場足夠大,在這個市場下,巨頭英偉達已經走過了30年,如今市值7679億美元,與之相比,尚在‘學齡前’的寒武紀,目前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產品生態,剩下的就是一個一個磕下市場證明自己了。
行業內的人更懂行業內的人,科大訊飛三季報中,其對寒武紀持股數一直保持不變,寒武紀IPO前科大訊飛持股1.19%,截至今年7月科大訊飛仍持股1.07%。
當然,智慧晶片是人工智慧產業的核心硬體,中國人工智慧市場龐大,對於智慧晶片的需求亟待滿足和解決,智慧晶片具有巨大發展潛力,未來彎道超車機遇顯現。
全球已有數百家企業涉足智慧晶片的研發,網際網路公司也紛紛選擇智慧晶片領域一顯身手,無論是位元組跳動的投資,還是百度、阿里、騰訊的自研晶片,看起來都沒有影響到寒武紀通用智慧晶片的整體商業化落地程序。
用陳天石的話來說,就是前輩公司確實有先發優勢。但大家有各自努力的方向。我們小,沒法像他們那樣陽光普照,照顧好所有開發者,但我們可以從點開始,先把重點客戶服務好,專門給他開個浴霸;慢慢擴大,一個點附近會出一個小面,很多個點附近會出更多的面。
目前看來,寒武紀已經亮出了其三張王牌,技術創新、差異化的業務模式和獨有的生態,接下來,或許到了要驗證其名字寓意“寒武紀——全球智慧晶片領域的先行者”的時候了。
投中網旗下東四十條資本
隨手關注,更深入瞭解創投圈
轉載、合作、加入粉絲群請聯絡小助理
(微訊號:
ChinaVentureWeixin )
- 北交所的第一波減持潮,腰部公司的退出盛宴?
- 豐年資本,精準賦能科技企業“從1到10”
- “為什麼創業者要拿我的錢”銀鞍資本給出一個最優解
- 資本爆炸的一年,10萬億美元資管巨頭誕生
- 基層醫療數字化服務商橄欖枝健康連續完成兩輪數億元融資
- 堅決反對唱空CVC
- 高瓴、黑蟻看中的“三里屯網紅”,又融了12億
- VC圍城中科院
- 2022新消費第一股誕生,一隻小黃鴨撐起一個IPO
- 愛芯元智完成8億元A 輪融資
- 95後寵物殯葬師,月入十幾萬,一年多給912只寵物體面送別丨後窗
- 東方鴻鵠完成過億元天使輪融資,用數字化重構飲料行業
- 華為連開四槍,紅杉高瓴扣動扳機,一顆“卡脖子皇冠”撐起4400億美元市場
- 5G邊緣智慧企業「艾靈網路」獲數千萬元Pre-A 輪投
- 再募90億美元,這家紅杉資本的對手,又燒起VC規模競賽
- 獲鼎暉加持,兩年欲實現盈虧平衡,這家新“新”品牌搶跑新勢力造車2.0時代
- 華為的第五個IPO,小賺20多億
- 瀚巍微電子完成Pre-A 輪融資,光速中國和高榕資本聯合領投
- “中式快餐第一股”呼之欲出,加華資本“人間煙火味”更添成色
- 「聲芯電子」獲億元A 輪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