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必知】Webpack效能優化
前言
Webpack是現在主流的功能強大的模組化打包工具,在使用Webpack時,如果不注意效能優化,有非常大的可能會產生效能問題,效能問題主要分為開發時打包構建速度慢、開發除錯時的重複性工作、以及輸出檔案質量不高等,因此效能優化也主要從這些方面來分析。
優化構建速度
Webpack在啟動後會根據Entry配置的入口出發,遞迴地解析所依賴的檔案。這個過程分為搜尋檔案和把匹配的檔案進行分析、轉化的兩個過程,因此可以從這兩個角度來進行優化配置。
縮小檔案的搜尋範圍
搜尋過程優化方式包括:
- resolve欄位告訴webpack怎麼去搜索檔案,所以首先要重視resolve欄位的配置:
- 設定 resolve.modules:[path.resolve(__dirname, 'node_modules')] 避免層層查詢。
resolve.modules告訴webpack去哪些目錄下尋找第三方模組,預設值為['node_modules'],會依次查詢./node_modules、../node_modules、../../node_modules。
- 設定 resolve.mainFields:['main'],設定儘量少的值可以減少入口檔案的搜尋步驟
第三方模組為了適應不同的使用環境,會定義多個入口檔案,mainFields定義使用第三方模組的哪個入口檔案,由於大多數第三方模組都使用main欄位描述入口檔案的位置,所以可以設定單獨一個main值,減少搜尋
- 對龐大的第三方模組設定resolve.alias,使webpack直接使用庫的min檔案,避免庫內解析
如對於react:
resolve.alias:{
'react':patch.resolve(__dirname, './node_modules/react/dist/react.min.js')
}
複製程式碼
這樣會影響Tree-Shaking,適合對整體性比較強的庫使用,如果是像lodash這類工具類的比較分散的庫,比較適合Tree-Shaking,避免使用這種方式。
- 合理配置resolve.extensions,減少檔案查詢
預設值:extensions:['.js', '.json'],
當匯入語句沒帶檔案字尾時,Webpack會根據extensions定義的字尾列表進行檔案查詢,所以:
a. 列表值儘量少
b. 頻率高的檔案型別的字尾寫在前面
c. 原始碼中的匯入語句儘可能的寫上檔案字尾,如require(./data)要寫成require(./data.json)
- module.noParse欄位告訴Webpack不必解析哪些檔案,可以用來排除對非模組化庫檔案的解析 如jQuery、ChartJS,另外如果使用resolve.alias配置了react.min.js,則也應該排除解析,因為react.min.js經過構建,已經是可以直接執行在瀏覽器的、非模組化的檔案了。
noParse值可以是RegExp、[RegExp]、function
module:{ noParse:[/jquery|chartjs/, /react\.min\.js$/] }
複製程式碼
- 配置loader時,通過test、exclude、include縮小搜尋範圍
使用DllPlugin減少基礎模組編譯次數
DllPlugin動態連結庫外掛,其原理是把網頁依賴的基礎模組抽離出來打包到dll檔案中,當需要匯入的模組存在於某個dll中時,這個模組不再被打包,而是去dll中獲取。為什麼會提升構建速度呢?原因在於dll中大多包含的是常用的第三方模組,如react、react-dom,所以只要這些模組版本不升級,就只需被編譯一次。我認為這樣做和配置resolve.alias和module.noParse的效果有異曲同工的效果。
使用方法:
使用DllPlugin配置一個webpack_dll.config.js來構建dll檔案:
// webpack_dll.config.js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DllPlugin = require('webpack/lib/DllPlugin');
module.exports = {
entry:{
react:['react','react-dom'],
polyfill:['core-js/fn/promise','whatwg-fetch']
},
output:{
filename:'[name].dll.js',
path: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
library:'_dll_[name]', //dll的全域性變數名
},
plugins:[
new DllPlugin({
name:'_dll_[name]', //dll的全域性變數名
path:path.join(__dirname,'dist','[name].manifest.json'),//描述生成的manifest檔案
})
]
}
複製程式碼
需要注意DllPlugin的引數中name值必須和output.library值保持一致,並且生成的manifest檔案中會引用output.library值。
最終構建出的檔案:
|-- polyfill.dll.js
|-- polyfill.manifest.json
|-- react.dll.js
└── react.manifest.json
複製程式碼
其中xx.dll.js包含打包的n多模組,這些模組存在一個數組裡,並以陣列索引作為ID,通過一個變數假設為_xx_dll暴露在全域性中,可以通過window._xx_dll訪問這些模組。xx.manifest.json檔案描述dll檔案包含哪些模組、每個模組的路徑和ID。然後再在專案的主config檔案裡使用DllReferencePlugin外掛引入xx.manifest.json檔案。
在主config檔案裡使用DllReferencePlugin外掛引入xx.manifest.json檔案:
//webpack.config.json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DllReferencePlugin = require('webpack/lib/DllReferencePlugin');
module.exports = {
entry:{ main:'./main.js' },
//... 省略output、loader等的配置
plugins:[
new DllReferencePlugin({
manifest:require('./dist/react.manifest.json')
}),
new DllReferenctPlugin({
manifest:require('./dist/polyfill.manifest.json')
})
]
}
複製程式碼
最終構建生成main.js
使用HappyPack開啟多程序Loader轉換
在整個構建流程中,最耗時的就是Loader對檔案的轉換操作了,而執行在Node.js之上的Webpack是單執行緒模型的,也就是隻能一個一個檔案進行處理,不能並行處理。HappyPack可以將任務分解給多個子程序,最後將結果發給主程序。JS是單執行緒模型,只能通過這種多程序的方式提高效能。
HappyPack使用如下:
npm i -D happypack
// webpack.config.json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HappyPack = require('happypack');
module.exports = {
//...
module:{
rules:[{
test:/\.js$/,
use:['happypack/loader?id=babel']
exclude:path.resolve(__dirname, 'node_modules')
},{
test:/\.css/,
use:['happypack/loader?id=css']
}],
plugins:[
new HappyPack({
id:'babel',
loaders:['babel-loader?cacheDirectory']
}),
new HappyPack({
id:'css',
loaders:['css-loader']
})
]
}
}
複製程式碼
除了id和loaders,HappyPack還支援這三個引數:threads、verbose、threadpool,threadpool代表共享程序池,即多個HappyPack例項都用同個程序池中的子程序處理任務,以防資源佔用過多。
使用ParallelUglifyPlugin開啟多程序壓縮JS檔案
使用UglifyJS外掛壓縮JS程式碼時,需要先將程式碼解析成Object表示的AST(抽象語法樹),再去應用各種規則去分析和處理AST,所以這個過程計算量大耗時較多。ParallelUglifyPlugin可以開啟多個子程序,每個子程序使用UglifyJS壓縮程式碼,可以並行執行,能顯著縮短壓縮時間。
使用也很簡單,把原來的UglifyJS外掛換成本外掛即可,使用如下:
npm i -D webpack-parallel-uglify-plugin
// webpack.config.json
const ParallelUglifyPlugin = require('wbepack-parallel-uglify-plugin');
//...
plugins: [
new ParallelUglifyPlugin({
uglifyJS:{
//...這裡放uglifyJS的引數
},
//...其他ParallelUglifyPlugin的引數,設定cacheDir可以開啟快取,加快構建速度
})
]
複製程式碼
優化開發體驗
開發過程中修改原始碼後,需要自動構建和重新整理瀏覽器,以檢視效果。這個過程可以使用Webpack實現自動化,Webpack負責監聽檔案的變化,DevServer負責重新整理瀏覽器。
使用自動重新整理
Webpack監聽檔案
Webpack可以使用兩種方式開啟監聽:
- 啟動webpack時加上--watch引數;
- 在配置檔案中設定watch:true。此外還有如下配置引數。合理設定watchOptions可以優化監聽體驗。
module.exports = {
watch: true,
watchOptions: {
ignored: /node_modules/,
aggregateTimeout: 300, //檔案變動後多久發起構建,越大越好
poll: 1000, //每秒詢問次數,越小越好
}
}
複製程式碼
ignored:設定不監聽的目錄,排除node_modules後可以顯著減少Webpack消耗的記憶體
aggregateTimeout:檔案變動後多久發起構建,避免檔案更新太快而造成的頻繁編譯以至卡死,越大越好
poll:通過向系統輪詢檔案是否變化來判斷檔案是否改變,poll為每秒詢問次數,越小越好
DevServer重新整理瀏覽器
DevServer重新整理瀏覽器有兩種方式:
- 向網頁中注入代理客戶端程式碼,通過客戶端發起重新整理
- 向網頁裝入一個iframe,通過重新整理iframe實現重新整理效果
預設情況下,以及 devserver: {inline:true} 都是採用第一種方式重新整理頁面。第一種方式DevServer因為不知道網頁依賴哪些Chunk,所以會向每個chunk中都注入客戶端程式碼,當要輸出很多chunk時,會導致構建變慢。而一個頁面只需要一個客戶端,所以關閉inline模式可以減少構建時間,chunk越多提升越明顯。關閉方式:
- 啟動時使用webpack-dev-server --inline false
- 配置 devserver:{inline:false}
關閉inline後入口網址變為http://localhost:8080/webpack-dev-server/
另外devServer.compress引數可配置是否採用Gzip壓縮,預設為false
開啟模組熱替換HMR
模組熱替換不重新整理整個網頁而只重新編譯發生變化的模組,並用新模組替換老模組,所以預覽反應更快,等待時間更少,同時不重新整理頁面能保留當前網頁的執行狀態。原理也是向每一個chunk中注入代理客戶端來連線DevServer和網頁。開啟方式:
- webpack-dev-server --hot
- 使用HotModuleReplacementPlugin,比較麻煩
開啟後如果修改子模組就可以實現區域性重新整理,但如果修改的是根JS檔案,會整頁重新整理,原因在於,子模組更新時,事件一層層向上傳遞,直到某層的檔案接收了當前變化的模組,然後執行回撥函式。如果一層層向外拋直到最外層都沒有檔案接收,就會重新整理整頁。
使用 NamedModulesPlugin 可以使控制檯打印出被替換的模組的名稱而非數字ID,另外同webpack監聽,忽略node_modules目錄的檔案可以提升效能。
優化輸出質量-壓縮檔案體積
區分環境--減小生產環境程式碼體積
程式碼執行環境分為開發環境和生產環境,程式碼需要根據不同環境做不同的操作,許多第三方庫中也有大量的根據開發環境判斷的if else程式碼,構建也需要根據不同環境輸出不同的程式碼,所以需要一套機制可以在原始碼中區分環境,區分環境之後可以使輸出的生產環境的程式碼體積減小。Webpack中使用DefinePlugin外掛來定義配置檔案適用的環境。
const DefinePlugin = require('webpack/lib/DefinePlugin');
//...
plugins:[
new DefinePlugin({
'process.env': {
NODE_ENV: JSON.stringify('production')
}
})
]
複製程式碼
注意,JSON.stringify('production') 的原因是,環境變數值需要一個雙引號包裹的字串,而stringify後的值是'"production"'
然後就可以在原始碼中使用定義的環境:
if(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console.log('你在生產環境')
doSth();
}else{
console.log('你在開發環境')
doSthElse();
}
複製程式碼
當代碼中使用了process時,Webpack會自動打包進process模組的程式碼以支援非Node.js的執行環境,這個模組的作用是模擬Node.js中的process,以支援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語句。
壓縮程式碼-JS、ES、CSS
壓縮JS:Webpack內建UglifyJS外掛、ParallelUglifyPlugin
會分析JS程式碼語法樹,理解程式碼的含義,從而做到去掉無效程式碼、去掉日誌輸入程式碼、縮短變數名等優化。常用配置引數如下:
const UglifyJSPlugin = require('webpack/lib/optimize/UglifyJsPlugin');
//...
plugins: [
new UglifyJSPlugin({
compress: {
warnings: false, //刪除無用程式碼時不輸出警告
drop_console: true, //刪除所有console語句,可以相容IE
collapse_vars: true, //內嵌已定義但只使用一次的變數
reduce_vars: true, //提取使用多次但沒定義的靜態值到變數
},
output: {
beautify: false, //最緊湊的輸出,不保留空格和製表符
comments: false, //刪除所有註釋
}
})
]
複製程式碼
使用webpack --optimize-minimize 啟動webpack,可以注入預設配置的UglifyJSPlugin
壓縮ES6:第三方UglifyJS外掛
隨著越來越多的瀏覽器支援直接執行ES6程式碼,應儘可能的執行原生ES6,這樣比起轉換後的ES5程式碼,程式碼量更少,且ES6程式碼效能更好。直接執行ES6程式碼時,也需要程式碼壓縮,第三方的uglify-webpack-plugin提供了壓縮ES6程式碼的功能:
npm i -D [email protected] //要使用最新版本的外掛
//webpack.config.json
const UglifyESPlugin = require('uglify-webpack-plugin');
//...
plugins:[
new UglifyESPlugin({
uglifyOptions: { //比UglifyJS多巢狀一層
compress: {
warnings: false,
drop_console: true,
collapse_vars: true,
reduce_vars: true
},
output: {
beautify: false,
comments: false
}
}
})
]
複製程式碼
另外要防止babel-loader轉換ES6程式碼,要在.babelrc中去掉babel-preset-env,因為正是babel-preset-env負責把ES6轉換為ES5。
壓縮CSS:css-loader?minimize、PurifyCSSPlugin
cssnano基於PostCSS,不僅是刪掉空格,還能理解程式碼含義,例如把color:#ff0000 轉換成 color:red,css-loader內建了cssnano,只需要使用 css-loader?minimize 就可以開啟cssnano壓縮。
另外一種壓縮CSS的方式是使用PurifyCSSPlugin,需要配合 extract-text-webpack-plugin 使用,它主要的作用是可以去除沒有用到的CSS程式碼,類似JS的Tree Shaking。
使用Tree Shaking剔除JS死程式碼
Tree Shaking可以剔除用不上的死程式碼,它依賴ES6的import、export的模組化語法,最先在Rollup中出現,Webpack 2.0將其引入。適合用於Lodash、utils.js等工具類較分散的檔案。它正常工作的前提是程式碼必須採用ES6的模組化語法,因為ES6模組化語法是靜態的(在匯入、匯出語句中的路徑必須是靜態字串,且不能放入其他程式碼塊中)。如果採用了ES5中的模組化,例如module.export = {...}、require( x+y )、if (x) { require( './util' ) },則Webpack無法分析出可以剔除哪些程式碼。
啟用Tree Shaking:
- 修改.babelrc以保留ES6模組化語句:
{
"presets": [
[
"env",
{ "module": false }, //關閉Babel的模組轉換功能,保留ES6模組化語法
]
]
}
複製程式碼
-
啟動webpack時帶上 --display-used-exports可以在shell打印出關於程式碼剔除的提示
-
使用UglifyJSPlugin,或者啟動時使用**--optimize-minimize**
-
在使用第三方庫時,需要配置 resolve.mainFields: ['jsnext:main', 'main'] 以指明解析第三方庫程式碼時,採用ES6模組化的程式碼入口
優化輸出質量--加速網路請求
使用CDN加速靜態資源載入
CDN加速的原理
CDN通過將資源部署到世界各地,使得使用者可以就近訪問資源,加快訪問速度。要接入CDN,需要把網頁的靜態資源上傳到CDN服務上,在訪問這些資源時,使用CDN服務提供的URL。
由於CDN會為資源開啟長時間的快取,例如使用者從CDN上獲取了index.html,即使之後替換了CDN上的index.html,使用者那邊仍會在使用之前的版本直到快取時間過期。業界做法:
HTML檔案:放在自己的伺服器上且關閉快取,不接入CDN 靜態的JS、CSS、圖片等資源:開啟CDN和快取,同時檔名帶上由內容計算出的Hash值,這樣只要內容變化hash就會變化,檔名就會變化,就會被重新下載而不論快取時間多長。
另外,HTTP1.x版本的協議下,瀏覽器會對於向同一域名並行發起的請求數限制在4~8個。那麼把所有靜態資源放在同一域名下的CDN服務上就會遇到這種限制,所以可以把他們分散放在不同的CDN服務上,例如JS檔案放在js.cdn.com下,將CSS檔案放在css.cdn.com下等。這樣又會帶來一個新的問題:增加了域名解析時間,這個可以通過dns-prefetch來解決 來縮減域名解析的時間。形如//xx.com 這樣的URL省略了協議,這樣做的好處是,瀏覽器在訪問資源時會自動根據當前URL採用的模式來決定使用HTTP還是HTTPS協議。
總之,構建需要滿足以下幾點:
- 靜態資源匯入的URL要變成指向CDN服務的絕對路徑的URL
- 靜態資源的檔名需要帶上根據內容計算出的Hash值
- 不同型別資源放在不同域名的CDN上 最終配置:
const ExtractTextPlugin = require('extract-text-webpack-plugin');
const {WebPlugin} = require('web-webpack-plugin');
//...
output:{
filename: '[name]_[chunkhash:8].js',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
publicPatch: '//js.cdn.com/id/', //指定存放JS檔案的CDN地址
},
module:{
rules:[{
test: /\.css/,
use: ExtractTextPlugin.extract({
use: ['css-loader?minimize'],
publicPatch: '//img.cdn.com/id/', //指定css檔案中匯入的圖片等資源存放的cdn地址
}),
},{
test: /\.png/,
use: ['file-loader?name=[name]_[hash:8].[ext]'], //為輸出的PNG檔名加上Hash值
}]
},
plugins:[
new WebPlugin({
template: './template.html',
filename: 'index.html',
stylePublicPath: '//css.cdn.com/id/', //指定存放CSS檔案的CDN地址
}),
new ExtractTextPlugin({
filename:`[name]_[contenthash:8].css`, //為輸出的CSS檔案加上Hash
})
]
複製程式碼
多頁面應用提取頁面間公共程式碼,以利用快取
原理 大型網站通常由多個頁面組成,每個頁面都是一個獨立的單頁應用,多個頁面間肯定會依賴同樣的樣式檔案、技術棧等。如果不把這些公共檔案提取出來,那麼每個單頁打包出來的chunk中都會包含公共程式碼,相當於要傳輸n份重複程式碼。如果把公共檔案提取出一個檔案,那麼當用戶訪問了一個網頁,載入了這個公共檔案,再訪問其他依賴公共檔案的網頁時,就直接使用檔案在瀏覽器的快取,這樣公共檔案就只用被傳輸一次。
應用方法
- 把多個頁面依賴的公共程式碼提取到common.js中,此時common.js包含基礎庫的程式碼
const CommonsChunkPlugin = require('webpack/lib/optimize/CommonsChunkPlugin');
//...
plugins:[
new CommonsChunkPlugin({
chunks:['a','b'], //從哪些chunk中提取
name:'common', // 提取出的公共部分形成一個新的chunk
})
]
複製程式碼
- 找出依賴的基礎庫,寫一個base.js檔案,再與common.js提取公共程式碼到base中,common.js就剔除了基礎庫程式碼,而base.js保持不變
//base.js
import 'react';
import 'react-dom';
import './base.css';
//webpack.config.json
entry:{
base: './base.js'
},
plugins:[
new CommonsChunkPlugin({
chunks:['base','common'],
name:'base',
//minChunks:2,表示檔案要被提取出來需要在指定的chunks中出現的最小次數,防止common.js中沒有程式碼的情況
})
]
複製程式碼
- 得到基礎庫程式碼base.js,不含基礎庫的公共程式碼common.js,和頁面各自的程式碼檔案xx.js。 頁面引用順序如下:base.js--> common.js--> xx.js
分割程式碼以按需載入
原理
單頁應用的一個問題在於使用一個頁面承載複雜的功能,要載入的檔案體積很大,不進行優化的話會導致首屏載入時間過長,影響使用者體驗。做按需載入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具體方法如下:
- 將網站功能按照相關程度劃分成幾類
- 每一類合併成一個Chunk,按需載入對應的Chunk
- 例如,只把首屏相關的功能放入執行入口所在的Chunk,這樣首次載入少量的程式碼,其他程式碼要用到的時候再去載入。最好提前預估使用者接下來的操作,提前載入對應程式碼,讓使用者感知不到網路載入
做法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網頁首次只加載main.js,網頁展示一個按鈕,點選按鈕時載入分割出去的show.js,載入成功後執行show.js裡的函式
//main.js
document.getElementById('btn').addEventListener('click',function(){
import(/* webpackChunkName:"show" */ './show').then((show)=>{
show('Webpack');
})
})
//show.js
module.exports = function (content) {
window.alert('Hello ' + content);
}
複製程式碼
import(/* webpackChunkName:show */ './show').then() 是實現按需載入的關鍵,Webpack內建對import() 語句的支援,Webpack會以./show.js為入口重新生成一個Chunk。程式碼在瀏覽器上執行時只有點選了按鈕才會開始載入show.js,且import語句會返回一個Promise,載入成功後可以在then方法中獲取載入的內容。這要求瀏覽器支援Promise API,對於不支援的瀏覽器,需要注入Promise polyfill。
/*webpackChunkName:show */ 是定義動態生成的Chunk的名稱,預設名稱是[id].js,定義名稱方便除錯程式碼。為了正確輸出這個配置的ChunkName,還需要配置Webpack:
//...
output:{
filename:'[name].js',
chunkFilename:'[name].js', //指定動態生成的Chunk在輸出時的檔名稱
}
複製程式碼
書中另外提供了更復雜的React-Router中非同步載入元件的實戰場景。
優化輸出質量--提升程式碼執行時的效率
使用Prepack提前求值
原理: Prepack是一個部分求值器,編譯程式碼時提前將計算結果放到編譯後的程式碼中,而不是在程式碼執行時才去求值。通過在便一階段預先執行原始碼來得到執行結果,再直接將執行結果輸出以提升效能。但是現在Prepack還不夠成熟,用於線上環境還為時過早。
使用方法
const PrepackWebpackPlugin = require('prepack-webpack-plugin').default;
module.exports = {
plugins:[
new PrepackWebpackPlugin()
]
}
複製程式碼
使用Scope Hoisting
原理 譯作“作用域提升”,是在Webpack3中推出的功能,它分析模組間的依賴關係,儘可能將被打散的模組合併到一個函式中,但不能造成程式碼冗餘,所以只有被引用一次的模組才能被合併。由於需要分析模組間的依賴關係,所以原始碼必須是採用了ES6模組化的,否則Webpack會降級處理不採用Scope Hoisting。
使用方法
const ModuleConcatenationPlugin = require('webpack/lib/optimize/ModuleConcatenationPlugin');
//...
plugins:[
new ModuleConcatenationPlugin();
],
resolve:{
mainFields:['jsnext:main','browser','main']
}
複製程式碼
webpack --display-optimization-bailout 輸出日誌中會提示哪個檔案導致了降級處理
使用輸出分析工具
啟動Webpack時帶上這兩個引數可以生成一個json檔案,輸出分析工具大多依賴該檔案進行分析:
webpack --profile --json > stats.json 其中 --profile 記錄構建過程中的耗時資訊,--json 以JSON的格式輸出構建結果,>stats.json 是UNIX / Linux系統中的管道命令,含義是將內容通過管道輸出到stats.json檔案中。
- 官方工具Webpack Analyse
開啟該工具的官網http://webpack.github.io/anal...,就可以得到分析結果
- webpack-bundle-analyzer
視覺化分析工具,比Webapck Analyse更直觀。使用也很簡單:
1.npm i -g webpack-bundle-analyzer安裝到全域性
2.按照上面方法生成stats.json檔案
3.在專案根目錄執行webpack-bundle-analyzer,瀏覽器會自動開啟結果分析頁面。
最後
如果你覺得此文對你有一丁點幫助,點個贊。或者可以加入我的開發交流群:1025263163相互學習,我們會有專業的技術答疑解惑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點用的話,麻煩請給我們的開源專案點點star:http://github.crmeb.net/u/defu不勝感激 !
- 遵循Promises/A 規範,深入分析Promise實現細節 | 通過872測試樣例
- 80 行程式碼實現簡易 RxJS
- 前後端分離專案,如何解決跨域問題?
- springboot中攔截並替換token來簡化身份驗證
- 15 行程式碼在 wangEditor v5 使用數學公式
- Java執行緒池必知必會
- EdgeDB 架構簡析
- TS 型別體操:圖解一個複雜高階型別
- 基於babel的埋點工具簡單實現及思考
- 使用craco對cra專案進行構建優化
- Netty核心概念之ChannelHandler&Pipeline&ChannelHandlerContext
- 理解python非同步程式設計與簡單實現asyncio
- Mycat 作為代理服務端的小知識點
- 一文吃透 React Expiration Time
- 前端模組化詳解
- Java必備主流技術流程圖
- 【建議使用】告別if,Java超好用引數校驗工具類
- MySQL模糊查詢再也不用like %了
- Java 8 的Stream流那麼強大,你知道它的原理嗎
- Vue SEO的四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