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tPack指路明燈—Navigation
國際慣例,官網鎮樓
http://developer.android.com/guide/navigation
很多人在學習JetPack的時候喜歡到處找資料和各種學習的部落格,但其實,官網上的資料已經很豐富了,而且寫的很好,大部分時間,只需要先將官網上的資料吃透,基本上已經秒殺市面上80%的部落格和文章了。
這篇文章並不會花大篇幅講解Navigation的各種使用,因為官網文件已經無比詳細了,本篇文章更重要的是講解設計原理和核心概念的分析。
Navigation是JetPack中非常重要的一員,他對現代化的Android JetPack架構,提供了基礎,是構建整體架構的核心元件。同時,Navigation也是一個優秀的Fragment管理工具(當然,不僅僅是管理Fragment,Activity也是可以的),可以很好的處理之前使用Fragment那些不是很好的方面,通過Navigation,開發者可以將重點放在業務開發上,避免處理太多了Fragment管理程式碼和呼叫程式碼,從而加速業務開發效率。
- 提供了Fragment管理容器
- 支援Deeplink、URL Link定位到Fragment
- Fragment、Activity間更加安全的引數傳遞
- 更加方便的處理過渡動畫
使用Navigation主要需要建立以下幾個部分的程式碼:
- Navigation Graph:用於對Fragment進行配置的配置檔案,需要在res/navigation/下建立的xml檔案
- FragmentContainerView/NavHostFragment:一系列Fragment的容器,用於承載Fragment
- NavController:用於處理Fragment路由跳轉
下面通過一個簡單的例子,來演示下,如何使用Navigation。
引入依賴
implementation "androidx.fragment:fragment-ktx:1.2.0"
implementation "androidx.navigation:navigation-fragment-ktx:2.3.0"
implementation "androidx.navigation:navigation-ui-ktx:2.3.0"
建立測試Fragment和Activity
class LoginFragment : Fragment(R.layout.fragment_login) {
override fun onViewCreated(view: View, savedInstanceState: Bundle?) {
super.onViewCreated(view, savedInstanceState)
}
}
類似這樣的測試Fragment,不浪費筆墨了。
建立Navigation Graph
在res資料夾下建立navigation資料夾,並定義一個xxxx.xml檔案,選擇型別為navigation。
這時候,將測試的Fragment匯入Design檢視,就可以看見這些Fragment的介面了,通過每個檢視左右拉出來的箭頭,就可以生產一個路由Action,如圖所示。
通過視覺化介面,可以很清楚的看見Fragment間的路由路徑,同時要注意的是,單個Fragment可以生成不止一個Action,例如一個Fragment可以跳轉多個其他Fragment。
通過Design生成的程式碼如下所示。
對於navigation標籤來說,最重要的是它的startDestination屬性,即類似MainActivity的概念,代表了路由的起點。多個destination連線起來就組成了一個棧導航圖,destination之間連線就是action。
每個fragment標籤,代表了一層路由,當然,這裡不僅僅可以是fragment,也可以是Activity、Dialog。
在每個fragment標籤裡面的action標籤,就代表路由的具體行為,destination就是該路由的終點。
建立Activity並引入NavHostFragment
在Activity的xml佈局中,通過FragmentContainerView來建立這些Fragment的容器,程式碼如下所示。
FragmentContainerView是一個特殊的Fragment,只能新增Fragment,
- app:navGraph:這裡需要指定前面在res資料夾下建立的navigation檔案
- app:defaultNavHost="true":代表可以攔截系統的返回鍵,用來託管路由
- android:name="androidx.navigation.fragment.NavHostFragment":代表這個容器就是用來管理Fragment的容器
FragmentContainerView內部會通過反射的方式,初始化名為name所指定的class——NavHostFragment,它就是所有需要管理的Fragment的Container。
在NavHostFragment中,有兩個重要的引數,即mGraphId和mDefaultNavHost,儲存著我們從xml中解析出來的資料。同時,在onCreate的時候,建立了NavController,與mGraphId進行繫結。
使用路由
在Fragment中,可以通過NavController來進行路由,程式碼如下所示。
class LoginFragment : Fragment(R.layout.fragment_login) {
override fun onViewCreated(view: View, savedInstanceState: Bundle?) {
super.onViewCreated(view, savedInstanceState)
login.setOnClickListener {
Navigation.findNavController(it).navigate(R.id.action_loginFragment_to_registerFragment)
}
}
}
同時,也可以通過Bundle來進行引數的傳遞,這跟之前使用Fragment基本類似,程式碼如下。
Navigation.findNavController(it).navigate(R.id.action_registerFragment_to_mainListFragment, bundleOf("name" to "xuyisheng"))
所以這裡可以很方便的進行路由選擇,針對不同的判斷條件,選擇不同的路由action。
為什麼能獲取
這裡有個地方很有意思,那就是為什麼通過view可以獲取NavController。
Navigation.findNavController(View)
從原始碼中可以發現。
實際上,他是從Tag中取出的,而這個Tag,則是在NavHostFragment的onViewCreated中建立的。
這樣的API設計,可以讓使用者傳入View後進行遍歷,通過查詢指定Tag來獲取NavController,簡化了呼叫方式。
路由跳轉
通過NavController進行路由跳轉,有多種方式,比如通過路由action指定,也可以指定跳轉的destination。
action
這就是前面提到的路由方式,也是最常用的路由方式,程式碼如下所示。
Navigation.findNavController(it).navigate(R.id.action_loginFragment_to_registerFragment)
不過要注意的是,使用action進行路由跳轉,要保證當前頁面的例項是存在的,否則會丟擲異常。
destination
直接使用destination的id,同樣可以跳轉到指定的destination,程式碼如下所示。
Navigation.findNavController(it).navigate(R.id.mainListFragment)
這種方式,同樣是建立一個新的頁面例項。
返回控制
路由的返回控制,有兩種方式,navigateUp和popBackStack。下面通過一個例子來演示下,如何對路由進行返回控制,下面有三個Fragment,A-B-C。
navigateUp
navigateUp與物理返回鍵的功能類似,即返回當前頁面堆疊的棧頂頁面,程式碼如下所示。
Navigation.findNavController(it).navigateUp()
當我們從A路由到B,B路由到C後,通過上面的程式碼,使用navigateUp返回,則路由返回路徑為C到B,B到A,如果在A繼續呼叫navigateUp,則不會響應,因為當前棧中只有唯一一個頁面,而且是startDestination,所以不會再響應返回操作。
popBackStack
navigateUp只能響應向上一級的路由控制,而不能跨級進行路由返回,popBackStack則是對其的補充,可以指定路由返回的action,程式碼如下所示。
Navigation.findNavController(it).popBackStack(R.id.loginFragment, true)
當我們從A路由到B,B路由到C後,通過popBackStack返回,指定要返回到的Fragment的id,即可直接返回到指定位置,第二個引數inclusive,代表返回操作是否包含指定的Fragment id。
這裡要注意的是,當你指定返回到A,同時inclusive為true的時候,A也是不會被移除的,因為A是棧頂。
實際上,navigateUp內部就是通過popBackStack實現的。
藉助popBackStack的返回值,可以在跳轉失敗時,建立新的Fragment。
val flag = Navigation.findNavController(getView()).popBackStack(R.id.someFragment, false)
if (!flag){
Navigation.findNavController(getView()).navigate(R.id.someFragment)
}
defaultNavHost
app:defaultNavHost="true"這個屬性是我們最早在FragmentContainerView中設定的,通過這個屬性,可以讓當前的NavHostFragment攔截系統的返回鍵,也就是說,只要當前Fragment堆疊中有元素,就攔截系統返回鍵,用於Fragment堆疊的出棧,直到堆疊中只剩下一個元素,則將系統返回值的功能交還給Activity。
popupTo
當我們通過navigation去進行路由的時候,每次都會建立一個新的例項,所以,當navigation出現下面的迴圈圖時,如下所示。
這樣的迴圈圖,會導致頁面路由變成這樣A—B—C—A—B—C,這就導致頁面棧中存在了大量重複的頁面。
所以在這種場景下,就需要在A—B—C之後,在C—A的路由中,配置popUpTo="@id/A",同時設定popUpToInclusive=true,將舊的A介面也移除,這樣,C—A路由之後,頁面棧中就只剩下A了(如果是false,則會存在兩個A的例項),程式碼如下所示。
<fragment
android:id="@+id/mainListFragment"
android:name="com.example.navigation.MainListFragment"
android:label="MainList">
<action
android:id="@+id/action_mainListFragment_to_loginFragment"
app:destination="@id/loginFragment"
app:popUpTo="@id/loginFragment"
app:popUpToInclusive="true" />
</fragment>
再考慮下面這樣一個場景,A—B,B路由到C的時候,設定popUpTo="@id/A",如果popUpToInclusive=false,則跳轉到C之後的路由棧為A—C,如果設定為true,則只剩下A在路由棧中,程式碼如下所示。
<fragment
android:id="@+id/registerFragment"
android:name="com.example.navigation.RegisterFragment"
android:label="Register">
<action
android:id="@+id/action_registerFragment_to_mainListFragment"
app:destination="@id/mainListFragment"
app:popUpTo="@id/loginFragment"
app:popUpToInclusive="true" />
</fragment>
這個場景可以使用於登入註冊之後跳轉主頁的場景,當跳轉主頁後,就應該把登入和註冊的介面pop出棧。
所以,從上面的例項就可以分析出,在action中配置popUpTo屬性,指的是在當前路由中,一直將頁面出棧,直到指定的頁面為止,而popUpToInclusive,則是代表包含關係,是否包含指定的頁面。
個人感覺這個API命名為popUntil可能更合適一點。
在程式碼中,也存在類似的呼叫方法。
NavOptions.Builder() .setPopUpTo(R.id.fragmentOne, true) .build()
Navigation動態載入
除了在xml中設定navGraph,有很多場景下,我們會根據業務場景動態設定一些navGraph,或者某些navGraph是需要動態獲取一些引數之後才去初始化的,這時候,就可以使用Navigation的動態載入方案。
首先,需要在Fragment容器中,去掉navGraph的引用,然後在Activity中,動態指定要引用的navGraph,程式碼如下所示。
// 動態載入
val navHostFragment = supportFragmentManager.findFragmentById(R.id.navFragmentHost) as NavHostFragment??:return
val navigation = navHostFragment.navController.navInflater.inflate(R.navigation.nav_graph_base)
navigation.startDestination = R.id.loginFragment
navHostFragment.navController.graph = navigation
實際上和動態Inflate佈局再添加布局到容器的場景非常類似,Navigation動態載入也是將navGraph從xml中建立好之後設定給navigation,接收引數的話,與正常的引數傳遞是一樣的。
新增路由動畫
路由切換動畫是action的屬性,當我們使用action進行路由時,可以指定目標Page,和原Page的動畫切換效果,它包含下面幾個屬性。
- enterAnim:目標Page進入動畫
- exitAnim:目標Page進入時,原Page退出動畫
- popEnterAnim:目標Page退出動畫
- popExitAnim:目標Page退出時,原Page退出動畫
有點繞,但是這個和原來Activity間使用的overridePendingTransition是一樣的。這裡的動畫,可以通過在Design介面中,直接選中action來設定,也可以直接在程式碼中指定。設定好後,程式碼如下所示。
動畫檔案比較簡單,就是常見的補間動畫。
```
<translate
android:fromXDelta="-100%"
android:toXDelta="0%"
android:fromYDelta="0%"
android:toYDelta="0%"
android:duration="700" />
```
在程式碼中,這些動畫是通過NavOptions來承載的,並賦值給navigate()的引數。
總結
Navigation的引入,是Google在JetPack上下的第一步棋,通過Navigation,Google指明瞭在JetPack下Android開發的大方向:
- 單Activity架構:Google這次重寫了Fragment,希望能回到設計它的初衷,從目前來看,整個方向是對的
- 申明式程式設計:將原始的指令式程式設計,向神明式程式設計轉變,將邏輯申明出來,這很挑戰老程式設計師的思維轉變
- 為其它元件鋪路:Navigation的架構,適合與其它元件組合使用,例如,雖然每次都會建立Fragment的例項,但是通過LiveData來共享和恢復資料
總的來說,Navigation元件為新的現代化Android開發鋪平了道路,但是要在現有的工程基礎上進行改造,則成本是比較大的,大家應該先掌握Navigation的設計思想,這樣可以更好的掌握其它JetPack元件。
- 閒言碎語-第八期
- kotlin修煉指南9-Sequence的祕密
- 起點客戶端精準化測試的演進之路
- Flutter混編工程之打通紋理之路
- Android桌布還是B站玩得花
- Flutter佈局指南之誰動了我的Key
- Material Components——ShapeableImageView
- JetPack指路明燈—Navigation
- Material Components—預備役選手Transition
- 靜若處子動若脫兔-Constraintlayout2.0一探究竟
- Kotlin修煉指南5
- 重走Flutter狀態管理之路—Riverpod最終篇
- Material Components——MaterialButton
- ConstraintLayout2.0進階之路-歡迎新同學
- ConstraintLayout使用場景必知必會
- 重走Flutter狀態管理之路—Riverpod進階篇
- 它來了!Flutter3.0新特性全接觸
- 重走Flutter狀態管理之路—Riverpod入門篇
- 它來了!Flutter3.0釋出全解析
- Material Components——Shape的處理